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壩再往北,沒有多遠,就是赤水河,撤過了赤水河,安邦彥麾下這支水西安氏的最后一支成規模的彝兵,就算是暫時擺脫了官軍主力的追擊了。
當然,這是安邦彥的想法。
自從下定決心一口氣往北撤過赤水河去之后,安邦彥、安阿倫以及麾下的謀主周世儒、大屯土官安馳、畢節土帥阿鲊等人,一個個鉚足了勁兒,催促著各自的手下,拼命往北行軍。
可惜的是,水西安氏最后的這一支規模超過一萬六千余人的彝兵,卻不是只知道行軍而不知道疲憊的牲口,而是已經活生生的疲憊到了極點的人。
吳阿占和安馳兩人的麾下接連奮戰了兩天,疲憊自然不用了,而如今占了安邦彥麾下彝兵超過六成之多的畢節彝兵,也就是安阿倫和土帥阿鲊帶著一路奔逃來到大屯場的彝兵,更是疲憊辛苦到了極點。
就是鐵打的漢子,也熬不住這種連續數日的激戰和急行軍。
所以,從大屯場秘密撤軍北上,在漆黑的夜里,沿著崎嶇的山道摸黑行軍數十里之后,不管安邦彥及其麾下將帥,如何催促和威逼手下的彝兵繼續行軍,那些來自畢節的疲憊已極的阿鲊麾下彝兵,卻是再也堅持不住了。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倒在了行軍的路上,任你怎么鞭打喝罵,也站不起來。
安邦彥的謀主周世儒,以及安邦彥麾下的眾將帥,都知道其背后的原因。
除了下令大軍休整之外,他們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
就這樣,強行驅使著麾下的彝兵行進到桃紅壩之后,面對來嚴重掉隊和減員情況,為了避免麾下大軍在行軍途中突然崩潰,安邦彥在無可奈何之下,終于同意大軍在桃紅壩休整上一個時辰。
如今剩下來的這些彝兵,可是他安邦彥將來東山再起打回水西的唯一錢了。
安邦彥再怎么妄自尊大,他也知道,若是沒有了如今麾下的這一支彝兵,他這個羅甸大王完就是一個笑話而已。
但是下令大軍休整容易,再次讓停下來休整的大軍重新上路,可就不容易了。
一個半時辰之后,安邦彥麾下的大軍仍在桃紅壩滯留休整。
任憑安邦彥如何發怒,如何喝罵,也任憑安邦彥手下的大土官、土目頭人們如何鞭打,如何威逼,這一支已經掉隊減員了超過一成的大軍,就是快不起來。
也正是這彌足珍貴的一個半時辰的時間,讓侯良柱麾下同樣疲憊不堪但卻士氣高昂的川軍先頭隊伍,在桃紅壩咬住了安邦彥麾下大軍的尾巴。
黔西北的地形,尤其是水西的地形,大多都是這個壩或者那個壩的地名。
而這類地名中所謂的“壩”,指的正是片的山間平原。
也因此,桃紅壩的地勢還算開闊。
若是安邦彥麾下的大軍面對突然來襲的川軍前鋒能夠保持鎮定,并迅速將之圍殲的話,安邦彥的“羅甸大王之夢”,或許還能接著做下去一段時間。
但是,這一支極度疲憊急于休整的彝兵,連個營盤都沒扎就席地而臥躺下休息了,此時遇見沿著大道喊著口號突然追殺而來的川軍前鋒隊伍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持刀迎上與之搏殺,而是爬起來就四散逃命。
一個名叫張良俊的川軍營兵千總,領著數百名同樣疲憊的川軍前鋒士卒,就把正在桃紅壩休整的一萬四千多彝兵,追得奪路而逃。
整個場面,就像是一個只有十幾頭餓狼的狼群,追擊著成千上萬只綿羊一樣,將他們攆得四散狂奔。
安邦彥、周世儒等人,身在桃紅壩的北部邊緣,也就是整支隊伍的前頭,面對驚慌失措狂亂奔逃的麾下大軍,這幾個人除了氣急敗壞地跳腳大罵之外毫無辦法。
到了最終,萬般無奈的安邦彥也只能是在眾軍的裹挾之下,一路被親衛隊伍簇擁著搶先往北而去。
當日上午的巳時左右,侯良柱麾下的川軍和許成名麾下的貴州軍主力,相繼趕至桃紅壩,并在桃紅壩以北五里追上了被張良俊尾隨追殺的水西彝兵主力。
雙方的激戰隨即在桃紅壩五里外相對開闊而平緩的山坡上展開了。
水西安氏的最后一支彝兵,雖然疲憊不堪,但卻多數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這些人逃無可逃,終于返身廝殺,其戰力也是不容覷。
雖然侯良柱、許成名麾下的官軍士氣高昂,局面占優,但是一時之間終究也沒有辦法將這一支多達萬人的彝兵隊伍快速拿下。
桃紅壩外綿延往北而去的驛道兩旁,山坡之上,山林之中,到處都是捉對廝殺的人群,官居士氣高昂如同猛虎下山,而彝兵也是拼命死戰,如同困獸猶斗,一時居然僵持不下。
到了午時前后,林兆鼎麾下的滇兵三千人,也終于敢到了戰場之上。
到了未時前后,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終于出現了,武之望麾下土兵隊伍的前軍彭朝柱保靖土兵兩千人,一路吶喊著沖進了戰場。
桃紅壩以北的戰場局面迅速變成了一面倒的屠殺。
不管是四川總兵侯良柱,還是貴州總兵許成名,抑或者是最后趕至桃紅壩以北戰場上的總兵官林兆鼎,都不接受這支彝兵的投降。
不管你是不是跪地投降了,都是一刀看過去,直到砍死為止。
他們都有一個默契,那就是要分了水西之地。
既然有了這樣的默契,那么收降水西安氏的彝兵,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就這樣,直到朱燮元、武之望、秦良玉等人,在劉肇基和秦拱明的護衛之下,抵達桃紅壩,這邊的戰斗才得以結束。
畢節土帥阿鲊被川軍千總張良俊當場射殺。
而大屯土官安馳,更是向滇兵前鋒將領土官沙定洲跪降而被沙定洲趁機梟首。
侯良柱、許成名、林兆鼎、彭朝柱四部官軍共計一萬兩千余人,付出了兩千四百余人的傷亡,換來了斬首一萬一千多級的收獲。
這樣的結果,當然算作一場大捷。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桃紅壩之戰雖然斬首眾多,基上消滅了安邦彥麾下的主力彝兵,但是卻沒有斬獲安邦彥人的首級。
到了當日的申時剛過,朱燮元、武之望領著中軍的主力隊伍,抵達了桃紅壩。
朱燮元得知了戰報,心中大喜,知道桃紅壩之戰后的安邦彥,失去了手中的彝兵主力,已經是敗局已定,以其目前僅剩的數千彝兵,即使想要北上藺州,打進川東,也是不可能了,接下來的時間,不過是茍延殘喘罷了。
朱燮元一邊讓武之望這個南京兵部左侍郎充當監軍,為各部將士記功驗功,一邊派出以未能參加桃紅壩之戰的秦拱明、劉肇基所部為前軍,輕裝前行,繼續往北追擊安邦彥的殘余隊伍。
與此同時,朱燮元命令追擊和奮戰了幾乎一天的川兵滇兵黔兵等各部將士,就地駐兵休整,等待著羅隆佐麾下的沙溪彝兵,押送著糧秣酒肉前來犒賞軍。
當天晚上,朱燮元駐兵桃紅壩,利用從葡萄井、大屯場一帶繳獲而來的錢糧酒肉大賞軍。
對于戰死和負傷的官軍各部士卒,朱燮元令武之望錄其姓名籍貫以報,許其家人親眷繼承封賞撫恤,戰后優先分土授田。
與此同時,朱燮元還向官軍各部和各支土兵承諾,滅了安邦彥的殘軍之后,允許各部士卒在大屯場、桃紅壩、赤水衛一帶大掠三日、各取所需,所有繳獲部歸己。
此令一出,軍振奮,連日行軍與奮戰所造成的疲憊,再一次被一掃而空。
不過,就在桃紅壩的官軍各部士卒興高采烈地喝酒吃肉慶祝勝利,憧憬著大掠水西的那一刻早點到來的時候,朱燮元在中軍大帳之中,收到了這一次的前鋒將領秦拱明和劉肇基著人緊急送回的消息。
安邦彥憑借著手中僅剩的數千彝兵,居然敢在桃紅壩以北三十多里外的鵝項嶺,打了官軍前鋒一個埋伏!。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