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說話再刻薄,唐寅也只能老老實實接受,他知道跟謝遷作對沒有任何好處,甚至?xí)屪约荷頂∶选?br />
壓抑著心中那股激動,唐寅恭敬行禮:“見過謝閣老。”
唐寅以前見過程敏政,禮部侍郎已經(jīng)是他落難前見過的最高官員,至于謝遷這樣的閣臣在他眼里高不可攀,現(xiàn)在終于有了面對面的機會,卻是沈溪賜予他的。
謝遷擺擺手:“既然專門來送信,那咱們就進去說話……德華,借用一下你的衙門!”對王瓊說話謝遷倒是非常客氣。
唐寅明顯感受到謝遷對自己的冷漠態(tài)度,不過他一點兒都不介意,能見到謝遷本身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哪里還敢奢求更多?
沈永祺并未跟唐寅一起入內(nèi)。
王瓊和謝遷并不知道唐寅身后的年輕人是誰,只當是沈溪派給唐寅的隨從,甚至連招呼都沒打一聲,隨后便有侍衛(wèi)過來引導(dǎo)沈永祺到衙門旁的院子休息。
唐寅跟隨謝遷和王瓊進到督撫衙門,路上王瓊便問起沈溪軍中的情況,謝遷雖然故意走在前面,但也豎起耳朵傾聽。
唐寅簡略把出塞后的情況介紹了一下,隨后道:“臨過榆溪河時,前沿陣地槍炮聲依然不絕于耳,不過想來這會兒戰(zhàn)事應(yīng)該已結(jié)束!”
因為現(xiàn)在是辰時三刻,天光大亮,唐寅不相信大戰(zhàn)會持續(xù)一晚,而且他對沈溪非常有信心,覺得這一戰(zhàn)斷不會失敗。
就算唐寅不知道最后的結(jié)果如何,也自覺替沈溪說話,把自己跟沈溪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
王瓊釋然點頭:“天亮前斥候來報,說此戰(zhàn)韃靼人再次失敗,不過我大明軍隊損失也很慘重。”
聽到這消息,唐寅神色凝重,突然替沈溪緊張起來,心想:“之前我還懷疑沈之厚讓我過河報信是讓我送死,現(xiàn)在看來,他是給了我一條逃生路,自己卻留在軍中,朝不保夕。”
唐寅搖頭:“前線戰(zhàn)況,在下尚不知道。”
在謝遷和王瓊面前,唐寅表現(xiàn)得很謙卑,他這個失去會試資格的舉人確實沒辦法在兩名朝中大佬面前耍橫。眼前這兩位不但學(xué)問高,聲望和能力也都屬于頂尖的存在,就算唐寅這樣心高氣傲的人,也敬畏有加,不得不夾起尾巴來說話。
終于進到正堂,謝遷直接坐下,王瓊一伸手:“伯虎,你是否可以將信函交出來了?”
唐寅趕忙把身后信筒內(nèi)的信函取出,一邊雙手托上一邊解釋:“因為書信是用密碼寫就,所以在下進城后得先找人破譯,不然沒人看得懂……原件在這里……”
王瓊將原稿和譯文接過,沒有仔細看,只是稍微比對一下便交給了謝遷。
謝遷拿在手上先瞟了一眼,重重點頭:“的確是之厚的筆跡!”
原件內(nèi)容謝遷完全看不懂,不過他能判斷上面的文字是否為沈溪親自書寫,再深入看一眼,他連連搖頭,上面那些怪誕不經(jīng)的文字讓人看了頭暈。
但在對照譯文后,謝遷便明白過來。
王瓊此時顧不上唐寅,直接湊過頭去,好奇地問道:“謝閣老,不知沈尚書在信中是如何交待的?”
謝遷輕嘆:“他倒不是來信求援……只是在信中要求,這一兩天延綏這邊隨時等候他的命令,時刻準備出兵……荒唐,荒唐!”
謝遷說話時沒有避忌,覺得這事兒唐寅應(yīng)該知曉。
只有王瓊明白唐寅是局外人,否則的話沈溪直接讓唐寅帶回口信來便可,不用再用密碼寫信,至于之前唐寅說話的語氣,也足以說明他對前線的事情不太了解,甚至對沈溪的計劃也茫然不知。
王瓊拿過翻譯后的信函,看得異常仔細,隨即皺眉道:“以沈尚書之意,似乎之后一戰(zhàn)他便能大獲全勝,甚至可以藉此全線反擊,將達延汗也留在榆溪河北岸?”
謝遷皺眉打量王瓊,道:“之厚這番話純屬謬論……難道德華你看不出由頭?他這是在振奮三邊將士軍心士氣,希望榆林衛(wèi)能主動出擊……分明是睜眼說瞎話!”
唐寅聽到這話心里不由來氣,暗忖:“怪不得城內(nèi)到現(xiàn)在都不派出援軍,感情果真如我之前所料,這位謝閣老根本就不顧跟沈之厚有姻親關(guān)系,坐視他領(lǐng)軍孤軍奮戰(zhàn)……此人當真是冷血無情!”
唐寅天不怕地不怕慣了,就算沈溪是深受皇帝器重的兵部尚書他也從來沒慫過,一直是該懟就懟,此時不由抗議道:“謝閣老的話,請恕在下不能茍同。”
謝遷微微皺眉,側(cè)首打量唐寅,似乎在質(zhì)疑……你算什么東西?居然有資格在我面前發(fā)表意見?
唐寅繼續(xù)硬著頭皮道:“在下剛從北邊回來,以在下見沈尚書行兵布陣,便知他對此戰(zhàn)擁有絕對的信心……再者,沈尚書乃兵部魁首,統(tǒng)領(lǐng)全國軍隊,他說此戰(zhàn)能得勝,哪怕只有極小的概率,難道三邊不該遵守沈尚書命令,準備好人馬對韃靼進行反擊?”
謝遷眉頭越皺越深。
王瓊倒是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道:“伯虎的話,倒也在理……之厚乃兵部尚書,又是陛下欽定的此戰(zhàn)總指揮,他的命令確實不容違背……謝閣老您認為呢?”
謝遷這下又皺眉看向王瓊,似乎在怪責對方在唐寅這樣小人物面前居然會說一些掉鏈子的話,當下強忍心中怒火,冷聲道:
“老夫倒并非不信之厚,他的本事人所共知,但有些事還是要小心謹慎……他現(xiàn)在領(lǐng)軍陷入重圍,卻大言不慚說要反擊?這不是糊弄人是什么?”
有了謝遷這位首輔大臣“定性”,王瓊不好說什么,唐寅還想辯解,但他頹唐多年早已學(xué)會察言觀色,看這架勢不由搖了搖頭,不敢再出言反駁。
謝遷嘆了口氣:“實在難得,之厚以弱敵強,到現(xiàn)在居然兩戰(zhàn)皆勝,在榆溪河北岸河灣地帶站穩(wěn)腳跟,算是一種幸運!不過接下來韃靼人不會再用小打小鬧的方式跟他交戰(zhàn),必然全軍傾巢而出,那時他功敗垂成,只有遵從圣命,獨自往南岸來一途!”
王瓊沒有回謝遷,看著唐寅問道:“伯虎,現(xiàn)在軍中可有知曉陛下讓沈尚書單獨回榆林衛(wèi)的御旨?”
唐寅一臉迷茫:“在下并未聽聞。”
王瓊不知唐寅過河時剛好撞到延綏派出的信使,當下嘆道:“那就是第二戰(zhàn)前,御旨尚未傳到榆溪河北岸,也不知我們的人是否順利把話帶到……若沈尚書繼續(xù)領(lǐng)兵死戰(zhàn)不退的話,最后一戰(zhàn)出了什么差池,該如何跟陛下交待?”
謝遷已經(jīng)不耐煩,站起身來:“圣旨已送去,如何選擇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沒人逼他非要死戰(zhàn)到底……他覺得自己能得勝,就讓他打到底。就算此番僥幸勝利,大明也要休養(yǎng)生息,非要派出大軍去荒蕪的草原跟韃子交戰(zhàn)?追擊有何益處?老夫累了,先去歇息!”
言語中,謝遷滿是不屑,轉(zhuǎn)身離去。
……
……
謝遷這邊一走,唐寅終于可以松口氣,對他來說面對謝遷時壓力太大,畢竟謝遷的身份和地位在那兒擺著,相處時就如同面對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讓人窒息。
唐寅這時甚至有些自責,居然當著首輔大臣的面出言頂撞,不知此舉是否會對自己的前途造成影響?
王瓊先送謝遷出了正堂門口,折身回來時對唐寅道:“伯虎,你不要見怪,其實謝閣老心中還是非常牽掛沈尚書的,只是為了邊塞安穩(wěn),才沒有派兵馳援,他那是刀子嘴豆腐心……這些天謝閣老寢食難安,到如今都未曾睡過囫圇覺,現(xiàn)在通過你的口知道沈溪安然無恙,終于能夠放心回去休息了!”
唐寅一愣,自己什么時候有資格聽三邊總督對自己解釋?
王瓊顯得很是平易近人,一擺手:“別站著了,坐下來敘話吧!”說著,他先到椅子前坐下,唐寅覺得有些別扭,依言乖乖地走到客座前緩緩坐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王瓊道:“知道沈尚書安然無恙,連我也能稍微放心些……沒想到第一戰(zhàn)居然贏得那么輕松,不過軍中火器數(shù)量始終有限,怕是韃靼人下一步就要全軍出擊,到時候才是此役關(guān)鍵點!”
唐寅顯得很緊張:“既然知道如此,為何王中丞不馬上派軍馳援?以沈尚書一萬多兵馬,便把數(shù)萬韃靼人拖住,若再有數(shù)萬兵馬出擊,那韃靼人可說寸步不得進,只能選擇撤兵!”
王瓊搖頭道:“伯虎,你可能不太清楚現(xiàn)在延綏的情況……陛下從三邊抽調(diào)五萬兵馬,其中精銳騎兵更是抽調(diào)一空,以至于如今延綏等三衛(wèi)均守備空虛,且此番韃靼乃是主力盡出,連陛下都不讓出兵,只讓沈尚書單獨回來,保他一人甚至連一萬多大軍都可以不顧!”
“現(xiàn)在出兵,既違背皇命,又讓三邊犯險,更會讓整個中原之地處于韃子兵鋒之下……這責任誰擔待得起?”
唐寅點了點頭:“原來如此,看來王中丞非常為難!”
“嗯!”
王瓊點頭道,“就是有一點本官始終弄不明白,沈尚書為何會如此失策,沒有早一步返回關(guān)內(nèi)?你之前說他在草原上盤桓多日,甚至連韃靼人內(nèi)訌于黃河北岸開戰(zhàn)時,他都未及時南下,這是何原因?”
唐寅想了下,回道:“之前沈尚書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韃靼人的追兵,最好小心謹慎些。其實我們的行軍速度一直不慢,只不過沒有最后兩天那么趕罷了,士兵們又不是機器,不可能連續(xù)高強度行軍!”
王瓊再度微微點頭,算是同意唐寅的說法。隨后他問道:“那伯虎你是如何看待這一戰(zhàn)的?”
唐寅一怔,隨即又顯得為難地道:“其實若以在下看來,這一戰(zhàn)……倒好像是沈尚書故意為之,似乎他有必勝的信念,在下之前曾幾次出言試探,他都表露出早就知道關(guān)內(nèi)不會派出援軍的意思,甚至連榆溪河渡口的船只都是他指使人燒毀……不過戰(zhàn)情緊急,在下始終難以明白,他為什么會把自己逼迫到如此絕境?”
王瓊面色凝重:“經(jīng)過伯虎你這一說,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這一戰(zhàn)韃靼人并非是十拿十穩(wěn)可以獲勝,或許……真如你所言,從一開始,便已設(shè)下局,沈尚書只是在按照既定步驟一步步演進罷了!”
唐寅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王瓊,覺得很有面子。
跟三邊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平起平坐,這種榮光是他以前不曾經(jīng)歷過的,年少輕狂時的目中無人,到這個時候已煙消云散,唐寅現(xiàn)在更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再者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到底是繼續(xù)桀驁不馴,當一個行走天下浪跡江湖的浪子?還是繼續(xù)現(xiàn)在的路,跟著沈溪踏入官場,他在心中已經(jīng)有了選擇。
王瓊道:“伯虎先去休息吧,此戰(zhàn)無論勝敗,并非你我能左右,你跟隨沈尚書出征在外,出謀劃策,立下軍功實屬不易,也希望你將來能在朝中繼續(xù)為民請命……早些休息吧,剩下的事情我自會打理。”
唐寅聽到這話,便明白王瓊會上疏表彰他的功勞。
他心里也在琢磨這件事:“無論沈之厚此戰(zhàn)勝敗如何,我都會被記下功勞……作為信使,我冒著生命危險回榆林衛(wèi)城傳遞消息,這筆功勞已經(jīng)有了,若沈之厚可以取勝,那我的功勞更大,遠比當初以舉人之身踏足仕途更有前途!不過不知沈之厚是否能取得這場戰(zhàn)事的勝利,可惜我已經(jīng)無法回去跟他并肩作戰(zhàn)!”
雖然唐寅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現(xiàn)在的他已少了以前的狂放不羈,更著重于實際,也懂得感恩,知道是誰給了他現(xiàn)在的機遇。
隨即唐寅起身,行禮告辭,王瓊親自送他出了正堂,讓人為他安排好住處,也住在三邊總督衙門內(nèi),距離謝遷的居所很近,這也是王瓊為了方便前線出現(xiàn)情況時,可以叫上唐寅一起參詳。
唐寅離開正院,王瓊嘆了口氣,似乎對這位大才子的遭遇有些感慨。
侯勛過來道:“大人,已經(jīng)打聽清楚了,這位唐先生原本是南直隸解元,曾因案子落罪不得考進士,卻不知為何他會出現(xiàn)在沈大人軍中。”
王瓊望了侯勛一眼,沒好氣地道:“唐伯虎偌大的名聲你都沒聽說過?他書畫雙絕,現(xiàn)在市面上他的作品已能賣到好幾百兩銀子一幅……你犯不著找人打聽,他的事情幾乎是人盡皆知,才學(xué)和能力更是讓天下讀書人佩服,因他狂傲不羈,才自絕于仕途!不過他很幸運,跟沈尚書同年參加會試,有一定交情,才有今日飛黃騰達的機會,若他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倒是可以在世間留下一段佳話!”
侯勛以前的確沒聽說過唐伯虎,因為他對書畫一竅不通,作為一個在邊關(guān)戍守的將領(lǐng),平時也不會附庸風雅,是以一無所知。
不過當侯勛聽了王瓊對唐寅的評價后,心里多了幾分敬佩,心里琢磨開了:“這唐寅好大的來頭,雖然是落罪的舉人,卻能得到兵部沈尚書的眷顧,如今又得王總制贊賞,好像天下人都知道他一樣,看來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有機會的話倒是可以跟他多親近一些!”
侯勛請示道:“大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確定榆溪河前線戰(zhàn)事結(jié)束,不知接下來您有何吩咐……如何應(yīng)對沈尚書的命令?是派出援軍,還是依然固守城防?”
王瓊有些疲累了,一擺手道:“還是按照謝閣老所言,先固守吧……本官累了,軍中事務(wù)你自去打理,本官且去休息!希望今日榆溪河戰(zhàn)場可以太平無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