還沒見到孫權(quán),僅僅是見了魯肅就被告知江東孫氏沒有與曹家為敵的打算,諸葛亮哈哈一笑道:“魯公莫非沒有聽,曹子熔把他麾下水軍調(diào)到長江。不僅如此,他還調(diào)集了一批軍械。荊州已是落到了曹家之手,把水軍調(diào)來,再運送兵械沿岸擺設(shè),不知在江東諸公以為他有什么打算?”
“荊州劉表與江東孫家這些年時時廝殺。”魯肅道:“向來都是孫家登岸討伐荊州,孔明什么時候見過荊州登上南岸?曹家調(diào)撥水軍和兵械,應(yīng)該是為了防備荊州。”
“防備江東?”諸葛亮笑著搖頭道:“如果江東有數(shù)十萬兵馬,是會防備荊州,還是會一舉打過去?”
他這么一問,魯肅臉色頓時有些不好,卻也沒有辯駁。
“曹家到如今都沒有討伐江東的動作,無非是忌憚長江。”諸葛亮道:“曹軍多半都是北方人氏,他們不通水性,而荊州水軍雖然強悍,卻與曹家將領(lǐng)彼此不熟。如果沒有長江從中截斷,曹操早就率領(lǐng)大軍殺過長江,到時哪里還會有江東孫氏?”
“孔明這么,如果被吳侯聽了必定心生不快。”魯肅道:“見到吳侯,孔明可不能這樣亂。”
“聽魯公的意思,應(yīng)該是贊同我的法?諸葛亮問道。”
“我是贊同孔明。”魯肅道:“近幾年曹家在北方擊破袁家,他們?nèi)缃裾侨缛罩刑臁GG州落到曹家手中,只要再得到江東,天下多半也就是一統(tǒng)了。假如我是曹操,確實是會向江東發(fā)兵。”
“魯公既然這么認為,為什么先前還……”諸葛亮問道。
“江東可不是我的一言堂。”魯肅道:“自從曹軍攻破荊州,張昭等人可都在忙著服吳侯,要與曹家交好。有這種打算的人不在少數(shù),即便我什么,也會被他們的口水淹沒。”
“我來這里正是為了幫助魯公服吳侯。”諸葛亮問道:“聽江東周郎最近回了吳郡,不知他是怎樣的看法?”
“吳侯雖然不愿與曹家為敵,卻也不是毫無防備。”魯肅道:“把公瑾調(diào)回吳郡,正是為了防范曹家。”
“不知周公瑾認為曹家會不會渡江?”諸葛亮又問了一句。
魯肅回道:“公瑾也曾力勸吳侯早做防備,無奈張昭等人勢大,如今吳侯多半都是會聽他們的。”
“既然周公瑾也認為曹家會出兵討伐江東,這件事多半是成了。”諸葛亮微微一笑,對魯肅道:“還請魯公把我引薦于吳侯。”
“江東眾人懼怕曹家大軍,孔明見到吳侯,可不能曹家兵馬數(shù)十萬。”魯肅道:“只要告訴吳侯,曹家不過是虛張聲勢,兵馬不過十萬而已,這件事多半能成。”
“魯公放心。”諸葛亮笑著道:“見到吳侯,該什么話,我自有分寸。”
交代了諸葛亮,魯肅還是覺得有些不放心。
陪著他去見孫權(quán)的途中,魯肅還數(shù)次提醒,一定不能把曹家兵馬眾多的事情告訴孫權(quán)。
諸葛亮來到江東,孫權(quán)早就得到消息。
坐在前廳,魯肅還沒接來諸葛亮,他向眾人問道:“劉備令諸葛孔明來到江東,你們認為他會些什么?”
“諸葛孔明是劉備軍師。”張昭站了起來道:“他這次來到江東,無非是打算服吳侯,與劉備聯(lián)合抵御曹家。”
“曹家兵馬眾多,我們要是聯(lián)合劉備,能有幾分勝算?”孫權(quán)又問道。
“半分也沒有。”張昭道:“曹家數(shù)十萬大軍屯扎北岸,如今又得了荊州劉景升舊部。論軍力,我們或許不足曹家的十分之一,這場仗不該打,也打不贏。”
“你們怎么認為?”孫權(quán)向其他人問道。
在坐的眾人面面相覷,過了片刻才有一人道:“張公的沒錯,曹家兵強馬壯十倍于我。一旦與曹家開戰(zhàn),我軍必定不是對手。”
有人附和著張昭開口,其他人也紛紛跟著附議。
眾人口徑一致,孫權(quán)臉色卻是十分不好。
自從當(dāng)年孫策亡故,他接管了江東以來,先是平定各地叛亂,隨后又與荊州劉表征戰(zhàn)數(shù)年。
在他的治下,江東如今商賈云集富甲一方,可軍力卻遠遠不如曹家。
與劉表爭斗,江東不僅不會落到下風(fēng),反倒還時常處于優(yōu)勢。
然而這次來的卻是曹操!
曹操屯兵襄陽遲遲不去,孫權(quán)已經(jīng)感覺到了什么,只是不好當(dāng)著眾人的面。
勸他及時部署抵御曹家的只有周瑜和魯肅等少數(shù)幾人。
當(dāng)年孫策曾囑咐過他,外事聽周瑜,內(nèi)事聽張昭。
然而這次面對的危機,卻是外事內(nèi)事皆有。
于外,曹操大軍就在荊州,隨時可能南下討伐江東。
于內(nèi),張昭等人和周瑜等人意見相左,彼此各執(zhí)一詞,好似誰都有道理,可他卻不知道該聽誰的才好。
眾人還在七嘴八舌的著,一名衛(wèi)士走了進來:“啟稟吳侯,魯公接了諸葛孔明來到。”
孫權(quán)還沒話,張昭向他問道:“敢問吳侯,此時為什么要見劉備手下?”
“劉備坐鎮(zhèn)夏口,先前也曾與曹操作戰(zhàn)。”孫權(quán)道:“諸葛孔明既然前來見我,閉門不見終究不好,聽聽他什么再做決斷,或許更加穩(wěn)妥一些。”
“難道吳侯信得過劉備?”張昭道:“此人屢次投奔他人,最終卻舍棄施恩者離去。當(dāng)年他投效曹操,卻參與了衣帶詔。后來投效袁紹,卻帶著袁紹的兵馬從汝南逃走。此人向來沒有信譽,吳侯與他打交道,還是得謹(jǐn)慎些好。”
“張公所言我都記下了。”孫權(quán)道:“我也只不過是打算見見諸葛孔明,并沒決定與曹家為敵。”
“還請吳侯辯明情勢,早些做出決斷。”張昭道:“如果曹家果真大軍來犯,只要獻出江東,他們必定不會為難,吳侯起碼還能落個半生安穩(wěn)。”
“我明白張公的心意。”孫權(quán)先是應(yīng)了一句,隨后向衛(wèi)士吩咐道:“把諸葛孔明請進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