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傳之后,有幾個評論相對比較集中的問題,一直都想回應一下。最近看評論,發現有的讀者剛剛看了幾章,就提出崇禎皇帝不該殺魏忠賢,不該大殺閹黨,崇禎皇帝登基后第一該殺的是東林黨集團,等等。
對于部分讀者提出的這些問題,這里統一作個明。
1,關于清除閹黨的問題。很奇怪總有人想要為魏忠賢及其閹黨翻案。有的認為閹黨不能殺,尤其魏忠賢,殺了他,崇禎皇帝就是自廢武功,大明注定滅亡。人對此無法認同。
崇禎皇帝十七八歲登基,面對明朝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亂局,首先該做的就是鞏固自己的皇位。因此上臺之后必須立威,必須取信于天下。然而如何立威,如何取信于天下?殺魏忠賢、除閹黨,是最快最有效的辦法。
之所以歷史上最后明朝還是亡了,并不是因為崇禎搞掉了閹黨才亡了的,而是因為崇禎皇帝這個人不夠心狠手辣,殺的太少了。
要除閹黨,就要殺干凈,殺徹底,不僅人要殺,最重要的是財產也要數抄沒。
崇禎皇帝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殺閹黨的問題,而是沒有把閹黨殺干凈,搞到后來居然還有力量鬧黨爭。
歷史上崇禎皇帝人也選擇了殺閹黨,為什么?
因為當崇禎皇帝還是信王的時候,就與魏忠賢不睦,后來天啟皇帝駕崩,魏忠賢做了很多阻撓朱由檢即位的動作。
再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殺魏忠賢,如何在宮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如何確保自己在宮中的安?
更重要的是,天啟皇帝的皇后即懿安皇后張氏,在朱由檢入宮登基的事情上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而懿安皇后張氏與魏忠賢、奉圣夫人一伙簡直是不共戴天。就單憑這一點,繼承皇位之后的朱由檢都得殺了魏忠賢。
,關于東林黨的問題。東林黨人不僅不能重用,而且也是多數都該殺頭抄家。這個人絕對是認同的。
東林黨人就是當時明末社會,特別是江南士林之中的一群超級“公知”。
但是當時的天下讀書人,即便并不都是東林黨,也大多都是東林黨的同情者。而且最可怕的是,他們擁有民心民意,有大量的讀書人是他們的忠實“粉絲”。
他們的偽君子面目沒有暴露之前,并不像閹黨那么人人喊殺、天怒人怨。
特別是崇禎皇帝既然決定了上來就殺閹黨,選擇了先鞏固內廷,那么就必須團結一方,消滅另一方。
再當時滿朝文武,不是閹黨,就是東林。即便是作為皇帝,也不可能一邊殺閹黨,另一邊還去殺東林。真要這么做,崇禎皇帝還想不想當皇帝了?
即便是作為皇帝,也不可能輕易瓦解自己的統治基礎啊。只要是個正常人,在這兩個都該殺的對象中,都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在書的設定之中,東林黨人肯定不會被重用。內閣首輔始終是背著閹黨嫌疑的李國鐠,就明了這一點。
李國鐠這個人在歷史上雖然被認為是閹黨分子,很快就下臺回家去了,但在兩年后崇禎皇帝欽定的閹黨逆案之中是沒有他的。這明他雖然有嫌疑,但并不是名聲特別臭的那一種。
至于孫承宗、李邦華,在歷史上也被認為是東林黨人,但他們不是那種空談誤國的偽君子,是真正的國士,必須重用的。
再,崇禎初的時候,東林黨的勢力也并沒有之前那么大,因為經過天啟年間的黨爭之后,朝堂之上主要的大佬人物都已經被閹黨給搞掉了。
所以清洗東林黨人,并不是崇禎皇帝上臺后的當務之急。
3,關于財政的問題。很多人認為魏忠賢不能殺,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魏忠賢掌權的時候,軍隊還能發出軍餉,天下也沒大亂。
這個有一定道理,但卻并非完的事實。
天啟后期朝廷的財政困難已經很嚴重了,九邊除了遼東多數地方都已發不出軍餉了,有的欠餉多達三十六個月。
崇禎繼位之初的困難,很多都是天啟年間遺留下來的問題。
魏忠賢之所以能在天啟年間屹立不倒,固然有朱由校對他的那種情分在,但更重要的理由是他能搞到錢,他敢收稅,下狠手搜刮錢財,沒有他,天啟皇帝的財政就要崩潰。這是他比東林黨人厲害的地方。
但是魏忠賢的那種搜刮手段,并不是治國安邦的長久之計。而且在書的設定之中,崇禎皇帝殺魏忠賢殺閹黨的目的,一個是要快速取信天下士民百姓,另一個就是快速解決財政難題。
其實這一點在前面幾十章里已經得很清楚了。
如果皇帝通過殺閹黨自己就能搞到錢,那么何必再留下閹黨充當自己的白手套呢?更何況這個白手套已經是人神共憤、名聲臭大街了呢?
看過明末史料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在天啟年間,一直到崇禎初,魏忠賢及其閹黨的名聲,那真的是頂風臭十里,不光是在江南,即便是在北直隸,都已經到了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的程度了。
崇禎皇帝即便是再怎么無人可用,也不可能去重用魏忠賢的那一幫徒子徒孫。
殺了他們,既能得名,又能得利,為什么就不能干呢?
4,關于稅收的問題。稅收的問題牽扯很廣,特別是商稅的問題。
明初定下來的商稅稅率大概是三十稅一,而且逃稅漏稅嚴重。明末商貿發達,但商稅始終收不上來,主要是出身東南的東林黨人多數都有東南巨商的背景,或者自家就是富商。所以從萬歷時期就一直反對朝廷收取商稅礦稅等工商稅。
這個問題雖然很嚴重,但卻不是崇禎初期最需要解決的。而且這個東西是個大雷區,在崇禎皇帝通過北方的戰爭樹立起絕對的權威之前,只能零敲碎打抄沒一些通虜投敵或者違法亂紀的巨商,率先整頓鹽務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中,等崇禎立足穩固之后,一定會大開海貿,會改革稅制,特別是提高商稅的稅率,努力去瓦解東林黨的社會基礎,改變整個士林的風氣習氣。但是這些舉措會慢慢來。
最后,書的寫作不會過于意淫,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節安排,所有的人物言行,都會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多數人趨利避害的基邏輯來演繹,會尊重明末的基歷史事實,尊重當時文武官員的基智力水平,以及當時的人類科技水平,不會開太大的金手指,不會搞太多的黑科技。
最后最后一句,這是作者第一絡,所以不管書成績怎樣,作者都會按照自己的設想寫下去,寫到完為止。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