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姜曰廣曾經變相地對毛文龍有過幫助和恩惠,而如今姜曰廣又時來運轉成為了皇帝御前得用的大臣,兩相疊加在一起之后的結果,就是毛文龍對待姜曰廣格外熱情。rg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里,白天里,毛文龍陪著姜曰廣、李信、張溥等人在皮島以及皮島周邊的幾個海島之上四處游覽,晚上就是各種山珍海味的宴請,招來附近的各路將領,到安東侯府陪同宴飲。
朝鮮右議政金尚容等人如何一再從坐船上下來催促啟程,毛文龍就是不肯松口。
終于,姜曰廣等人在皮島上一直過了十來天吃喝玩樂的日子,一直等到出了正月,毛文龍才算是松口,親自將他們姜曰廣等人送上船,目送他們離港而去,前往平壤。
安東侯毛文龍的用意,姜曰廣、李信二人也是心知肚明,不過是為了給岸上東江鎮五路總兵的麾下士卒們多爭取一些圈地占地的時間罷了。
這對大明是有利的,所以姜曰廣、李信也是樂見其成,唯有書生氣頗重的張溥,卻因此對毛文龍發覺得不滿,很是發了一些牢騷。
不過張溥的這些牢騷也有“好處”,那就是聽在金尚容等人的耳朵里頗為合乎胃口。
已經感覺大明官員沒法進行溝通,沒法交流的金尚容等人,頓時發現了一個似乎可以溝通交流的對象。
也因此,經過皮島的停留之后,在金尚容、李廷龜、尹暄等人的可以結交和奉承之下,張溥與這幾個朝鮮官員很快就有了亦師亦友的交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朝鮮的同情者。
一路上,這幾個人一有空閑就找張溥請教學問,幾個人談學論道、詩歌唱和,不亦樂乎,而張溥也是不負所托,很快就充當起了朝鮮使者與姜曰廣之間溝通的“客”。
而這個“客”所取得的一個成果就是,讓李信的一個愿望落了空。
李信來希望從安州上岸,然后在沿途行經之地,親眼看一看毛文龍口中所的東江鎮軍屯、民屯和保甲制度的實際落實情況的。
畢竟毛文龍所的東江鎮的這個做法,讓他依稀看到了解決遼東半島問題的辦法。
朝廷允許東江鎮五路總兵麾下的士卒,以及隨軍的家屬百姓和投靠東江鎮的遼東漢人難民,上岸圈地置業、墾荒耕種之后,毛文龍除了執行皇帝欽定的《軍功封賞條例》之外,還采取了分片劃區以平息五路爭端的辦法,如同東江鎮的前后左右中五路防區一樣,將整個咸境道、平安道的土地山林劃分為前后左右中五大塊,然后分塊占領,分割分配。
除了東江鎮五路士卒及其家屬快速建立起來的軍屯之外,毛文龍還讓麾下五路總兵,大量分發東江鎮換裝淘汰下來的刀槍弓箭、皮甲、盾牌等武器裝備,將上岸搶占土地的普通漢人難民青壯,部武裝起來,在安東鎮守府的主持之下,數編為民屯,然后在民屯之中一體推行京畿之地募民屯墾時的編戶辦法。
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里,十里為一堡,甲有甲長,里有里正,堡有巡檢、副巡檢,而巡檢上面則是安東鎮守府分派各地的斷事司,斷事司設一斷事和鎮撫,負責解決和平息民屯之中的各種糾紛訴訟。
如今東江鎮五路總兵直接管軍屯,安東鎮守府則負責管民屯,軍屯累計編為了三十六堡,而民屯則已經達到了六十四堡。
有的是以現有城池為堡,有的地方則依據道路遠近、地勢險要,然后歸屯并戶,另設新堡。
擁有軍屯三十六堡,明東江鎮五路總兵麾下如今共有正兵三萬六千人,而民屯已編為六十四堡,則意味著東江鎮整個轄區以內出了正兵三萬六千人以外,還有鄉兵民壯六萬四千人。
這些編戶齊民的辦法,簡單而有效,在不到半年之內,就迅速地將離島上岸以及不斷從后金和朝鮮那邊跑來的漢人難民,納入了東江鎮的正式管理之下。
這些人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今后東江鎮發展壯大,往西對抗建虜,往東收拾朝鮮的基力量了。
而東江鎮的這種不同于大明內地的做法,讓李信耳目一新的同時,也是眼界大開。
來已經私下里與赴朝傳旨換約的正使姜曰廣好了,要沿途親眼去實地看一看的,結果在金尚容等人的一再催促之下,同時也是在張溥的游下,姜曰廣覺得在路上耽誤的時間太長了也的確不太好,如今大局已定,沒有必要搞這些浪費時間的動作,所以一行人直接從皮島出發,走海路,計劃到大同江入海口之后,沿大同江直趨平壤城下,去見平壤伯劉興祚。
一行人二月初一早上從皮島出發,沿著朝鮮半島的海岸逶迤東行,到了二月初二的中午,終于抵達了大同江口。
大同江口的東面就是朝鮮的黃海道。
懸掛著大明龍飛鳳舞旗幟的型船隊一進入大同江口,就看見江口東面有不少人撒腿就跑,仿佛看見了什么怪物一般。
金尚容、李廷龜、尹暄三人見了此情此景,想起這個大同江口今后就是兩國交界,心中黯然,皆是搖頭嘆氣,對站在船舷上一起觀看岸上風景的姜曰廣等人道:“我朝鮮以前與大明如同親朋一家,朝人見明人官船,從未有過如此這般畏之如虎的表現,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惋惜慨嘆!”
姜曰廣聽了之后,心中也是無語,看來平壤伯劉興祚及其原來的復州軍所部,真的是把大同江兩岸的朝鮮人給欺負得狠了啊!
起來,有明一代,朝鮮國上上下下對待大明朝的確是恭謹有加,雖然在天啟七年之后迫于建虜的城下之盟,改向后金以及后來的滿清稱臣納貢,但是即便是后來滿清入關,占據了北京城之后,朝鮮的李朝歷代國主,在接下來的二百多年中,也仍然在偷偷摸摸地使用堅持崇禎紀年,以示不忘故明之意。
這一在大明朝周邊那些白眼狼一般的眾多外藩封國之中,還算是頗為難得了。
只是如今這個時代的形勢,非四海升平時節可比,朝鮮對于中華地緣戰略之重要,更是今非昔比,崇禎皇帝雖然也顧念朝鮮此前二百多年的恭謹效忠,卻也不能因此就為自己留下無窮后患。
之所以將一貫軍紀不佳、污多多的劉興祚、劉興治兄弟封到了平壤城,目的就是要借助他們素來桀驁不馴的作風,去收拾平壤以及平壤一北直到元山一線的朝鮮人。
歷史上,代表后金國前往江華島,逼迫朝鮮國主李倧簽訂城下之盟的人,正是如今大明的這位平壤伯劉興祚。
所以,劉興祚應該也是這個時代大明朝與朝鮮人打這種交道最合適的人選了。
一方面他非常清楚朝鮮人的虛實,另一方面,他也絕對不會顧念大明與朝鮮之間的兩百年宗藩之情。
事實證明,崇禎皇帝果然沒有看走眼,他所屬意的這個人選在對待朝鮮人的問題上沒有一的畏首畏尾,也沒有一的縮手縮腳。
也因此,這次朝鮮使者到北京告狀,所狀告的對象主要就是劉興祚及其麾下的復州軍,也就是如今的東江鎮右路總兵府的麾下士卒。
這些人與其是兵,倒不如是匪,過去跟著建虜打明軍,吃過不少虧,去年反正歸明之后,又跟著東江鎮的明軍打建虜,損失也很大,因為兩邊都是硬骨頭。
所以,劉興祚兄弟幾個人的麾下,這幾年來基上是兩頭受氣,就沒有過上過什么好日子。
如今反正歸明,還被大明朝廷給安插到了一個遠離建虜、相對安的地方,西邊是自己的友軍東江鎮其他各路明軍,而東邊是軟弱可欺的軟柿子朝鮮人,這些原就喜歡欺軟怕硬的復州兵立刻就“放飛了自我”,露出了來面目。
又因為跟著建虜實在是過夠了為奴為婢的苦日子,到了這個時候,不搶朝鮮人,不去發橫財,還等什么呢?!
更何況如今上至大明皇帝陛下,下至安東侯、平壤伯,乃至各級將校官佐,對此都是睜只眼閉只眼,甚至變相地進行各種鼓勵縱容,這些復州兵那里還會跟朝鮮人講什么溫良恭儉讓?!
因此,在劉興祚、劉興治兄弟帶著新編的東江鎮右路軍奪占了平壤城之后,在平壤城及其周邊城鎮鄉村,解除軍紀一個月,將一開始不愿逃走,后來是來不及逃走的朝鮮人,幾乎殺了干干凈凈,光是掩埋朝鮮人尸體的萬人坑都挖了五六處。
等到多占平壤一個月后,原因為叛離后金國建虜,而將家財丟得干干凈凈的復州軍上下很快就變得人人田產成片,家財萬貫了。
與此同時,大明平壤伯麾下的東江鎮右路軍在東面的朝鮮國里,名聲一下子變得比原毛文龍麾下的東江鎮明軍,還要兇名遠播,或者臭名遠揚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