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也就是華夏官方第一次公布JF-3的消息之后,美國官方就表示,將加快重啟F-A生產線的工作,而且考慮在重新啟動之后解除出口禁令,向有需要的盟友提供這種戰斗機。
當時,還沒有多少人把這兩者聯系起來。
幾個月之后,在JF-3的第一架原型機首飛,而且華夏的飛機制造公司公開了其基設計指標之后,外界才恍然大悟。
美國打算出口F-A,其實就是沖著JF-3去的。
很簡單,要是制空作戰,能夠壓住JF-3的就只有F-A。
也就是,美國打算用F-A來搶占制空戰斗機的市場,從而把JF-3逼入死角,讓其無法獲得海外訂單。
至少,能夠讓JF-3出口量減少很多。
當然,要到制空作戰能力,JF-3絕對不是F-A的對手。
不管JF-3有多么先進,也不可能是重型戰斗機的對手,就像F-16的敏捷性再好,在空戰中也不是F-15的對手一樣。
此外,重新生產的F-A,絕對不是F-A。
準確的稱呼,也許應該是F-B或者F-C。
為什么?
在重啟生產線,準確是在重新生產之前,美國肯定會對F-A進行改進,用上過去十幾年里誕生的新技術,以及眾多已經用到了F-35上,卻沒有用到F-A的新設備,來大幅度的提高F-的戰斗力。
經過這么一番改動,F-的性能必然會提高一大截。
別的不,只是輕量化的結構設計,就能讓F-減重噸到3噸,而且肯定會采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
保守估計,F-B的機動性能會比F-A提高3%以上。
JF-3不過就是一中中型戰斗機,因此就算采用了最新的設計思想與先進技術,也肯定比不上F-B。
當然,F-B的問題同樣突出。
什么問題?
價格。
雖然在美國表示加快重啟生產線的工作,并且表示會考慮出口之后,日與以色列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韓國與印度也有加入的意愿,但是只要談到錢,那么任何美好的愿望都會打是一個天大的問號。
洛馬公司對重啟F-A的生產線開出了4億美元的報價,還是最保守的報價。
按照洛馬公司提交的報價書,因為幾乎所有設備都需要重新采購,還得重新培養熟練的技術工人,以及存在的通貨膨脹等因素,如果能在5年之前完成,4億美元勉強算是夠了,如果拖到5年之后,那么每延長一年,重啟生產線的費用就要增加5億,不定更多。
反正,一句話,要重啟生產線,得先把錢湊夠。
其實,也不能怪洛馬公司貪心。
當初,在完成了F-A的生產之后,洛馬公司就向美國國防部提出,每年只需要投入大約1億美元,就能把生產線保留下來,確保在今后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以最的代價重啟生產線。
按照洛馬公司當時提交的報告,如果停產十年,那么在十年之后復產的時候,算上期間維持生產線投入的大概15億美元,總花費在5億美元以內,比拆掉生產線再重新組建生產線少了上百億美元。
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在十年之內一直為美軍的F-A提供升級改進服務。
可惜,美國國防部沒有采納洛馬公司的提議。
顯然,要湊夠4億美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關鍵就是,美國國會依然沒有批準讓F-A出口。
雖然日很想采購F-A,也愿意提供一部分的恢復生產線的費用,但是前提是必須讓美國國會解除出口禁令,而且必須讓日的企業參與后期的生產工作,即需要向日出售一條生產線。
很明顯,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特別是出售生產線。
白了,F-A的市場需求量來就不大,需要兩條生產線嗎?
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日也就采購1架到15架,用來取代F-15J,維持現有重型戰斗機的規模。
至于其他幾個國家,采購量更少,以色列最多4架,韓國最多6架。
印度?
先不印度需要多少重型戰斗機,印度買得起多少重型戰斗機?
別忘了,印度已經有多架Su-3MKI了,而且服役時間才十年左右,遠沒有到退役的時候。
就算為了對抗華夏的J-,印度頂滿天也就購買1架。
也就是,明確的海外訂單,總共也就3多架。
算上美軍采購的,在復產之后,F-的產量肯定不會超過6架,也許5架出頭。
產量這么少,一條生產線都喂不飽!
此外,把恢復生產線,改進設計的費用都算上,按照6架的產量計算,每一架的前期分攤價格就超過了1億美元!
要知道,F-35A的目標分攤價才3萬!
可以,如此高昂的前期分攤價就能把絕大部分國家擋在門外。
事實上,連美軍都玩不起。
要不然,F-A復產的事情了十幾年,為什么一直沒有啟動?
就算成功復產,又能如何?
保守估計,F-A在復產之后的售價絕對不會低于5億美元。
這是個什么概念?
相當于3到4架F-35A了。
如果JF-3能夠把售價控制在1億到15億美元之間,就僅相當于其四分之一。
顯然,JF-3就算是中型戰斗機,性能比不過重型戰斗機,四比一的數量優勢,也足夠彌補性能上的差距了。
關鍵是,JF-3也是四代機,與F-A相比,不存在代差。
得更直接一點,F-15C的性能再強,其作戰效率也不可能是F-16C的四倍,甚至不到兩倍。
可見,哪怕F-A復產了,在打價格戰的時候,也未必是JF-3的對手。
更何況,對很多并不富裕的國家來,那是肯定買不起F-A,能夠買幾架JF-3就非常不錯了。
顯然,要打價格戰,F-A肯定是錯誤選擇。
其實美國根沒有一種能夠跟JF-3競爭的戰斗機,因為在價格上根就做不到那么便宜。
不管是F-A,還是研制制空版的F-35A都存在價格降不下來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人拿重啟F-A生產線來做文章,其實是得不償失,或者掉進了華夏挖的坑里。
為什么這么?
這里,跟JF-3的研制單位,以及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推出JF-3有著很大的,甚至可疑是至關重要的關系。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