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曰廣之前那一次出使朝鮮的時候,曾經在路途之上經過平壤城,當時他走的線路是從皮島過海到鐵山,然后一路往東南,經過定州、安州、順安,然后進入平壤城,與朝鮮派來的迎賓官員見面了之后,再從平壤過大同江,繼續往東南行進,經過黃州、坪山、開城,最終進入朝鮮的都城漢城。rg
而這個漢城,按棒子們一貫妄自尊大的法,此時叫作漢京,三百多年后,為了去除曾經臣服過中國的痕跡,改名叫作首爾。
當然了,此時姜曰廣并沒有急著去漢城傳旨換約,而是先跟著劉興賢的船隊,一路沿著大同江北上,來到了距離大同江出海口數十里遠的平壤城,在平壤城東門即朱雀門外的大同江碼頭上?可习。
平壤伯劉興祚跟姜曰廣沒有什么故人之情,所以也沒有安排什么迎接朝廷使者的鼓樂齊鳴,不過面對朝廷派來的使者,劉興祚也不敢有什么托大之舉,還是親自趕到了平壤城東的朱雀門外碼頭上親自迎接了。
劉興祚雖然貴為平壤伯,卻也只是東江鎮麾下的一路而已,所以姜曰廣在皮島東江鎮大帥府傳達的朝廷旨意,就已經包含了東江鎮的右路總兵府,因此,此時也沒有當眾再傳第二遍的必要。
如果不是朝鮮使者的執意要求,姜曰廣在皮島傳達完朝廷的旨意之后,即可直接去漢城見朝鮮國主李倧了。
不過朝鮮人如今真正擔心的對象正是平壤伯劉興祚麾下的東江鎮右路軍,所以一再勸求告,務必讓姜曰廣親赴平壤城,當著朝鮮右議政的面,將大明朝廷的旨意,傳達到平壤伯劉興祚的耳朵里。
考慮到下一步到了朝鮮國都漢城,還需要金尚容、李廷龜二人配合順利換約,所以姜曰廣同意了朝鮮人的請求,親赴平壤,見一見平壤伯劉興祚。
黃龍率領的天津水師船只載著姜曰廣等人,在朱雀門碼頭靠了岸,劉興賢在前帶路,請姜曰廣等使節,以及朝鮮右議政金尚容、禮曹判書李廷龜等人下了大船,與前來迎接的劉興祚、金應魁,以及劉興祚的另外兩個兄弟劉興基、劉興沛分別見了面。
一番寒暄過后,劉興祚安排弟劉興沛前去接待支應黃龍麾下的水師船隊,而自己則和劉興賢、金應魁等右路總兵府諸將校一起陪著姜曰廣等人,從朱雀門入城,前往平壤伯府而去。
這個時代的平壤城并不大,分為內城和外郭兩部分,其中面向大同江的三道門,是直通內城的城門,而西面的幾道城門則都是外郭城的城門。
從這一點也能夠看得出來,朝鮮人對來自西面的威脅的警惕心理,朝鮮對臣事大明的所謂恭敬,包含了很多的水分。
外郭城在天啟七年春的后金入侵之時被破壞了一部分,戰后簽訂的條約里面,又有拆除西邊外郭城的條款,雖然朝鮮人在和議達成、后金退兵之后沒有將西邊的西邊的外郭城城的城墻部拆除,但也沒有去修復。
這是因為這一點,讓劉興祚幾兄弟輕輕松松地率領著改編為東江鎮右路軍的原復州軍士卒沖進了平壤,成為令平壤城的主人。
而出其不意奪占平壤成功的劉興祚兄弟,當然要提防著別的人這么做,因此在奪占了平壤之后,首先下令去做的幾件大事之一,就包括了重修平壤外郭城這個重中之重。
從崇禎一年的十月修到了崇禎二年的一月,直到姜曰廣等人抵達皮島的時候,西面的外郭城城墻才剛剛竣工啟用。
而重修平壤外城的大量人力,自然來自朝鮮,這些失去了自己國家保護的人,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親人,而且淪為了東江鎮右路總兵麾下的奴工,每天只有少量的食物配給,卻要付出大量的體力,每一天總有幾十個體質較弱的奴工累死、凍死或者病死。
等到城池修筑竣工,原被捕獲來修筑城池的朝鮮奴工一萬多人,只剩下五千多人,如今又被驅使著前去修筑那些沿著大同江南江直到元山一線三百里,平均三十里一座、一字排開分布的各式型邊堡。
驅使朝鮮人去修筑這些中型的邊堡,既是為了封賞麾下的親信將士,同時也是為了將平壤到元山一線大同江南江兩岸的土地,牢固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對于劉氏兄弟的這些動作和舉措,安東侯毛文龍當然看在眼里,不過除了上報給身在京師的崇禎皇帝之外,他也沒有行文禁止,畢竟劉興祚這樣做雖然有著將封地永遠據為己有的心思,但是人家在朝鮮一側修筑堡壘,整頓邊備,怎么也是合乎正理的!
再者了,毛文龍的親信義子毛承祿擔任安東鎮守使之后,大修安東城,以及鴨綠江沿線的昌州、滿浦、惠山、茂山一線城堡,還不是出于一種同樣的心思?
所以,安東侯毛文龍也沒法什么反對的話,只是報給皇帝知道了事。
崇禎皇帝對于這樣的情況自然也不能反對,人家不要你一分錢糧,就在大明與朝鮮的新定邊界之地沿邊修筑城堡,派兵駐守防衛,你又能什么呢?
而且,在現在這位崇禎皇帝看來,這樣的事情也沒有必要反對,只要那塊土地盡快牢固地掌握在漢人的手中就好,至于具體掌握在哪個漢人的手里,目前來看并不重要。
姜曰廣看著眼前物是人非的平壤城,心中一時生出無限感慨。
平壤城里的大街巷,以及街道上分布的殿臺樓閣,基上還是原來的樣子,只不過城市里街道上,再也看不見一個朝鮮人,也沒有了上一次途徑城中之時滿眼的街市繁華,有的只是遍布城中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東江鎮右路“和尚兵”。
跟姜曰廣一同進城的李信、張溥二人,對此當然沒有什么感覺,只是饒有興趣地打量著這個與大明內地城池并沒有多大差別的街市面貌,而跟隨在這幾個人身后的金尚容、李廷龜兩人則是一種完不同的感受。
此地不復再為朝鮮所有,而且還是在他們手中失去,一時間兩人心中都是愧悔難過萬分。
不過再看一看從朱雀門進城之后,沿著道路兩側持槍按刀肅立的東江鎮右路“和尚兵”,兩個人除了垂頭嘆氣之外,也只能接受眼前這冰冷的事實。
劉興祚的平壤伯府,就是此前平壤城內安平監司的官衙。
如今不僅是劉興祚的平壤伯府,而且還是東江鎮右路總兵府,與皮島之上的安東侯府一樣,都是公私一體,或者前公后私。
對于這樣的公私一體或者公私不分,副使張溥依然看不過眼,但是在東江鎮過的那番話,此時再拿出來道,也無甚趣味,所以干脆一副冷眼旁觀的樣子,靜觀眼前的一切。
姜曰廣與李信當然沒有張溥那樣的書生意氣或者士林“潔癖”,到了平壤伯府以后,一切都是客隨主便,吃完了酒席,休息了晚,然后第二天上午,當著朝鮮使者的面,將朝廷給東江鎮的旨意,以及大明朝廷與朝鮮定下的條約親口轉達給劉興祚。
在這些該做的或者能做的做完之后,就是靜等尹暄的消息了。
在此期間,姜曰廣讓副使張溥陪著金尚容、李廷龜等朝鮮人繼續在平壤城內等待尹暄消息,而自己則帶著李信,由劉興祚親自帶人陪同著,在平壤城周邊的順安、平城、檜倉等地實地探察東江鎮的軍屯、民屯制度。
這些地區原都是朝鮮的平原糧倉之地,此時自然已經沒有了朝鮮人的影子,田野上時不時地就可見到已被燒成廢墟、黢黑一片的朝人村落,而有的地方依稀能夠看見一堆又一堆未被掩埋而冰凍起來的尸體。
對于所有的這一切,劉興祚視若無睹,依舊談笑風生,而這一大圈走下來,等到平壤傳來消息,朝鮮的迎賓官員已到大同江對岸的時候,姜曰廣和李信對于回程途中再見到的各種尸堆,也基上是見怪不怪了。
而與此相應的,則是一個又一個嶄新的界碑和界碑上新刻的地名,比如新復堡、新蓋堡、新海堡、新開堡、新鐵堡等等。
這些或屬軍屯或屬民屯的新地名,一看之下就知道到這里來的遼東漢民,其故鄉在什么地方,新復堡的居民來自劉氏兄弟此前的根據地復州,而其他的則依次是蓋州、海州、開原、鐵嶺。
這樣的新地名在東江鎮其他四路的防區之內,同樣比比皆是。
一邊是朝人被屠殺驅離的慘狀遺跡,一邊是遼東漢人難民新辟的家園屯堡,對于堅信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張溥來,或許會義憤填膺、難以接受,但是對于已經被崇禎皇帝成功灌輸了民族主義信條的李信來,這一個個新地名,正是如今東江鎮將士足以彪炳千秋的功德碑!。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