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龍飛鳳舞之穿越到宋朝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五節傳說故事

作者/古月清影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我們一邊興高采烈的走著,一邊看著奇山秀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呀。迷一般的天上仙境,如詩如畫,如歌如泣的黃山。胡嬌嬌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些奇形怪狀,千奇百怪,鬼斧神工,層巒疊嶂的黃山的奇峰怪石,贊不絕口的說:“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這些石頭真是太好看了,太令人震撼了。你們看,這塊石頭像不像一塊巖石上似坐著一個石人,下面有一巨型石蛙,真是太像了,太有意思了。”曾呂也贊不絕口的說:“是呀,嬌嬌姑娘的觀察力還真是好呢,真是愈看愈像呢。”博聞強識的王公子不以為然的說:“這個兩石構成一景,就是傳說中的劉海戲金蟾:傳說,劉海是淮北蒙城人,一天正從井里汲水澆菜,忽然從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伏在他腳下流淚.他在驚駭不解時,見到后面跟著躥出一條青蛇,向青蛙射去。他心里立即明白,便急忙抄起扁擔,狠狠一下,打死了青蛇。這時,青蛙破涕為笑,一下變成了一只金娃。劉海見了非常喜愛,就和金娃戲耍起來。猛的金光一閃,金娃又變成一個苗條美麗的姑娘,親熱喊著——劉海哥!劉海又驚又喜,急忙打聽起金蟾姑娘的身世來。原來。全蟾姑娘本是王母娘娘玉池里的一只金蟾,她因一次私自出來玩耍,被打下凡間,墜入水并受苦,并派一條青龍看管。這天金蟾出來,被青龍發覺,要對它進行懲罰,幸虧劉海打死青龍救了她。劉海聽了,很同情金蟾。當天,劉海和金蟾結為夫妻。為了踉天庭對抗,他倆來到黃山尋找八仙救助。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劉海的同鄉鄰居,救劉海心切,便領著七位師兄,在黃山的上空擊敗了天兵天將,救了他二人的性命。從此,這個故事便在黃山留下了一個美景:劉海戲金蟾。”胡嬌嬌贊不絕口的說:“真是太好聽了,原來小小的一塊石頭還有這么多的傳說故事呢。”我覺得這個故事和西方的青蛙王子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看來中西方文化也有相同的時候。

    王公子聽了胡嬌嬌特別高興,他喜氣洋洋的說:“那是,我知道的故事可多了,那大家一邊走,一邊聽我慢慢說來,我索性就提前把所有我知道的的傳說故事都給大家說了吧。待會呀,我們到半山寺前,仰觀天都峰腰的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雞,頭朝天門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側巖壁上,刻有空中聞天雞五字。這塊巧石也有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傳說古時候,黃山紫云巖下的小溪兩岸,居住著銀妹和金哥兩戶貧苦人家。金哥與銀妹天天結伴上山挖藥采茶。天長日久,兩人難舍難分。一天,雙雙來到小溪邊,金哥吹起了竹笛,銀妹唱起了山歌。不料這日天上的玉皇大帝也在游覽黃山,聽到銀妹那百靈鳥般的歌聲,便心想娶她做妃子.金哥和銀妹分手回到家后,玉帝派的天兵天將就來到銀妹家,告訴銀妹說,玉帝要娶她為妃,銀妹死也不從。第二天,銀妹和全哥剛要成親,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天兵天將降到屋中,搶了銀妹就走。金哥追到老人峰上,已不見銀妹蹤影,便對著天門喊叫銀妹的名字,連叫七七四十九天,突然一陣風雨過后,金哥變成了一只大金雞,抬頭高叫,聲音直沖九霄。那悲苦凄厲的叫聲,震塌了天門,只剩下一邊門坎,就成了如今看到的天門坎。那金雞也隨著化成了一塊巧石,終日朝著銀妹走過的天門。這就是如今看到的那高大的金雞永遠望著天門坎的奇景。今人有詩贊曰——天外飛來翅未收,峰前玉立幾千秋。雄姿不怕風和雨,日對天門叫不休。

    然后我們從龍幡坡上回頭看老人峰,那只金雞已不見,卻見五石形如五位老翁,攜手持杖,摩肩接踵,向天都峰頂攀登,形象逼真生動,被稱為五老上天都。前面一石為五老之首,作前導狀,亦稱老人峰。后面幾百雖各具形態,有的甚至有退縮之狀,但在第一位老人一往無前精神的鼓舞下,他們還是克服了畏難情緒,繼續向上攀登。關于此景的由來,民間亦流傳一則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人與仙的區別就在于壽數。凡活到九十開外未滿百歲的人統統叫做“半仙”。半仙們只要上了天都,跨進靈霄,朝拜那玉皇大帝,經過御封欽點便可位列仙班,獲無量壽福。有一天,從東南西北中來了趙錢孫李周五位朝天討封的半仙。他們過半山寺,越龍蟠坡,如履平川,毫不費力。他們一看天都在望,仙位唾手可得,心里樂開了花。他們個個又都是做聯句詩的高手,不禁相互唱和起來:趙半仙首先開口道:夏不衣綢緞,冬不著皮裘;錢半仙續上一句:葷腥我無緣,終年食甘蔬。孫半他接著說:不慕廣華廈,棲居陋室久;李半仙則說:飯后百步走,勞役自動手”;周半仙笑著說道:心胸坦蕩蕩,無愁又無優。這五位半仙老翁,就衣、食、住、行、思五個方面,吟成一首長壽訣,可萬萬沒想到這是泄漏天機,違犯了天規.玉皇大帝立即施展淫威,一面切斷這五位率仙上天都的去路,一面又將他們點化成一組寸步難行的石頭,這就是、“五老上天都”巧石的來歷.但民心不可違,這長壽訣仍不脛而走,世代流傳,直到后來編寫《百家姓》的人,仍尊此五老為華夏百家姓氏之首。五老也更愛民助民,即使已變成石頭,還施了法術變成一只伸頸昂首的金雞,留給世人以天門可以叫開,壽福可以追求的啟示。天梯旁還有一石人亭亭玉立,頭戴風帽,衣巾飄曳,酷似古裝仕女。她的對面又有一石,酷似跪地下拜的童子。兩塊巧石,構成一幅神話圖景——童子拜觀音。今人有詩云:善村童子慣虛心,五十三參道已深。為了洞明微妙法,黃山又拜古觀音。”關于這兩塊巧石,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很早以前,南海觀音赴罷王母娘娘的蟋桃會回南海,途經黃山時,忽然聽到一陣哇哇的哭聲。觀音一找,只見山坡桐樹邊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小孩,躺在破襖片中,哭聲凄慘,揪人心腸。原來,這小孩父親不久前得病死了,今早母親帶他上山采藥,母親又失腳落澗身死。觀音心想,留下來既能撫養小孩,又能觀看黃山美景,豈不一舉兩得。于是,觀音一搖身,變成一個六十多歲、兩鬢霜染的老婆婆,手挽竹籃,抱起小孩,在山坡上搭枝為棚,結茅為屋,一祖孫兩人過活。那孩子以樹得名,叫桐仔。他漸漸大了,不論老婆婆干啥。他都搶著做,讓老婆婆歇著.一天,老婆婆掐指一算:啊呀,出外已八天了。神仙八天日于,人世間便是八個年頭一。歸期已到,她不能不走啊!她對孩子說:“桐仔,我不是你奶奶!”接著,便把從山坡上拾到他的事說了。然后又說:“桐仔,你也大了,可以自己料理自己啦,讓我走吧!”桐仔一聽,反而懇切地說:奶奶,您養我小,我要養你老,不讓你走!第二天,老婆婆來到天都峰前,對桐仔說:我要走啦!桐仔一把扯住,跪倒就拜,奶奶,您不能走廣二拜之后,桐仔抬頭看,祥云繚繞中站著觀世音。桐仔心里明白了,又叩頭不已。三拜之后,桐仔又抬頭看,只見觀音用手一抬,桐仔就跟著她駕云走了.但是,童(桐)子(仔)拜觀音的形影化成石頭,留在了天都峰前。如果待會兒我們路上看景時,聯想到這個神話故事,那可真是栩栩如生,越看越像呢!”

    我們一邊看美景,一邊聽王公子講故事,倒也輕松愜意,胡嬌嬌也不那么著急找地方泡溫泉了,急不可耐的說再來一個,我們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作用下,感覺時間也變得短了,王公子更是精神抖擻,津津有味,洋洋灑灑,喋喋不休的說起來。王公子突然興致勃勃的說道:“大家看,前面的那塊大石頭就是大名鼎鼎的醉石。舊傳李白曾來這里飲酒聽來,樂而忘返,醉臥石多。故名醉石。一說李白在此喝酒吟詩,醉后曾繞石三呼,把剩酒潑在石頭上,李白醉臥石旁,巨石也跟著醉了,題醉石二宇,刻于石上,二字高1米余,寬2米,字徑1米,行書體。醉石是一塊不生根的花崗轉石,兀立溪旁,與附近山峰依而不連。在高約5米的橫斷面上,可見相互平行的垂直裂隙,與附近山峰傾斜的似層狀德裂痕迥然不同,因此斷定為——外來之客。有詩贊道:危石拱天都,臨溪臥綠蕪。醒須徽雨解,欹籍古藤扶.苔壅時深淺,云生乍有無。夜來人散起,多月一峰孤。當代沈茹松亦有詩云——長安何必酒家眠,洗耳宜憑三疊泉.乞得白鷴山頂放,不防醉臥夢琴弦。”大家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趁著王公子浮想聯翩的間歇之時,小飛竊竊私語的對我說:“其實我也知道,剛剛我也想到了一個,不過是元代的傳說,就不和他們說了,就只給你說,鄭公釣磯位于溫泉景區湯泉左側溪畔,實為一巨石,長方形,依溪而立這就是鄭公釣磯相傳為元代高士鄭玉垂釣處。話說鄭玉,字子美,號師山,元代歙縣鄭村人。棄舉于業,博究六經,教學鄉里,門人甚眾。朝廷授以翰林侍制、奏議大夫之職,他看破官場惡濁,以身體有病托辭不受。朱元璋起兵抗元,鄭玉自恃清高,不參與政事,潛心于黃山、白岳之間,以寫詩著文為樂事。曾載書入黃山祥符寺苦讀,講學之余,常竹冠野服,一童抱琴,一侍持綸,倘佯山水間。其性高潔,清淡飄逸,為時人所重。著有《師山集》、《周易纂注》、《春秋經傳闕疑》等書,在黃山留下不少石刻題記和贊譽詩篇。朱元璋攻下徽州府,有人羅織罪名隱害鄭玉、他的學生鮑深聽說后,一面讓自己的兒子代其人獄,一面通知鄭公逃脫.鄭玉于心不忍,挺身就擒,視死如歸。當明軍要處死他時,他穿戴整齊,從容自縊而死,以全節義。清歙人張廷凈有詩憑吊——片石銘垂釣,遺蹤緬鄭公;官徒傳侍制,身自托漁翁;襟懷千古上,事業一竿中;篆留高風跡,靖國仰忠魂。后人對鄭玉的懷念,主要緣于他品德的高尚。釣磯有石板引橋可登其頂,磯上刻有黃山仙境四字。今人有詩贊其石曰——如樓巨石近湯池,子美當年作釣磯。風雨滄桑經幾度,年年春色人新詩。”我贊不絕口的點點頭,翹起了大拇指。

    我突然驚呼,這塊大石頭好像一只虎虎生威的大老虎呢。小飛又繼續得意洋洋的給我說起來了:“其實,這就是虎頭巖又名山君巖,此巖負山而立,昂首作咆哮之狀,因形似虎頭,故名。此巖雖僅粗具虎頭之形,但張口怒目之態,卻威氣逼人。巖下有石凳可坐,如同老虎張口吞人。奇景天然,令人百看不厭。南宋右相程元鳳題詩贊曰——共趁云龍會,爾何獨負用猝逢驚履尾,熟視稍摩須。野老與相押,行人畏不趨。敢煩猿臂手,射此老于菟。巖上鐫有虎頭巖三字,為南宋時歙人羅愿所書。傳說,從前黃山有個兇惡的財主,農民都叫他山狼蟲。他的青年佃戶大山,救了一只被山狼蟲追殺受傷的老虎。為了報答救命之恩,這老虎在大雪封門,大山家斷了柴米的年關,給大山銜來了一個姑娘、一袋米和一只豬腿。這姑娘是被山狼蟲搶去逼婚逃命的,已無家可歸,便與大山成了親。山狼蟲知道了,急忙帶著瓜牙去找大山算帳。那只老虎又來領著大山夫婦上山藏了起來。自己蹲伏在丹井附近,張著大嘴,將追上來的山狼蟲和他的爪牙叼的叼了,吞的吞了。由于老虎要保護大山夫婦,坐久了,便石化了,成了現在這虎頭巖的模樣。”

    我突然有看見了遠處的一把如同利劍一般的石頭,喜不自禁的對小飛說:“快看,這石頭好別具一格,好有特色。”小飛微微一笑的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如果我們待會走過鳴弦泉、落星泉后可見此石。其中部有一垂直的裂痕,頂部最寬處約2米多,至底部則逐漸變窄而消失,顯然失沿垂直方向的裂痕逐漸風化擴大而形成的。因此石中間裂開,猶如利劍劈開,故名。傳說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用寶劍劈的。朱元璋和漢王陳友諒在鄱陽湖東南打了一仗,朱元璋被打得大敗,急急忙忙退到黃山,陳友諒窮追不舍,也來到黃山,下令部隊歇足吃飽,活捉朱元璋。陳友諒的寵姬——婁姬,美貌無雙,陳友諒對她寵愛無比。她也隨軍來到黃山,并要帶著女婢上山游玩。婁姬游山賞景時,只顧往后退,不覺來到懸崖邊上。將要落崖時,突然有人飛馬而出,伸手把婁姬抓了起來,放到馬背上。當馬停下,婁姬謝了救命之恩后,抬頭一看是朱元璋,忙說——你怎么還不快逃呢?朱說——只怕沒有時辰啦!婁姬誠懇地說——放膽前行,必有時辰;無膽前行,誤了時辰。朱聽罷轉身就走,不料一塊巨石擋住去路。他抽出寶劍,暗暗地說:若能重整隊伍,打下江山,并納美人,劍下石開。說罷,揮起寶劍,一聲巨響,劍下石開。朱元璋于是回頭向婁姬一笑,便踏上馬,招呼兵丁,從巨石縫中過去。他終于贏得時辰,逃離了黃山。后來重整隊伍,滅了陳友諒,還當了皇帝,還納了婁姬為妃。另有一說,朱元璋在一次戰斗中被元兵擊敗,將士逃散,戰馬陣亡,他只身沖出重圍,來到石旁,悲憤萬分,舉起寶劍,面對巨石發誓說:不推翻元朝,我誓不為人。接著,手起劍落,將巨石劈為兩半。石上試劍石三字,為明代左司馬汪道昆所書。曾有詩詠道——雖說兵敗困山中,卻能礪志滅元軍。手舉劍落寒光閃,巨石應聲兩半分。看我厲不厲害,什么都知道?”我反反復復的看了他半天,大為詫異,小飛這家伙怎么變得如此厲害了,于是笑嘻嘻的說:“小飛呀,小飛,你什么時候變得這樣古今皆知,博學多識了,連黃山這么古老的傳說故事都知曉,太不可思議,太神奇了,令人刮目相看了,不過,我大約知道原因了,你在現代社會的時候一定去過黃山了。”小飛嬉皮笑臉的說:“不愧是我的冰雪聰明,古靈精怪的紫月,確實如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禄丰县| 宁波市| 潞城市| 东安县| 芒康县| 哈尔滨市| 江津市| 西乌| 杭锦旗| 苏尼特右旗| 于田县| 安远县| 宜黄县| 运城市| 保德县| 繁峙县| 南澳县| 台中县| 阳新县| 当雄县| 宣威市| 萝北县| 西城区| 沂水县| 蓬莱市| 宁波市| 温宿县| 崇左市| 九龙城区| 万山特区| 收藏| 和田市| 渝北区| 临武县| 乌鲁木齐县| 崇义县| 江津市| 包头市| 三都|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