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首先認識到了口徑步槍的不足。uukla
在阿富汗山區,不管是M16A4步槍,還是M4系列卡賓槍都暴露出射程不足、威力不夠的問題。
很多時候,美國大兵只能使用M4B來對付對面山頭上的敵人。
在某些哨所,美軍官兵甚至把車輛上的MH拆下來,安放在機槍陣地上充當壓制武器使用。
正是在此期間,美軍特種部隊司令部率先采取行動,為特種部隊采購新式步槍。
當然,贏得美軍青睞的正是FN公司的SCAR系列步槍。
幾番波折之后,美軍卻放棄了SCAR-L,只采購了少量SCAR-H,隨后以價格超標,性能不達標等理由終止了項目。
結果就是,美軍特種部隊的主要武器依然是M4卡賓槍。
雖然SCAR遭遇滑鐵盧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以政治、外交與經濟為主,槍械性能反到是次要問題,但是美軍為特種部隊選擇制式槍械時的反復無常,從一個側面明,基于現有槍彈的槍械都難以滿足實戰要求。
不是槍不夠好,而是彈不夠好。
口徑步槍誕生于南的叢林,主要用來替代笨重的M14步槍,針對的是交戰距離往往不足兩百米的熱帶雨林。
最先為部隊裝備口徑步槍的是美國。
十多年后,556毫米才被北約集團采用,而且中標的是彈道更加穩定的SS19彈,并非美軍采用的M193彈。
為此,美軍還為口徑步槍更換了適合發射SS19彈的槍管。
在北約主要成員國中,德國最后一個為部隊換裝,在冷戰結束前夕才用G36取代了服役數十年的G3。
德軍沒有跟風,最主要的顧慮,其實就是口徑步槍的性能。
在東南亞叢林里面發放異彩的口徑步槍,能夠適應中歐平原嗎?
要知道,在叢林里,交戰距離往往不到兩百米,而在開闊的中歐平原,視野往往能夠延伸到四百米之外。
其實,美軍早就發現了口徑步槍的不足,只是始終沒有迫切的需求。
直到去了阿富汗,口徑步槍的缺陷才其中暴露出來,主要就是射程,其次是威力與精度。
美軍采用的辦法,是為前線部隊提供更多的通用機槍。
針對美軍的需求,各大槍械公司紛紛推出發射76毫米NATO彈的步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SCAR-H與HK417。
也正是在此期間,槍械設計逐漸趨于完美。
可以,SCAR是集大成者,達到了一個很難超的高度。
通過巧妙的設計,SCAR-H的可控性能與口徑步槍媲美,卻擁有更遠的射程與更大的威力。
問題是,再巧妙的設計也無法提高彈藥的極限性能。
在阿富汗戰場上,發射76毫米NATO彈的自動步槍還勉強夠用,高達8米的有效射程能應付絕大部分情況。
只是,便攜性的問題極為突出。
關鍵就是,76毫米NATO彈比556毫米NATO彈重得多,即便是特種兵也很難攜帶充足的彈藥。
在執行一些高強度作戰任務的時候,士兵攜帶的彈藥甚至無法堅持到戰斗結束。
正是如此,美軍也只是少量采購了發射76毫米NATO彈的自動步槍,而且只提供給特種部隊。
當然,對于高度依賴火力支援,以及高度機械化的美軍來,步槍始終是次要裝備。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美軍大兵手里的主要武器依然是M16與M4,射程、威力與精度上的缺陷靠機槍、自動榴彈發射機與狙擊步槍彌補,需要美軍大兵拿起步槍戰斗時,M16也勉強夠用。
很簡單,不管是在阿富汗,還是在伊拉克,美軍的敵人都是寒酸的恐怖份子。
對付沒有個人防護裝備的恐怖份子,別口徑步槍,即便是M9這類手槍,在有效射程之內都有足夠的殺傷力。
到了敘利亞,口徑步槍,乃至自動步槍的缺陷才真正得到重視。
把現有槍械,準確是現有槍彈推向墳墓的,不是敘利亞政府軍與**軍,而是平民化的防彈衣。
在冷戰期間,生產凱夫拉纖維的技術掌握在西方企業手里,防彈衣因為價格昂貴成為了高大上的奢侈品,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無法做到人手一件,只能配發給少數精銳特種部隊。
直到世紀初,在華夏企業掌握了生產合成纖維的技術后,防彈衣才開始普及。
到現在,華夏已是球最大的防彈衣生產國與出口國,即便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也開始大量從華夏進口防彈衣。
關鍵是,華夏企業出售的防彈衣,不但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
此外,華夏沒有為出口防彈衣設置政治上的障礙,所有跟華夏建交的主權國家都能從華夏企業購買防彈衣。
這幾年,最大的買家就是敘利亞當局。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在敘利亞國防軍,防彈衣早已不是奢侈品,至少主力作戰部隊已經做到人手一件。
有趣的是,敘利亞**軍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很多華夏生產的防彈衣。
隨著防彈衣推廣普及,在敘利亞戰場上,交戰雙方都發現,自己手里的武器不再是那么犀利。
不止是M16之類的口徑步槍,還有發射M43槍彈的AK系列步槍,乃至使用76毫米槍彈的自動步槍,都暴露出威力不足的問題,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步兵的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
這個問題,在伊拉克也存在。
受此影響,在伊拉克作戰的聯軍部隊,特別是狙擊手,更喜歡使用TAC-5這類大口徑狙擊步槍。
其實,美軍早就發現了彈藥的缺陷。
在阿富汗戰爭爆發后不久,美軍就啟動了LAST項目,同時資助Textrn公司開發埋頭彈與無殼彈。
此后,美軍特種部隊還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測試了使用埋頭彈的LAST機槍。
在LAST項目上,美軍沒有使用北約標準口徑槍彈,采用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埋頭彈與無殼彈,就是因為現有槍彈已經達到性能天花板,沒有多少改進余地,更別通過槍械來提高性能。
問題是,改變槍彈的設計方式就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否定的。
數年前,LAST項目就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參與測試的特種部隊給予高度好評,而且各項性能都達到或者接近設計指標。
結果是,美軍至今沒有正式采購LAST機槍,也沒啟動使用埋頭彈的步槍項目。
為什么?
很簡單,埋頭彈、乃至性能更好的無殼彈只是通過設計來提高性能,沒有解決最根的問題。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