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蜀國五丁,自然是在四川那邊了!”系統安排道。(?〈?
“無所謂!”鮑鴻笑道,“五丁那種家伙完沒有能力拉起什么隊伍。”
“我只是植入而已,又沒有要靠他們去占據四川!”系統笑道。
鮑鴻和系統扯了半天,天邊已經漸漸泛白了,各項事務的處理也基上有了初步結果。
先是騎兵眾將前來回報。畢竟雖然需要他們的機動力去尾隨追殺,但是后面中軍跟不上的話,那就沒什么意義了。所以把一定范圍內的黃巾軍擊潰之后,他們就沒有繼續追趕出去。
騎兵眾將回來匯報,整體的折損不是很大,黃巾軍雖然也準備了柵欄、鹿角等,但是壕溝等卻沒有來得及布置。而騎兵以猛將打頭沖鋒,掃清障礙物,后面騎兵跟著沖鋒,度打起來,后面炸營的黃巾軍怎么抵擋得了。
同樣的道理,隨后殺出去的中軍同樣也沒有太大的損失。追殺潰軍簡直就是輕松簡單。
歸根到底,也是彭寵準備的不夠充分,安營扎寨的時候防備不足,被三路鐵騎打的猝不及防,最終潰成一團。
“啟稟將軍,黃巾軍還留下了大量的糧草物資等,目前還在統計之中,數目眾多。”長史之一的虞允文開口道,他是負責戰利品這一方面的。
“黃巾俘虜之中附庸裹挾之人為數不少,五成以上屬于老弱病殘。”負責另一項事務的柴榮也開口道,“還好對方畢竟是也是在陣仗方面有所經驗之人,婦孺之輩并沒有隨軍前來。”
“這方面,裴行儉應該會去負責招降工作。幾位軍師給他幫幫忙,盡快把這個事情搞定了!”鮑鴻招呼道,“咱們在這里不能久留,這個事情盡快完成,剩下不可戰的老弱就不帶走了,想必對面樊崇他們也不會對他們怎么樣。”
“不過,黃巾軍中的一些窮兇極惡的人,你們也要篩選出來,若是能力出眾,德行還沒到滅絕人性的地步,可以考慮錄用。若是在此之前,喪心病狂,惡行累累,那就直接正法,明正典刑!”鮑鴻繼續安排道。
“將軍!如此一來會不會不太好?”一旁的凌敬開口提醒道,“雖然將將軍的意是如此,但是架不住有心人的惡意宣傳。要知道,這個事情好了沒什么,但是要有人在這個事情上面潑臟水,涉及到殺降、殺俘之類的問題,可就是會有不的影響啊!”
古語有云,殺降不詳!
戰爭是殘酷和血腥的,兩國交戰自然免不了死傷。所謂‘慈不掌兵’,‘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歷代將軍中,他們中有些更是以殺戮聞名于世。他們無疑都是名將,都是戰功赫赫,他們殺人也大多有許多原因,但他們大多不得善終。是否真的殺戮不祥?
不殺降、不斬來使之所以成為一種軍事習俗,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戰爭是一種獲得資源分配權的簡單粗暴的方法,由于代價巨大,所以一般不到不得已不會使用。軍臨城下、接受投降總比尸橫遍野、滿城屠光收益要大。在這個意義上,戰爭和講道理、訴訟、談判一樣,核心還是為了生存資源。所以,如果可以通過非戰甚至非直接戰爭的方法達成一致,比如威懾、規模軍事沖突,那理性人會選擇避免戰爭。
這樣看,殺降或者殺來使的后果是什么?
殺降會提高下次軍事失敗方的預期損失,而預期收益并沒有因此增大。直接反應就是廝殺會更加慘烈,這和把偷同強盜一并處死是一樣的效果:「為國死,可乎?」既然被俘也是死,那不如戰死。而戰爭是為了資源,不是為了殺人。
不殺降人有三個條件:
1還有其他人需要安撫;為了避免更多的樹敵,爭取最大的統一戰線,只要解除武裝,懲治犯即可。
確認這些人不再具有威脅;如果白起放走了四十萬投降的趙軍,那么趙國不會元氣大傷,不出幾年又要來跟秦國爭霸。過去我們跟少數民族作戰,俘虜了總要殺掉一批,也是這個意思。
3這些人還有用途,比如可以做奴隸啊等
比如,蒙古人前期征服時,每次圍城后就會若是抵抗必然屠城,不抵抗就放生,就是以非軍事方式提高對方的預期損失,制造一個虛假選擇。當然,這些人信譽比較低,每次不抵抗也屠城了,所以這個政策終究被改變。
就殺降這個事情,春秋禮制和儒家都是反對的,過去俘虜一個人比殺一個人頭受到的賞賜更多,但是到先秦法家就沒這么多講究了。
遠的白起、項羽的典型案例就不了。到了漢朝,是不是這個事情依舊不講究呢?
事實明,至少漢朝的不少名將根就沒在乎這個問題。
追溯起來自然就是大漢朝的太祖高皇帝劉邦,此人的殺降甚至屠城的事情做的還真不少,只是相對沒白起、項羽一次數十萬那么震撼罷了。
第一一是屠咸陽,見《漢書·陳勝項籍傳》,第二屠武關見《史記·秦始皇紀》,第三則是屠魯。《漢書·高紀第一》記載:劉邦派人拉攏楚王的大司馬周殷,周殷架不住劉邦的利誘,背叛楚王,率軍屠殺了六個地方的百姓,又帶領九江地區的部隊去投劉邦的大將黥布,和他一起對城父進行屠殺,最后只剩下魯地未被攻下,劉邦大怒,要調集各路部隊,對該地進行血洗。
除了劉邦人之外,還有劉邦的手下周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陳豨起兵叛亂,劉邦命周勃率軍討伐陳豨,周勃縱兵屠了陳豨據守的馬邑城;《漢書·張陳王周勃傳》記載:燕王盧綰叛亂,周勃以相國的身份代替樊噲率軍平叛,又屠了盧綰據守的渾都。
劉邦的手下樊噲,屠煮棗,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屠胡陵,見《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對屠狗將軍樊噲就有這樣一條記載:“沛公擊章邯軍濮陽,攻城先登,斬二十三級,賜爵列大夫。復常從,從攻城陽,”注解有“集解徐廣曰:‘年表二年七月,破秦軍濮陽東,屠城陽也。’”
這位屠狗起家的舞陽侯,殺秦兵是斬二十三級,想必殺城陽百姓時度一定快得多了,由屠狗到屠人也算高了一等。就是不知道在諸多被屠的城陽百姓心中,沛公這反秦義師與守城的秦兵到底哪個更暴虐些。
還有柴武,秦末響應劉邦起義,屢立戰功。參加了劉邦與項羽的垓下決戰,將項羽軍擊潰,時韓信為前將軍,孔將軍率左軍、費將軍統右軍,絳侯柴武在皇帝后。高祖二年,擊齊歷下軍,以功封棘蒲侯。十一年,韓王信再次聯合匈奴犯漢,漢朝派將軍柴武帶兵迎擊,柴武寫信給韓王信,勸他迷途知返,歸順漢朝。可韓王信不敢心存任何奢望,淮陰侯的悲慘結局已經令他不寒而栗,更何況自己還有三大罪狀在身:滎陽保衛戰不能以死效忠;匈奴進犯馬邑,獻城投降;現在又為敵人帶兵,和漢軍爭戰。他料定劉邦不會饒過自己。橫豎一個死,韓王信選擇了痛痛快快的死,他不愿重復淮陰侯自投羅的遺憾。柴武成了他,在對參合的屠城中,將韓王信的腦袋砍下。此時,距淮陰侯韓信人頭落地,只不過兩三個月。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和《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到韓信也有過一次屠城,漢王五年(B年)十一月,韓信兵團、彭部隊經過城父,滅當地的守兵,并“屠城”!見《史記·項羽紀》、《高祖紀》
西漢如此,東漢同樣也是一個尿性。
吳漢吳子顏,,東漢中興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位居第二。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后,升任大司馬,封舞陽侯。
評書里稱頌的所謂光武云臺三十六將,其實各個都是名震當世的屠殺狂。其中名聲最為浪籍的莫過于大屠成都的吳漢,這廝破公孫述之后入成都縱兵大掠大殺,其累累暴行只能用令人指來形容。
六年,東漢國武裝部隊最高指揮官(大司馬)吳漢、輔威將軍臧宮,率大軍進攻成都。成家帝公孫述御駕親征,攻擊吳漢,命延岑攻擊臧宮。大戰既起,延岑三戰三勝,從早晨血戰到中午,官兵得不到飲食,都筋疲力盡。吳漢率精銳部隊數萬人反擊,成家兵團大亂。公孫述把大軍交給延岑,入夜,逝世。
第二天凌晨,延岑獻出成都,投降。吳漢下令,斬公孫述妻子兒女,屠殺公孫家族,長幼不留,并屠殺延岑家族。然后,縱兵****燒殺,焚毀公孫述宮殿。成都城內,鮮血淹沒人的足踝;劉秀對吳漢的暴行,大為震怒,責備吳漢。又指摘劉尚,:“成都投降,已經三天,官吏人民,都順服。僅嬰兒和母親,就以一萬為單位計算,突然間縱兵放火,聽到的人,心酸落淚。你是皇族子弟,又曾當過官吏,怎么忍心做出這種慘事?”
如果沒有劉秀的詔書,后人只知道吳漢屠城,當然是在血戰的憤怒之下,獸性一時無法遏止。然而,從劉秀的詔書中,可以現,吳漢的屠城令,卻生在接收成都三天之后,在這三天中,吳漢露出的是滿面笑容,直等到布置妥當,男女老幼,在對吳漢充滿感恩圖報之時,他卻突然翻臉。暴君暴官迫害人民,一向勇敢。但對于沒有自衛能力,而又已經屈服的俘虜,跟婦女和孩童,竟公然無懼的大規模屠殺。
到吳漢就不能不提建武帝劉秀,劉秀也是起義軍領袖,正經八百的農民出身。他手下的軍隊軍紀之差是出了名的。吳漢屠成都,劉秀僅僅口頭申斥了幾句,對吳漢的懲罰是“賜谷二萬斛“,可見劉秀對屠城一向是縱容的。耿弇號稱屠城三百,更是以之為光榮。吳漢之前甚至都屠到劉秀的老家去了,可能屠的實在有點過分,正好這當口劉秀手下大將鄧奉回新野探親,耳聞目睹,怒了,于是反了,把吳漢打個大敗,“與諸賊合從”。
東漢開國名將屠殺最重,莫過于耿弇。《后漢書·耿弇》記載:“弇為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焉。”東漢建國初期,天下共設十二州部,而每州設六到八郡,每郡中縣城亦不過七八,籠統計算也就只有七百多城而已。耿弇一個人將這三百多座城屠下來,當真仿佛割草機修剪草坪,這一推過去就推平了4%國土面積上的腦袋。
雖然這些都是亂世交替時期的事情。不過,戰爭來就是在世代交替之際才有戰爭的爆,也才會有這等事情的生。
西漢、東漢也就是楚漢戰爭和兩漢交替的戰爭之后,就是漢末三國的又一次戰爭了。
這次的著名典型則是耳熟能詳的兩位,之前和鮑鴻合作過一段時間的董,和之后和鮑鴻同為西園八校尉的曹操。
火燒洛陽和屠徐州的事情就不用多了。
話雖如此,但是從整體結果來,似乎一大部分都是屬于勝利一方。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你仗都沒能打贏,哪有什么殺降的機會?所以這個大多數屬于勝利者的事情,所要考慮的只是相對來對以后的展帶來的影響以及對將領自身帶來的影響。
從短期來,殺降、屠城這樣巨大的威懾力,造成的結果必然是使得對手不敢與之抗衡,可以是好的影響。
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背負這個罵名,日后黃巢要統一天下,安撫民心,不得就會把你拿出來做掉。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至少劉邦、劉秀或是曹操都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當然,劉邦他們是局面比較穩定的時候了。而曹老板卻是因為這個事情,使得他統一天下的步伐受到了不的影響。
當然,鮑鴻的意思不是瘋狂的無腦屠殺。但是這個事情,最怕的就是推波助瀾,你只是殺了其中的為惡者,消息擴散出去還好,消息要是沒能擴散出去,那就是屠殺黃巾俘虜,再要碰上厲害點的對手,把其他黃巾老弱也宰了,嫁禍到鮑鴻頭上,那可就玩完了。
這就是涉及到輿論戰的事情了,而這個事情,卻是對面的公孫述最會玩的事情了。
基于這個原因,凌敬必須把其中的問題提出來。(未完待續。)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