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水西城,其城址所在的地方,就是后世貴州的黔西縣城。rgX
該地屬于淺山丘陵地帶,地勢相對還算開闊。
地勢開闊,對雙方來都有利,守城的一方擺得開兵馬,方便守城,而攻城的一方布得下陣仗,也利于攻城。
如今,奉命鎮守水西城的人,是安邦彥手下的老將元帥安隆。
原不大的城池,在蠻帥安隆的坐鎮之下,利用這一段時間的加緊備戰,將面向東方的城墻,又修高和加固了一番,如今駐兵兩萬,只等來自貴陽的朝廷大軍到來。
谷里驛的水西駐軍被官軍火炮擊潰的消息,當然也已經傳入了水西城。
那上千名從谷里逃歸的水西彝兵,更是被安隆數拿住,就在水西城的東門外就地斬首。
安隆不僅將他們數斬首,而且將他們的頭顱一顆顆地掛在城頭,幾乎掛滿了東門兩邊城頭的每一個垛口。
他的目的,就是用此凌厲手段,震懾水西城的兩萬守軍,**裸地警告他們,誰敢臨陣脫逃,誰就是這樣的下場。
因為大梁王奢崇明在紅土川一戰中幾乎軍覆沒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慕俄格,也已經傳到了水西城。
水西四裔大長老安邦彥已經向水西城發來了嚴令,城在人在,城失人亡,若是敢有人向沙溪羅氏那樣吃里扒外,或者向奢家彝兵那樣一觸即潰,棄主逃回,那么不論何人,一概斬首示眾。
安隆的家都已經被送往了慕俄格山城,他要是守不住水西城,那么他和他的家都是死路一條。
安邦彥的狠辣,他可是知道的。
平時的安邦彥尚且動輒殺人,別如今的水西,已經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
奢崇明是怎么失敗的,安隆并不清楚,但是他卻知道,安邦彥的命令也并沒有錯。
無論如何,奢崇明的麾下有一萬多身經百戰的永寧彝兵,若是紀律嚴明,人人奮勇,皆死戰不退,紅土川之役,奢家彝兵就絕不會是這么一個慘烈的結果。
因此,安隆在水西城中執行的軍法立刻嚴酷了起來,恰好剛上谷里驛的敗兵逃回,只有拿他們行了軍法立威了。
這個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原松散習慣了的各洞彝兵,很快像模像樣地整肅起來了。
等到第二天傍晚,王國禎、劉肇基各率所部人馬,趕到水西城東門外的時候,安隆帶著手下土官土目在城頭觀察,其麾下土官看見官軍一共才來了兩千多人,士氣瞬間高漲了起來,紛紛向安隆請戰。
王國禎在谷里城門外屯兵半個多月,也有了經驗,同時也知道官軍的戰略,所以也不著急攻城,而是在距離水西城東門三百多步的距離上,開始扎營立寨。
王國禎和劉肇基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用一道土墻木柵欄將水西城的東門擋住,我不進攻,最好你也別出來,兩邊相安無事。
等到史永安、羅乾象率領的修路大軍,將谷里驛通往水西城的驛道清理、拓寬了以后,把那十門大將軍炮運到水西城外,拿下水西城就不過是個時間的問題了。
所以,五月二十八日傍晚直至深夜,水西城東門三百步開外的一處開闊地帶上,一直亮著火把,整個工地之上一片燈火通明了。
安隆看見那些官軍在城外扎營立寨,似乎也不急于進攻,心里松了口氣的同時,也十分不是滋味。
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變成了這幅模樣,敵人已經兵臨城下,而自己連出擊的膽量都沒有了?
谷里驛的駐軍也是安隆派過去了,當時官軍來到谷里鎮的外面,也沒有急于攻城,而是跟眼前看見的一樣,先是立營扎寨,然后相安無事。
當時安隆得到了這個消息以后,并不清楚官軍是怎么回事,是在等待什么。
如今谷里已經丟失,安隆也知道了官軍這是在干什么。
他們是在圍城等待,等待谷里通往水西城的驛道重新修通,一旦修通,來自貴陽的官軍主力就會進抵水西城下,到時候官軍的大炮就可以運過來轟擊水西城了。
然后朝廷的軍隊和補給,也就可以沿著驛道,步步為營,源源不斷地運入水西了。
看來,這一次,朝廷真是下定了決心,不平了水西就不退兵了。
還想像上次那樣,拖到官軍糧盡自退,然后水西彝兵尾隨進攻擊敗官軍,恐怕是不太可能了啊!
想通了這些道理的老將安隆,當天夜里就下定了決心,不能讓官軍這么按部就班地安營扎寨,修通道路,而自己安坐無事,無所作為。
第二天上午,安隆命令手下大將那威土官烏獲,率領水西彝苗土兵五千人,趁著霧氣未散,突然出城,向著尚未修建完畢只是有了一個雛形的官軍營盤發起了攻擊。
像貴州副將王國禎這樣的傳統武將,對于安營扎寨的事情,看得是很重的,每到一處,首先要做的就是砍伐樹木,挖掘壕溝,然后修建望樓,安營扎寨,之后才能埋鍋造飯,大軍休整。
但是到了水西城的東門外,這一套熟悉的流程進展不太順利。
水西城一帶雖然地勢開闊,但是土層很薄,而且淺薄的土層下面是堅硬的石頭,想要圍著營盤,挖掘一道深壕,然后壘起一道高高的土墻幾乎沒有可能。
因此,第二天早上呈現的水西城守軍眼里的官軍營盤,就顯得有點不倫不類,除了一道淺淺的所謂“壕溝”之外,就是一道半人高的土墻,土墻之上立起了一道稀疏的柵欄,連官軍營盤之前慣常擺放著的拒馬都沒有。
所有這一切,在安隆和烏獲看來,五千名善于翻山嶺攀爬而過的水西彝兵,一定能一鼓作氣拿下眼前的這座營盤,給前來水西的漢人官軍一個下馬威。
不過,若是他們知道眼前的營盤之中,擁有一千來自大明京師的天策衛新式火槍手的話,那么他們一定不敢這么做。
即便是眼前的這個營盤,也是貴州副將王國禎,在天策衛副指揮使劉肇基的堅持之下,才這么故意設計修造的。
前來水西城的時候,許成名在王國禎和劉肇基之間選擇了以自己的副將王國禎為主,不過也交代了王國禎,凡是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要多與出身御前侍從武官的劉肇基商量而行。
劉肇基雖然年輕,但卻是皇帝身邊出來的武將,許成名等將領遠在貴州,別皇帝的面兒沒有見過,就連大明的京師都沒去過。
在他們看來,劉肇基這個莫名其妙的天策衛“副指揮使”,可是當今皇帝陛下親自派來貴州前線“鍍金”的御前紅人,當然凡是都要照顧著點兒,商量著來了。
有了貴州總兵官許成名的交代,王國禎自然不敢怠慢,而劉肇基及其副手天策衛右掖正兵司指揮莫與京,也因為出身于講武堂和天策衛,從而在目前這樣的局面下就有了很大的發言權。
天策衛重建之后,總計兩千人,分為左右掖,而且編制奇特,一共有四個司,其中拱衛司、奇兵司隸屬左掖,由天策衛指揮使高文采統帶,日常不離皇帝左右,這一次自然不可能前來貴州。
正兵司,游兵司,隸屬右掖,這一次都被劉肇基帶到了貴州前線。
劉肇基之前乃是騎兵出身,不太喜歡列陣而戰的正兵司,相反,更喜歡作戰方式靈活多變的游兵隊伍,因此當上了天策衛的副指揮使以后,就請旨兼任了游兵司的指揮。
而其麾下的天策衛正兵司指揮,正是由來自甘肅鎮的講武堂第一期畢業生莫與京擔任。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