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和郭崇韜二人,一個身為參軍使,一個更是官居樞密副使,都是精通軍務之人,所以楊渥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會將他們兩個帶在身邊參謀軍事。
而具體來看,郭崇韜更加擅長謀劃大局,從整體軍事策略上給楊渥提供有用的建議。
而朱瑾則不同,當年朱溫剛剛崛起的時候,朱瑾作為泰寧軍節度使,曾經率部與朱溫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慘烈大戰;幾乎每一次大戰,朱瑾都會親自領兵,實戰經驗無比豐富。
所以朱瑾在具體的戰術方面更加擅長。
此時聽了朱瑾的的判斷后,楊渥欣然笑道:“希望能如你所言吧!其實孤倒是不指望能在一天之內就將衛城給攻下來,只要三天之內能完成這個任務孤就安心了!”
倒不是他沒有信心,而是攻城的難度來就很大,尤其是在守軍一方士氣尚高的時候,要迅速攻取城池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便吳軍的實力再強,沒有足夠的時間也別想取得突破。
然而,楊渥這一次卻是料錯了,或者,在實戰經驗方面,他的確是比不上朱瑾。
吳軍的第一輪攻城持續了近半個時辰;這期間,雖然將士們奮勇向前,許多低層軍官更是身先士卒帶頭沖擊城頭,甚至一度攻上了城墻,但最終未能在城墻上站穩腳跟,就被敵軍的反擊趕了下來。
半個時辰后,楊渥下令將第二線的軍隊派遣上去,同時鳴金讓第一批攻城的軍隊開始撤下來;又讓第三批軍隊前出,做好攻城的準備。
而在這期間,卻是發生了一件事情將楊渥等人嚇了一大跳。
原來楊渥今天穿的這身華麗鎧甲實在是太過惹眼了,加上楊渥人的王旗高高豎起,這很快就引起了衛城里面坐鎮指揮的荊南軍大將倪可福的注意。
“王慶陽,你的眼神向來是最好的,你趕緊過來看看,遠處那個地方那個身穿一身華麗鎧甲的那人,你覺得有沒有可能就是吳王楊渥?”
“什么?在哪里?”王慶陽不敢怠慢,在倪可福的指點下瞇著眼睛望去。
楊渥所處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便是目力最好的王慶陽也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將軍,距離太遠了,末將不敢確定。不過那人身上穿的鎧甲的確非同尋常,末將覺得,那人即便不是吳王人,那也一定是吳**中的大將!”王慶陽鄭重道。
倪可福大喜,不過隨即又猶豫起來。
若是那人真是吳王楊渥,那么自己豈不是有機會將其殺死?
不過若是真的將吳王給殺死了,那自己這次立下的功勞可就大了,甚至于連朱溫得知之后都有可能重賞,到時候就算不給自己一個節度使做,但至少一州刺史應該沒有問題。
畢竟吳王楊渥對于吳國的重要性乃是眾所周知的,若是吳王死去,吳國就算不立即陷入內亂之中,只怕也會國力大衰,在未來就不能威脅到梁國,整個天下的局勢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不過隨即他又發現,自己剛才想得太美了。
楊渥所處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在這么遠的距離上,即便是用蘇州炮發射較輕的石彈也難以發射那么遠;更何況,即便是能發射那么遠,只怕也難以命中。
當然,有這么好的機會倪可福自然不會放過。
他趁著吳軍退下去的時候,連忙下令用蘇州炮對著楊渥等人迅速發射重量較輕的石彈,以盡量增加射程。
然而,在盡量減輕石塊的重量后,射程還是差了很多,發射的石彈在距離楊渥等人還有近百步時就無力的落在了地上,激起一陣塵土。
見了這個結果,倪可福頓時失望至極。
若是只差個二三十來步的距離,那么經過一番調整之后,或許還有機會發射到那么遠的距離去。
不過如今差了上百步的距離,這么大的差距就不是想辦法就能調整過來的。
所以倪可福很明智的放棄了繼續發射的想法,轉而調整目的,對準即將準備發動下一輪進攻的吳軍。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眾多的石彈之中,卻是有一塊較的石塊,或許是借助風力的緣故,射得比其他石彈更遠,竟然落在了距離楊渥僅僅三十步的地方,將兩個倒霉的羽林軍士兵砸傷。
雖然僅僅只有兩人受傷,但這還是引得楊渥的侍衛們一片大亂。
要知道那可是蘇州炮發射的石彈,被命中之后基上都是當場慘死,誰見了之后不是心生畏懼?
所以程勛和周宗二人連忙上前來請求楊渥移駕別處,郭崇韜和朱瑾二人的臉色也是有些發白,顯然也被嚇了一跳。
當然,楊渥的臉色雖然沒有變,但實際上他心中的驚訝不在其他人之下。
不過他卻是拒絕了程勛等人的提議,堅持就在這里指揮。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他非要逞英雄,而是他堅信敵軍的蘇州炮射程夠不到這里,剛才那一發只是一個特例罷了。
在這么遠的距離上,想要將石彈投射過來來就是極為困難的事情,再想要射中楊渥,這可能性就更低了。
畢竟剛才那石彈的飛行速度并不快,之前那兩個羽林軍的士兵之所以躲不開,那是因為他們處于隊列之中,周圍都是別的將士,沒有多少躲避的空間;而楊渥這里的空間就大多了,即便是有石彈向他射來,他也相信自己能從容躲開。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剛才那兩個被石彈擊中的羽林軍士兵,除了受了點輕傷流了點血外,別的任何問題都沒有;這就明,在飛行了這么遠的距離后,石彈的威力已經很了,遠遠比不上那些巨石的威力。
楊渥身穿著比那兩個士兵更加精良的鎧甲,自然更加沒問題。
有了這么多的理由,他自然不會選擇移駕到后方去,那無疑會影響到自己的聲望,更是會影響到將士們的士氣。
果然,在見到楊渥并沒有后撤,而是面色不改的繼續高坐在馬背上,目光沉穩的看向前方戰局,那些將士們一個個都深感振奮。
“大王萬金之軀,連他都能這么鎮定自若,無懼生死;我等普通將士,不過賤命一條,又怎能再去顧惜自己的性命?”眾人紛紛在心中想著,頓時士氣大振。
便是一旁的朱瑾、郭崇韜等人在見了楊渥這么一副鎮定的態度后,也同樣心生敬佩,暗自為自己剛才的膽怯而感到慚愧。
在見到敵軍并沒有繼續發射石彈后,楊渥更加放心下來,笑著道:“看來剛才那枚石彈,不過是借著風力罷了,諸位無需擔心!”
第一輪的進攻并沒有取得突破,楊渥很快就將希望放在第二輪的進攻上。
沒過多久,第二輪攻城的吳軍開始向前移動,準備接替第一批攻城的將士。
因為這一批將士不用推著那些攻城器械的緣故,他們行進的速度比第一輪攻城的將士要快了許多,很快便抵達城墻腳下,將第一批的將士換了下來。
……
時間飛速流逝,一批批將士輪流發起進攻。
很快,時間就到了中午。
吳軍各部依次退到后面來吃午飯,在此期間,攻城將士卻并沒有退下來。
畢竟吳軍兵力眾多,即便是輪流退下來吃飯,也能保證有足夠的將士在與敵軍交戰。
而衛城中的守軍卻沒有這個便利,他們的兵力相對較少,在經歷了一上午的交戰后,來就已經非常疲倦了,但面對吳軍的不斷進攻,他們卻根沒有時間退下去休整,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吃飯。
好在城中的守軍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很快便出城準備將衛城里面的守軍替換下去。
不過吳軍怎么可能讓他們輕易得逞?
原在后方準備下一輪進攻的將士們,很快就得到了出擊的命令,開始前去攔截敵軍援兵。
這一次因為要深入到衛城的后方去,不僅要面臨著出城來的那些敵軍的攻擊,更是要面臨著主城城墻上面的敵軍的威脅。
不過這些吳軍將士們卻是絲毫沒有在意,一個個奮勇直前,對敵軍發起攔截。
很快,在這些將士們的奮勇攔截下,敵軍的企圖遭到破壞。
因為擔心打開衛城的城門會被吳軍趁機攻入城中,所以那些從主城內出城來的守軍在不能擊退吳軍的攔截的情況下,自然就不能進入衛城之中,完成增援衛城守軍的任務。
……
吃過午飯不久,終于有好消息傳來,不過并不是楊渥這里的好消息,而是北面的王茂章傳來的消息:王茂章部已經攻下了他們那里的衛城,消滅守城的敵軍共一千二百余人,自身損失一千一百多人。
緊接著,秦裴那里也有好消息傳來,他們那里也成功攻破敵軍的衛城,消滅守軍八百余人。
再之后不久,楊渥這邊也取得突破,倪可福在見到大勢已去,衛城已經守不住了之后,最終決定突圍。
在主城中的守軍接應之下,最終倪可福帶著三百多殘兵成功逃回城內,剩下九百多人不是陣亡,就是做了俘虜。
唯有侯瓚那邊,一直到下午太陽落山的時候都未能攻破衛城。
倒不是侯瓚的能力就比其他三人差多少,而是因為,侯瓚來就是騎兵將領,對于攻城并不怎么了解。
楊渥一開始讓他去督戰攻城,這個選擇來就有些失誤。
好在,攻破了其他三處衛城之后,即便侯瓚未能完成任務,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