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后,討虜軍主力抵達天津城外。?? ?
而此時,馮云山乘坐的“滅洋號”,也抵達天津城郊的直沽河碼頭。
由于天津通往北京的北運河,主要是干流是白河。河道雖能通航,用以運輸進京的漕糧,但無法承載三千多噸吃水三米多深的“滅洋號”,甚至連羅大綱的第二旗艦“克洋號”也無法承載,因此,馮云山和船上的一應人員部下船,轉移至只有八百多噸排水量的“俘洋號”上。
羅大綱無奈,只能厚著臉皮將“俘洋號”也作為旗艦,幸好進入白河后,清軍再沒有海防炮臺,加上白河兩岸均有討虜軍開道,前面也有許多戰船作為探路,“俘洋號”根不用擔心被襲擊問題,倒也不怕有危險。
因此,“俘洋號”便既成了水師甲五師的旗艦,又成了圣王馮云山的水上行宮。
此時的天津城,雖然還遠遠沒能恢復了華北重鎮的繁榮,但隨著逃至天津城郊鄉下的百姓紛紛回歸,城內外開始熱鬧起來。
馮云山得知,還有大部分的百姓害怕戰亂,逃離在外。若是天津百姓都在,城內只怕不下二十萬人。
這個時代的天津城,竟然有這么多人,馮云山還是有些驚異。不過,繼而想想,也釋然了。滿清的京師等地,不但積聚了大量的駐防軍隊,城內人口也是近百萬,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和其他商品,而這些,都是靠從海路或者大運河水路進行漕運,都要先經過天津,再經北運河經通州抵達京城。這樣一來,便導致天津城成了巨大的糧食等貨物的中轉中心,因此人口也是眾多。
馮云山沒有在天津城多呆,他留守乙五師的五千討虜士兵駐防天津城和運河航道后,便直接下令討虜軍各部立即開拔,沿白河逆流而上,直接進軍清妖的京城。
馮云山就打著突襲的念頭,他布置那么多,又讓討虜軍幾路進攻,吸引清軍的兵力和注意力,目的就是讓清軍卒不及防。既然歷史上,英法侵略者能以水6聯軍一萬七千余人,便在二個月內一路攻占大沽口炮臺,繼而天津、通州,直至占領北京城,馮云山相信討虜軍也可以!
也許有人會,滿清在歷史上,是因為知道洋人不會永遠占領,所以不愿拼個魚死破。但馮云山認為,咸豐作為自詡天朝上國的皇帝,倉惶而逃,拋棄京城,肯定也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
馮云山便是要利用滿清朝廷調動兵力遲緩的致命缺陷,比歷史上英法聯軍更快地進軍度攻下北京城。并且,馮云山就是存了一戰定乾坤的心思,一舉將滿清的京畿重地一帶的主要兵力部殲滅。讓滿清失去中堅力量,那它這個統治中華二百多年的王朝便可以終結了!
類似后世的那場革命之后,搖搖欲墜的滿清政權頃刻倒塌,墻倒眾人推,可以想象,只要自己領兵攻克滿清的京城,各地的會黨,諸如捻軍、苗民、西北反民等勢力便會蜂擁而起,而此時自己振臂一呼,還真有可能會讓各地義兵紛紛來投!
就算各省巡撫和提督之類的高官大多是滿人,不會投降自己,但底下的知府、縣令呢,參將游擊、千總把總之類的,尤其是基層的漢兵,只要特務司稍加煽動和引導,多半還是會一起投降圣國。
農歷九月二十四號這天下午,馮云山只進天津城內休息了兩個時辰,便立即和羅大綱、石達開、左宗棠、黃玉昆、劉勝邦等人,以及百余名王府衛隊,乘坐“俘洋號”,沿白河逆流而上。
還有百余王府衛士“俘洋號”坐不下,只得和甲五師兩個6戰團的討虜軍將士一同在岸上趕路。
最前面的甲十師水師先鋒,則把堵住河口的各種障礙——攔河鐵鏈、竹排、樹柵暗樁和突堤等,部清除,“俘洋號”跟隨著其他作戰艦隊順利地在白河內航行。
也許是因為直隸總督的撤退,導致清軍都四散逃竄,艦隊沿河行駛,竟未遇到任何抵抗。天氣慢慢涼爽起來,進入秋季了。運河兩岸,是滿是樹木和農作物的平原,行進十分累人。討虜軍將士有嚴格的軍紀,路上經過村莊,一律不得侵擾。
九月二十五號,討虜軍將士抵達一處名叫北倉的運河邊碼頭鎮,岸邊有討虜軍來報,是根據百姓透露,直隸總督桂良曾經經過這處鎮,率領清軍燒毀一批漕糧,又匆匆離開。
馮云山下令繼續加緊北上,已經進入秋季,他必須要在一兩個月內拿下北京城兵擊潰京畿一帶的滿清駐軍。否則,拖至冬季,討虜軍將士都是南方人,不適應這北地的嚴寒天氣,到時就麻煩了。
三天之后,討虜軍水師抵達一處叫河西務的鎮。
河西務鎮是一處村莊,因為臨近京杭大運河,隨著漕運繁華起來,慢慢展成一處城鎮,前明和滿清兩朝,因為這河西務鎮是漕運咽喉之地,都在此處設立榷稅鈔關,水6驛站,號稱“京東第一鎮”。
岸上擔任前鋒的甲九師來報,河西務鎮上的驛站已經被燒毀,鎮上除了少量百百姓流民外,其余的關稅漕兵、漕運監督和運河疏浚的官兵部逃散。
不過,估計是清兵想不到討虜軍進軍如此神,事匆忙,連停靠在運河內的三十余艘特制平底漕糧船都沒處理,自然成了甲十師的俘獲。而河西務鎮上的大型驛站,雖然燒毀,討虜軍將士卻現四周有騾馬幾十匹,還有專門轉運糧食的馬車幾十具。
水師先鋒甲十師和6師前鋒甲九師都在河西務鎮里找了幾名貧苦百姓和商販作為向導,加上兩名早先就埋伏在此的特務司特務,得知過了河西務段的北運河,也就是白河上游,上百噸的船只都無法航行了。
馮云山等人只得部下了“俘洋號”。因為擔心戰船有危險,羅大綱堅決不讓馮云山乘坐普通戰船,無奈之下,只得乘坐馬車。幸好,有先見之名的劉勝邦,將馮云山平常用來出行的鋼板加固過的“防彈”馬車也一并運過來了。
大型戰船進入不了上游的運河,馮云山下令,將河西務鎮改名為“討虜鎮”,作為征戰京畿等地的后勤中轉基地。
運輸兵糧、重炮和火藥等輜重的大型運輸船,雖然沒有百噸,但吃水較深,可能也都無法在運河航行,負責管理后勤的周勝富張羅著將大型運輸船卸下部分兵糧,讓船只半載,以保證能通航。
周勝富又率領兩千討虜軍四處搜集型船只和馬車,用來分運兵糧。
其余的無法運走的輜重,部囤積在討虜鎮,分批運輸。而且,馮云山已經現,隨著討虜軍的進一步快行軍,一路上滿清遂不及防之下,拋棄的軍糧等補給都可以俘獲不少。加上有了討虜鎮的后勤基地,隨時能補充補給,討虜軍給養并不會有大的問題。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馮云山還是下令,留乙一師三個團和乙五師三個團共七千余兵力,駐守討虜鎮,防止清軍偷襲半路截斷補給線,確保這個后勤基地不能出半點差錯。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