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喝飽了天熱的礦泉水,于是大家悠然自得的坐在泉邊的不規則的青石上稍作休息,據說這塊石頭叫黃巖石,因為它的上面有一塊飛來石上有兩個大手印。傳說從前有一塊石頭飛到這山上,如果不撐一下石頭,石頭將會把這座山壓塌,這時候武當山的道長來到這里雙手發力才不讓這石頭壓塌整座山,后來就留下了這深深的掌印。我們看了一會兒這塊大名鼎鼎的石頭,閑來無事,不由自主有說有笑的閑談起來。
流沙滔滔不絕的說:“其實你們知道嗎?這位真武還是我朝真宗皇帝改的名的呢,其實他本名元武,元通玄,故又名玄武。宋真宗趙恒因避所尊圣祖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尊為佑圣帝君。而且他這個人神通廣大,在道界厲害著呢,據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玄武是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在武當山修煉42年,功成道滿,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為玄天上帝等,鎮守北方,因此,武當山被道教尊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煉圣地,因為有他鎮守一方,所以自然這武當山長盛不衰了。”
王公子點點頭說:“確實,武當山在春秋至漢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動場所,許多達官貴人到此修煉,來此修煉的名人真是不計其數,比比皆是,皆來吸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好能早日脫離紅塵,修道成仙。諸如:周大夫尹喜,漢武帝的將軍戴孟,著名方士、煉丹家馬明生、陰長生曾隱此山修煉。東漢末期道教誕生后,武當山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中心。漢末至南北朝時,由于社會動蕩,數以百計的士大夫或辭官不仕、或棄家出走,云集武當辟谷修道。同時,出現了有關真武的經書。晉朝的謝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劉虬等均棄官入山修煉。誓愿文記,被佛教尊為天臺宗三祖之一慧思,六朝時入武當山訪道。神仙鑒記身子連我們剛剛去過的三國的那位大名鼎鼎的蜀漢軍師諸葛亮都曾到武當山學道,可想而知武當山是多么影響深遠。隋唐時期,武當道場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進了武當道教的發展。李唐自稱為老子的后裔,認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為三教之首。而使武當道教受到皇室重視的還是姚簡。唐貞觀年間,天下大旱,飛蝗遍地,皇帝下詔于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應。武當節度使姚簡奉旨在武當山禱雨而應,敕建五龍祠,這是皇帝在武當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廟,我們待會再不緊不慢的往前小走幾百步就可以看到。此時,許多著名高道隱居武當山修道,如:姚簡、孫思邈、陶幼安、呂洞賓等。唐末,武當山已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在我們大宋,由于當今皇上極力推崇和宣揚武當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斷提高,促使武當道教的形成和在社會上的影響日益擴大。當今皇上宋真宗于天禧二年,加封真武號為真武靈應真君,令建祠塑像崇祀,將五龍祠升為觀。還有著名道士鄧若拙、房長須、謝天地、孫寂然等入山修道,宣傳道徑,所以這天下第一仙山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呀。”
曾呂不由自主的說:“哎呀,我光注意到這里的樹呢,你們看那金色的銀杏如同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在風中搖搖欲墜,飄飄蕩蕩,多么漂亮,還有那些各式各樣,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水杉、珙桐銀杏、香果樹、篦子三尖杉、金錢松、山白樹、榧樹、水青樹、杜仲、胡桃、鵝掌楸天竺桂、華榛、金錢槭、領春木、天目木蘭、蝟突、天目木姜子、厚樸、青檀、白辛樹、紫莖、楠木、紅椿、核桃楸、豆腐柴、刺五加,真是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大開眼界,我從小在野外長大,也沒有見過這么多的樹種,這里的中藥材可真是自然天成,豐富多彩呀,居然還有名貴的有天麻、七葉一枝花、絞股藍、何首烏、靈芝、黃連、天竺桂、千年艾、巴戟天等,想起我以前生病的時候,我師傅就不遠千里,翻山越嶺的給我采藥的情景歷歷在目,我從小就被父母拋棄,是師傅收養了我,看著這些熟悉的藥材,我突然就想她了。“
流沙溫柔的說:“一日為師,終身為母,放心吧,等我們游歷完了大山大河,你自然就又再見到她老人家了。還有這武當山不僅樹木茂密,總類繁多,而且鳥獸也很多,鳥類130種,獸類49種,昆蟲1055種,有獼猴、豺、水獺、金貓、大靈貓、小靈貓、青鼬、林麝、鬣羚、斑羚、雀鷂、普通鵟、燕隼、紅巢、領鵂鹠、灰林鸮、長耳鸮、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勺雞、鳳頭鷹、大鯢,所以我們剛剛看到的那些一閃而過的山雞估計正式的名字就是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了。“
胡嬌嬌忍不住的撅著櫻桃小嘴,甚是可愛的說:“哎呀,我對這些樹呀,雞什么的真不感興趣,我生了病,爹爹就拿了銀兩去藥店給我買藥,雞就是用來吃的嘛,不是他們常說今晚吃雞,大吉大利,那些山雞大同小異,有什么好看的?聽說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而且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所以呀,你們不要婆婆媽媽,不厭其煩的說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啦,我們大家趕緊起身,去看看那些唐朝古跡吧,我都迫不及待了,等不及了。”
我們三步并兩步,大步流星的來到了位于武當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龍峰山麓,靈應峰下,前為金鎖峰,右繞磨針澗的五龍宮,全稱大五龍靈應萬壽宮、興圣五龍宮,五龍宮周圍有松蘿、五龍、青羊諸峰高聳,飛云澗、白龍洞流水環繞等奇觀,景致清幽古雅,規模宏大,共建有宮觀廟宇,帝殿、山門、廊廡、玉像殿、父母殿、啟圣殿、祖師殿、神庫、神廚、左右圣旨碑亭、榔梅碑亭、方丈、齋堂、缽堂、圜堂、客堂、道眾寮室、倉庫等850間,規模一度龐大,被列為武當山建筑最早的九宮之一。五龍宮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均州守姚簡奉旨上山禱雨應驗,后就其地建五龍祠。五龍宮成為武當山古建筑中,第一座由皇帝下旨敕建的宮觀。宮前是二座對稱碑亭,亭內各置用巨型的漢白玉石,能工巧匠們精雕細琢的石雕赑屃馱御碑。
我們迫不及待的走進前去,進宮門是龍虎殿,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硬山頂,抬梁式木構架,小青瓦屋面,面闊3間17米,進深2間91米,通高1005米。五龍宮為白云觀底層建筑,由正殿、兩廊、觀音樓等組成,富麗堂皇,高大雄偉。兩側尚存青龍、白虎神像,各高丈余。殿臺共9重。前5重有石階81級,后四重有石階72級,舉目仰望若在天上。只見五龍宮元君殿基中部漢白玉須彌座上,供奉著銅鑄鎏金玄天真武神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高達1.95米,是武當山最大的真武神銅像。殿前是天池和地池,二股白水如緞源源不絕的從龍口吐出。大殿左是玉像殿,從宮門左登山,為神梅臺,臺上墓有碑,碑亭右下南折上石山,是啟圣臺。直上為凌虛巖。再從故道折而西上,為自然庵。五龍宮的廟房42間,建筑面積2975平方米,占地面積250000平方米宮墻251米,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能工巧匠精心打造而成。特別有意思的是門口的五口井更是令人稱道,神奇之及,它們口口相連,一脈相通,只要在一口井打水,另外的其它幾口井的水都會在同一時間內古井有波,漣漪陣陣,頗為有趣。真是引人入勝,別具一格,讓人唏噓不已,嘆為觀止。
我們又興致勃勃的看了紫霄宮,綠瓦紅墻掩映在蒼茫的群山,群峰環繞,松柏幽深之間,別具特色,因為這塊地方周圍的岡巒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所以稱它為紫霄福地,是重檐歇山式木結構殿宇,建在三層崇臺之上,更顯的宏偉壯觀。旁邊有根彎彎曲曲的幾丈長的杉木格外引人注目,傳說是從遠方突然飛來的樹,因此叫做飛來杉。據說在杉木的一端輕輕敲擊,另一端就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因此又叫響靈杉,我們好奇的走上前去親自試了好幾下,果真如此,所言不虛,真是妙趣橫生。殿內石雕須彌座上的神龕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時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們在殿里撞擊那頂大鐘的時候,殿內幾無聲息,而我們走到殿外面的時候卻清清楚楚的聽到九鼎大鐘余音裊裊,響徹山谷的聲音,真是太讓我們迷惑不解,回味無窮了。
然后我們輕松自如的往上攀爬的時候,看見在懸崖峭壁之間有一個渾然天成的洞穴,我們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翻騰而上,一躍而起,達到了這里,只見上面寫著黃龍洞,這里風輕云淡,空氣清冷,實際上是一個天然的巖屋,妙不可言,我們趕緊一鼓作氣的進去到里面,只見里面干干凈凈,什么物什都沒有,洞內空空如也,不過空氣干而不燥,潤而不濕,四季清幽涼爽,是歷代修煉之士向往之地,據王公子說我們都是與道家有緣之人,認為能進入黃龍洞,就是三生有緣。雖然沒有什么貴重古跡,不過倒也是別有洞天,因為洞體年代十分久遠,巖石由綠泥鈉長片巖和絹云石英鈉長片巖及淺粒巖等組成。巖石經強烈擠壓,形成復雜的褶皺圖案,總體形成一處寬緩背形構造。這些形態復雜的圖案,小飛拿碳十四工具初步估測了一下,時間非常久遠,距今2.10億年左右期間,受剪切應力作用留下的產物,洞穴是巖石沿比較脆弱的片狀巖石風化崩落形成。而且這黃龍洞更加神奇的是里面居然還有一泓清澈見底的泉水,四季不竭。傳說有一條黃龍在此得道升天,黃龍為謝此地的養育之恩,留下一顆仙丹,仙丹使這里的水清洌甘甜,能治愈百病。黃龍洞中最大的特色是洞中有洞,在洞中有泉水四季常流,清冽甘甜,我們又心花路放的喝了許多清冷甘甜的泉水方才出洞,感覺喝了泉水的自我感覺良好,健步如飛,精神百變,不知道是心理暗示作用還是那仙丹的緣故,我們興高采烈的繼續武當山行。
我們又馬不停蹄,走馬觀花的看了唐代的建筑物,比如紫禁城等等,因為時不我待,如果細細游玩一番,估計三天三夜也逛不完。不過到現在社會已經灰飛煙滅,現在的這些建筑多半是明代所建,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墻基厚2.4米,墻厚1.8米,城墻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巖砌筑,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該石雕建筑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凈樂宮位居武當山八宮之首,宏偉雄偉,引人入勝,還有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是武當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單元,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事其中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那些烏龜碩大,如同海龜一般,栩栩如生,美輪美奐,讓人至今還記憶猶新。
我們再繼續興沖沖的一路往上去,就看見懸崖峭壁,蔚然而立,而在懸崖峭壁之間居然還隱隱約約可見綠瓦紅墻的身影,原來我們看到的古建筑就是南巖宮,整個建筑群依山而建,鑲嵌在山中的懸崖峭壁上,非常險峻。整個南巖宮鑲嵌于懸崖峭壁上,依山而建,就險峻程度和著名的恒山的懸空寺可以相提并論,而且是前朝就已經修建好的,宮中的石殿天乙真慶宮,全部用青石雕鑿構建,是石雕藝術的珍品。而據說附近的飛升崖,傳說中是真武大帝修煉幾十年飛天成仙的地方。特別是遠遠望去,南巖老虎巖前的那一株高約20多米的銀杏樹,金雞獨立,赫然聳立,估計在那里站立了約千年之久吧,據說被譽為武當銀杏之王,更是引人入勝,見之忘俗。
我們忙迫不及待,興致勃勃的一躍而上,興高采烈的一路向上爬去,因為南巖宮是真武大帝得道之處,也是武當山不可多得,讓人難以忘懷的最險、最美、最奇的地方,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峰巒秀美。最主要的是我們大家心心念念之前交頭接耳的最具傳奇色彩的天下第一香龍頭香,大家都躍躍欲試,想親自一探究竟。
我們終于興致勃勃,一鼓作氣的來到了龍頭香南巖萬壽宮外的懸崖峭壁旁邊,然后我們先不緊不慢的偵探了下下面的情況,確實在古老的青石欄旁邊往下望去,下面果然是萬丈深淵,深不見底,估計人要是一不小心跌下去的話,一定會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的,讓我們頓生戰戰兢兢,哆哆嗦嗦,心驚肉跳之感,只見一條活靈活現的雕龍石梁,懸空伸出2.9米,寬約0.3米,上雕盤龍,橫空自然挑出,下臨萬丈深谷,險峻無比,龍頭上端端正正的擺放著一美輪美奐的小銅香爐,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到處巡視。龍頭頂端雕一香爐,被稱為龍頭香。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上爬到龍頭,點燃香火,再跪著退回來。所以這些千里迢迢,遠道而來的香客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他們好不容易舟車勞頓的來朝武當,又不像我們現代社會那么輕松,乘車或者坐飛機輕輕松松就不費吹灰之力就過來了,而且他們相信心誠則靈,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人死不能復生,最后不幸墜巖,丟掉小命的人不計其數,比比皆是,不過我們都是練過武功的人,這對我們來說不過是次挑戰,于是我們每個人都戰戰兢兢的走了一次,感覺走在那盤龍的石雕上,山谷起來的風呼嘯而過,還是有些膽戰心驚的感覺,生怕那颶風把我們卷了下去,還好我們都練過功夫,都穩穩當當的統一無誤的完成了既定的動作。
然后我們又一路爬升,來到了天柱峰,它是武當山的主峰,海拔1612.1米,挺拔獨立,,猶如一根寶劍立于群山之顛,美其名曰為一柱擎天。而位于天柱峰的頂端的太和宮,才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來到這里,才算是真正意義上來過了武當山,與武當山的標志性建筑金殿一墻之隔,近在咫尺,是去金殿的必經之路。太和宮的整體建筑依山就勢,云霧繚繞,紅墻綠瓦,肅穆莊嚴,真是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美不勝收,美如天宮,入墜仙境。
最后我們終于如愿以償的來到了最高峰的這座閃閃發光,金光閃閃的宮殿,因為金碧輝煌,所以顧名思義叫做金殿,全部全銅精雕細琢打造而成。金殿重檐疊脊,結構精巧。殿堂內外,檐柱屋頂都雕刻著精美的圖紋。金殿高約5米,整體為銅鑄,外飾鎏金,結構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門檻等結構齊全,殿頂翼角飛舉,上飾龍鳳、海馬、仙人等吉祥之物生。各鑄件之間嚴絲合縫,渾然天成。據記載:金殿由20萬斤銅和300公斤黃金在他地鑄造而成,然后再送往武當山拼裝。高大威嚴的,金碧輝煌的殿內正中同樣供著真武大帝的巨大銅制坐像,他披發跌足,體態豐潤,蔚然而立。左右兩旁金童玉女垂手侍立,神情謙和順從,低眉順眼,眉清目秀,慈眉善目。雖然悠悠百年過去了,它的顏色還是那么光彩奪目,絢爛多姿,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熠熠生輝。而其中的雷火煉殿更是神奇,因為金殿未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后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雖然我們碰巧沒有趕上雷雨天氣,但是看著保存完好的煥然一新的金殿,我們依舊為這些古人的卓絕的智慧感到驚詫不已,佩服之極。
“對了,剛剛我突然想起來我們還有任務在身,剛剛游山玩水一番,差點忘記了這等大事,對了,你說的地方到底是在武當山的哪里呀?”小飛竊竊私語的對我說,他和我一樣一路在武當山游山玩水,游得意猶未盡,這不知不覺到了金頂方才想起了我們的任務之所在,“是不是就是這里喲,金頂我恍恍惚惚的有些印象。”小飛疑惑的對我說。我卻醍醐灌頂的想起好像那張羊皮紙上只寫著武當山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金頂那是很早以前去峨眉山時候的字條吧,不過小飛說仿佛看到,我為了確認清楚,乘人不備的時候拿出字條一看,確實如我腦海中浮現的內容一模一樣,我的記憶沒有錯,那上面只有簡簡單單的武當山三個字,天啦,這次才真是武當山這么大,我們哪里去找呢?這次才真的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呢?我們從哪里開始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