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隨著擁擠的人群來到了圣馬可廣場和圣馬可教堂,這可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這大名鼎鼎的圣馬可廣場可真是雄偉,寬大呀,看上去特別氣勢萬千,看了之后特別讓人難以忘懷,見之難忘,它的東西大約長約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廣場南、北、西三面被一些宏偉壯麗,古典雅致的宮殿建筑環繞,造型別具特色,線條流暢,石雕的生動、逼真,是古羅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圣馬可廣場的入口處,有兩根高大的圓柱,東側的圓柱上挺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飛獅。飛獅左前爪扶著一本圣書,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天主教的圣諭我的使者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我們抬頭看去,總督宮上也有圣馬可和他的飛翔的獅子,真是隨處可見,無處不在呀。
胡嬌嬌看著那只只飛揚的帶著羽翼的獅子,眉飛色舞,聲情并茂的說道”天啦,這個雕塑太有創意了,這些威尼斯人也太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呢,居然給獅子也安上了鳥類的翅膀,太有創意呢。“小飛洋洋灑灑的說起來:”你可別說,其實這個飛獅可大有來頭呢,威尼斯長期是獨立的水上共和國,政權由總督和議會共同掌握,兼有**政體和共和政體的特色。圣馬可大教堂據說是因埋葬了耶穌門徒圣馬可而得名:圣馬可廣場,圣馬可大教堂,威尼斯隨處可見這位顯赫的圣馬可。圣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67年在埃及殉難。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圣馬可的干尸從亞歷山大港偷將出來,運回威尼斯,存放在圣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圣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他的標志是一只帶翼的獅子。所以從此,從此以后威尼斯到處是獅子。”而且我們來的時候正逢其時,因為它最美麗的時候是上潮的時候,一片潮水如同在廣場鋪上一面巨大的鏡子,使所有建筑像鑲嵌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里面,顯得更加玲瓏剔透,光彩照人,如夢似幻,讓我們不由自主的迷失了自己,分不清哪里是真實,哪里是夢境。
圣馬可廣場當之無愧是威尼斯的明珠,我們目不暇接的環顧起廣場來,只見它是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圣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筑藝術為一體的圣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圣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特別引人注目,而且這個總督宮是威尼斯國家元首的府第,是大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這自古以來,圣馬可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甚至于1797年拿破侖進占威尼斯后,都對這里如詩如畫的景色垂涎三尺,毫不吝嗇的贊嘆圣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因此曾下令把廣場旁邊的總督府改為行宮,一直到21世紀,人們還把它叫做拿破侖宮,可見它有多么深得人心,而和總督宮毗連的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威尼斯古老的歷史可以在此窺豹一斑,這座雄偉壯麗的圣馬可大教堂的歷史十分的古老,始建于829年,重建于公元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圣馬可大教堂同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筑特色,它現在是一座美輪美奐的拜占庭式建筑,從外觀上,它的五座圓頂據說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這些建筑匠心獨運,與眾不同,別出心裁,讓人驚嘆不已,驚艷不已,拍案叫絕。圣馬可教堂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內部墻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鑲嵌的造型獨特的壁畫,一是大門頂上正中部分,雕著有四匹高大的金光閃閃的奔馳的駿馬。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圣人。僅此一點,便是獨一無二。其次,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方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我們興致勃勃的登上大教堂邊上的高塔,吹著帶著潮氣的潮濕溫潤的海風,頓時生出一種心曠神怡,物我協忘的感覺,登高望遠,威尼斯全城,凈收眼底,一覽無余,綿延不斷,密密麻麻,鱗次櫛比的紅褐色的屋頂,一眼不見盡頭。圣馬可廣場上,密密麻麻,摩肩接踵的狂歡的人如織,映襯著碧海藍天,真是一座風華絕代,風情萬種的水上城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