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既然等著別人來質疑,也是因為他早就做好了應對這一切的準備。
這年代要證明一個男孩是龍種,方法其實也不多,最常見的便是滴血認親。
作為后世人,楊懷仁是知道滴血認親這種事是不靠譜的,有很多手段,都可以改變滴血認親的結果。
不過如果趙煦真要用這個方法,楊懷仁也有十足的把握,大壯是孟皇后的兒子,也就是趙煦的兒子,這一點是絕沒有問題的。
實際上隨著大壯日漸長大,楊懷仁也早就發現了一點,這孩子長得和他、以及他的另外幾個兒子越來越不像。
而是長得越來越像趙煦了,至少和當年他第一次見到的年少時的趙煦,有個八分相似。
如果將來趙煦也好,還是這些朝中重臣也好,他們見了大壯之后,第一個印象一定是孩子樣貌和趙煦出奇的一致,說大壯不是趙煦的兒子,恐怕都沒有人信。
另外一個點,當初管秋漓把孩子送到楊懷仁手里的時候,楊懷仁發現孩子肩背上有一處傷痕,明顯是用什么東西燙上去的。
當時楊懷仁就猜測,這大概是孟皇后為了將來和孩子相認,故意在孩子身上留下來的一個印記。
這個印記雖然楊懷仁沒看明白,但一定是有特殊性或者唯一性的,也只有孟皇后能認出來。
只要孟皇后用她的特殊方式證明孩子是趙煦的兒子,那么便是人證物證齊全了,根本不怕任何人提出質疑。
楊懷仁道,“章相公的質疑,草民覺得是十分有道理的。”
章惇見楊懷仁竟然幫他說話,心情是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反倒覺得楊懷仁能這么說,便說明他有十足的把握了。
否則,如果他只是在演戲的話,不會有這么強烈到恥笑章惇的質疑的地步。
趙煦和其他重臣也意識到了楊懷仁話中的意味,曾布問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曾布的意思就是你確鑿的證據就趕緊拿出來給章惇甩一臉大嘴巴子,不用藏著掖著還在這里故意賣關子。
楊懷仁卻偏不說的透徹,對趙煦道,“現在孩子并不在京城,所以草民在這里說什么,章相公都有他的理由來反駁。
我們之間這樣爭來爭去,是非常無聊也無用的,不如幾天后孩子來到京城,草民也請陛下允許玉清庵的妙靜仙師進宮,大家一起來見證,孩子究竟是不是陛下的龍種。”
章惇無語,楊懷仁這一點說的也的確是道理,不論他們怎么說,雙方都可以攻擊對方是空口無憑。
兩人在陛下面前爭論此事根本就是無益,所以章惇點點頭認可了楊懷仁的說法。
七名相公來紫宸殿見陛下是來催促陛下議儲的,同時也是來刺探楊懷仁進京后是帶著什么樣的想法來的。
眼下風云突變,楊懷仁不但利用計策扳倒了昭懷皇后,還拋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那么幾名相公準備催促趙煦議儲的事也就沒有了根基了,他們也絕口不提議儲之事。
至于楊懷仁在想什么,來到京城后要怎么做,他們心中也有了一個大概。
對章惇和其黨羽來說,今天他們和楊懷仁針鋒相對,如果趙煦還有兒子在世的事情是真的,那么他們的政治前途,基本也就停步于此了。
就連他們內心里也不否認,將來如果這個孩子繼承趙煦的皇帝之位,但是章惇質疑這個孩子的身份這件事,就足夠被未來的新帝記恨一輩子。
而對韓忠彥和李清臣這種中間派而言,他們肯定是沒什么損失的,而且李清臣這年紀也基本處于告老還鄉的臨界點了。
將來新帝如果繼位,李清臣便告老還鄉,還能留下一個不錯的名聲。
即便這個孩子不是趙煦的兒子,他們這種清流文官,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排擠。
而曾布等人,也只能寄希望于孩子的事情是真的,這樣他們才能打擊章惇這個對手,然后在朝中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力。
章惇下臺,或許上臺的人不是他們,而是楊懷仁,但他們憑借擁立之功,也可以獲得不少的利益。
加入孩子不是真的,那么他們也可以轉頭去繼續支持趙佶,從新回到原點,對他們來說也不是損失。
而且他們相信,楊懷仁事敗之后,章惇一定會抓住這個把柄不放,要求陛下嚴懲楊懷仁。
楊懷仁為了自保,自然會站到章惇的對立面,所以還是會選擇站到他們的一邊,這對他們來說,多一個帶兵的大帥,也是大有助益。
事到如今,趙煦也只能等著那個孩子入京之后,把廢皇后孟氏召入宮中證明孩子的身份。
趙煦看著榻下楊懷仁剛才辭官時留下的印鑒和圣旨,心里也是氣楊懷仁行事太果決,一點兒面子也沒給他留。
但眼下確實是用人之際,而且趙煦想到,如果他真的有個親生兒子活在世上,且還是楊懷仁幫他養大了這個孩子的。
那么將來他的兒子能不能順利繼承皇位,也還要依靠楊懷仁全力保護和輔佐,所以眼下也絕不能讓楊懷仁辭官離京。
趙煦忽然示意蘇公公扶著他從榻上爬起來,竟下了床親自彎腰去把楊懷仁的大將軍印鑒和那封密旨的信箋拾了起來。
眾人見久不下床的趙煦竟為此親自下床了,忙又躬身行禮。
接下來趙煦手持兩樣東西在蘇公公的攙扶下,拖著虛弱的身體一步三搖地艱難走到楊懷仁面前。
“既然朕已經廢掉了昭懷皇后劉氏,還把他打入冷宮,那愛卿還是把印鑒和圣旨收回去吧。”
楊懷仁作勢推讓了一下,趙煦臉色也有些尷尬。
李清臣幫皇帝打圓場道,“大將軍國之重臣,如何輕易辭官,豈不辜負了陛下的殷殷期望?”
其他幾位相公也紛紛附和,開口請楊懷仁收回印鑒。
楊懷仁有了趙煦給的臺階,還有了李清臣等幾位老臣給鋪的地毯,這么高的待遇也讓他有了十足的顏面。
再說他本身也沒有辭官的打算,于是便跪下來接過印鑒,三拜后道,“多謝陛下隆恩,微臣粉身碎骨,定不負陛下所托。”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