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大凌河城里的事情,同樣也發生在錦州以北二百多里外的廣寧城中。rg
只不過當時明軍撤離的比較倉促,沒有廣寧城中的各種駐防設施進行大面積的破壞,所以昂阿拉倒是省了不少事。
不過二十個牛錄,六千旗丁以及披甲旗丁們隨軍的包衣奴才們,加在一起將近萬人,吃喝住用可不是一個數目。
建虜八旗制度在明末的時候,自有其優性,成年的旗丁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也就是平時養兵于民,戰時民皆兵。
從根源上來,其實學的還是明朝的衛所制度。
但是因為建虜成年青壯丁口比較少,所以搞了面皆兵,也就是到了戰時,八旗之下每家每戶都要抽丁為兵。
這些人平時打完了仗回到了家,就是八旗之下的老百姓,沒有固定發給的軍餉,也沒有固定發給的錢糧。
所以,這么一來,相當于是給黃臺吉省下了大量的糧餉。
但是到了打仗的時候則不同,一開始是八旗自行保障,各旗自帶武器糧草,戰場上的繳獲,也是歸屬于各個旗下。
不管是糧餉武器人口牲畜,哪個旗繳獲的,就歸哪個旗自己支配。
到了奴兒哈赤的后期,征戰的范圍廣了,打下的地盤大了,利益分配上就有了變化。
八旗之上有了公庫,也就是后金國的國庫,繳獲的錢糧物資,開始需要上繳給公庫一部分了。
這個制度到了黃臺吉的時候,隨著后金國內集權的出現,也開始來嚴格,繳獲上繳公庫的份額也來大。
與此相應的是,建虜的戰時供應,也由原來的八旗自理,開始逐步往公庫統一調配供應的方向轉變了。
畢竟黃臺吉之外的其他旗主們,也都不是傻子。
若是打仗的時候八旗自理糧餉,有了繳獲了,再按照你黃臺吉定的份額上繳,什么好處都讓你占了,我們還打個什么仗啊!
所以,很快就形成了這樣的制度,平時不打仗的時候,除了各旗的護軍,也就是所謂的擺牙喇兵以外,八旗的旗丁們都解散回家,耕種也好,放牧也好,漁獵也好,都是老百姓,是沒有各旗發放下來的錢糧的。
到了外出打仗的時候,除了各旗自備一部分糧草之外,其他的大頭就都由公庫支應。
這個制度身是合情合理的,不僅符合八旗旗主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黃臺吉加強集權的需要,所以很快就推行開了。
不過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到了昂阿拉帶著正藍旗的二十個牛錄進駐廣寧城,而德格類帶著正藍旗的另外二十個牛錄進駐大凌河城,需要大量糧草供應的時候,莽古爾泰不干了。
七月初八上午,薊遼督師鹿善繼寫給黃臺吉的回信,被德格類派人快馬送回了沈陽城。
鹿善繼寫給黃臺吉的回信,當然是按照內臣鄭之惠帶來的皇帝的旨意寫就的。
鹿善繼在信中,雖然斷然拒絕了黃臺吉要求大明懲處毛文龍和劉興祚的和談條件,但是卻沒有拒絕和談身。
而且還告訴黃臺吉,大明皇帝陛下已經派出了內臣,即司禮監太監鄭之惠前來主持議和事務。
鹿善繼還在信中表示,大明皇帝陛下愿意承認后金國的存在,并且同意與建虜后金國共同商議劃定邊界。
而且在商定邊界之前,相互承認目前的現狀,各守邊界,互不侵犯。
鄭之惠這邊投遞過去的信件,也是綁在箭支之上射過去的,當然沒有封口什么的,德格類看了之后覺得事關重大,自然不敢耽擱,當天就派人送回了沈陽。
而黃臺吉在召集了自己的集賢院文士們計議了的一天之后,在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九日的上午,辰時,召集在沈陽的旗主貝勒大臣們,商議對策。
鹿善繼的回信,雖然讓黃臺吉能地感覺到有點怪怪的,覺得大明朝廷怎么可能會這么好話,之前趾高氣昂、寸步不讓的態度哪里去了,怎么一下好像都變了個樣子。
但是黃臺吉此時的心中,也不是真正的想議和,因此鹿善繼的回信倒也讓他看到了之前的計策還有實現的希望。
即便是用借刀殺人之計除掉毛文龍或者劉興祚的計劃實現不了,那么至少通過議和來穩住大明,給自己爭取時間西征察哈爾林丹汗,把整個蒙古部的左右翼部納入麾下,卻是很有希望的。
七月初九日上午辰時,沈陽汗王宮,也就是現在的大金國皇宮篤恭殿里,滿殿都是金錢鼠尾大光頭。
時值盛夏,沈陽城里一樣是酷暑難耐,所以今日齊聚篤恭殿議事的旗主貝勒和大臣們,都是清一色的金錢鼠尾大光頭,除了頭頂上那根細長的辮子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剃得锃明瓦亮。
范文程、寧完我等集賢院的漢人檢討們,跪在殿中的一個角落里,打量著肥頭大耳、細眉長目的黃臺吉。
黃太吉原英武不凡的帝王之相,卻被腦袋上頂著的那一根辮子破壞掉了,心里真是有種不出的滑稽和詭異。
李永芳等最初一批明軍將領,投降奴兒哈赤的時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不用剃發結辮的。
這些人被特別允許保持漢人衣冠、發式和兵甲,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道從哪個明朝降官降將開始,這些漢人降官降將,開始通過剃發結辮來顯示自己的忠誠,搞得其他前來歸順的漢人也不得不跟著剃發結辮了。
其實,范文程、寧完我這些漢人秀才,再怎么心甘情愿地當漢奸,他們也改變不了自己血管里流淌了幾十年的漢人血液。
所以雖然跟著剃發結辮了,但是怎么看怎么覺得大金國貝勒大臣們頭頂上的金錢鼠尾,還是有點別扭。
如今聽要“議和”,而大明皇帝那邊似乎還頗有誠意的樣子,這讓范文程等漢人謀士們反而有點擔心。
他們這些人擔心的是,黃臺吉可千萬別經不住誘惑,真的與大明朝議和了。
因為要是那樣的話,他們這些背棄了大明,背棄自家祖宗的降人,豈不是兩面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范文程心思電轉期間,黃臺吉已經讓如今集賢院的昂幫章京達海,也就是集賢院總管大臣達海,念完了明朝這邊的“和書”。
大明朝這邊的“和書”念完,篤恭殿中的旗主貝勒大臣們,都是面面相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天這太陽難道是打西邊升起來的嗎,怎么一向死硬的明國君臣居然也同意議和了?!
不過,如今黃臺吉的權威日重,旗主之中除了代善和莽古爾泰這兩個奴兒哈赤時期原位在黃臺吉之上的大貝勒之外,已經沒有人敢于在篤恭殿議事的時候胡亂話,公開質疑黃臺吉的任何決定了。
奴兒哈赤親封的,與其同時代的后金五位諳班大臣,此時也都已經相繼老死病死了。
而且過去的五諳班制度,也在黃臺吉的提議下,搞成了八大臣,新任的八大臣,比如羅什、希福、達海、庫爾纏、揚古利、達爾漢以及冷格里、納穆泰等人,又多數出自兩黃旗,都是黃臺吉的親信和支持者。
這些人既是黃臺吉提拔起來的后金國八大臣,同時又都在集賢院里各擋一面,幫著黃臺吉這個金國大汗或者或金國皇帝處理兩黃旗的事務,以及整個后金國的軍政事務。
最初作為黃臺吉人政務參謀班子的集賢院,如今幾乎一躍而成為了后金國的朝廷了。
只是這個朝廷直接聽命于黃臺吉,而且也只聽命于黃臺吉。
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先由這個集中了漢人書生與八旗智謀之士的集賢院商議。
他們拿出了對策之后,交給黃臺吉,黃臺吉認可之后,再拿到篤恭殿上與眾旗主貝勒們商量決定。
之前黃臺吉在廣寧城外自己定下的“議和”之計,還沒有在后金的朝堂之上公開討論。
不過黃臺吉率領大軍回到沈陽之后,這個消息也已經傳開了。
后金八旗與明軍打生打死這么多年,現在突然議和,當然也引發了一些議論。
有的人不愿議和,與此同時也有的人愿意議和,一時之間沈陽城的八旗權貴圈子里各種議論甚囂塵上。
只是如今黃臺吉權威日重,沒有人敢于前去詢問質疑罷了。
而黃臺吉終究也是一代英主,知道這個事情不開了也不行,八旗上層要是不能心往一處想,那么遲早會出大問題。
“這幾天各個旗主貝勒府里議論紛紛,的都是聽來的傳聞,朕準備與明國議和了。
“剛才達海宣讀的,正是明國君臣著人送來的和書,你們也都聽見了,都看,我大金與明國的這個議和,究竟該不該進行下去?”
完這話,黃臺吉抬頭掃視了一圈或跪或坐在篤恭殿中的旗主和貝勒們,等待眾人話表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