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五月春光燦爛,漫山遍野都是草木蔥蘢。
這個時代的東北,基上沒有怎么開發,從錦州到山海關一線,已經算是遼東開發較早的地區了,如今一路上除了每隔幾十里就有的軍堡,行人目光所及之處,也是一片荒野。
當然,荒野上,時不時地能夠見到一些殘破的村屯和拋荒了的農田。
這里土地肥沃,是關外魚米之鄉,可是自從遼東戰事興起之后,三十多年來,就沒有一天太平日子可過。
五月的一天,距離山海關已經不遠的官道上,走來了一對母子,母親坐在一輛獨輪的推車上,看起來二十剛出頭的兒子,則在后面推著。
如今的遼東,女真人的后金國,換了個大汗,對待漢民,倒不像過去老奴在世時那樣狠毒了。
可是遼東的漢民,這些年來實在是被搶怕了,被殺怕了,但凡有機會,就會帶著家人財產,逃難進關。
山海關外八里鋪碉樓里的值守老軍,時不時就能夠看到三五成群的漢民,從北面過來,扶老攜幼地逶迤南下。
現今關內興起募民屯墾,關外的難民更是大量南下。
通常情況下,遇到從北邊過來的遼東難民,這些還算有點善心的老軍們,從不刁難,有的連問都不問就放他們南下入關了。
但是今日走來的這對母子,看起來卻不像是逃難的難民。而且看這青年的裝束,仿佛還是遼東鎮的官兵,恐怕還是個不大不的官佐呢。
難道是遼東鎮的逃卒?可是沒聽建奴來犯啊?這個隸屬山海關前屯衛的老軍,站在碉樓上面想了想,就從箭垛后面探出身子,遠遠地喝問道:“兀那漢子,你們是干什么的?可是要進城過關?”
官道上推著推車的青年停下推車,與母親了幾句話,然后從一個包里珍而重之地拿出一個牌子和一張公文,也不話,只是沖碉樓上的老軍招招手。
不一會兒,從碉樓里跑來一個軍卒,將那青年手中的東西接過,一溜煙又跑回了碉樓。
片刻之后,碉樓上又傳來那老軍的聲音,只聽他道:“你叫黃得功?!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黃闖子?!”
那青年聞言哈哈一笑,道:“老軍大哥請了!兄弟正是黃闖子。不想到了這山海關,還有人聽過咱兄弟的諢號!”
只聽那老軍又道:“那是,黃闖子的名號北面來的誰不知道!黃兄弟,你和你家老娘稍侯!”
過了一會,那個軍卒又匆匆跑了出來,把拿走的令牌和公文,恭敬地還給了青年,額外還給了這青年一張通關的文書。
那青年笑了笑,一并收起文書,沖碉樓上的老軍喊道:“老軍大哥,那就后會有期了!”
完這話,又推起獨輪車,一路往前面不遠處的關門行去。
這個青年,自然就是南明時期大明鼎鼎的靖國公黃得功了。
黃得功的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鄉,元末大亂的時候,投奔朱元璋的起義軍,從此南征北戰,后來天下平定,封在了朱元璋的一個兒子遼王的麾下,因此二百年來便定居在開原衛,開枝散葉。
再后來,遼王撤藩,大部內遷,而到了黃得功這一代的時候,他的父親這一支,就成了普普通通的軍戶。
到了萬歷晚期,女真崛起,努爾哈赤在關外四處征戰,不僅打下了撫順、沈陽,而且屠滅了鐵嶺和開原。
黃得功的父親,在黃得功很的時候,就死在了與女真人的作戰之中,一個偌大的家族,也在努爾哈赤攻陷開原,并且大肆屠城的時候,數被殺,其母帶著他逃到了錦州,然后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
天啟初,十多歲的黃得功,還在尚未入伍的時候,就已經跟著遼東鎮的軍隊,與建虜作戰,并屢有斬獲。就是靠著殺女真、拿首級換來的銀子,供養著自己的母親。
等到了成人之后,黃得功自然是直接入伍當了大頭兵,然后一路征戰,靠著每戰必爭先的血性,混下了一個黃闖子的綽號,如今當上了杏山堡的一名把總。
這一次,在遼東鎮推薦入讀京師講武堂人選的時候,素來悍不畏死的黃得功很快就被選中。而這次南下山海關,就是要進京入讀講武堂的。
黃得功幼年的時候,家境尚好,讀過兩年私塾,算是粗通文字,然而終歸還是一個粗人。
所以這次選中他,是去進學,黃得功的心里,多少還是有點抵觸,覺得自己根不是讀書的料,得虧是去讀兵書,要不然堅決不去。
然而,黃得功回家跟母親一這個事兒,母親卻極力勸他進京讀書,因為在老母親的眼中,讀書才是正途。
又因為黃得功事母至孝,擔心老母無人照顧,所以只好帶著老母親一同前往。
黃得功過了山海關,眼前景象自然一變,穿城過鎮,滿眼繁華,不復是關外荒野景象。
新皇帝登極以來,朝廷重開鐵冶,募民屯墾,雖然新政推行不過半年多時間,但是京畿東部的面貌卻有了一番明顯的變化。
破衣爛衫、跪地行乞的流民幾乎絕跡了,新建的屯堡也一個個地立起來了,雖然條件還很一般,但勝在整齊劃一。
田野里時不時地就能看見荷鋤勞作的農夫,還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在黃得功經過的村屯路口開心玩耍。
所有這一切,都讓黃得功記起了自己的時候。
那時候的開原城,也如眼下的關內這般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不必時刻擔心不知道從哪個方向殺過來的建虜。
就這樣,二十四歲的黃得功,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離了又在大修城池的山海關后,先后經過永平、遷安、遵化、薊州、三河,一路曉行夜宿,終于趕在講武堂開學典禮的頭一天中午,趕到了通州。
新修的通州城墻,經過半年多的趕工,如今已經是巍然屹立了,四個城門的城門樓,是磚石混凝土筑成,雖然不見雕梁畫棟,但卻尤為宏偉壯觀。
除了南門是水路,修的是水門,其他三門都是陸路,東門沖著三河,北門沖著順義,西門自然沖著京師。
就在通州大東門的城樓下,黃得功遇見了正準備要離開的講武堂迎候人員。
這個迎候講武堂學員的茶棚,主要是迎候來自薊鎮、山海、遼東、東江等方向的學員,如今已經設立一個多月了,該來報到的學員都已經到了,如今就差黃得功一人。
兩下對上了號,都是大喜,便一起前往講武堂行去。
這段日子,像黃得功這樣,千里走單騎,前來京師講武堂報到的年輕武官還有很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九邊軍鎮推薦的青年才俊。比如遼東鎮的鹿化麟、曹鼎蛟、孫之沆等,東江鎮的尤景和、毛有見、毛有時等,山海鎮的劉肇基、羅岱、尤養鯤等,宣府鎮的侯拱極、李等,大同鎮的祖澤遠、吳三桂等,延綏鎮的猛如虎、虎大威等,以及甘肅鎮的莫與京、李鴻嗣,固原鎮的劉廷杰、黃廷弼,等等。
但也有一些,是朝中的尚書侍郎或者地方的督撫大臣推薦的,比如刑部左侍郎惠世揚的弟弟惠世顯,漕運總督袁可立推薦的許定國、登萊巡撫孫國禎推薦的李惟鸞,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勛貴子弟,比如恭順侯吳惟英的弟弟吳惟華,等等。當然了,還有如今的東蒙古喀喇沁部昆都侖汗的長子陳格爾巴圖。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拿到講武堂第一期入學名單的時候,心中可是高興極了。其中許多人的名字,他在后世的史書上都讀到過,可以是敬仰已久。
如今這些人雖然還都是下層軍官,但是數年過后,就將成為大明軍隊剿滅流賊和征戰遼東的中流砥柱。
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寧死不屈的忠義節烈之輩,只有極個別的人,最后投降了滿清。但是這一世,他們恐怕不會再有投降滿清的意愿或者機會了。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