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沙特用實彈實車做的測試,“哈立德”的炮塔正面等效防護厚度僅6毫米。
此外,也證明了“哈立德”采用的是普通復合裝甲。
其實,這個問題大不大,不。
6毫米的等效防護厚度不夠?
如果只是用來應付周邊威脅,其實是足夠了,實在不行還能安裝附加裝甲,把等效防護厚度提高到75毫米。
這個厚度,足夠擋住除了最新一代穿甲彈之外的部穿甲彈。
更何況,沙特的主要假想敵是伊朗,而伊朗根就沒有性能出色的穿甲彈,即便沒有安裝附加裝甲,“哈立德”也能應付伊朗主戰坦克的威脅,而且憑借強大的火力,在戰場上獲得壓倒性優勢。
此外,在城市戰里面,坦克的主要威脅不是來自正面。
可見,以實際使用為標準,“哈立德”已經足夠了。
問題是,在沙特獲得“哈立德”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不止是伊朗的威脅,還有緊鄰的那個不聽話的阿拉伯國家。
誰?
卡塔爾。
在沙特從華夏采購第二批6輛“薩勒曼”的時候,德國曾經向沙特推銷坦克,也就是強大的“豹”A8SA。
雖然這種坦克的防護也不怎么樣,不比“哈立德”好多少,但是火力,也就是坦克炮的威力遠遠超過了“哈立德”。
為什么?
因為德國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提供14毫米坦克炮!
當時,沙特沒有購買德國坦克。
一是因為貴,二是與沙特的總體戰略不合。
此外,14毫米坦克炮真的用得著嗎?
要知道,在口徑加大之后,攜帶的炮彈必然減少,而且必須使用自動裝彈機,因為炮彈的重量超過了裝填手的極限體力。
事實上,這也是西方國家一直使用1毫米坦克炮的關鍵所在。
1毫米炮彈的重量,就讓裝填手難以承受,而14毫米炮彈就更不用了。
結果呢?
卡塔爾接下了這批坦克,以5萬美元的單價,一口氣采購了1輛,而且部部署在朝向沙特的南部邊境地區。
這1輛配備14毫米坦克炮的“豹”A8CA成了沙特的心腹大患。
要知道,當時沙特手上只有1輛“薩勒曼”能夠勉強與之對抗。
這樣一來,沙特對坦克的性能就極為重視,特別是防護性能。
雖然在理論上,現有的任何一種坦克都無法抵抗14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彈,因為按照最保守的估計,14毫米坦克炮的長桿鎢芯穿甲彈的穿甲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而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坦克的等效防護厚度達到這個水準,但是在當時,德國并沒有研制出能夠使用的先進穿甲彈。
賣給卡塔爾的,其實是一種在DM6的基礎上放大了的穿甲彈。
得更準確點,就是把DM6的彈芯套上一個更大的彈托,然后裝到了14毫米穿甲彈的彈殼里面。
得益以更高的初速,這種穿甲彈的理論穿透厚度達到了9毫米。
顯然,“哈立德”在安裝了附加裝甲之后,也擋不住這種穿甲彈。
當時,只有華夏原產的,也就是第二批引進的6輛“薩勒曼”在安裝了A級附加裝甲之后,才勉強達到了9毫米。
為什么?
原產的“薩勒曼”配備的是第一代金屬陶瓷裝甲。
可見,沙特對“哈立德”的防護很不滿。
怎么辦?
當然只能找華夏。
在這次測試之后,沙特找到生產VT-4的華夏企業,提出由華夏企業對“哈立德”進行升級改造。
只有一個項目,用金屬陶瓷復合裝甲替換掉原來的裝甲,至少是炮塔與車體正面裝甲。
可惜,談判進行得并不順利。
為什么?
價格太貴。
替換下來的裝甲只能返還給巴基斯坦,當二手貨處理,而且重新安裝裝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搞到最后,沙特也只對1輛“哈立德”進行了升級改造。
要到數年之后,也就是在第三代金屬陶瓷復合裝甲問世之后,華夏開始向巴基斯坦提供第一代金屬陶瓷復合裝甲的生產技術,這個問題才得到解決,只是到那個時候,沙特已經有自己的生產線了。
此外,華夏也開始出口配備第二代金屬陶瓷復合裝甲的主戰坦克。
其實,“哈立德”并不差。
雖然防護不夠,但是火力足夠兇猛。
簡單的,與“豹”A8CA對抗,“哈立德”扛不住對方的穿甲彈,不過也能用穿甲彈摧毀對手。
別忘了,“豹”A8AC的防護比“哈立德”好不了多少。
當然,在沙特軍隊里面,“哈立德”的正式稱呼是“薩勒曼”LE,進行了裝甲升級的被稱為“薩勒曼”XE,而原裝的為“薩勒曼”MX,而這幾個后綴代表的其實就是這三種坦克的性能。
有趣的是,“哈立德”的到來,最受刺激的不是伊朗,而是印度。
為什么?
印度手里,沒有一種能夠跟“哈立德”對抗的坦克。
甚至可以,印度沒有一種能夠在戰場是摧毀“哈立德”的坦克。
要知道,披掛的“哈立德”的正面防護達到了75毫米,而印度的T-9S所使用的穿甲彈最多只能打穿65毫米的裝甲。
結果是,印度再次跳進了俄羅斯的大坑,出資參與研制T-14。
其實,巴基斯坦并沒有采購多少“哈立德”,而是用了原為“哈立德”開發的技術來改進“哈立德”。
為什么?
貴。
巴基斯坦來就不賦予,而且國家在大搞基礎建設,陸軍拿到的軍費,也就只能勉強維持現狀。
當然,改進之后的“哈立德”在火力上足以壓制印度坦克,也就沒有必要采購更加昂貴的坦克。
如此一來,巴基斯坦在靠“哈立德”賺錢的時候,印度卻在燒錢。
到最后,印度在T-14項目上砸了幾十億美元,而等到該項目成熟的時候,比“哈立德”更加先叫你的坦克已經問世。
也就是,印度砸了幾十億美元,得到的卻是一種在投產的時候就已經落后的坦克。
顯然,花了幾十億美元,并沒有給印度帶來裝甲力量上的優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