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與幾位重臣又商議了一番,然后由侍立在一邊當值的內閣中書舍人呂大器和軍機舍人牛聚明等人執筆,將皇帝和眾臣議定的內容,條分縷析地寫成一份份圣旨。
這些在文華殿或者武英殿當值的中書舍人們,只要皇帝召見大臣,就必須跟在左右,但凡皇帝對臣子了什么話,都要原原地記錄下來。
其中有一份叫作起居注的,更是詳細得不得了,皇帝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見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者了什么話,包括其喜怒哀樂,都會被認真地記錄下來。
所以明朝的皇帝當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想什么就能什么的,除非你完不在乎你身后的名聲和形象,還有大臣們潮水一般涌來的諫言,比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那樣的。
中書舍人們起草完了圣旨,先是交給在座的幾位大臣過目,沒問題了以后,再呈給皇帝御覽,皇帝認可之后,即可到司禮監用印用璽,經過內閣副署之后,就成了朝廷的決策。
這一次,所有的圣旨內容,幾乎都是皇帝口授,中書舍人們不過是潤色成文而已,所以到了諸位大臣的手上,沒有任何改動,很快就到了皇帝的眼前。
這次的圣旨,一共是三份,第一份是給內閣的,第二份給京營的,還有一份則是給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
給內閣的圣旨,大意是,成國公朱純臣掌管左軍都督府及提督京師五軍營期間,虛報冒領軍餉、兼并占役軍屯等罪行嚴重,如今成國公朱純臣畏罪自殺,成國公府的國公封爵剝奪,原成國公府上下人等,交由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三法司參照前例,會審,限三日之內依大明律審結完畢。
隨同交給三法司的,還有御前侍從武官劉廷杰、賀贊等人在居庸關時得到的那些或真或假、或實或虛的一些口述罪證,這些罪證都是從守關士卒口中獲取的,幾乎都是關于京師部分勛貴兼并占役的情況。
給京營的圣旨,大意是原成國公朱純臣畏罪自殺,現已除爵,免去其在京師五軍營提督勛臣一職,五軍營提督勛臣職務由宣城伯衛時泰接任。
同時,免去襄城伯李國禎京師三千營提督勛臣職務,該職務由惠安伯張慶臻接任。
之所以在京師數十位侯伯勛貴之中,選中這個衛時泰和張慶臻,完是因為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知道這兩個人的為人。
正所謂時窮節乃現,板蕩見忠臣。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城的時候,京城里的絕大多數國公、侯爺等勛貴,都選擇了投降投效,只有區區數人自發組織抵抗,并且在得知崇禎皇帝殉國之后自殺殉節。
在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深夜,選擇自殺殉節的勛貴并不多,但其中就有時年五十來歲的宣城伯衛時泰和時年將近六十歲的惠安伯張慶臻。
當時衛時泰做主的宣城伯府,是闔家自縊盡節,無一遺者。
而張慶臻的惠安伯府,則是闔家**殉節,同樣無一遺者。
這樣的人,先不他們的能力怎么樣,至少在忠肝義膽和血性氣節上是沒有問題的。
除了這兩份圣旨,剩下的一份,是給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大意則是,免去原成國公朱純臣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的職務,該職務由新建伯王先通接任;免去襄城伯李國禎前軍都督府左都督職務,該職務由寧遠伯李尊祖接任。
新建伯王先通不必了,是內圣外王第一人王陽明之后,李自成率領大軍入城之后,其他勛貴紛紛投降,而新建伯王先通誓死不降,最后被闖軍殺了祭旗。
至于寧遠伯李尊祖,則是名將李成梁之后,也是在闖軍入城之后堅持不降而被殺掉的。
這兩個人因為其祖先曾有大功于大明朝廷,而且在士林和士卒之中都算是頗有聲望,所以把他們放到這個位置上,也能收拾一下軍心民心。
這幾道圣旨很快就公開下發了。
而隨著這幾道圣旨的公開下發,京師勛貴圈中暗流涌動的局面瞬時平靜下來不少。
崇禎皇帝剝奪了成國公府的爵位,免除了成國公府的世職,同時還將成國公府上下交由三法司會審定罪,固然出乎意料地嚴厲,但是此時成國公畏罪自殺的原因也已經在京師勛貴圈中私下傳開了。
他們都知道了原來成國公畏罪自殺的“真正內幕”,所以一時之間不少人放心了不少。
另外一個讓他們放心的是,被攻訐攀咬出來的成國公都死了,而襄城伯李國禎卻還好端端地關押著,只是免除了世職,連襄城伯的世爵都還留著呢。
這讓許多人認為,皇帝大肆發作成國公府,主要是因為成國公朱純臣自己口無遮攔、非議主上,實在是罪有應得,而他們這些勛貴世家,不過是被成國公府牽連了而已。
所以,一時之間,京師倒是平靜下來了。
然而,這些勛貴武臣們的想法錯了,特別是其中的幾家,很快就為這個錯誤付出了代價。
崇禎皇帝的那幾道圣旨平淡無奇,但卻成功分化了京師的勛貴圈子,同時也暫時安撫了部分勛貴的心。
利用短暫的間歇期,崇禎皇帝分別召見了已經領旨,即將上任的宣城伯衛時泰、惠安伯張慶臻、新建伯王先通和寧遠伯李尊祖,并向他們交代了一番上任之后的注意事項。
這幾人雖然都是功臣勛貴之后,但卻是京師勛貴世家之中一直不怎么受重視的幾個。
因為不受皇帝的重視,也就沒有實際的差遣職務,所以此前相當長的時間內,在京師勛貴圈子里,地位一直都不高,屬于外圍邊緣人員。
如今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好事突然落到了他們頭上,個個都是喜氣洋洋、信心滿滿,想要作為一番,以不辜負皇帝對他們意料之外的信任。
崇禎皇帝接見完畢,很快就安排軍機處和兵部出人,帶著圣旨領著這幾個人上任去了。
至此,京師三大營之中的五軍營、三千營,如同神機營一樣,也落入了皇帝信任的人手里。
有人歡喜有人憂,被皇帝突然重用的勛貴世家,當然是高高興興像過年一樣,而其他的勛貴世家,則即將迎來一次難忘的教訓。
又過了兩天,軍機大臣孫承宗從薊鎮回到了京師,并在第一時間覲見了皇帝。
這之后,又是好幾道圣旨發出去,京師勛貴圈子之中頓時又沸騰起來。
原襄城伯李國禎奪爵賜死,家產抄沒,闔家上下及仆從千余口充軍三座塔,到軍前屯墾效力。
陽武侯薛漣被免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世職,同時被錦衣衛抓捕,奪爵下獄,該職務由清平伯吳尊周接任。
撫寧侯朱國弼被免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世職,同時被錦衣衛抓捕,奪爵下獄,該職務由彰武伯楊崇猷接任。
臨淮侯李祖述被免去后軍都督府左都督世職,同時被錦衣衛抓捕,奪爵下獄,該職務由廣寧伯劉嗣恩接任。
此外,還有定西侯蔣炳忠、懷寧侯孫維藩、安遠侯柳祚昌、成安伯郭祚永等十數名京師勛貴被免除世職,奪爵下獄。
這些人要么是被襄城伯李國禎攻訐攀咬出來的,要么是被錦衣衛偵知有不法行為事實的,要么就是被督察院御史們跟風上書彈劾的,要么就是被自己家的仆人家奴出首告發有罪的,等等。
總之,一時之間京師風云突變,鞏永固麾下的錦衣衛和方正化麾下的東廠人員,緹騎四出,滿城抓捕人犯,如同一年之前,也即天啟七年十一月大殺閹黨之時一樣。
錦衣衛緹騎四出的同時,三法司對于原成國公府的會審也有了定論,上報皇帝之后,很快得到執行。
原已經世襲罔替了將近二百年的成國公爵位被剝奪撤銷,成國公府財產土地宅院部抄沒充公,其兄弟、妻妾、子女及仆從家奴上下人等近兩千余口,數交由錦衣衛和閩浙總督府遣人解送,流放東番衛。
而那些已經被點名抓捕下獄的勛貴世家,但凡被錦衣衛和東廠拿到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人或者家人曾經觸犯過大明律的,就數罪并罰,奪爵革職,抄家流放。
其中那些歷史上民憤極大,或者是曾經主動投降過順軍,后來又主動投降過滿清的勛貴,比如陽武侯薛漣、安遠侯柳祚昌、襄城伯李國禎、撫寧侯朱國弼等人,更是很快就被皇帝勾決,然后斬首棄市。
這個年代的勛貴世家,只要錦衣衛和東廠愿意深究細查,就沒有一個不曾觸犯過大明律的。
一來,這些人確實膽大妄為。二來大明律非常的細致面,而且刑罰十分嚴酷。
若是完照著大明律生活,這些勛貴世家也不會淪落到明末那副人神共憤的樣子。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