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州城大捷的消息,是直到大捷之后半個月,也就是九月末的時候才傳到京師,傳進軍機處的。
而隨之一同傳來的,當然還有義州大捷之前的定州大捷和之后緊接著發生的鴨綠江大捷等一連串軍事勝利的消息。
得到毛文龍、褚憲章的聯名報捷奏折之后,崇禎皇帝當然是大喜過望,心中長出了一口氣之外,更是暢快無比。
雖然崇禎皇帝對歷史上取得的那些戰果心中有數,但是當他看到毛文龍所部居然還擊斃了建虜十二貝勒阿濟格,以及建虜二貝勒阿敏的長子愛爾禮的時候,還是被驚呆了。
而經手這份奏折的通政使司、軍機處、內閣和司禮監,也很快就沸騰了起來,人人奔走相告、喜氣洋洋。
不僅如此,負責傳報大捷消息的使者,所經過的旅順、天津、通州等地軍政官員和商民百姓也是一片沸騰。
對大明朝廷上至皇帝,下至百官來,這絕對是一場久違了的勝利。
自從薩爾滸之戰過后,京師東北邊關之外的建虜,就成了大明幾任皇帝的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
除了少數幾個依靠堅城取得的所謂大捷之外,但凡遇到野戰,即便是號稱邊軍第一的遼東鎮軍隊,也從來沒有取得過像樣的勝利。
甚至一戰斬首數百,就可以稱之為大捷了。
比如被后世傳的神乎其神的寧遠大捷,實際斬首建虜數量,只有三百余級而已。
以至于到了如今,明軍遇到建虜之時,尚未作戰,自己先就膽怯了幾分。
即使是素稱強悍的遼東鎮軍隊,也只敢守在城頭,依靠堅城和火炮進行防守,從來不敢主動出城野戰,或者主動向建虜發起進攻。
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最后使得大明軍隊面對建虜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以進攻取勝,而是如何避免失敗,漸漸地甚至已經開始習慣了失敗,習慣了逃跑。
而當一支軍隊把失敗和逃跑當成了一種習慣,或者是成了一種潛意識里對戰爭的一種認知,那么這樣的軍隊,即使裝備再怎么精良,也不會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
所以,不管毛文龍在報捷奏折里所的一系列大捷與勝利,其中包含了多少的水分和夸大,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都不打算深究,不僅不打算認真過問,而且還要給予其隆重的獎勵。
因為,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很清楚東江鎮取得這一次勝利的重大意義。
對于如今的東江鎮來,面對這次建虜的進攻,甚至都不需要大捷,只需要東江鎮的實力不受多大的損失,就算是一種形式的勝利。
更何況這一次,不僅劉興祚、劉興治、劉興賢兄弟幾個,如同歷史上一樣反正歸明,而且還捎帶著坑死了阿濟格這個后來的建虜悍將。
甚至還不僅僅只是坑死了阿濟格,而且還捎帶著把建虜鑲紅旗給基打殘了。
建虜如今還沒有編制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所以滿打滿算總共才只有女真八旗而已。
一共才八個,如今被打殘了一個,可以想見其中的意義。
鑲紅旗和兩白旗,是老奴奴兒哈赤死前定下來,留給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的資。
正因為三兄弟一母同胞,同時又掌握了建虜八旗之中的三旗,實力比代善、黃臺吉、阿敏、莽古爾泰等人,都要強上許多。
所以當老奴掛掉之后,黃臺吉聯合代善等人,趁著三兄弟年幼,強迫三兄弟的親生母親,也就是當時老奴的大妃阿巴亥殉葬。
而黃臺吉換取代善支持,用來和代善交易的籌碼,就是從阿濟格的鑲紅旗中剝奪十個牛錄,交給代善的正紅旗,同時將代善的長子岳托任命為鑲紅旗的固山額真,次子薩哈廉任命為正白旗的固山額真。
同時為了換取阿敏、莽古爾泰的支持,又從多爾袞的正白旗和多鐸的鑲白旗中,分別抽取了十個牛錄,補給了阿敏的鑲藍旗和莽古爾泰的正藍旗。
事成之后,黃臺吉自己不僅得以繼承了汗位,而且又從多爾袞和多鐸的兩白旗之中分別抽取了五個牛錄,補充自己手下的兩黃旗。
正是這一番變動之后,以收拾阿濟格三兄弟為手段,黃臺吉才算是暫時穩住了其他三大貝勒,順利坐穩了自己的汗位,并使自己成為了建虜八旗之中實力最強的一派。
如今建虜后金國的八旗,滿編總共是四百個牛錄,而一個牛錄是三百人,所以整個建虜八旗,若是不包括包衣漢軍的話,一共也不過十二萬人。
老奴奴兒哈赤掛掉之前,八旗之間相互勢均力敵,差不多都是五十個牛錄上下,而到了黃臺吉繼承汗位不過兩年時間,黃臺吉兩黃旗不斷壯大,正黃旗擁有八十個牛錄,而鑲黃旗也擁有了七十個牛錄。
與此相應的是,阿濟格的鑲紅旗由五十個牛錄變成了四十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半,也就是二十個牛錄,掌握在鑲紅旗固山額真岳托的手中。
至于此時年僅十六歲的多爾袞,正白旗原將近五十個牛錄,如今還能掌握的,只有十五個,其他的要么就是被黃臺吉抽走,分給了其他旗主,要么就是落到了代善次子薩哈廉的手中。
多鐸也是如此,鑲白旗人丁來就少,被幾個年紀較大的哥哥們一頓巧取豪奪之后,剩下的丁口也不過是十五個牛錄。
對建虜來,真正的建州女真丁口并不多,每個牛錄的覆滅,對八旗的旗主們來,都是他們自身實力的一種嚴重損失。
這一次,鑲紅旗旗主阿濟格帶著自己能夠掌握的二十個鑲紅旗牛錄前來征討東江鎮,最終不僅自己死在了定州城中,而且所帶來的二十個牛錄,也是死傷慘重,元氣大傷。
除了另外一個梅勒額真杜度,帶著留守義州城的三個牛錄,完整地跟著阿敏逃回之外,阿濟格帶著過江東征的二十個牛錄之中的十七個,都受到了重創,有的更是被成建制地消滅掉了。
最終能夠逃過鴨綠江,順利逃回建虜轄地的部鑲紅旗旗丁,加在一起也不過八個牛錄。
算起來,整個建虜征討東江之役,鑲紅旗前前后后,就損失了至少十二個牛錄,也就是三千六百人。
對鑲紅旗來,這絕對是傷筋動骨的慘重損失,就是對建虜后金國來,大量建虜精銳老兵的損失,也不是隨隨便便收編一些漢軍和蒙古部落軍隊所能夠代替的。
所以東江鎮的這幾個勝利,不論怎么,都稱得上是薩爾滸之戰以來明軍對陣建虜取得的罕見大捷了。
當然了,與鑲紅旗損失慘重相對照的是,阿敏的鑲藍旗損失卻是得多了。對阿敏來,若不是長子愛爾禮的不幸戰死,那么他鑲藍旗的損失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