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億美元的訂單,讓華夏的軍火商,準確是造船企業嘗到了甜頭。
要知道,4億美元中,利潤至少占到了一半,在扣除掉設計費與專利費之后,承擔建造工作的造船廠至少能夠賺到15億美元。
這是個什么概念?
如果是建造民用船只,哪怕是附加值較高的LNG,即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每一千載重噸的凈利潤在15萬到萬美元之間,即建造一艘萬立方米的VLNG,造船廠的利潤也就只有3萬到35萬美元。
要建造5艘VLNG,才能賺到15億美元。
球總共有多少VLNG,或者總共需要多少VLNG?
在最繁忙的中東到遠東航線上,總共也就只有不到1艘VLNG,而球在營的VLNG還不到3艘!
按照VLNG的年均訂單,需要大概3年才能完成5艘的建造合同。
建造沙特訂購的那些戰艦呢?
顯然,以華夏造船廠的能力,最多也就5年。
即便不考慮投入的人力,以及耗費的資源,建造戰艦的利潤率也是民用船只的數十倍。
當然,把人力成這些算上的話,那就是上百倍了。
其實,從單位造價就更能看出戰艦的利潤有多么驚人。
一艘5E的標準排水量只有78噸,造船廠的出售價格為3億美元,扣除掉各種費用,利潤在1億美元左右,即每一噸能帶來大約13萬美元的利潤,而VLNG每一噸的利潤在1美元左右。
也就是,以噸位為準,戰艦的利潤是民用船只的1多倍。
顯然,這也正是歐美各國拼了命的想出口戰艦的關鍵所在。
要知道,像英國、法國與德國這些國家,早就不再建造民用船只了,卻一直在向其他國家出口戰艦。
即便是美國,也一直在以技術輸出的方式從戰艦市場上獲取巨額利潤。
別的不,只是一套宙斯盾系統的售價就高達數億美元。
當然,嘗到甜頭的不止是造船廠。
當年,沙特還跟華夏簽署了一份意向合同,從華夏采購8架KJ-4大型預警機,以及1架KJ-9中型預警機。
這架飛機,在意向合同中的總價值高達8億美元。
為什么這么貴?
很簡單,預警機來就貴。
KJ-4其實是專用的出口型預警機,載機是華夏自行研制的Y-大型運輸機,配備的是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別是沙特,即便是巴基斯坦去采購,單價也高達6億美元。
至于KJ-9,其實還沒有完成研制工作。
為什么?
做為載機的Y-3中型運輸機還在研制當中,只是完成了首飛,而且首先需要滿足華夏空軍的需求。
樂觀估計,KJ-9能在5年之前進行試飛就很不錯了。
與KJ-4一樣,KJ-9也配備了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只是受載機的限制,空中指揮能力要稍微差一點。
當然,當年簽署的只是意向合同。
要到5年,沙特才會正式跟華夏簽署采購合同,而且采購的是1架KJ-4,放棄了一直沒有完成的KJ-9。
只不過,在合同中增加了8架KY-型空中加油機。
這種加油機也是由Y-發展而來,而且配備的是華夏自行研制的WS-發動機,最大載油量達到了18噸。
總共架飛機,沙特耗費了1億美元。
到此,算上之前從華夏采購的地面武器,戰斗機,以及在JF-3項目上的投入,沙特在伊拉克內戰結束之后的幾年之內,總共花了上千億美元從華夏購買武器裝備,以及武器裝備的生產線。
同期,科威特、阿聯酋與阿曼也在大量從華夏進口軍火。
保守估計,到3年之前,只是這四個海灣國家從華夏進口的軍火就在億美元左右。
也是就,這四個國家平均每年花億美元從華夏購買軍火。
正是如此,華夏迅速成為了球最大的軍火出口國之一。
當然,只是之一。
其實,直到3年,華夏都沒有在軍火出口領域超美國。
為什么?
沙特等國在從華夏采購軍火的同時,也在從美國采購軍火。
比如,在從華夏購買了JF-,也就是J-1D之后,沙特跟美國簽署了一份購買3架戰斗機的合同,仍然是F-15SA,主要就是用來補充在伊拉克內戰期間的損失,此外還耗費數十億美元對已有的F-15SA進行升級改造。
后來,在采購“薩勒曼”主戰坦克,以及跟巴基斯坦合作生產“哈立德”的時候,沙特耗費了4億美元,找美國企業為MA3步兵戰車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隨后還訂購了一批M19A8自行榴彈炮。
再往后,沙特花費了大約3億美元,找美國為E-3進行升級改造。
此外,沙特還單獨從美國采購了包括“薩德”在內的多種防空武器。
保守估計,在年,沙特至少花了18億美元從美國購買軍火。
另外幾個海灣國家也是如此,在從華夏采購軍火的同時,都以補充戰斗損失,以及進行現代化升級為由,給了美**火商足夠多的訂單。
當然,歐洲的軍火商也沒有拉下。
比如,科威特就采購了幾十架EF戰斗機,而且埃及在獲得了海灣國家支持后,找法國訂購了更多的“陣風”戰斗機。
可以,這些海灣國家依然采用了均衡外交戰略,只是更加傾向于華夏。
當然,要有哪個國家沒有受到照顧,那就是俄羅斯。
因為在伊拉克內戰期間支持伊朗,甚至為伊朗提供先進武器裝備,所以在戰后,沙特等國開始集體抵制俄羅斯。
不從俄羅斯購買軍火,其實算不了什么。
別忘了,沙特等海灣國家從來就不是俄羅斯軍火的用戶,俄羅斯也沒有指望能夠把質次價高的軍火賣給海灣國家。
在伊拉克內戰結束之后,沙特等海灣國家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通過增產的方式來打壓油價。
高企的油價,確實給海灣國家帶來了巨額的回報。
只是,也同時重創了消費市場。
石油賣不掉,又怎么賺錢?
更何況,海灣國家開采石油的成來就極為低廉,比俄羅斯與美國低得多,因此在低油價的時候照樣能夠盈利。
油價高漲,反到助漲了對手的競爭力。
那么,降低油價就成為了打擊對手的武器。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