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日月當空照中華 正文 第七十章 大名知府

作者/哼哈大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盧象升是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在明末的歷史上當然也是一位神一樣的人物。如今僅僅二十七歲的年紀,就已經是大名府的知府了。而他當上大名府的知府,還不是靠了家世或者靠了誰的關系,而是憑自己的才干和努力。

    這個人絕對是文武雙,是明末歷史上鳳毛麟角似的人物,比萬年年間能文能武的熊廷弼還要生猛。公元一六零零年才出生的盧象升,天啟二年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而當時的他才剛滿二十二歲。

    五年時間,政績斐然,從一個七品縣令,迅速升任北直隸大名府的知府。這就類似于后世一個二十二歲就當上縣長的人,靠著天賦的才干,五年之間就升任了一個地級市的市長一樣。

    很多人,明朝政治**,但是像盧象升這樣的存在,又無時無刻不在明,明朝政治**的程度,并沒有后世人們想象的那樣嚴重。

    盧象升不僅通過會試、殿試考上了進士,而且身武藝高強,擅使大刀,并且精通騎射,絕對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帥才。

    歷史上,崇禎二年的冬十月,后金之主黃臺吉,帶領八旗軍和蒙古軍隊十余萬繞道東蒙古諸部駐地,進軍到了北京城下。作為大名府知府的盧象升,隨即募兵萬人北上勤王,一路上作戰勇猛、所戰皆捷,最后與孫承宗指揮的其他軍隊一起,將八旗軍趕出了關外。

    盧象升在大名府所募的軍隊,史稱“天雄軍”,一直跟隨著他戰斗在抗擊滿清入侵的第一線。崇禎二年的募兵勤王結束不久,盧象升就被崇禎皇帝新任和器重,很快就升任了宣大總督。

    明末政治**,或者崇禎皇帝有眼無珠的人,其實并不是真的了解明末的歷史。明朝滅亡,實在是因為財政上的破產,如果還有別的原因,那就是朝廷之上的黨爭不斷。所以明朝的滅亡,并不是因為崇禎皇帝的昏庸無能。

    其實,朱由校、朱由檢兄弟都很命苦,他們不適合當皇帝,但卻被命運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尤其在明末這個特殊的時期,注定了他們人生的悲劇。

    這一世,由于崇禎皇帝擁有了一個來自后世的靈魂,自然是早早就下旨軍機處組織募民屯墾、編練新軍,之后又設置了直隸總督府統一協調北直隸各州府配合行事,早有此意的盧象升立刻執行。

    山西、河南等地的州府縣官,因為治下流民太多,巴不得都給趕到外地屯田,尤其是河南府、懷慶府、開封府、歸德府土地兼并嚴重,大量農民流離失所,聽朝廷募民屯墾,并發給種子農具,紛紛北上。

    這些人北上的途中只要不是沿著冬季封凍的運河,多數都要經過大名府,而途徑大名府的時候,就被盧象升派出募民屯墾的手下給截住了,然后就地安置開荒屯墾,這里的氣候也比京畿周邊暖和一些,流民到了這里,既然有人管,也就不再前往更冷的北方了。這樣一來,盧象升的做法就給京畿、保定等地減輕了壓力,二來也為自己今后積攢了大量的兵源。

    就這樣,一個大名府,幾個月下來,接收安置墾荒的流民,竟然都快趕得上軍屯司在京畿周邊安置的數量了。

    這個情況被楊應乾得知之后,很快就報到了直隸總督兼軍機大臣孫承宗的那里,孫承宗一聽也是非常高興,很快行文北直隸各州府主官,效仿盧象升的做法。

    崇禎皇帝自然也很快知道了這個情況,并且當機立斷,通過軍機處,授予盧象升在大名府大規模募民屯墾和編練新軍的權力。

    募民屯墾走上正軌之后,崇禎皇帝很快就要求軍機處在北直隸率先編練新軍兩萬人,但是明確規定,其中的五千人,要交給大名府的知府盧象升來完成,一年十萬的新軍餉銀,也要由軍機處如期如數撥給。

    對很多北直隸的州府主官來,募民練兵絕對是個苦差事,一些州府主官,在慶幸編練新軍的指標沒有落到自己頭上的同時,更是幸災樂禍地等著看大名知府盧象升的笑話,既然你盧象升愛搶風頭,那就活該吃編練新軍的苦頭。

    但是讓這些人沒想到的是,盧象升不僅沒有向朝廷叫苦,也沒有趁機向朝廷提出任何條件,而是很高興地就接受了,并且馬上就投入到了挑選新軍士卒的任務之中。

    既然從朝廷正規的渠道知道了盧象升的情況,這一世的崇禎皇帝當然不會不賦予其重任。

    接到直隸總督府命令其繼續擴大募民屯墾規模,并就地編練新軍五千的公文之后,盧象升很快又被鞏永固派出的錦衣衛找到,并領了一道皇帝的親筆手諭,這個手諭授予他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三府兵備道的職務,并給了他“天雄營”的番號,而且授予他密折奏事之權,可以不必經過直隸總督府、通政司、內閣或者軍機處這幾個層級,直接將想要上報或者請示的事情,送到皇帝的書房案頭。

    對于“天雄營”的番號,盧象升雖然不知道皇帝是出于什么考慮給命的名,但是琢磨了一會兒,很快就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這個聽起來十分響亮的名字。

    特別是當他拿到那兩個密折盒子的時候,盧象升突然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緒,崇禎皇帝的信重,令他激動不已。

    對于那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來,為皇帝效命,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這個皇帝對自己還有知遇之恩,那就更不用了,唯有效死而已。

    如今的崇禎皇帝,當然與歷史上不同,他對編練新軍的事情,自然是考慮了很久。他一開始想用新式的師團營三級編制,但又覺得這樣做,與這個時代有點格格格不入,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使用這個時代文武官員乃至天下百姓早已習慣了的稱謂,先采用營兵制,然后逐漸擴大編制,在營的上面逐漸升格,也給以后新軍官佐的升職,預留出廣闊的空間。

    如今的九邊各鎮,軍事編制上都叫作鎮,其最高軍事職務叫作總兵官。其實在明初的時候,總兵官是一個非常尊貴的稱呼,而且也不是一個常設的職務。平時,軍隊都歸前后左右中五軍都督府管理,戰時,由兵部派出將領擔任總兵官指揮作戰。

    這個制度挺合理,但是時間一長就亂了套,到了明朝后期,衛所制度廢弛,于是營兵制開始盛行,總兵官也就成了兼管衛所軍隊和營兵的常設職務。到了明末,更是總兵遍地走,參將多如狗了。

    在崇禎皇帝的設想之中,編練新軍要分階段循序漸進。第一階段,先由楊應乾等人,在京西涿州、房山、良鄉等地屯墾之民中,招募兩萬青壯,進駐涿州新軍預備大營,先苦練其體能隊列,并教之以軍法紀律,如此三月之后,從中精選一萬五千人,移駐通州大營,集中朝廷現有的軍械槍炮馬匹糧餉等物資,優先編練一個鎮,番號為新軍第一鎮,設總兵官一員、監軍御史一員,副總兵一員、參謀長一員。

    總兵官管練兵作戰指揮,監軍御史管軍紀餉祿敘功,副總兵管軍備后勤輜重,參謀長管軍情軍令軍務,同時鎮上下皆受總兵官節制調遣。

    一個鎮下設前后左右中五個標,每個標下有三千人,由副將一員統領,參謀、訓導、參將佐之,副將管標人馬作戰指揮,參謀管軍令軍情諜報,訓導管軍紀餉祿敘功,參將管軍務后勤輜重。

    標下設三營,每營一千人,營官為游擊、副營官為守備,同時設參謀訓導管軍務和軍紀,營下一千人,分為前后左右中五個哨,每個哨下二百人,哨官為千總、副千總。

    哨下設三個隊,每隊六十人,設一把總、副把總領之,分為三個排;每排二十人,設排長、副排長領之;剩下二十人編為哨官直屬排,負責通信傳令督戰等事務;排下再設伍,伍長領之。

    與此同時,涿州新軍預備大營再行招募青壯,與剩余人員混編,繼續訓練,三個月后另行挑選一萬五千人,編練新軍第二鎮,如此源源不斷,到崇禎二年秋的時候,就可以陸陸續續編練出新軍四五個鎮,七八萬人。

    再加上授權李邦華在遵化白冶煉編練的礦營五千人,盧象升在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編練的天雄營五千人,以及漕運總督袁可立在淮安等地編練的督標、漕營八千人。

    等到崇禎二年黃臺吉帶兵入侵京畿的時候,除了原有邊地駐軍,崇禎皇帝的手中,至少又有了新增的十萬新軍,到時候情況肯定要比歷史上好很多。

    而且這樣一個鎮一個鎮地編練,每年在原來九邊十二鎮基礎上新增的軍費,也不會增加太多,不至于嚴重超出國庫和內庫的收入,影響其他方面的進展。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城固县| 宝清县| 钦州市| 吉隆县| 洛浦县| 临潭县| 镇宁| 盐池县| 阿勒泰市| 卓尼县| 西畴县| 灵寿县| 佛教| 垫江县| 衡阳县| 竹山县| 湛江市| 五原县| 安西县| 古蔺县| 潍坊市| 饶河县| 镇远县| 临沂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即墨市| 内丘县| 六枝特区| 历史| 盐边县| 丰镇市| 永城市| 龙里县| 图片| 锡林郭勒盟| 九龙县| 密云县| 兰西县| 安国市|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