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漫天,隨處可見殘肢斷臂。請大家搜索()看最!更新最快的
雙方士兵在戰場之中進行著慘烈的肉搏戰,不斷有人倒下,不斷有人頂上,前仆后繼,慘烈非常。
環手刀臨空而落,長槍手奮力突刺,士卒低聲嘶吼,兵器撞擊金鐵交鳴,在曠野中回蕩,響徹天際。
慘烈對決,雖然弩機使得徐州軍占據了最初的優勢,但隨著丹陽軍突進短兵相接后優勢在減,劉瀾滿臉驚駭的望著對面丹陽軍,恐怖,戰斗力居然會如此恐怖,可是當日徐州與曹孟德一戰,為何會敗得那般狼狽?
是曹操青州兵更厲害?還是丹陽軍內部爭斗消耗太大?
劉瀾無法給出準確答案,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他更希望是后者,雖然曹操大敗過袁術,但在徐州他并非沒有與曹軍交過手,夏侯淵那邊因為他謹守寨門,可以關羽只是與他打成了平手,可趙云那邊,卻是獲得了大勝,雖然有出其不意的因素,但如果當真是一支能輕易將丹陽軍如此悍足擊潰,就算龍騎軍突然殺來,相比也能夠有所反抗而不是大敗潰逃。
“云長。”
“主公有何事?”
“局面已經開始對我軍不利,必須要有所改變了。”
劉瀾看了出來,而關羽一早就看了出來,之所以沒有派騎兵,是因為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丹陽軍并沒有部投入到進攻之中,雖然戰局看似是丹陽軍在一點點扳回劣勢,但其實這只是假象,雙方一直處于膠著狀態。
雖然在局部戰場尤其是盾兵處確實很不利,但他相信周倉他們會穩定住軍心,只有徹底將丹陽軍拖入戰場之中,使丹陽軍進退不得這一仗才又勝算,不然現在就派騎兵上去,不丹陽軍主帥還能夠從容不迫的布置,一旦將他逼急了奮死一戰。那才是真要命。
所以騎兵現在存在的意義,是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是勝負之間的勝負手!
“云長如此篤定周倉他們三人能夠穩住軍心,拖住丹陽軍?若一旦出現偏差的話。居民很可能將會萬分危急!”
“主公,就陣型來,翔鷹陣完克鶴翼陣,從兵力上,我們更占據著絕對優勢。其實現在最該著急的是丹陽軍,他們急于分出戰場勝負,之前我一直奇怪丹陽軍為何能夠偷襲我軍而不攻,反而還堂而皇之的結陣,現在末將算是徹底想明白了,他這分明就是因為兵少連偷襲都不敢,若貿然進攻,一擊無法徹底將我擊潰,敗亡的很可能就是他們,所以他們耗時筑臺。其實就是在激怒我們,造成一個不屑于偷襲我軍的假象,使得我軍在羞憤之下主動去破陣,這樣他就能借著陣型與戰力的優勢將我們擊敗,正因如此,末將才要拖住他,耗著他,不與他盡快決出勝負來。”
“若非云長這么一分析,我還真沒想到這么多,不得不承認敵將真是好算計。只可惜他面對的是云長你,將他布置的一切通通化解了。”劉瀾在騎兵方面絕對算得上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大將,但在步兵尤其這樣的陣戰之時就難免有些門外漢了,現在的局面。如果是騎兵對壘,他的建議并沒有錯,但這是步兵作戰,而偏偏作為后備部隊的分別是三千龍騎重甲兵與不到一千五百人的親衛騎兵,親衛騎兵是輕騎兵,派其出擊到沒什么。可畢竟人少,效果并不會太過顯著,而龍騎重甲兵呢,最多也就是二三次沖鋒,造成傷害雖大,但持續性太低,若一旦二三次沖鋒無法解決戰斗,那動彈不得的龍騎軍勢必會遭受沉重打擊,雖然那時勝局已定,可付出龍騎軍傷亡做代價,關羽卻極為不愿,而由龍騎軍發動最后一次沖鋒徹底擊敗丹陽軍,才是最為劃算最經濟的辦法。
劉瀾笑了,恍然大悟,但關羽的臉色卻沉了,之前從容的臉色繃直了,劉瀾瞬間扭頭轉向戰場,卻只見敵陣正在快速變換著。
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敵將居然變陣了?
雙方從始至終都在斗智斗勇,都能夠第一時間準確瞧出對方隱藏在暗處的每一個細目的,正因如此,關羽想拖住丹陽軍的目的必然一早被敵將瞧出,一開始他沒有變陣是因為徐州軍還有精銳龍騎甲,他要造出假象逼龍騎甲出戰,但可惜他失敗了,而且因為兵馬少的緣故關羽都未曾去理會,這樣一來他就太過被動了,為了不再被徐州軍牽著鼻子走,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張北必須變陣,甚至將后續部隊部投入戰斗,不然任由戰斗繼續發展,只會發展成持久戰、消耗戰,那時丹陽軍就連一點勝算也沒有了。
“沒想到當世還有如此陣戰高手,如果兵力相等的情況下,末將還真不敢能勝了他!”
從關羽口中很難聽到這般溢美之詞,但他出來,那一定是被對付折服了,就好似汜水關前的張遼,徹底激起了他的斗志,這一仗不管勝負與否,足慰平生了。
關羽從未像今日這般認真,從未像今日這般盼望戰勝一人,這是棋逢對手之間的惺惺相惜,所謂武無第二,他們亟需戰勝對手來證明自己,同樣他們也能夠坦然去面對失利,輸給這樣的強勁對手不丟人!
雖敗猶榮,但這個詞絕對不是關羽這等渾身傲骨男人會要的,他的認真,在劉瀾看來絕對是放大招了,他已經開始期待起來,他還有什么后手,甚至是殺手锏使出?
這一局棋看似已至中盤,但對兩位國手來,這一戰只是剛開始!
“傳令仲康,親衛兵隨時準備出擊。”關羽傳達了第一道命令。
“丹陽軍既然都出動了,翼德那邊還不動?”劉瀾心中疑惑,既然丹陽軍要孤注一擲,那再顧惜龍騎軍就沒有多大意義了,一舉擊潰丹陽軍才是至理,可是他偏偏只是命許褚親衛騎兵營準備,這又讓劉瀾看不懂了,關羽這時候還有什么可顧忌的?
“現在還不能動,要觀察觀察敵陣有何獨到之處,不然貿然將部兵力派出。反而會讓我軍沒有回旋余地,那樣我軍反而陷入到被動之中了。
劉瀾不太明白,他現在需要逐步吸收并與之消化,但結果卻是一次性吸收太多。非但沒有部消化,反而腦袋都快大了。
關羽也沒再多什么,耐心觀察戰場,敵陣開始移動,在防御的同時開始放棄兩翼回收中路?圓陣?魚鱗陣?不應該啊。這個時候選擇防御完就沒有變陣意義,敵將必定會選擇進攻陣型,可是進攻陣型如此之多,敵將又會選擇何陣呢?
關羽幾乎將每一種敵將可能改變的陣型都做了假象,可隨著敵陣逐步成型,他的臉色卻變得來凝重了。
難道比想象中還難應對?察覺到關羽細微變化的劉瀾神情也緊繃了起來,這也不難理解,敵將既然敢在激烈交鋒途中突然變換陣型自然是找到了對付徐州軍翔鷹陣的辦法,一旦變換,自然是要一劍封喉。
“偃月陣。你這是要與我做殊死一戰了么?”
“偃月陣?”對劉瀾來這是陌生但熟悉的名字。
陌生是因為劉瀾從未聽過如此陣型的名號,熟悉是因為關羽所用兵刃名字便有偃月二字,從中他已經能夠猜到此陣的具體模樣了,必然與關刀差不離,只是這陣很厲害嗎?劉瀾并不這樣認為,畢竟這是龜縮一團的陣型,翔鷹陣兩翼一旦合圍,那在場丹陽軍就沒有一人能逃出去,這時候讓關羽頭疼的偃月陣反而使得劉瀾舒展了眉頭。
“主公,此陣沒那么簡單。”關羽開始為他解惑。道:“此陣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陣中大將位于月牙內凹的底部,而關鍵是此陣攻擊側重于側翼。并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幾乎毫無弱點可言。主公你看那月牙凹凸之處,那里看似兵力最少,是偃月陣最薄弱的環節,其實不然,真正兇險之處恰恰就在那里。一旦我軍深入其中,將萬劫不復!
“看來此陣要點就在于此處了吧?”
“正是,但真正要發揮偃月陣實力,卻必須是一支兵精將猛的部隊,缺一不可,不然無法發揮此陣最大實力。”
“原來如此。”劉瀾微微額首,此陣最關鍵的一點便是主攻側翼,而翔鷹中路與另一翼卻被月輪阻擋,組要給丹陽軍足夠的時候,待其折斷翔鷹一翼,那時飛不起來的翔鷹也就要徹底潰敗了。
現在最關鍵的法子就是快速變陣,改變劣勢,可是一翼被斬,關羽就算變陣也只能講被斬側翼放棄,這樣的代價太大了,當機立斷,手起旗動,親衛騎兵在瞬間在許褚的指揮下沖向敵陣月牙處,務必要撕開一個口子,救出被困斷翼。
親兵呼嘯殺出,可在密集的月牙前如潮水般的親兵卻好似沖撞在深海礁巖之上一般,根無法撼動偃月陣一絲一毫,哪怕使陣型出現一瞬間的松動。
巍然不動,不管潮水如何洶涌,也難以沖走沖散這一塊橫亙期間的巖石。
情況來壞,就是精兵強將的丹陽軍用用此陣更是如虎添翼,只是眨眼睛的功夫,戰場之上已躺倒了為數眾多的徐州軍,而其所付出的代價幾乎為零。
恐怖,太恐怖了,古代冷兵器戰場雖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只是簡簡單單一個變陣卻使得戰場局面發生幾乎天翻地覆的變化著實超出了劉瀾的想象,隨著來多徐州軍尸倒在地,劉瀾都要開始眼睛了,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么,這情況自損二三百都不到吧?就這么下去,這無底洞別徐州軍就比丹陽軍多了萬把人,就是再多個幾萬也經不住這么耗下去啊。
“云長……”劉瀾最終還是將后面的話咽了回去。原他以為關羽保有殺手锏,可就現在看來,敵將這偃月陣才是真正的大殺器,而關羽已經將親兵營派了上去,手中的底牌現在就只有張飛暫時指揮的龍騎軍了,可龍騎軍不到萬不得已又偏偏不能出動,所以劉瀾沒有再多什么,現在就算再急,也要給關羽冷靜的時間,不然他又如何能想出破解之法來?
前線崩潰在即,微闔雙眼的關羽卻突然睜眼,沒頭沒腦的問道:“主公,末將記得您曾經將天下名將劃分,以斗米為數,如翼德,武力為九斗八升?”
“正是?”劉瀾眼露茫然之色,這個時候關羽問這些干嘛,他這是胡鬧之句,靈感便是來自北機居士的兵器譜。
“也就是丹陽軍中絕不會有超過九斗之將了?”
“云長,實話這都是我的玩笑之語,當不得真,便像眼前這位與你對壘之將,恐怕就深不可測!”
“無妨!”關羽只要知曉這些就足夠了,因為現在能夠破偃月陣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破掉敵將,而丹陽軍那員將領在高臺處,不足為慮,那么關鍵之處就變成了在月牙內凹處的陣戰主將。如果此處主將是這位高臺之上的高手,那關羽也許會猶豫,但是其他丹陽軍將領就不足為慮了,不管是關羽所知還是主公那高手排名之中,可都沒有丹陽軍將軍在其中,所以看似暫時無解的偃月陣就出現了唯一的一個突破口,那就是他們的主將處,雖然關羽也明白偃月陣對主將戰力要求很高,可不管他有八斗還是九斗,在九斗七升還帶領著龍騎重甲軍的張飛面前,都將不堪一擊,這一仗的勝負,在此一舉了!
“傳令翼德,力沖擊內月牙,無論如何也要給我講偃月陣沖散沖垮!”
“喏。”
“云長,這樣做太冒險了。”劉瀾這是有苦自己知,這所謂的武功排名,他不過就是照著后人所排排了出來,而那不過只是表了演義中的人物,但淹沒在歷史之中的高手卻并沒有被錄入之中,這樣的人才在這個時代太過了,遠的不,就對面這位如果名留青史的話,絕對不是一般人,但可惜,他并沒有進入青史,更沒有像陳到那般進入演義,可陳到畢竟還是進入史書留下了姓名的,而這位陣戰能與關羽戰的奇虎相當,甚至以少勝多之人,居然連片語都沒有提及,這就讓劉瀾更覺得他那所謂的兵器譜不靠譜了。
可關羽隨后的一句話卻提醒了他。
此人絕不可能是籍籍無名之輩,必然乃當世猛將,只是我等并不知曉其姓名,并不知他到底是何來頭,但可以肯定一點,此人必然不是丹陽軍中人物。
是啊,這樣的人物,又怎么可能是籍籍無名之人呢?只不過是沒有打探出他到底是誰,不過劉瀾相信很快他就會知道這位讓關羽險先吃虧的敵將到底是何許人也了。(未完待續。)
p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