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宋文驄來,胡文海的定位實在是有些困難。
要對十號工程沒有功勞,這話是喪良心,遞話給天字第一秘是個容易的事情嗎?往嚴重了,換個人,這面子大過天去了!
但是另一方面,胡文海對十號工程又沒有那么重要。畢竟出錢的還是國家,十號工程沒拿他個人一分錢,沒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問題。搞戰斗機的項目,哪里容得下什么面子?
國家要滿足十號工程的需求是必須的、是應該的義務,堅定支持十號工程是國家正確的戰略決策,宋文驄并不需要因為胡文海在這其中發揮了作用而領什么情。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做人、做事卻不能算計的這么清楚。
宋文驄雖然是個科學家,仿佛這樣的人在世人眼中都有些不通世事。
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能夠管理一個國家級重點項目的領導者,怎么可能沒有情商?
學霸們給人以一種情商過低的表現,事實證明那不過是一種假象。情傷過低,大抵是因為對方不值得學霸展現出情商高的那一面來——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下、現實世界中,謝耳朵那種是真的沒情商。
宋文驄這次來見胡文海,也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他可以對胡文海做出一些利益上的讓渡。聽新科集團的技術實力雄厚,一些電子半導體方面的技術和設備,拿給私營企業生產或許也并非是不可能。
帶著這樣的想法,宋文驄也便干脆的對胡文海把十號工程的具體情況和盤托出。
“十號工程這兩年的進展尚且順利,如今進度已經到了可以制作尺寸金屬樣機的水平!
宋文驄沉吟了一下,向胡文海介紹道:“尺寸金屬樣機的制作基上已經是樣機前的最后一個重要驗證階段,它不僅要對機設備和管線等布局進行實際考察,與空軍等用戶產品設計展開討論,還要進行機靜力試驗,以及最重要的對飛機的總體布局進行定型!
十號工程的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大量的創新性設計。其零件與前代戰斗機的通用性只有4%!!(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MISSING)因此風險極大。
為了規避風險,同時減少研發經費的投入。國家在同時推進熊貓和十號這兩個項目的考慮下,已經決定對兩個項目的一部分基礎技術研發進行了合并。
比如兩種飛機的雷達,熊貓原采用的F-14A裝備的ag-雷達項目便已經被擱置了。但是14所積累的經驗卻沒有被浪費,原班人馬重新掛上一塊JL-1脈沖多普勒雷達研發項目組的牌子,干的還是平板縫隙雷達的工作。熊貓的天線尺寸1而JL-1的尺寸則是53這是兩者唯一的差別了。
除此之外,十號工程在尺寸樣機的制作過程中,又面臨另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主起落架緩沖器防卡滯,這是個從殲七身上一直遺傳到十號工程的老大難問題。
然而這在F-14身上根不能稱之為問題,要知道雄貓可是一款艦載機出身,起落架是機身上除了翼匣以外最值得信任的部件了。
將熊貓國產化項目組的研發資料借鑒一下,兩個項目大可采用相同的起落架設計和生產計劃。
除此之外,F-14A的航電系統是模擬電傳飛控,在當前世界三代機上已經是落后的技術。而殲十計劃采用的四余度數字權限飛控,技術水平比F-14A真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熊貓項目組在了解了十號工程的項目進度之后,屠基達果斷力排眾議,砍掉了F-14的模擬電傳項目,將兩方人馬并作一處。在這方面,611所反而做了熊貓項目組的老師。
當航電和雷達兩方面的隊伍部合并之后,機載武器的團隊也自然可以合作一處。國產鳳凰和計劃中的PL-8、PL-1和鷹擊以及各式功能吊艙,也都可以整合到兩機的工程中來。
實際上不僅是熊貓和十號工程,中國在引進蘇7戰斗機的時候,蘇聯人提供的飛機是不裝雷達的。
這并不是蘇聯人對中國有防備,或者蘇7的雷達多么先進,蘇聯人擔心出口會造成技術泄露。
實際上,讓人尷尬的是,情況正好相反。
蘇7那個簡單加大功率的H-1破雷達,中方在得到F-14戰斗機的ag-平板縫隙技術之后實在是太看不過眼了。
而且如果雷達要采用蘇方設備,相應的導彈等機載武器同樣要從蘇聯進口,這樣一來使用成太高了。
國內在談判過程中強烈要求蘇7的進口型號雷達部分留空,用于安裝國產型號的平板縫隙多普勒雷達,性能比蘇聯的原版肯定要好的多得多了!
實話若非是考慮到飛機配重是門很深的學問,而沈霍伊不敢改原始設計的段子更是在后世滿天飛,國內甚至想要連蘇7的機載計算機都一起換掉。
蘇7那重達6公斤的氬-15機載計算機,換成國內的技術水平,減重一半都是保守估計。
蘇聯人不情不愿的提供了雷達的數據接口,反過來還想詢問中國是否能出口平板縫隙雷達的技術。對此,中方代表當然是用“呵呵”的語氣與其談論了一番西伯利亞的天氣問題。
向蘇聯提供技術也不是不行,但蘇聯如今這幅癆病鬼的樣子,你們買的起嗎?
這樣一來,國內目前三種三代機采用的都是同種技術開發出來的不同型號雷達,14所的雷達項目可以是得到了國技術資源的支持,項目進展一日千里。
按照王謨的估計,在1年年末到11年年初,拿出可量產的型號是完沒有問題的。
歷史上JL-1雷達,也是1473脈沖多普勒雷達是九十年代初立項,到16年研制成功。而由于胡文海在熊貓國產化項目上的巨額投入,每年從項目組向14所流出的資金都有至少五千萬美元級別,這對王謨來簡直是一筆橫財。
這筆錢從185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六年時間。充足的研發經費,格魯門在某些渠道提供的技術支持,近在眼前的實物參考,這樣優厚的條件下還不能追平原歷史的研發進度,這是對14所和王謨有多大的意見?
事實也當然如此,JL-1此時已經進入到了項目的收尾階段,是熊貓和十號工程的子系統中進度最快的單元。
像這種類似的合作項目,在十號工廠和熊貓項目在打通了信息共享之后可謂比比皆是。宋文驄對借鑒熊貓項目組的成果沒有絲毫心理壓力,而屠基達對國產熊貓寄予的希望,也絕不是簡單的對F-14A的山寨復制,而是要雄心勃勃的在F-14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加緊跟世界潮流的先進三代戰斗機。
正是雙方都有著這樣的計劃,才最終促成了這次兩方聯袂出現在了胡文海的面前。
而這次會面,更是有著非常深層的現實原因。
宋文驄到這里,忽然嘆了口氣。他搖了搖頭,道:“雖然尺寸金屬樣機已經開始著手生產,但實際上十號工程仍然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胡文?戳丝此赃呑膭⒋箜懞徒透,忽然心有靈犀的接了一句:“發動機!”
“對,是胡總所,發動機的問題現在已經是十號工程最大的攔路虎了!
胡文海有些好奇的問道:“原定的配套發動機不是渦噴15嗎?現在的研發進度不如人意?”
宋文驄苦笑:“黎明廠現在連部件試制都不過關,更不用仿制定型了。渦噴15的進度讓人不能不擔心,會不會重蹈發動機拖累殲13戰斗機的覆轍啊!
胡文海驚訝的張了張嘴,他前世只聽過殲十換裝AL-31F的這段往事,但還真不了解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些什么。
殲十因為換裝AL-31F導致后機身增粗,需要重新設計修型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也只是單純的認為,三姨夫畢竟是渦扇,性能作為三代機標配,肯定比已經淘汰的渦噴15性能更好。
但畢竟還是有些遺憾,殲十在換發過程中浪費了至少有三年時間。與俄羅斯談判用了一年,對發動機后部動力系統相關進行重新設計又是一年。后來在殲十試飛的過程中,發現由于發動機艙增粗導致性能指標下降,宋文驄力排眾議報廢整個生產工序,重新對機體進行修型又耽擱了至少半年。
如果沒有這三年時間,殲十也許在九十年代已經能夠服役了。
但是話回來,放眼望去世界三代機隊伍里,沒有一個是采用渦噴發動機的。這么看來,殲十采用渦扇的三姨夫也沒有什么問題吧?
而黎明廠仿制蘇聯R-發動機的渦噴15,早在七十年代末已經逆向測繪完成,開發出了試車的樣機。誰能想到,這都十年過去了,竟然還連部件試制都不過關?
這工業化生產和逆向測繪開發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宋文驄長嘆一口氣,道:“空軍方面在拿到蘇7之后,已經有聲音對黎明廠的進度非常不滿。有些人提議,十號工程或許可以換發AL-31F!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