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后,戰斗繼續。
與王棟等人預測的一樣,印軍把重點放在了制空權上,巴基斯坦空軍也開始為捍衛領空而戰。
吃早飯的時候,王棟才從云龍那里獲知,印度議會在昨天晚上召開緊急會議,秘密通過了對巴戰爭決議,并且授權印度總理采取包括戰爭在內的必要行動,讓巴基斯坦為發生查謨的爆炸付出代價。
此外,印度沒有向巴基斯坦宣戰。
直到7月8日上午,印度當局才對外發布消息,的是自衛反擊,并不是針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
當然,反擊與偷襲,不過是口頭上的法。
其實,在夜間的戰斗中,特別是巴基斯坦進行的第二輪反擊,已經打亂了印軍的作戰部署。
按照原訂計劃,印軍應該在頭一個晚上的突襲之后,立即發動地面進攻。
可惜,參與地面進攻的作戰部隊都遭到了精確轟炸,遭受了較大的損失,根沒辦法按計劃發起進攻。
當天,印度當局還宣稱,有某個大國在幕后支持巴基斯坦,向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情報。
這個大國是誰,自然不用多。
印度方面的指責,也并非空穴來風。
很簡單,在第二輪反擊中,巴基斯坦的巡航導彈打得非常準,幾乎是彈無虛發。
如果沒有強大的情報支持,巴基斯坦能夠讓那些巡航導彈準確命中目標嗎?
更何況,打擊對象是幾天前才進入攻擊陣地的印軍地面部隊,巴基斯坦顯然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掌握如此多的情報。
其實,這也證明,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戰爭行動。
為什么?
襲擊剛剛發生一天,印軍能夠在一天之內完成作戰部署嗎?
顯然,以印度軍隊的狀態,別一天,就算有一周時間,也未必能夠完成進攻前的準備工作。
拿印軍的王牌部隊來,至少需要4時才能完成戰斗準備。
那還只是土防御。
如果是進攻性質的作戰行動,印軍王牌部隊至少需要7時的準備時間,普通部隊需要一周到1天的準備時間。
沒有提前做準備,印軍怎么可能計劃在事發后不到兩天就發起進攻?
那么,印軍為什么要提前做好戰爭準備?
難道,印度當局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
只是,巴基斯坦的情況也差不多。
在遭到突然打擊之后,巴基斯坦依然能夠立即發起反擊,即便有華夏提供的情報,前期準備工作也需要大量時間。
也就是,巴基斯坦明顯在幾天之前就收到了情報,讓部隊做好了準備,比如讓導彈部隊提前進入了陣地。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巴基斯坦軍隊的正常部署。
為什么?
在印軍開始為戰爭做準備的時候,巴基斯坦肯定收到了消息,也就會響應的提高部隊的戰備水平。
不管怎么,印軍沒能按照計劃發動地面進攻。
在偷襲了巴基斯坦之后,印軍不得不重新跟巴基斯坦空軍爭奪制空權,為地面進攻做準備。
有那么容易?
當天上午,雙方圍繞著拉合爾,進行了交戰之后的第一場有組織的大規模空戰。
巴基斯坦空軍分三批出動了近4架JF-,迎戰印度空軍的4架Su-3MKI,以及數量不明的F-35AI。
第一輪交手,1架JF-對陣4架Su-3MKI。
雖然印軍擁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戰斗結果卻是一面倒,1架JF-取得了幾乎壓倒性的勝利。
比11的交換比!
雙方都出動了預警機,巴基斯坦是DK-5,印度是“費爾康”。
雖然后者是大型預警機,但是在探測距離,以及指揮能力上,反到不如噸位得多的中型預警機。
同時指揮4架Su-3MKI,對“費爾康”來確實有點吃力。
為此,印軍采取了典型的空戰戰術,即雙機編隊,只由長機接受指揮,而僚機協同戰機作戰。
這樣一來,印軍的兵力優勢就不存在了。
為什么?
Su-3MKI的數字化程度并不是很高,雖然長機飛行員能夠通過編隊通信系統,給僚機飛行員下達命令,但是無法直接向僚機發送空情信息,也就無法引導僚機發起攻擊,得由僚機自行搜索目標。
如果需要戰斗機自行搜索目標,還需要預警機干嘛?
再了,Su-3MKI的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并不好,就算探測距離不算近,跟蹤與鎖定距離都太短了。
事實上,在面對JF-的時候,Su-3MKI的雷達連遠距離探測都做不到。
為什么?
JF-使用了隱身涂料,而且是跟J-相同的涂料,其RCS值不到1平方米,遠低于三代機的正常值。
這個RCS值,足夠讓Su-3MKI的探測距離縮短到千米以內。
其實,正是為了保守這個秘密,巴基斯坦空軍的JF-都部署在西部的空軍基地,之前很少在東部地區活動。
此外,有部分JF-沒有噴涂隱身涂料。
結果就是,印度空軍錯誤的估計了JF-的RCS值,并不清楚這種戰斗機的隱身性能到底有多好。
巴基斯坦空軍只投入了1架JF-,也跟DK-5的指揮能力有關。
其實,當時還有4架JF-在空中,只是沒有參加戰斗,而是在DK-5附近,擔任掩護任務。
如此一來,DK-5也就只能指揮1架JF-作戰。
此外,DK-5對Su-3MKI的探測距離,高達6千米。
也就是,在Su-3MKI進入戰場之前,DK-5就發現了,而且立即把相關信息發給了JF-機群。
相反,在印度空軍這邊,“費爾康”并沒有及時發現JF-機群。
要知道,“費爾康”對RCS值不到1平方米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最多也就只有4千米。
千米的差距,足夠決定一場空戰的勝負了。
很簡單,在“費爾康”發現JF-的時候,巴基斯坦戰斗機已經占據有利位置,印軍戰斗機十分被動。
撤退?
顯然不可能,來找事的是印度戰斗機。
更何況,對方的數量少得多。
當時,巴基斯坦戰斗機也采用的雙機編隊,而且是密集編隊,所以“費爾康”最初認定只有6架戰斗機。
有趣的是,“費爾康”甚至沒有判斷出那是JF-。
根據較的RCS值,“費爾康”認定那是6架第三批次的JF-17戰斗機。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