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棄城西逃和后金軍入主漠南的消息,很快就隨著南下逃難的察哈爾牧民,傳到了大同沿邊的明軍邊堡之中,同樣也很快就傳到了往南四百里的大同城里。X
大同巡撫范復粹,自從接到了崇禎皇帝的密旨之后,就一直在為之前的遲疑觀望而懊惱自責。
到了十月十八日的夜里,又得知了庫庫和屯發生的驚天變化,心里更是扼腕嘆息,后悔不已。
他一方面擔心,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若是知道了自己坐鎮大同無所作為,以致于漠南蒙古在數日之內易主該是多么生氣,對自己又該是多么失望。
另一方面,他也擔心,順利拿下了庫庫和屯的后金國大軍,到底會不會像其鑲紅旗旗主貝勒岳托投書得勝堡所的那樣,此來漠南只為征討林丹汗,而不會覬覦大明的邊境。
就在這天夜里,范復粹連夜找來了大同知府馬士英和自己的撫標將領兼大同參將孫應元,商議剛剛接到的從殺胡口等地邊堡傳來的消息。
范復粹:“殺胡口等地邊堡連續傳來消息,皆言奴酋黃臺吉親率建虜大軍十余萬已至漠南,察哈爾之林丹汗不戰而逃,后金軍已入主庫庫和屯!”
到這里,范復粹嘆了一口氣,接著道:“前番大同文武一時眾紛紜,老夫亦思建虜未必立至也,折中而行審慎持重之,未能聽取吳監軍鑿鑿之言,以至于大同邊外之形勢急轉直下,淪為今日之境地!
“如今建虜大軍突然而至,十數萬虎狼之軍已然云集邊外,雖此前有虜帥投書,聲言兩不相犯,然則建虜之言未可盡信,有備無患,方為上策!汝二人一文一武,助老夫留守大同,如今該當如何措置,可有一言以教我?”
年近四十的馬士英身材瘦高,黃面短須,臉色陰郁,加上天生的八字眉,細長眼,活脫脫一副落魄文人窮酸秀才的模樣。
馬士英聽了大同巡撫范復粹的這番話后,對著上座的巡撫一拱手,道:
“下官雖未在遼東任過職務,但對東虜之豺狼心性亦是多有耳聞!東虜者,化外之民也,其野蠻卑劣尤甚于邊外之北虜!
“下官自天啟七年調任大同以來,即知北虜之言斷不可信,何況野蠻卑劣更甚于林丹之建虜呢?!
“虜帥之所謂只取漠南林丹,與我兩不相犯,不過是要我中立,一緩兵之計耳!
“如今林丹汗既然西逃無蹤,而建虜大軍又云集關外,其意已很明白,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也!建虜之謀我必矣!”
馬士英話不太客氣,范復粹也知道自己前番因為不愿生事而坐視良機,因此也不以為意,聽完了馬士英的話,手捋胡須,默默無言片刻,然后沖著大同副將孫應元道:
“孫參將乃是大同邊軍宿將也,久在邊軍之中任職,對于當下邊外之形勢,又持如何之看法?”
孫應元是大同鎮邊軍老卒出身,從普通軍戶出身的兵,一路積功升至的大同鎮參將。
萬歷末年到天啟年間,也曾多次作為選鋒被抽調到遼東作戰,能夠混到今天這一步,那都是一刀一槍從戰場上殺出來的。
起來,這個孫應元與黑云龍等人一樣,算得上是當初渠家禎當大同鎮總兵官的時候賴以鎮守大同沿邊各口的悍將了。
只是渠家禎這位前大同總兵被治罪之后,前任大同巡撫一同治罪,孫應元也就頓時失去了依靠。
等到祖大壽從遼東來到大同任職總兵官之后,原來的大同鎮將領,有不少都靠邊站了。
很快,并非將門世家出身的孫應元,在祖大壽的麾下,就受到了大同鎮遼東籍將領的排擠。
不過范復粹這個文官巡撫一點不傻,知道權力制衡的重要,特別是有一個強勢總兵官的情況下。
所以,孫應元不被祖大壽所看重,但卻被范復粹給調到了自己的麾下,擔任自己的撫標主將,同時安排到了大同參將的位置上,并沒有閑置不用。
此時孫應元聽了巡撫大人的話后,立刻抱拳道:“啟稟撫院大人!末將當年曾為大同選鋒,在熊經略麾下跟隨大軍從征遼東!”
到這里,紅臉膛的孫應元臉色瞬間黑了下來,似乎是想到了當年什么悲慘的往事,停頓了片刻之后,突然道:
“建州丑虜,虎狼之性也!其奸狡詭詐,狠毒殘苛,絕非北虜蒙韃之可比!其人其言,斷不可信!
“且我大明自來用兵,非有七分勝算,即從不輕動,而建虜之性卻非如此,但有三分勝算,即敢悍然行險!此情此節,撫院大人不可不慮也!”
此時大同兵備陳士奇,已經奉旨赴京前去就任軍機處軍機參議了。
吳也去了陽和衛坐鎮,祖大壽去了得勝堡,而丁啟睿則去了殺胡口。
范復粹身邊可以商議軍情的人物,也沒有其他人了。
此刻聽了這兩個人的法,范復粹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大同沿邊各口不能不著意提防嚴陣以待!即使大同府城也應清點民壯,以備征用!”
接下來,范復粹一邊將大同邊外的最新情況,寫成奏折上報給崇禎皇帝,一邊在馬士英的建議之下,立刻派人向吳、祖大壽、丁啟睿傳達命令,要求三人各領所屬兵馬提高警惕、整軍備戰,嚴防建虜突襲大同邊堡。
同時,還在孫應元的建議之下,要求沿邊各口不得擅自放入察哈爾和漠南各部逃散牧民進關,一來不給建虜出兵借口,二來防止建虜奸細混入。
與此同時,范復粹還在大同城內張榜安民,同時征募青壯民勇,皆歸孫應元麾下聽用。
大同一帶,地近邊關,自來民風就強悍,因此多有敢戰之士,范復粹的募兵告示一貼出,數日之內即募得敢戰之民壯三千,編配行伍,盡數納入了大同巡撫衙門直接指揮的撫標之中。
也因此,大同城的守軍,算上祖大壽留下的一個兩千人的營頭,總算達到了八千人之眾,范復粹的心中算是安定下來不少。
而遠在大同以北**十里外得勝堡的大同總兵祖大壽,接到了皇帝要求出兵救援察哈爾林大汗的旨意之后,心中就暗自后悔,如今僅僅過了一天,再一次聽聞了漠南之變的消息,心中更是懊惱不已。
當初若是先行同意救援,就是暫時不去領兵出塞,想來林丹汗得知大明站在察哈爾一方,也不會輕易棄守歸化。
如此一來,黃臺吉所領建虜大軍,頓兵于歸化城下,倉促則南下,久之則疲敝,到了那個時候,不管建虜撤不撤軍,大同鎮的機會就都來了。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似強大的林丹汗如此懦弱不堪,大明這邊只是上述請旨請其稍候而已,居然就聞風而遁,不戰而逃了!
到了這個時候,一直以來都有點患得患失的祖大壽,終于有了一點遼東名將的風范,立刻派出了自己的精銳中軍之一部五百騎,由親信守備祖克勇率領,出了得勝口,往西北哨探而去。
同時,祖大壽還傳令在得勝堡殺豬宰羊大犒三軍,改一日兩餐為三餐,準備與來犯之建虜血戰。
自從萬歷末年建州女真崛起以來,祖大壽承襲父職,與建虜打仗已經打了十多年了,對建虜后金國的德性自然極為了解,知道林丹汗西逃之后,建虜十數萬大軍云集漠南,定然不會放過由漠南進攻大明的機會。
前番祖大壽曾寄希望林丹汗能在漠南之地堅持個半年之久,到時候黃臺吉師老兵疲,就輪到了一直養精蓄銳的自己出手了。
在他看來,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各部之后,部眾大增,實力也該大增才對,以數萬察哈爾鐵騎與黃臺吉所領建虜大軍周旋,且有歸化城的堅城可以憑借,怎么樣也能夠堅守上三五個月吧。
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判斷,一向殺伐果斷的祖大壽才會選擇一忍再忍,靜待時機。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所謂靜待時機,如今看起來成了一個笑話,再對比一下皇帝陛下的密旨,對比一下黃臺吉的摧枯拉朽,他的靜待時機,成了坐視察哈爾敗亡而不救,落在外人的眼中,這完就是懦弱無能的一種表現啊!
也正是因為這樣,懊惱不已的祖大壽在得勝堡整軍備戰的同時,也派人快馬去向奉命駐守殺胡口的參將堂弟祖大成傳令,令其務必日夜守在殺胡堡內,絕不可掉以輕心玩忽職守。
然而令他再一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往西口也就是殺胡口傳令的中軍親兵,還沒有抵達殺胡口口內不遠的朔平城(大同右衛所在地,后世山西右玉),而來自朔平城的消息就已經震驚了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
崇禎二年十月十九日的夜里,殺胡口關城被破,祖大成生死不知,建虜大軍正從殺胡口洶涌而入!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