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良驚訝的看著楊易,以經(jīng)濟文化來控制一個國家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過于驚世駭俗。
楊易卻又道:“而且出來可能你不信,大國有很多好東西,這些東西如果運用的好,一樣可以改變我們的現(xiàn)狀。所以,這一千多貪婪的商人,如果我們掌控的好,可抵十萬大軍!”
“那我們的利益何在?你將一半的稅收都給了素格力,我們得到的反而少之又少。”
“讓給素格力一半的稅收只是權(quán)益之計,你沒見到素格力在看到劉文徵叫給他的稅冊時,他笑的牙齒都露了出來么?
表面看起來他似乎占盡便宜,實際上他卻不知道,這些商人就是附著在大國身上的蛆蟲,正在一點一點的吸干大國自己的血液,再換上我們蜀中的鮮血。一個王室的富足如何阻止的了一個國家的變革?
反而是那些商人,不能讓這些吸血鬼一樣的商人賺的太過于忘乎所以,為了讓他們知道沒有蜀軍的庇護,他們將什么也做不了,我弄出了一種叫保險服務(wù)的東西,讓商人有了保障,同時也絕對不敢忘了誰才是他們財富的主宰者。”
陸元良緩了好一陣子才消化掉楊易的這番言論,他不是個傻子,反而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楊易簡單的幾句話已經(jīng)給了他很大的沖擊,不過既然楊易已經(jīng)決定了方針,他作為下臣,只會不遺余力的去幫助楊易完成他的目的。
陸元良放下酒壺,道:“既然你有這樣的想法,那么你讓我推薦給你,進駐大國為官的蜀中官員,我也就有了人選。”
楊易正了正身子,示意陸元良繼續(xù)下去。
楊易想要掌控大國,就必須將自己的人安插到大國的核心之中,這是絕對毋庸置疑的,可是楊易在用什么人進入大國的事情上,卻犯了難處,因此在來大國之前,便已經(jīng)寫信詢問陸元良。
陸元良道:“我來蜀中之前你施行的通考和舉薦很不錯,選拔出了不少可用之才,我認為這次派任大國的官員中,就以這些年輕人為主。“
“你的理由。”
“其一,老一輩的官員太過于保守,在異國他鄉(xiāng)為官也難以展現(xiàn)出他們的實際才華,而年輕一輩的官員便于掌控,他們思維更廣闊,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適應(yīng)你這些奇怪的思維。
其次,正如你所,我們派往大國的官員絕對不能太過顯眼,官位也不能太大,可是位置又必須重要,這種官位一般都介于中游之處的實權(quán)官,用來磨勘這些年輕官員再適合不過了。”
楊易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恩,我同意你的意見,這兩天你和老劉一起寫一份詳細的委任名單給我。”
陸元良想了想又問道:“大國的那些老臣你該這么處置?”
楊易搖了搖頭笑道:“這件事你別問我,去問沙馬乃古,他在負責肅清事宜。”
陸元良聞言苦笑了下,沒有再話。如果楊易將這件事交給陸元良或者劉文徵處理,這二人是文人,他們可能會對大國的官員們進行仔細篩選,當殺則殺,不當殺的自然也不會冤枉人。
可是楊易將事情交給了沙馬乃古這個武將,那就明楊易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太過于糾纏,武將殺人通常都不會問的太多,寧殺一千,勿錯一個就是他們行事的基準則,大國的官僚層也絕對會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楊易這次來蜀中,最大的目的就是擺正蜀中在大國人心中的位置,消除他們心里的抵觸感,除了殺人以外,懷柔政策也是必不可少。
商人這個職業(yè)雖然在古代名聲并不算太好,不過他們卻也是安定民心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平民百姓眼里,商人的危機感遠遠大過于平常人,當一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大量的商隊之時,就明這個地方已經(jīng)很安了。
因此,當龐大的蜀中商隊在大國四處開花后,大國緊張的氣氛逐漸緩解了下來,當大國百姓發(fā)現(xiàn)這些商隊無論是出售還是收購,都有著一個極為公平的價格后,頓時就像炸了鍋一般。
大街上人來多,大國地商鋪也基上開始打開門做生意,人們臉上原緊張恐懼的面容也逐漸被微笑所代替。大國的子民驚奇的發(fā)現(xiàn)原戰(zhàn)爭之后的蕭條景象并沒有發(fā)生,反而給了他們一種錯覺,似乎戰(zhàn)爭之后,大國變得更加繁榮了。
平定安穩(wěn)的生活是最容易讓人忘記痛苦和仇恨的,在這種“欣欣向榮”的國情之下,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殺戮似乎就變得那么微不足道,相比于某個大臣無緣無故失蹤的消息,他們更關(guān)心今天自己是否能吃飽飯,能夠賺到多少錢。
楊易在來到大國的同時,也帶來了數(shù)套印刷設(shè)備,并且成立了《蜀中報社》的分社報刊《報》,短短三天時間里,由劉文徵主編的《報》便發(fā)行了第一期。
《報》第一期的內(nèi)容大致分為幾類,一類是軍事通報,仁義之師的蜀軍,幫助素格力擊敗殘忍的素喀叛軍這件事情,經(jīng)過一幫蜀人們的言語美化,重新整理了一番寫了出來。其中不乏會描寫一些蜀丶兩軍合力而戰(zhàn)共同抗擊敵人,某個英雄人物奮死抗擊叛軍等故事,至于是真是假,恐怕沒人會去查證,或者根無從查證。
另一類便是商業(yè)民情,將蜀中商隊公平交易,不發(fā)國難財,幫助大國恢復經(jīng)濟的事情大肆渲染了一番,讓這些來自異國的商人,在大國國民心中的地位提高了數(shù)個檔次。
第三個大版塊則一整塊的渲染蜀丶兩地建立起了友好互助的外交關(guān)系,兩地軍民成了魚與水的化生,相濡以沫,還穿插了一兩件蜀軍幫助大國百姓脫離危險的典型故事。
《報》發(fā)行的數(shù)量空前的大,一邊由大國官府以邸報的形式發(fā)往各個城池,另一方面就由無孔不入的蜀中商隊帶往大國各個角落。
如果你是一位旅人,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你走到那個地方,總會看到有人站在街邊,茶坊,酒館中,拿著一張《報》在那里高聲讀念,周圍也會圍著一大群人聚神凝聽。
或許有的人根不識字,又或許根不關(guān)心那些和自己無關(guān)的事情,不過在休閑活動缺乏的時代,哪怕是為了打發(fā)時間,路人也會駐足凝聽。
口口相傳之下,蜀中在大國的良好名聲不脛而走,極大的減弱了大**民對蜀人的抵觸情緒。
楊易趁熱打鐵,在一月之間,連續(xù)發(fā)行三期報刊,用強大的輿論力量活生生將自己侵略者的身份變成了救世主。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