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討了許久之后,三人最終還是選擇采用周的意見,不理會晉軍騎兵的襲擾,專心修建浮橋。rg
在這種情況下,李承嗣也沒有什么好主意,只能派兵竭力阻止梁軍渡河。
不過梁軍畢竟兵力眾多,而且他們修建浮橋的地點距離梁軍在柏鄉的營地較近,隨時能夠得到營地的支援,處于進退有據的地位,所以楊渥判定,在經過十天的爭奪以后,最終梁軍成功渡河。
不過接下來李承嗣再次選擇避而不戰,繼續使用騎兵去襲擾梁軍后勤補給。
之前的襲擾,梁軍沒有理會,這顯然會極大影響梁軍士氣;而晉軍的避而不戰,更是讓梁軍疲于奔命,沒過多久就變得士氣低迷。
此外,柏鄉只是個城,城中顯然不可能儲備足夠供給七萬大軍的糧草,這樣一來梁軍在補給上肯定非常依賴后方的支援。
在李承嗣選擇不與之決戰,而是專心襲擾其后勤的情況下,周三人覺得與晉軍決戰又不可得,深入地境內去進攻趙州,又太過冒險,容易被晉軍截斷后路,從而導致大敗。
所以為了穩妥起見,最終三人決定撤軍回去,等以后再尋機交戰。
對于這個結果,楊渥也是哭笑不得。
若是在現實中,一來三人不一定會有如今這么理智和穩妥;二來就算他們有足夠的穩妥,但別忘了,這可是王彥章的首次獨自領兵擔當重任,他會舍得自己第一次獨自領兵就無功而返嗎?
此外,就算王彥章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一心以穩妥為主,但坐鎮后方的朱溫會同意他們就這么退兵嗎?他一心圖謀成德、義武兩方勢力,他舍得就這樣作罷嗎?
所以,沙盤推演畢竟只是沙盤推演,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多了。
在實際中,各方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而且做出決策等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迅速。
此外,周等人不管怎么也是久經沙場的戰將,每一個拿出來不管放到哪一方勢力,都可以作為統兵大將來使用,若是放到那些勢力中,更是足以擔當頂梁柱的重任。
而梁軍如今的三個領兵將領中,王彥章雖然在歷史上名氣極大,不過他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忠義,至于他的統帥能力就沒有得到足夠的檢驗。
而韓勍的能力就平庸了太多,與眼前周等將領顯然無法相比,除了資歷較老外,并沒有別的過人之處。
這也是為什么他有著深厚的資歷,但朱溫卻沒有以他為主將的緣故。
至于李思安就更加不用了,不管他是真有能力而缺乏運氣,還是能力相對不足,總之他過去在戰場上打的那一系列敗仗,朱溫就不可能讓他來擔任主將。
所以梁軍的三個將領,不僅在協調方面比不上周三人,在能力上更是有所不如。
到了真的上戰場的時候,王彥章三人到底會如何應對,沒有誰能得清楚,就算是楊渥知道歷史上那一戰的經過,但如今他也難以判斷清楚王彥章的選擇。
在周三人之后,便輪到柴再用、呂師周、嚴可求三人來擔當梁軍主帥進行推演。
與周三人以穩妥為主不同,柴再用、呂師周二人可要激進多了,而嚴可求雖然主張穩妥,不過他一人可無法勸動其他兩人,最終梁軍的行動主要以積極進攻為主。
在李承嗣選擇以騎兵進行騷擾時,柴再用兩人當即決定軍出擊,目標直指高邑晉軍營地。
高邑那里晉軍已經修建起了浮橋,所以梁軍只要奪取浮橋,就能向晉軍營地發起進攻。
再加上兩軍在河岸邊交戰,晉軍的騎兵優勢也難以發揮,所以這種選擇也有一定可行性。
不過楊渥聽了之后卻是暗笑不已,因為歷史上的王景仁、韓勍三人最終就是這么決定的,結果最終未能奪取晉軍浮橋,反而是在交戰到太陽落山時,因為士兵疲憊,結果被晉軍所趁,最終遭受慘敗。
當然,現在不過是“紙上談兵”,即便楊渥也不能隨意判定梁軍能否成功奪取浮橋,畢竟戰場上什么意外都可能發生。
不過有一點卻是可以確定的,晉軍不僅在騎兵上具有巨大優勢,同時他們的營地距離戰場更近,可以不斷將疲憊的軍隊退下去休整。
而梁軍一方因為是主動前進到高邑來與晉軍交戰,高邑距離柏鄉梁軍營地有三十里路程,再加上晉軍騎兵的威脅,所以在交戰期間梁軍是難以回營地休整的。
更重要的是,梁軍中途連吃飯都成問題,晉軍騎兵根不可能給他們回營地吃飯的時機和機會,而他們自己卻可以輪流回營地里就食。
這樣一來,只要交戰時間一長,沒時間吃飯的梁軍就只能餓著肚子與晉軍交戰,最終戰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當楊渥將這一點出來時,柴再用和呂師周二人頓時傻眼了,顯然沒考慮到這種情況。
其他將領也一個個若有所思,顯然也在想著這其中的經驗教訓。
在柴再用三人之后,接下來其他將領,包括陶雅、劉威這些已經轉為文官的人,以及柴克宏、李禪等年輕將領也都來了興趣,一個個都站出來擔當梁軍將領與李承嗣交手。
不過總的來,擁有騎兵優勢的晉軍雖然在兵力上處于下風,不過他們卻是真正的進可攻,退可守,牢牢把握著戰場的主動權。
所以一番推演下來,雖然也有一些將領能夠做到與晉軍交戰保持不敗,但能夠擊敗晉軍的卻是沒有。
“推演畢竟只是推演,真正的戰局會如何發展我等拭目以待。不過各位將軍也要好好想想,今后若是真的與晉軍在平野上交戰的話,我軍又當如何應對!”楊渥最后總結道。
眾將聽了一個個都開始沉思起來。
……
潭州西北,橋口鎮。
正當楊渥等人在武英殿中紙上談兵,推演著該如何渡河消滅敵軍之時,劉崇景也在團頭湖邊猶豫著自己要不要出兵。
在劉信兵圍潭州之后,為了截斷楚軍援兵,劉信命馬鄴、劉崇景二人率軍北上,在硚口這個地方堵截敵軍。
硚口附近來就靠近湘江,加上當地距離洞庭湖也不遠,河流縱橫,以馬鄴這五千大軍,在一心防守的情況下要堵住敵軍援兵還是能夠辦到的。
所以在抵達硚口之后,馬鄴下令修筑兩處營寨,他和劉崇景各自防守一處,以相互支援。
此外,岳州那邊的守軍也出動了三千人,協助他們防守,并且出動水軍來堵塞航道,防止敵軍以水軍突破吳軍防線。
有了水軍的幫助,可以只要馬鄴和劉崇景二人心防守,敵軍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他們這個方向的敵軍乃是楚軍大將姚彥章統領的一萬楚軍,由益陽出兵,一路東進,結果在硚口遇到吳軍攔截。
姚彥章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認為,要想從正面突破吳軍封鎖顯然很難,唯一的機會就是出奇制勝,在吳軍想不到的地方發起攻擊。
所以姚彥章一面以主力在硚口與吳軍對峙,一面分兵從南方繞遠路前往吳軍后方發起進攻。
他的這一手行動的確出乎吳軍的意料,畢竟姚彥章繞道的距離實在太遠,再加上他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隱蔽行軍,吳軍根沒有發現他們的行動。
結果,當楚軍對處于吳軍南端馬鄴的營寨發起進攻時,那里的駐軍根沒有準備,在敵軍的攻擊下只能一邊苦苦支撐,一邊派人來向劉崇景求援。
“將軍,馬將軍那邊支撐不了多久,還請將軍趕緊出兵,助我軍穩住陣腳!”此時,馬鄴的信使就在劉崇景的營帳里面苦苦哀求著。
“嗯,你之來意將已經知道了,不過將之前一點準備都沒有,倉促之間也不可能立即出兵。這樣,你先去休息一下,將立刻下令做好出兵準備,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準備好的!”劉崇景沉聲答道。
見信使臉上還有些擔憂,劉崇景接著又道:“你放心就是,將與馬將軍有同僚之誼,袍澤之義,定不會拋下馬將軍不管的。以我軍的行動速度,很快就能去接應馬將軍!”
“的多謝將軍相助之情!”信使這才臉色一松,大聲應道。
“嗯!”劉崇景點點頭,極為和善的朝信使示意,讓他先去休息一下。
打發了信使下去后,劉崇景下令道:“傳令各部,立即做好出兵準備,限令一刻鐘內準備妥當,有違令者,斬!”
“末將遵命!”劉崇景麾下幾個都頭、營指揮等凜然應道,各自回營去做準備。
不過眾將之中,有一個都頭卻是悄悄留了下來,等其他人離開后,此人卻回到了劉崇景的營帳。
“將軍難道真的打算立即出兵救援馬將軍嗎?”這人面見劉崇景后,頭一句話便讓劉崇景神色一愣。
“你這是什么意思?剛才將的話難道你沒聽見嗎?將與馬將軍有同僚之誼,袍澤之義,不能不救!你這樣問,難道是在質疑將嗎?”劉崇景不悅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