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唐之絕版馬官 正文 第1419章 弓箭之道

作者/東風暗刻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李元嬰連臉都不紅,又拿了一支箭,咬牙瞄了更久,“叭”地一下射出去,這下倒是沖著城樓去了,箭竿兒橫著摔在垛口上。

    樊梨花道,“你還有最后一箭的機會了。”

    李元嬰伸著脖子到箭壺里找,摸出唯一的一支紅竿兒箭來,對她道,“這是你皇祖父所用之箭,很靈吶!”

    他看到孩子們人人一副不相信的樣子,于是搭箭上弦,口中念念有辭,滿滿地將弓拉開。他候著風勢稍弱。一箭射出去,城樓上懸掛的銅鈴一下子被箭射中,激越地震響了。

    孩子們大吃一驚,誰都顧不上李元嬰了,爭著到城樓上去尋那支紅竿箭。

    ……

    大明宮,李治和武媚娘西邊松了一口氣,東邊又繃緊著一口氣。

    薛禮三箭平西域,宣揚了大唐國威,這些日子西域諸部的上表如雪片似地飛入長安來,紛紛表示忠心。

    吏部忙著向鴻臚寺、兵部借西域地圖,對照著西方各胡部的表文,去找他們的具體位置,然后擬定籌置羈縻都督府的建議,以供大明宮參考。

    條支都督府、寫鳳都督府、修鮮都督府、姑墨州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安息州都督府、大宛,火尋,喝盤陀,昆陵,休循,濛池……

    李治和武媚娘在高興之余,始終放不下帶來這一切的頭號功臣。

    薛禮稱病不出,從西域回來后一個多月不臨朝會,不理衛中軍務。

    皇帝和皇后親臨薛禮府上看望,武媚娘明明看出,薛禮的咳嗽都是裝出來的,也不點破,還極盡視兄之禮。

    然而薛禮還是不出府。

    若馬王之事摻雜其中的話,也許兩人還會防著薛禮一些,但這么久過去了盈隆宮安安靜靜的,而且長孫無忌的石崖刻字也就算是爽約了。

    李治和武媚娘聽說薛禮在西邊,連李治特意叮囑攜帶的陌刀隊、撼天雷一次都沒有用過,照樣凱旋而歸,那薛禮最早提出只帶三千人平叛沒有任何的不慎重。這叫兩人更加覺著出征前對薛禮的掂量,是有些太不仗義了。

    如果任由薛禮離任,能夠趁機鋪張勢力的只能是李士勣,眼下遼東都督李彌正和高麗打磨擦,萬一局面有個不利,薛禮走了他們還能靠誰?還不就是英國公。

    李士勣愈老愈重。他越穩、越是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來,皇帝和皇后越是想倚重忽然耍起了脾氣的薛禮,即便知道他因為什么才這樣。

    誰都知道,只要西域戰事失利了,馬王多半會出來,薛禮依然打勝了。

    薛禮之勝,細究起來,還借了金徽皇帝一點威名,但焉耆那點事居然也多多少少記在了金徽皇帝的頭上去了,因為李繼斬殺焉耆三千人,被許魏安記到了平叛的斬獲里。

    薛禮是平叛大軍的主將,他解了李治之憂,卻對有損馬王之名的焉耆“平叛”,不能干預半分。

    別說他稱病不朝,不理軍務了,薛禮就是跑到大明宮將許魏安暴揍一頓,李治和武媚娘也不能說什么。

    最近,太子太師,英國公李士勣在東宮,借著遼東的局勢再一次向武媚娘舉薦遼州李志恩,又被武媚娘找了個話題模糊過去了。

    但她感覺到,一向不往前妄邁半步的李士勣,已經有些咄咄逼人了。

    ……

    左武衛大將軍府,薛仁貴一身寬松便袍,正在書房捧卷讀書,一個小家人來報,“將軍,洪州都督,福王到府。”

    薛禮聞報一愣,連忙起身說請。

    李元嬰一身戎裝笑呵呵地進來,手里拿著一張弓,胯骨上挎著一壺箭,很讓薛禮奇怪,左武衛大將軍感覺也有點兒搞笑……

    李元嬰客氣了幾句后開門見山,說他是來向薛將軍學箭的。

    薛禮客氣道,“微末之技,怎敢為王爺指教,再說半路學藝也不輕松,王爺身為皇室宗族又何苦呢,王爺請回吧。”

    李元嬰道,“不成啊,薛將軍不想復出,邊境上若再有事了,我大唐皇族要倚賴何人?講不了本王只好拿鴨子上架,到時候上陣。”

    他這樣一講,薛禮反倒不勸了,爽快地應道,“那好,薛禮知無不言。”

    李元嬰暗道,“他這是真想撂挑子,拿看家的本領也不是好的了。”王爺問道,“想要箭射的精,要練什么?”

    薛禮道,“要練目力、膂力,然后才是準頭,準頭練過了還要練反應,要熟能生巧,要能在間不容發中舉弓便射。不過幾者相鋪相成,互為影響,缺一不可。”

    李元嬰道,“目力如何練?”

    薛禮道,“方法多的是,有人練的是明,不論目標多遠多小,在他看起來都如幾步外的靶心,射起來自會準。有人練的是隨,看動如看靜,只要盯上了便跑不掉。有人練的是大,看目標如視鍋蓋,射起來當然好中。但你眼睛若迎風流淚可不行,眼前沙塵飛著,刀尖晃著,你也得睜著眼一眨不眨。”

    “那還是練大好,薛將軍可肯告訴本王練大的方法么?”

    “薛禮先已說過了,定會知無不言。不過這個練大的方法可不是薛禮所長,我只知一二。王爺,不如你去求一求遼州李彌都督吧,請他教你。”

    李元嬰道,“能得仁貴之一二足夠我用了,讓我去遼州那得跑多遠啊。”

    薛禮碰上滾刀肉了,他笑了笑,說道,“練大,可找一扇高梁竿做的黃色鍋蓋,將中間掏空了穿繩掛在樹上,再于鍋蓋邊緣內任意一處,以紅漆點上一點。每日太陽初升時,你要去樹下,讓日光透過鍋蓋中間的孔洞射過來,而你迎著日光去看鍋蓋上的紅點,要目不錯睛盯上一個時辰,天天如些。一個月后等你眼睛不懼日射、不論鍋蓋如何晃動,都能看清楚那只紅點時,再由五十步遠退后二十步,依著前法再去練一個月,然后你再退二十步再練一個月,直至站在百步開外仍能看清那個紅漆點時,便練成了。”

    李元嬰嘆道,“難道李彌便是這樣練的?”

    薛禮道,“王爺可去問李都督啊。”

    福王道,“總該還有些絕竅吧。”

    薛禮道,“自然是有絕竅。學箭若不修德,只知私利不知家國公義,薛某敢斷言,哪怕她照貓畫虎的學一輩子,哪怕獲利非凡,也難成大器。”

    李元嬰大窘,仿佛薛禮是在說他似的,王爺忙道,“其實不論習文,還是練武,各技皆同此理啊,但單對射箭來說,又為何呢?”

    薛禮道,“因為在危難關頭,生死懸于一線,泰山將崩于前,他心跳如狂神志會亂,目力會散,有力使不出,手腕子也會發僵。”

    李元嬰道,“這么難學,本王可學不到薛將軍這個層次了!”

    他狡詰地一笑,對薛禮道,“再說金徽陛下和德妃已從盈隆宮到了長安,哪里的戰場還用得著孤王上陣呢。”

    薛禮問,“王爺你怎么知道他們來了,不是誑薛某呢吧。”

    李元嬰,“孤王正是和他們一路前來的。”

    ……

    大明宮,許魏安匆匆趕來,將這個消息回稟給武皇后時,武皇后內心的驚詫無與倫比,“你是如何知道這個消息的?”

    許魏安道,“回娘娘,是小臣派去的眼線在薛將軍府外聽說的,他見到了福王李元嬰去薛府拜訪,還聽薛府買菜的下人們講,盈隆宮馬王和四王妃正在路上,人已快到長安了!”

    李治正和魏國夫人賀蘭氏膩在一起,門外忽報,“陛下,皇后求見。”

    李治倒沒覺出什么來,但魏國夫人輕輕嗤了一聲,“我的姨母何時變的這么有規矩了,還知道我在陛下這里不方便!”

    武媚娘的確有些反常,還知道通報了,李治對賀蘭氏道,“你先避一避她,朕想可能是有什么事了。”

    “不嘛陛下,我憑什么讓著她,她無事還硬闖,有急事更不必通報了。”

    武媚娘實在等不及,只好匆匆走進來,她看到賀蘭氏坐在皇帝身邊,嘟著嘴,斜仰著頭看她,毫不示弱的樣子。

    武媚娘道,“小丫,你先回避回避,盈隆宮要來人了。”

    只聽了這一句,李治便立刻示意賀蘭氏離開。

    賀蘭氏不信,邊走邊嘟噥,“真的假的,要見陛下也不必找這個說辭。”

    魏國夫人離開后,李治在武媚娘的臉上盯著看,分辯她話里的真假,如果是假的,那她必然要馬上對自己說賀蘭氏。

    武皇后對他道,“陛下,這是真的,李元嬰居然去而復回了。”

    “先不要說他……人到了哪里了?”

    “這可不知道,許魏安只說是快到了。”

    “怎么辦?”

    “臣妾哪知道怎么辦?就看陛下你怎么打算的了,如果你想見馬王,便坐在大明宮等他,不想見他的話哪有什么像樣的說辭?”

    李治道,“朕就連李元嬰都不好見了,他既然去過了薛府,必然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明日他必會到早朝上去,萬一他親口說出這個消息來,我們也就只能順水推舟了。”

    武媚娘知道這個順水推舟的意思,大明宮先已經把話說在前面了,要讓位于盈隆宮的皇兄,如果明日李元嬰當眾說出來,難道他們還能反悔?

    她說,“不想順水推舟也須有個功夫想想怎么應對,但時間太急了。”

    李治問,“那怎么辦!”

    武媚娘說,“臣妾倒是想了個法子,不知道行還是不行。”

    李治道,“你說說看。”

    武媚娘道,“請陛下巡幸東都,我們連夜走。”

    “理由是……”

    “遼東局勢復雜,可以說刻不容緩了,陛下去了東都洛陽,正是抵近遼東、方便處置遼東的軍情,我們既掩了人們耳目,又有了說辭。”

    李治道,“讓太子監國么?”

    武氏道,“當然了呀,就讓弘兒監國。馬王兄即便到了長安,豈會好意思與一個七歲的小太子說什么皇位更換之事?李弘是他晚輩而且什么都不知道!再說我們在這里的話,倉促間如何能準備的周全?他若執意再追到東都去找我們,那便是鐵了心了,而我們在東都恐怕也就有了些準備。”

    事態緊急萬分,也許明日一早,馬王和思晴便入城了。

    西亂一平,加上澎水縣毀了石刻、高審行重傷致仕,盈隆宮沒一點反應,中書舍人袁公瑜和內侍監許魏安專程去黔州、駁回了長孫無忌的申訴,盈隆宮也……嗯?

    李治想到他的舅舅,于是一愣,難道正是這件事惹到了皇兄?

    反正李治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想到盈隆宮他這位皇兄了,此時猛的聽到“盈隆宮”三個字,他卻連必要的、手足親情的話也沒時間講兩句了,他點頭,馬上同意了武媚娘的主意。

    這時是酉時剛入,夫婦倆馬不停蹄地操辦起來。

    擬皇帝巡幸東都詔、擬督辦遼東軍務詔,擬太子監國詔,安排隨行人員,詔由英國公、太子太師李士勣協理太子監國,許敬宗、許魏安二許隨駕東行。

    史官記錄:顯慶四年七月晦,上與皇后幸東都,命太子監國事。

    該辦的都辦了,不該辦的跑到洛陽去辦,幾份重要詔書也等不及早朝時再公布,就讓李弘去公布吧。

    酉時末,皇帝和皇后的行駕已備好了,大明宮的丹鳳門大開,門內左右金吾仗院中各有一隊金吾衛夾路而出,中間是皇帝和皇后的儀仗。

    李治本可騎馬,但一來天色晚了他怕著了夜風,二來晚上匆匆出城,感覺像是逃荒,因而也和武媚娘一樣坐了車,兩人同乘的金輅剛出丹鳳門,隊伍便停下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許敬宗臨時接到圣諭,讓他入宮伴駕,此時便騎馬行在隊列中,不等皇帝吩咐,連忙提韁到前面來看,看是誰這么大的膽子敢攔圣駕。

    七月天黑的晚,此時西天邊血染的晚霞只剩了最后一抹余韻,又被東宮高大的宮墻遮住了,丹鳳門城上城下點著燈籠,皇駕的先頭隊列正好停在一片光亮里。

    許敬宗看得清楚,隊伍的前邊站了四匹馬。

    有二人他一下子認出來了,是左武衛大將軍薛禮和福王李元嬰。有這樣的兩個人在這里,也難怪沒聽到前頭開道的禁衛們呼喝。

    另外兩個人,許敬宗就得辨認一番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阿克陶县| 安义县| 鄂尔多斯市| 宁陵县| 桃园市| 贵德县| 壶关县| 巨鹿县| 宁陕县| 皮山县| 英德市| 灌南县| 根河市| 嘉荫县| 武夷山市| 连江县| 宁波市| 乌鲁木齐县| 隆德县| 洛宁县| 夏津县| 奉节县| 青铜峡市| 台州市| 普兰店市| 舞钢市| 雷山县| 晋宁县| 菏泽市| 巢湖市| 济宁市| 漯河市| 桐乡市| 高邮市| 铜川市| 福建省| 如皋市| 昌图县| 潞城市|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