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御前侍從武官究竟該不該佩刀,設立御前侍從武官處的時候,皇帝與軍機處就有過爭論,軍機大臣們當然反對,歷史上忠誠度最高的王承恩當然也委婉地表達了反對的意見,只是他們并沒有服皇帝。
崇禎皇帝對此并不在意,即便是吳三桂這樣一個在歷史上曾經背叛了大明,投降了滿清的大漢奸,皇帝也不認為讓他佩刀在御前行走,他會作出什么不軌的事情。
首先,皇帝每次出現,身邊都是一大群人,除了御前侍從武官,還有錦衣衛的人、東廠的人,同時還有王承恩的人,同時還有內閣或者軍機處的大臣,即便是有人有什么不軌的想法,也不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得逞。
其次,皇帝對于自己的安并不是不在意,相反,每次出行,都會帶著武備院槍炮廠為皇帝特別精制的幾個燧發手銃,即使有人敢于貿然行刺,也不過是自尋死路而已。
再者,皇帝所挑選的這些個御前侍從武官,都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多數人已經在歷史上證明了自己對大明皇帝的忠誠,所以他并無什么可擔憂之處。
王成胤進來之后,就跪在劉策的不遠處,如今見崇禎皇帝三言兩語不合,就殺了自己原來的靠山和恩主薊鎮總兵官劉策,一時嚇得癱坐在地,差點尿了褲子。
此時他看見皇帝處置了劉策之后,又將目光轉向了自己,頓時打起精神,翻身爬起,不停地叩首地上,請求皇帝恕罪。
崇禎皇帝厭惡地看著王成胤涕淚交下地哭訴,拿手指了一下正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的猛如虎,沖他點了點頭。
猛如虎隨即上前,如同老鷹抓雞一樣,將王成胤一把提起,大步拖出門外,抽出腰間戚刀,手起刀落,斬下了王成胤那顆涕淚滿面的人頭。
薊鎮大帥劉策和居庸關守將王成胤死的到底冤不冤?或許有點冤。
原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雖然最終殺了劉策,但卻是因為當時的劉策身為薊鎮大帥,不僅不能有效抵御建虜大軍從其信地破邊而入,而且在建虜大軍破邊而入、攻陷遵化之后,卻仍然駐兵薊州,坐視黃臺吉率大軍圍攻京師而不救。
至于他會不會僅僅因為居庸關防務廢弛而殺掉劉策,這個確實不好。
因為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去過居庸關,甚至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北京城,即便是紫禁城都很少出來過,他根不知道自己的國家究竟是個什么樣子,也無從想象大明北方號稱百萬的軍隊,實際上不過是一群發不出餉、吃不飽飯的乞丐兵罷了。
如果他知道,想來他也會殺了這些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廢物將領。
但是可惜的是,當他還有機會的時候,他不知道這些實情,而等到他終于知道了的時候,大明的軍隊已經基上淪為將領的私兵,已經失去朝廷的控制了。
到了那個時候,他敢殺督師的文官,卻再也不敢輕殺帶兵的將領了,因為但凡他透漏出這么一點意思,帶兵的將領就會帶著大明的軍隊跑到敵人那邊去。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處置了劉策和王成胤之后,又與孫承宗、劉文炳等人,商議了一番居庸關以及薊鎮的善后事宜,又對幾位御前侍從武官交代了一番,然后安排他們前去處理。
虎大威先是從倒斃在地的劉策身上抽出戚刀,將尸體拖出門外,然后砍下頭顱,手里拎著那顆血淋淋的頭顱,跟著孫承宗、劉文炳前去處置劉策帶來的那三百家丁。
而那三百家丁,自然都是劉策多年來花了重金豢養的私人部屬,在薊鎮向來只聽劉策一個人的命令,因此最是桀驁不馴。
如今驟然得知劉策罪不至死而被殺,一時之間都是憤憤難平,紛紛與前來傳旨招撫的錦衣衛拔刀對峙。
然而這些人再是桀驁不馴,再是悍不畏死,也不過是一個個未批重甲的血肉之軀,面對錦衣衛校尉和神機營士卒手中的崇禎一式,再怎么能征慣戰也是無用。
原這些人跟著劉策,換馬不換人,長途疾馳將近三百里,到得居庸關南關城下之時,已是人困馬乏,疲憊至極,下了馬之后,又被以有心算無心的王承恩等人安排在了南關的甕城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立刻繳械投降已經是他們惟一的選擇,除此之外,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如今隨著他們的拔刀對峙,孫承宗也沒了與他們廢話的耐心,隨即下令錦衣衛人員與神機營士卒開槍射擊,不大一會兒功夫,三百人悉數被擊斃在甕城之中。
孫承宗當過督師帶過兵,因此自己內心也清楚,像這樣的家丁,雖然十分精銳悍勇,一個可頂幾個普通邊軍,但是殺了其主之后,這些人就很難再為朝廷所用,更不用再為他人所用了。
與其留著這樣的人招撫了不知道如何處理,還不如干脆殺了他們,永絕后患。
崇禎皇帝就在南關城內城門的城樓之上,甕城之中的槍聲當然聽得一清二楚,但是他也知道,除了這么做,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原只是趁著熹宗大葬、自己前往昌平祭靈的機會,順便到居庸關附近看看京西防務的崇禎皇帝,并沒有在居庸關大開殺戒的計劃。
然而此時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崇禎皇帝自然也沒了繼續前往紫荊關探察京師西線防務的興致。
而這兩日,居庸關南北關門緊閉,城中晝夜戒嚴,商民百姓閉門不出的同時,也受盡了驚嚇。此時處理掉了劉策麾下的三百家丁之后,關城之中再無一點威脅存在。
崇禎皇帝遂與孫承宗商議之后,隨即決定解除戒嚴,讓孫承宗帶部分人馬到居庸關的官署之中接見并安撫城中商民代表,接受他們對王成胤等居庸關守將及衛所官弁的檢舉告發。
同時,還派了劉廷杰、賀贊等西北邊軍出身、對衛所情形略有了解的侍從武官,到目前仍被關押在北關城中的原居庸關老弱士卒之中,去搜集延慶衛、龍慶衛以及居庸關周邊衛所上級指揮機構,即前軍都督府勛臣世家兼并、占役、冒餉等情形和罪證。
劉廷杰不用了,雖是武官,但是其父乃是進士出身,自幼傳承家訓,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的人才。
賀贊也是如此,其父乃是寧夏鎮總兵官賀虎臣,為人沉勇有智略,雖不上是文武才,但卻也是智勇雙之輩。
這樣的人,與黃得功、虎大威、猛如虎、尤養昆等悍勇綽綽有余、智略略顯不足的單純勇將比起來,更能獨當一面、擔當重任。
特別是在處理與薊鎮及前軍都督府有關的事務方面,劉廷杰與賀贊,比薊鎮附近地區出身的其他侍從武官值得信賴,因為他們與此地沒有具體的利益糾葛。
而侯拱極、吳三桂、尤養昆等人則不同,很難保證他們與此地衛所上層乃至勛貴世家毫無利益牽連。
任何由此可能引發的意外,能避免的話,當然最好是提前避免。
安排完了這些事情,崇禎皇帝帶著身邊隨侍諸人,在南關城的城樓之上一邊散步,一邊思考著歸京之前應該提前布置好的舉措。
冬十一月,天黑得早,加上這個時代的北方即便是白天也沒什么娛樂活動,夜里更是沒有什么夜生活了。
加上身在居庸關的崇禎皇帝又是累了一天,因此,在海蘭珠的陪侍之下吃過了簡單的晚飯之后,早早地就洗漱上床了。
睡至半夜時分,王承恩來到二樓門外,急匆匆地把睡得正香的皇帝叫醒,是軍機大臣李邦華派人從京師送來了消息。
來就一直關心此事的崇禎皇帝當即穿衣下樓,而此時孫承宗、劉文炳、王國興等人已經在樓下等候了。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