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完電報以后,馮晨坐臥不寧,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將近晚上九多,他起身出了地下室,開上車子,繼續到英租界蘇州河北岸再次查看戰況。uukla
蘇州河北岸,依然有眾多不愿意離去的市民們站在那里,有幾名英軍軍官也在觀看著四行倉庫的動靜。
河對岸,中國守軍們連夜在搶筑工事,沒有人睡覺。
馮晨來到岸邊,在一個身著黃色斜紋布制服、頭戴圓頂寬沿帽、頸系領巾的十幾歲姑娘跟前站定,馮晨偏過頭望了望這個充滿靈氣的姑娘。
馮晨清楚,這個姑娘的裝束,是標準的上海童子軍的裝束。
抗日童子軍,是抗戰烽火線上的特殊風景,他們年齡雖,瘦的身影不顧艱危,或奔赴前線,或服務后方。
其中,上海童子軍理事會籌建的戰時服務團,更是被譽為“中國童子軍戰時服務第一團”的稱號,為這場民抗戰貢獻著力量。
災民賴以救濟,軍事賴以扶助,忠勇堅毅,成績斐然,這就是童子軍!
早在19年“一·二八”抗戰時期,上海就有1余名童子軍深入戰區從事服務,優秀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受到中國童子軍司令部的嘉獎。
盧溝橋事變后,上海童子軍理事會發起組建戰時服務團,當時規定,童子軍團員必須年滿16歲,但是不少學生為了不失這次報國機會,都虛報了年齡。
淞滬會戰首日,童子軍即投入工作。
在后方,他們的主要陣地是傷兵醫院和難民收容所,不僅擔任警衛維持秩序、協助看護急救包扎,還處理一系列雜務。
隨著淞滬抗戰熱情高漲,上海童子軍人數從最初的1人增至5余人,其中年紀較長、訓練有素者,被選派服務前方。
童子軍們,以十幾歲之齡,冒著敵人的炮火威脅,往來于上海市區與戰地之間,配合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委員會,搶救和轉運傷兵。
見馮晨在看自己,專注看著對面四行倉庫的女童子軍,扭頭回望了一眼馮晨。
“姑娘,你是童子軍的人?”馮晨問道。
“嗯,我真想為咱們的戰士做什么?”那姑娘回答道。
“哪個學校的?叫什么名字?”馮晨問。
“上海潤州中學初二學生,我叫楊惠敏。”姑娘清脆地回答。
“會唱歌嗎?”馮晨接著問。
“會。”楊惠敏。
“好,你朝著對面的四行倉庫方向,放聲唱你們的童子軍軍歌。”馮晨朝著河對岸的四行倉庫指了指。
“嗯。”
楊惠敏了頭,她立刻明白了馮晨的意思。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生命,年紀雖志氣真,獻此身、獻此心、獻此力為人群。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充實我們行動的精神,大家團結向前進!”
楊惠敏的歌聲,嘹亮清脆,很快吸引了周圍的人們,蘇州河對岸,正在忙碌修筑工事的官兵們,同樣被楊惠敏的歌聲吸引,停下手中活,朝著這邊望著。
“不要停下來,反復唱!”見楊惠敏的嗓音清脆嘹亮,馮晨心里有了一個聯系謝晉元的辦法,他讓楊惠敏一直唱著。
楊惠敏反復唱了幾遍,馮晨見對面大多數官兵被歌聲所吸引,便吩咐楊惠敏:“惠敏,你現在放開嗓子,大聲問,謝團長們需要什么?”
歌聲停下,楊惠敏雙手攏了個喇叭形,朝著四行倉庫那邊,正站著聽他唱歌的官兵們,大聲喊道:“謝團長,我是童子軍的楊惠敏,你們需要什么?!”
“我是謝晉元,我們這里什么也不缺,就是需要一面國旗!”謝晉元團長果然在對面站著,正在聽楊惠敏的歌聲。
“那好,你們等著,我一會就把國旗給你們送來。”楊惠敏大聲道。
“告訴謝團長,58是上海商會的電話,4時有人守著電話,有什么需要讓他打這個電話。”馮晨知道,四行倉庫現在同外界還有一條聯系電話。
“謝團長,58是上海商會的電話,4時有人守著電話,如果你們需要什么,可以打這個電話,我們隨時把你們需要的東西送來。”楊惠敏朝著對岸大聲喊道。
“惠敏,你在這里等著,我這會想辦法去把國旗拿來,給勇士們送去。”
馮晨交代了一聲,回到車上,快速朝著拉菲德路上的軍統辦事處駛去,他知道,王新衡的辦事處會議室內,有一面很大的中華民國國旗。
來到軍統二處上海辦事處,王新衡的辦公室里燈光還在亮著,馮晨匆匆上前,敲了敲辦公室的門。
“請進!”里面傳來了王新衡的聲音。
辦公室門推開后,王新衡抬起頭,見是馮晨進來,有微微吃驚的望著馮晨問道:“馮老弟,發生什么事了?”
“王大哥,我借你會議室那面國旗用一下。”馮晨。
“借國旗用?干什么?”王新衡不解地問道。
“堅守在四行倉庫的88師54團的謝晉元,要一面國旗用。”馮晨簡單解釋道。
“好!”
王新衡起身,帶著馮晨來到辦事處二樓會議室,把墻上的那面國旗取下疊好,遞給到了馮晨手中。
“謝晉元肯定是要把這面國旗,掛在四行倉庫的樓頂上,告訴上海的市民們,**依然在這里堅守著。”
“是的,王大哥,我不在這里耽誤了,我盡快把國旗送去。”
馮晨帶著國旗,開上車子,快速朝著英租界的蘇州河北岸駛去。
夜色雖然已深,但楊惠敏仍然站在那里等著馮晨把國旗送來。
“惠敏,你把國旗裹在身上,偷偷從垃圾橋那個方向爬過去,另外把這個紙條也親自交到謝團長手中。”
馮晨把國旗連和之前自己已經寫好的一張紙條,交到了楊惠敏的手中,然后帶著楊惠敏來到垃圾橋跟前。
此時,正是夜色深濃之時,楊惠敏在內衣上包裹著一面大大的國旗,穿上童子軍的制服后,便靜靜地順著垃圾橋,朝著四行倉庫爬去。
當楊惠敏爬行到半路上時,忽然槍炮聲大響,她以為是敵人發現了她,于是急忙趴在地上,稍后仔細一看,原來是日軍在向四行倉庫進行夜間攻擊。
定定過了一些時間,炮火聲慢慢地停了下來,楊惠敏又開始爬行,終于爬到了四行倉庫東側的樓下。
謝晉元與營長楊瑞符他們知道有人會送國旗過來,但是萬萬想不到的是,送國旗的竟然是那名在河對岸唱童子軍俊哥的女孩子。
謝晉元面對著楊惠敏遞上來的一面被汗水浸透了的國旗,四行倉庫內的勇士們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大家不約而同地伸出了右手,給楊惠敏敬了個軍禮,然后謝晉元這才鄭重地接過國旗,交給一營長楊瑞符,吩咐他們,立即在四行倉庫的樓頂,把國旗升起來。
由于倉庫內沒有旗桿,楊瑞符便命令手槍連連長盧夢雄和馮午等人,用竹子和草繩臨時制作了旗桿。
9日拂曉,曙色微明之中,四行倉庫的頂樓平臺上,站著二十來人,莊重地舉手向緩緩上升的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敬禮。
在蘇州河對岸的大樓頂上、堤岸邊、街道上,數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見了四行倉庫樓頂的平臺上升起了一面中國國旗。
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在四周日軍的“太陽旗”包圍中,獵獵飄揚,顯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奪目!
對岸的人們,脫帽、揮手致意,高喊著:“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