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逆水行周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大藤峽

作者/米糕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潯州,潭水入郁水前之大藤峽,峽內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巨浪翻滾,濤聲若雷,峽口岸上,巡視自此的宇文維乾,用千里鏡觀察著峽谷,試圖找到那傳說中的大藤。

    大藤峽名字的由來,是相傳峽谷里有大藤,藤粗如斗,橫跨峽谷東西兩岸,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而得名大藤峽。

    以宇文維乾看來,峽谷的寬度不小,若真有這種粗藤,那么這藤首先就會被自重壓斷,根本就無法橫跨峽谷兩岸,所以峽谷以藤取名,應該是峽谷草木豐盛,多有古藤的緣故。

    收起千里鏡,宇文維乾立定,笑瞇瞇的擺出剪刀手,以便讓畫師以他身后的大藤峽為背景畫素描。

    作為嶺南西道觀察使,宇文維乾從關中出發,經武關道入荊州,走水路入長江,然后進入洞庭湖區的潭州總管府,沿著湘水逆流而上,經由靈渠入桂州。

    在桂州州治臨桂待了大半月,接見各地酋帥,視察臨桂諸般事務。

    宇文維乾按照“家規”,在城南漓水和桃花水交匯處的漓山“留影”,那漓山有貫通大洞,宛若大象于江邊吸水,故而又稱“象鼻山”,是父親指定的“留影”之地。

    然后乘船經由漓水南下,觀賞了風景如畫的兩岸山水,之后抵達梧州蒼梧。

    蒼梧位于三江交匯之處,百業興旺,航運異常繁忙,在那里,他接見各地酋帥,考察航務、港務,然后乘船西進,沿著郁水來到潯州州治桂平。

    按“家規”,他每到一處,都要留下“留影”,而這大藤峽,是潭水航道咽喉之地,據說是嶺南西道的“小三峽”,用來“留影”再合適不過。

    與此同時,潯州州治桂平,也是要緊之處,為蕭梁時所設,位于潭水于郁水交匯之處,地勢十分重要。

    桂平的郁水上游,是邕州,桂平的潭水上游是嚴州,嚴州境內有潭水支流融水,其上游便是柳州,而從柳州經陸路往北走,五六百里距離外就是桂州。

    宇文維乾接下來的行程,是過桂平去邕州,然后折回來,走大藤峽去嚴州、柳州,再從柳州走陸路北返,經由桂州入潭州。

    所以,今日他在大藤峽口盤桓,雖然不需要入峽谷,但日后還得乘船經過這里,如今先來探探路,見著如此壯觀的景象,只嘆當初官軍平叛不易。

    嶺南西道,為漢時郁林郡故地,潯州所在位置,為漢時布山縣、阿林縣地界,隨著中原變亂,南北對峙,南朝在郁林郡故地設桂州轄之。

    桂州地域廣闊,其間有無數俚、僚、侗部族,這些部族不通筑城,聚居山中洞窟為寨,故稱其聚落為“峒”。

    雖然南朝歷代都有桂州建制,但出了州城、郡城,都是各地峒主的地盤,所以桂州之地雖廣,各郡縣大多只是名義上的建制,潯州所處之地亦是如此,

    而當皇朝分桂管為桂、容、邕三管之后,開始加強管轄,許多峒主就不樂意了,加上官府組織大量百姓入三管之地開荒種地,矛盾激化,叛亂此起彼伏,時稱“峒亂”。

    其中,尤以潭水、郁水交匯之處的潯州大藤峽為甚。

    大藤峽地勢險要,行船不易,便有峒兵盤踞峽谷,攔截過往官船、商船,又聚眾圍攻郡縣城池,氣焰十分囂張。

    那時,嶺南未有火輪船,所以船只穿梭大藤峽十分危險,而各地峒亂宛若燎原野火,讓平叛官軍疲于奔命。

    所幸,這樣的局勢沒有持續多久,大量攜帶火器的援軍,還有許多“義兵”的加入,使得官軍接連擊敗亂軍,化解對方的攻勢。

    然后官軍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許以切切實實的好處,拉攏搖擺不定的一些峒主,然后集中兵力攻打冥頑不靈之輩,很快便平定峒亂。

    陪同宇文維乾的潯州刺史陳龍樹,說起當年的戰事,依舊感慨不已:“那時還未有火輪船,船只通行峽谷異常艱難,為了剿滅盤踞大藤峽的峒兵,可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為了說服一些峒主和官府合作,下官等花大力氣從廣州運來食鹽、布帛,以及各類手工制品,才分化了許多峒主,再以其為馬前卒,翻山越嶺包抄,最后將元兇及其黨羽剿滅干凈。”

    “官軍平亂辛苦,但此為守土之職,再辛苦也得做。”宇文維乾說著,維持著剪刀手的姿勢,一動不動。

    “陳使君,如今三管之地的官員依舊要辛苦些,畢竟蔗糖的訂單源源不斷,如何盡可能多的開荒種甘蔗、種糧食,使君可要多上心。”

    “縠下說得是,下官等必定狠抓糖業生產....”

    “必須抓緊,使君是知道的,如今蔗糖多少都不夠,不要說中原各地的需求,突厥的大小可汗,如今也習慣了蔗糖,你們不多種甘蔗多榨糖,訂單都要排到后年了!”

    “是,下官明白!!”

    縠下,是地方官對朝廷使者的稱呼,宇文維乾作為觀察使,陳龍樹如此稱呼倒也貼切。

    陳龍樹為陳佛智之子,作為瀧州陳氏新生代中的代表人物,為朝廷任用,任潯州刺史,曾經隨父親到長安覲見天子,所以是見過皇子宇文維乾的。

    陳龍樹說話帶著濃重的嶺南口音,宇文維乾說話帶著關中口音,兩人勉強聽得懂對方所說,所以交談不需要通事。

    這十幾年來,嶺南有了巨大的變化,陳龍樹對此感受頗深,瀧州陳氏先前的處境有些微妙,雖然是西江流域的豪族,但想要發展卻受限頗多,周圍都是山區,唯有向東南發展會比較好。

    但東南方向是馮氏、冼氏的地盤,所以即便陳龍樹之父陳佛智和馮氏的當家之一馮暄關系不錯,但私交彌補不了兩個家族之間的利益沖突。

    矛盾遲早會激化,然后翻臉。

    先前,有冼太夫人在,加上廣州總管府盯得緊,兩家的矛盾還能勉強協調,后來冼太夫人去世,總管府又公事公辦,不好偏袒哪邊過多,所以瀧州陳氏的發展愈發舉步維艱。

    族中子弟眾多,都想置下家業,雖說可以參與各種貿易,同樣能賺大錢,但瀧州那地方已經人滿為患,總得有新地皮給眾多子弟們置業。

    所幸,朝廷經營嶺南的力度大大加強,分嶺南為東西二道,又從桂管分出容管、邕管,特許嶺南東道的各地豪強、酋帥到三管開荒種地、安家落戶,瀧州陳氏便是其一。

    陳龍樹任潯州刺史,陳氏子弟不畏艱險來到嶺南西道,用火器“開荒”,保衛定居點,隨后開始大規模開墾荒地,種植甘蔗、水稻,在新天地干得有聲有色。

    族人們先前因為發展受限產生的種種不滿,都已煙消云散。

    面對峒亂,陳氏子弟沖在平亂第一線,用鮮血保衛著自己開墾出來的莊園、種植園,然后有更多的人趕來,繼續開荒種地、安家落戶。

    族里的叔伯子侄,都在新天地有了自己的大莊園,靠著蔗糖、食鹽等買賣賺得盆滿缽滿,一個個的臉色,可比以前好看得多。

    陳氏是這樣,馮冼氏也是如此,馮家得了呂州刺史一職,馮冼氏子弟除了做海貿,大多趕往漲海東面大島的呂州,在那里開荒、定居。

    而欽州寧氏也有了自己的新天地,那就是邕管所在的西原地區,寧氏子弟和陳氏子弟一樣,趕往邕管地區,用火器“開荒”,然后經營起種植園。

    因為有了火輪船這一航運利器,又得朝廷恩準可以持有火器,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嶺南西道,各主要水系沿岸地區,有越來越多的種植園和定居點出現,食鹽、蔗糖、生口以及香藥買賣,越來越紅火。

    前景如此美好,于公于私,陳龍樹都要努力表現。

    誰要敢在嶺南西道搞事,就是和朝廷過不去,和瀧州陳氏過不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长岭县| 丰原市| 观塘区| 陆河县| 大港区| 洛川县| 灌云县| 邻水| 葫芦岛市| 景泰县| 博兴县| 吉隆县| 偏关县| 从江县| 鄯善县| 饶阳县| 拉萨市| 科技| 红安县| 泸水县| 远安县| 沾益县| 柳州市| 千阳县| 洛浦县| 合山市| 汶川县| 湘潭县| 嘉峪关市| 尖扎县| 平定县| 宁国市| 平阳县| 东城区| 德江县| 宁阳县| 保德县| 昌乐县| 光泽县|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