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包含著的道理,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知道得一清二楚。rg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崇禎皇帝才會借著清算閹黨之初,內(nèi)閣中的閹黨分子人人自危的有利局面,一力主張廢掉了廷推制度。
明末所謂的廷推制度,看起來好像重臣廷議挺民主,看起來一切訴諸公論挺合理,實際上卻是最坑爹的一種制度。
這個看似訴諸公論的所謂閣臣廷推,實際上正是明末黨爭愈演愈烈的一個重要根源。
如果作為一個皇帝,連自己內(nèi)閣閣臣的人選都決定不了,那干脆現(xiàn)在就上吊算了。
也是考慮到內(nèi)閣和軍機處中南北制衡、權力平衡的問題,所以崇禎皇帝才如此這般安排內(nèi)閣和軍機處里的大臣人選。
如今對于東林黨人之外的勢力,現(xiàn)在的崇禎皇帝雖然沒有明確采取鼓勵的態(tài)度,但卻也從來沒進行壓制。
比如李邦華對于江西籍官員的提拔使用,比如孫承宗對自己在督師薊遼時期舊部的重用,再比如李國鐠對北直隸籍官員的推薦任用。
甚至包括徐光啟對于西學人才乃至西洋傳教士的推薦使用。
所有這一切,崇禎皇帝都看在眼中,但是他不想去壓制或者去打壓。
他知道這些人在歷史的表現(xiàn)和命運,對他們都很放心,根不擔心這些人會搞什么結黨營私。
即便是他們這么做了,也根無法瞞過如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錦衣衛(wèi)和東廠。
另外,這幾個內(nèi)閣閣臣所栽培提拔的,是舊部也好,是同鄉(xiāng)或者同年也好,每個人在歷史上是什么樣,皇帝比他們?nèi)烁宄?br />
即使他們不向皇帝推薦任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人也會想辦法提拔重用的。
再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幾個內(nèi)閣的閣臣來就是皇帝提前栽下的梧桐樹,求仁得仁,還有什么好的。
特別是在東林黨的勢力還沒有被徹底瓦解之前,培植一些不同于東林黨的勢力,也是在所難免的。
這一次,也是如此。
到底,王家禎是北直隸大名府人。
李國鐠和孫承宗都是北直隸保定府人,與王家禎自然有一種天然的聯(lián)系。
之前,在蘇茂相到南京去當戶部尚書的時候,李國鐠就向皇帝推薦了王家禎接任蘇茂相空缺出來的戶部左侍郎,如今有了南北戶部之中實權必將更重的南北榷政使,李國鐠自然第一個就想到了推薦王家禎。
首輔李國鐠的話一完,孫承宗也跟著表了態(tài),他:“王家禎久任戶部,且做過一任甘肅巡撫,既懂戶部財稅事務,又通邊關榷場事務,臣以為是個合適人選。”
孫承宗完之后,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看向剩下的閣臣徐光啟以及戶部尚書畢自嚴。
徐光啟看了看李國鐠和孫承宗兩人,然后對崇禎皇帝道:“臣無異議。”
畢自嚴緊接著道:“王家禎是合適人選,臣附議。”
見這幾人都表態(tài)支持王家禎以戶部左侍郎的身份,實任京師戶部榷政使司的榷政使,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既然卿等意見一致,那就由戶部左侍郎王家禎實領北榷政使司事。”
與幾位大臣商定了成立南北榷政使司以及南北兩個榷政使,也就是南北兩個“海關總署署長”人選之后,崇禎皇帝以當即讓人傳來了戶部左侍郎王家禎,向他交代了戶部榷政使司的職權和任務,以及登州海關的設立與邊塞榷場的稅收問題。
好在王家禎是戶部侍郎出身,又當過主政一方的地方巡撫,對這些問題一點就透,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和明。
如果是一個純粹書呆子類型的文官,那估計破了嘴皮子他們也不一定能懂。
接下來的幾天里,崇禎皇帝一再召見畢自嚴和王家禎,與他們商議制定南北兩個榷政使司的章程,以及登萊、南直、閩浙、兩廣督撫衙門榷政所,登州、上海、寧波、泉州、廣州五個海港市舶司、市舶所的基規(guī)制。
至于什么貨物可以允許出海或者鼓勵出海,以及什么貨物可以允許入境,或者是鼓勵進口,崇禎皇帝只是向這兩個人講了大概的原則,剩下的就得交給戶部以及南北兩個榷政使司去細化制定了。
也是在這件事情忙完之后,剛剛將審定之后的榷政使司籌建章程,以明旨發(fā)給南北兩京的戶部和有關的督撫衙門,崇禎皇帝就收到了李邦華從山西潞安府發(fā)來的奏報。
對于李邦華、洪承疇、張曉、孫傳庭這幾個歷史上知名的牛人制定出來的圍剿方略,崇禎皇帝當然同意。
這個方略,來就是執(zhí)行皇帝人的大戰(zhàn)略而形成的結果,他當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除了轉(zhuǎn)回內(nèi)閣和軍機處,讓他們督促戶部倉場繼續(xù)通過井陘和滏口陘,分別往太原和潞安府轉(zhuǎn)運糧草之外,剩下的也只能是安靜地等待了。
為了避免出現(xiàn)歷史上的錯誤,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很少對身在千里之外的前線將領進行遙控指揮。
專業(yè)的事情,還是應該留給專業(yè)的人來干,自己在后世之時不過是一個辦公室出身的材料機器而已,有什么能耐遙控指揮這樣的圍剿戰(zhàn)役。
最多也不過是利用后世掌握的歷史知識,從戰(zhàn)略上給予一定的提醒而已,再多一點的話,也就是利用先知先覺的優(yōu)勢,給前線負責指揮的將帥提前提供一些有用的情報罷了。
但是流賊竄進山西的這個情況,比原歷史上發(fā)生的,要早了至少一年多的時間。
也正是因為進入山西的時間比歷史上早了一年還多,所以目前這些流賊的力量,整體上還是比較弱,沒有原歷史上那種戰(zhàn)天斗地的自信,所以踏冰過河之后,沒敢像歷史上那樣,直接沖進汾水谷地,把整個山西攪了個天翻地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流賊變得十分警覺,不僅沒有沿著遍布的河谷在山西幾個盆地之間四處流竄,恰恰相反,他們卻像后世的造反領袖那樣,早早地地進了山西西部的忙忙群山之中。
這個情況,可不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所了解的那個歷史情況了,既然已經(jīng)超出了他所熟知的歷史記憶,那么即便是他來自后世,眼下也提供不了這批流賊的下一步動向。
能夠提供給李邦華等人參考,也就只剩下戰(zhàn)略層面的一些大原則了。
所以,接下來,能不能這一次就把流竄進山西的流賊剿滅,也只能看李邦華等人的真事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