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惟敬談過之后,蕭如薰帶著那幾桿鐵炮回了官衙找到了正在埋首處理事物的袁黃。
“這是倭寇的主力火器?”
袁黃提起一支,掂量了一下分量:“較我大明鳥銃略微沉重,而且看起來威力也會更強一點啊!沒想到倭寇在這方面居然走在了大明的面前。”
蕭如薰點了點頭:“甭管他們是不是國寡民,在這方面,日的確走的更早,他們比大明更早得到了佛朗機人的鳥銃技術(shù),加以改進,成為了現(xiàn)在的鳥銃,而大明得到了日人的鐵炮之后只是仿制,尚未加以改進。
現(xiàn)在大明所使用的鳥銃也是二十年前倭寇使用的鐵炮,那還是海盜使用的,并非是日正規(guī)軍使用的,這二十年里日的鐵炮是否有精進還不得而知,需要讓工匠仔細(xì)看看才能知道,明天我們也試一試這鐵炮和鳥銃的差距所在,才不至于吃虧。”
袁黃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看來得著人著手研發(fā)更精良的鳥銃才可以了,否則武器上不如倭寇,那可不妙。”
“未必。”蕭如薰搖了搖頭:“鳥銃畢竟是單兵火器,威力有限,日國寡民,資源甚少,不如我大明地大物博,只能發(fā)展這種單兵火器,大明地大物博,資源甚多,所以可以使用火炮,這些時日我得到的消息里,發(fā)現(xiàn)日人軍隊里火炮數(shù)量極少,完無法和大明火炮相提并論。”
“如此倒是個好消息。”袁黃打量著手里的鐵炮,沉聲道:“既然大明的鳥銃和倭寇的鐵炮都是來自佛朗機人,卻不知這佛朗機人的火器已經(jīng)精良到什么程度了呢?季馨啊,這仗打完以后,咱們得和兩廣那里的佛朗機人打打交道,從他們那里弄來佛朗機人最新的火銃拿來看看,不能落人于后啊!”
蕭如薰十分贊同:“這方面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設(shè)想,總是靠外人是不行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未必會把最新的技術(shù)給咱們,咱們得想辦法自己研究,咱們可是火器的老祖宗,唐末開始使用火器了,佛朗機人的火器照理來還是咱們給傳過去的,只是這些年來未曾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兒。
我聽佛朗機人所處之地,軍隊列裝的火器只是鳥銃和火炮兩種,專門朝著這兩樣里使勁兒,咱們卻是面開花,火箭火雷火槍火炮一起研究,五花八門的都是,勁兒沒朝著一處使,這才落人于后,這些年的仗打下來,來覺得只有鳥銃和車炮才是最實用的火器,這點得和朝廷明白,那些華而不實的火器別弄了,專心弄這個。”
蕭如薰端著手里的鐵炮不斷的打量。
袁黃也頗為贊同蕭如薰的理念,覺得和蕭如薰很合得來。
“那沈惟敬有沒有打探到平壤倭寇人數(shù)?”
“恩,他估摸著得有一萬五到兩萬人左右。”
“那么多?朝鮮人之前還是一千,那不是糊弄人嗎?”
袁黃有些吃驚。
“所以我才絕對不相信朝鮮人提供的任何情報,我要自己去弄情報。”蕭如薰冷著臉沉聲道:“甚至一些軍機要務(wù)都不能給朝鮮人知道太多,他們朝廷里有奸細(xì),不僅出賣了祖承訓(xùn),還把他們自己人也給出賣了,之前朝鮮人自己打平壤給出賣了,要是開戰(zhàn)之前不把那奸細(xì)揪出來,這仗可打不安穩(wěn)。”
袁黃瞧了瞧四周,聲道:“季馨的意思,是祖承訓(xùn)的那份報告?”
蕭如薰點頭:“沒錯,那報告有太多矛盾之處,細(xì)細(xì)思量,便能發(fā)覺那李薲是絕對有問題的,我試探過柳成龍,發(fā)現(xiàn)他面色有異,他肯定知道些什么,但是不敢,怕引起大明的震怒,所以這些時日我派了幾個人去暗中調(diào)查李薲的事情,估摸著能查出些蛛絲馬跡出來。”
袁黃頗為贊賞的看著蕭如薰:“朝廷以季馨為主將,實在是一招妙棋,如季馨這般思慮面的主將,老夫也是好些年未曾見到的,上一次見到的,還是戚少保。”
“袁公過譽了,只是不得不心,不得不謹(jǐn)慎,大明決定在朝鮮開戰(zhàn)不容易,畢竟不是大明土,反戰(zhàn)之人還是很多的,雖然闡明了保朝鮮是保中國的道理,但是一旦損失加大,朝廷里反戰(zhàn)派必然強勢起來,到那時,情況要發(fā)生變化了。”
袁黃瞇起了眼睛,放下了鐵炮,低聲道:“老夫也有所耳聞,這一仗能打起來可不容易,陛下一力主張開戰(zhàn),怕也是存著要和稀泥的心思,別讓朝臣死揪著立太子的事情不放,朝臣的反對勢力才那么大,如此想來,此戰(zhàn)能打起來,的確不易。”
蕭如薰點頭道:“所以我來之前,石部堂三番兩次的叮囑我,不能有大的損失,損失一旦過大,他也扛不住反戰(zhàn)的要求,到那時候估計是和談解決這件事情,大明雖然不和談,但是朝鮮不是大明土,朝臣也不關(guān)心,他們是不會愿意大明為朝鮮流太多血,花掉太多銀子的。
我能被看重,是因為我在寧夏保住了大量士兵的性命,最后我軍的損失不過三千四百多人,大大低于朝廷的預(yù)期,讓朝廷省了一大筆銀子,這一次我要是做不到,回去也難有個好下場,所以我才讓人四處找尋善治刀槍之傷的醫(yī)者,囤積了那么多的藥材。”
“此事老夫倒是知道,季馨的這一手的確漂亮,但是再怎么,為朝鮮人流血,換了老夫老夫也不愿意。”袁黃道:“這仗來打了對大明沒什么實際好處,最多增加一下聲望,穩(wěn)固大明的地位,但是勞民傷財也得不到補充,反而還要搭進去大量軍費和安撫費用,實在是得不償失。”
“未必。”
蕭如薰這一開口吸引了袁黃的注意。
“怎么?”
蕭如薰指著南邊,低聲道:“西行長一個軍團按一萬五千人來算,他自己日前線戰(zhàn)兵有八個軍團,那是十二萬人,按照常理推算,十二萬戰(zhàn)兵至少需要三到四萬的輔兵運送糧草和日常服務(wù),不定還會更多,加上往來朝鮮日兩地運送糧草的船只海軍,日軍軍總數(shù)大約在十七萬到十八萬上下,甚至二十萬都有可能。”
袁黃皺起眉頭:“愿聞其詳。”
“人力啊!青壯啊!”蕭如薰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彩:“自古以來,什么東西最值錢?青壯勞動力!那是評價國力最基礎(chǔ)的標(biāo)準(zhǔn),二十萬青壯,如果大明平白無故多出來二十萬青壯……不二十萬,十萬,多出十萬青壯,那會如何?”
PS:日常求一波收藏和推薦,喜歡的新讀者還請點個收藏哦~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