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歡喜一家愁,這一番任免最憋悶者無疑是太尉劉虞和歸在太尉所部三卿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了,第一位太常與治喪還有新帝登基有著密切關系。太常乃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不僅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還負責歷代天子寢廟園陵及其所在的縣,太常每月要巡視諸帝陵墓一次,而且兼管文化教育、陵縣行政,也統(tǒng)轄博士和太學,在何太后眼里,這是僅次于太尉需要掌握的職位
其次則是衛(wèi)尉和光祿勛,分別掌管宮內(nèi)侍從與禁衛(wèi),一旦將這兩人控制,就等同于徹底掌握了宮禁,再加上掌控三河的天使司隸校尉,三位一體才算得上真正從里到外徹底使兒子劉辯坐穩(wěn)天子位。
何太后的精明與手段讓群臣拜服,尤其是她的安排對很多既得利益者并沒有太多阻礙,一個連任都未上的太尉加上三卿又如何能掀起大浪來,一時間德陽殿內(nèi)再次山呼起娘娘千年的海嘯聲。
何太后在珠簾之后囅然而笑,如三月桃花,不出的嬌艷動人,一對鳳眸斜睨端立在殿下的重臣,
滿是欣喜,雖然沒人能看清她此時的模樣,但可以從她的聲音聽出她很享受權利的感覺,琵琶般清脆錚亮聲再次響起:“國喪期間還望群臣竭心盡力,若有滋事生亂者,何后頓了下,聲音在瞬間透出威嚴,整座大殿內(nèi)的臣工只覺鋒芒在背,不自在的垂下頭,毛孔悚然的感覺更是讓一些人不由自主打了個寒磣,這個時候,有多少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假以時日,何后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呂后?
沒有人敢往下去想,因為何后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如琵琶聲響錚錚清脆,此刻卻又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緩緩出口。透著威嚴:“大將軍可行生殺予奪之權!!!”
安靜,大殿再一次陷入到寂靜之中,群臣們被太后殺伐果決的表現(xiàn)震撼得無以復加,而此時此刻要群臣之中最為激動振奮者,非何進莫屬了,不僅掌了文武事,更掌了生殺予奪之權。鏟除異己,清繳不臣。這如何不讓他激動萬分,如何不讓他欣喜若狂,當即山呼娘娘千年領取懿旨。
可劇情變化之快任誰也沒有想到,就當群臣都不得不接受何進在朝堂之上將要一手遮天之時,何進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很多人都有些莫名其妙,有點看不懂這對兄妹倆又在搞什么把戲。
張讓三皺眉,緩緩望向一邊的趙忠,后者笑了笑,那意思分明就是爬得高死得快。咱們盡管看戲就是。
兩人私底下做著動作之際,何進已然侃侃而談起來:“天子年幼,未達主政之年,當按成例以人子盡孝,在后宮嘉德殿結(jié)廬三年,以為天子居喪,以盡人子之孝。”
這一番話何進得無可厚非。可卻著實出乎意料,現(xiàn)如今何進把持文武之事,如果真按他的法,那朝廷權柄自然為其所攝,雖不似皇帝但勝似皇帝,這可不是誰都愿意見到的事情。而在殿中的曹操更是扼腕嘆息,如果他知道何進會上表奏請居喪之事一定會提前阻止,現(xiàn)在的何進權勢太大了,雖然知道大將軍也是替天子著想,不想讓他背負不孝之名,可群臣不會這樣想,中涓不會這樣想。甚至連太后都不會這樣想,如果這話是群臣之中任何一人都可以,誰都行,偏偏就是何進不能,唯獨現(xiàn)在的大將軍不能啊。
因為這一句話,已經(jīng)有很多朝中重臣包括一直不多話的老狐貍開始泛起了嘀咕,何進突然這么一句話,打著什么主意,難道真是想為日后竊取國家公器而鋪路?
或者這是和太后的一出雙簧,其中另有目的。
可是從珠簾之后,太后粗重氣急的反應來看,這事好像太后一早并不知曉。
原一致對外如今又變成了自相殘殺,張讓、趙忠兩人先是對視一眼,然后露出了一絲叵耐笑容,后者當即瞄向他的心腹,可這個時候,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殿后侍立,職位最可此時卻是最有實力的潘隱卻邁步而出,雄赳赳氣昂昂,執(zhí)劍來到玉階之下的他朝著天子的方向,太后珠簾之后躬身施禮,一臉憤慨,朗聲道:“臣雖武夫,卻也知三年喪制始于新莽之亂,大興于光武帝,大將軍言天子以孝治天下,以己身作表率無可厚非,然末將卻以為,既然都是法先祖,何不法先祖文帝,以心喪三年盡心盡禮為誠,以日易月,以年變天,以三十六月為三十六天為準。”
百官面色大變,立時就有人跳出來叫囂潘隱是蹇碩一黨甚至罵他是數(shù)典忘祖之輩,如果天子真要按這人所言行心喪三年禮喪三十六天,必會為千夫所指,受世人唾棄,畢竟東漢是光武滅新朝而建,雖然都是高祖子孫,可在當時還是有著區(qū)分,尤其是在稱呼上刻意稱為前漢,先漢,而在五德始終也沒有繼承前水德而改火德,所以在追溯始源時只以光武朝而論,這在所有朝臣之中都抱有著默契,與東漢朝建立有關,與東漢朝靠著三河、潁川、汝南士族建立有關,所以才會在水面下有這一條刻意與前漢劃清界限打壓關隴士族的不成文規(guī)定。
如果是在幾天前,殿內(nèi)大臣必會群起而攻之,讓潘隱陷入到萬劫不復之地,可在此時,真正現(xiàn)身謾罵指摘者卻寥寥無幾,只有一兩人,奇觀,這在東漢朝是難以見到的,可同樣出現(xiàn)這情況又一點也不奇怪,讓士大夫們寧愿打破這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的原因,無疑便是沒人愿意見到何進權勢滔天。
正是這樣的默契讓潘隱沒有感到絲毫壓力,然不用去理會,據(jù)理力爭:“當今天下烽煙四起,禍亂叢生,天子與太后當每日臨朝以定國事,使天下安寧方為人子之孝,又豈能因居喪而荒怠政務,一旦貽誤軍國大事,潘隱驟然聲色俱厲,面顯猙獰,怒叱出列數(shù)人:又豈可言孝?又如何是在盡孝子之禮?”(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