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鵝項嶺大捷的第二天上午,奢崇明的頭顱,也在繞道貴陽得到確認之后,又被貴州巡按御史王應華親自帶著,送到了鵝項嶺下的官軍大營之中。X
大喜過望的朱燮元,召集鵝項嶺前線的所有官軍將領,以及跟著官軍剿水西的各地土司將領,齊聚在自己的中軍大帳之中。
朱燮元一邊重審了自己之前對眾將士的許諾,一邊命人將奢崇明、安邦彥的人頭,一起擺放在一張長案之上,讓所有的官軍將,領特別是那些來自云南、廣西的土司將領們前來圍觀。
眾將圍觀之后,就是傳首各營。
而與此同時,朱燮元也讓職是南京兵部左侍郎的武之望,帶著貴州巡按御史王應華,在鵝項嶺下的各部官軍營地之中,記錄有功將士及陣亡將士之名錄。
當天晚上,朱燮元奮筆疾書了整整一夜,將四月以來進剿水西的前前后后,功功過過,以及下一步在水西改土歸流大賞有功將士等等建議,一股腦兒地寫了一份萬言書。
次日一早,即派出一隊精干人員,帶著奏折與奢安二人的頭顱,快馬北上,走敘永,過瀘州,經重慶,然后順江而下至武昌,再從武昌上岸往北,一路露布報捷趕赴京師。
歷來報喪是慢好,而報喜則是快好。
從赤水附近的鵝項嶺北上敘永,然后輾轉再至京師,平常需要兩個月左右。
若是一直走水路,兩個月也下不來。
但是這一次,朱燮元千叮嚀萬囑咐,讓遞送捷報的人馬一定要快。
所以這一次,遞送捷報的人馬一路上過驛換馬、水陸兼程,從武昌北上之后更是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北行,六月里的最后一天出發,到了八月里的第一天,就將奢安授首、西南平定的捷報送進了京師,送到了期盼西南勝利已經期盼了很久的崇禎皇帝手中。
原的歷史之上,奢崇明和安邦彥兩人直到八月中下旬的時候,才在鵝項嶺兵敗身死。
奢崇明死于亂軍之中,具體死在誰手上,不清楚,還有的是兵敗自殺。
而陣斬安邦彥的功勞屬于誰,就更是一筆糊涂官司了。
四川總兵官侯良柱堅持殺死安邦彥的是其麾下將領,但又不出到底是誰。
而貴州總兵官許成名則堅持陣斬安邦彥的人,是自己的麾下將領趙國璽。
許成名這個貴州總兵官,是朱燮元麾下的得力干將,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他的法得到了朱燮元的采信。
因此,歷史上朱燮元把除掉安邦彥的大功記在了許成名和他的貴州軍身上,然而此舉不僅造成了侯良柱對朱燮元、許成名的憤恨,而且很快就在朝野之前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四川巡撫尹同皋、布政使張倫等人,都站在侯良柱的一邊,紛紛上書攻擊朱燮元,朱燮元放縱士卒燒殺搶掠,袒護貴州兵將而苛待川軍,對川軍的功勞視而不見,一味袒護許成名,等等。
與此同時,因為朱燮元剿水西殺戮過重,朝廷之上的大批清流御史聽風就是雨,紛紛上書彈劾朱燮元,要求崇禎皇帝派人問罪朱燮元,搞得剛剛鏟除了奢崇明安邦彥的朱燮元,不得不一再上書求去。
好在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多少有點心眼,沒有臨陣撤換朱燮元。
不過奢崇明、安邦彥兵敗身死之后,因為侯良柱與許成名之間爭功而造成的巨大爭議,使得當時平定了奢安之亂的將帥大多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
朱燮元保住了云貴總督兼貴州巡撫的位置,但是沒有得到爵位,崇禎皇帝只給了他一個左柱國的榮譽職務,讓他繼續坐鎮貴陽,穩定西南。
其他有功將領,比如秦良玉,侯良柱,許成名等人,也都只是給了榮譽性的品秩提升,而沒有得到實打實的封賞。
立下了平定奢安之亂這樣的大功,卻沒有一個人因此得到爵位,這在明朝的歷史上是不正常的。
而且朝野之間關于朱燮元的各種爭議,也導致了朱燮元在后來改變了對待水西安氏的態度。
歷史上的崇禎三年春,被各種彈劾搞得焦頭爛額的朱燮元,為了盡快穩定西南的局勢,最后接受了安位的率眾歸降。
而崇禎皇帝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捏著鼻子繼續保留了這個叛亂了將近十年之久的水西土司世家。
結果,幾年過去之后,朱燮元死在任上,水西安氏再次發動叛亂。
雖然這些后續的一次又一次叛亂,都是旋起旋滅的那種,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每逢建虜入侵或者北方動蕩,水西安氏就要在西南鬧上一鬧,實在是牽扯了大明朝廷的很多精力。
而所有的這些歷史教訓,都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從一開始就要極力避免的。
還好,這一次侯良柱所部斬獲了安邦彥,而且下手的還是侯良柱的兒子侯天錫,可以毫無爭議。
而這一世殺了奢崇明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巾幗英雄秦良玉,這一點更是沒有爭議。
這一下正中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的下懷。
明朝末年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冊封的那一批開國元勛們,在朱元璋死之前就基上都給收拾掉了。
如今的這一批勛貴世家,多數都是當年跟著明成祖朱棣靠靖難軍功起家的。
這一批勛貴世家跟著叔叔反侄子,從道義上,來不太站得住腳。
而且受封之后腐化得也快,到了崇禎年間更是成了毫無擔當的代表。
之前,崇禎皇帝找了許多借口和由頭,將印象中十多年后投敵降清的那一批南北兩京勛貴幾乎清除一空。
這么做,就是為了要扶植一批新的勛貴世家,來頂替那些日益腐朽的靖難勛貴世家。
因為不管是對戰建虜取得大勝,還是剿滅流賊、平定土司叛亂取得大捷,這樣的軍功起來總比靖難軍功好聽一點。
借著這樣的大勝之機,分封一批新的軍功貴族,總比硬從矬子里面拔大個,硬要從已經腐化敗壞的靖難軍功勛貴世家之中找人出來重用,要靠譜得多了。
所以,朱燮元的貴州捷報傳至京師,對崇禎皇帝來,無異于是正瞌睡的時候有人送枕頭來。
朱燮元在寫給皇帝的捷報中,兌現了他給貴州前線將帥的承諾。
對于斬獲了奢崇明和安邦彥首級的前線將領,朱燮元履行了諾言,請求崇禎皇帝封給他們世爵。
對于所有陣亡和參戰的有功將士,朱燮元也是到做到,請求崇禎皇帝為他們割土授田。
朱燮元在請求論功行賞的奏疏之中寫道:“朝廷大軍剿水西,前后征戰凡八年,彝苗賊寨焚掠無算,水西丁口十不存一。水內水外傍河可屯之地不下萬八千頃,如今盡皆荒蕪,棄之實屬可惜。
“且諸將士身經數百戰,咸愿得尺寸之地留子孫,請吾皇陛下準予云貴川三軍將士援引遼東、東江二邊鎮之先例,以軍功換土地,割此新土以授之。
“諸將士得地而安居,知所奮斗,日后吾皇陛下但有所命,諸將士及子孫必效死疆場,而水西之地亦必因此而戶口自實,如此水西乃至西南可得大定而永安也!”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