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之間,總共不過三五里地的距離,豪格的三路騎兵,很快就奔馳到了明軍大營的胸墻之前,有的直接從開放的通道直沖而入,更多的則在第一道胸墻之前減緩了馬速,也有的則把這些胸墻當成了擋馬墻,直接躍馬而過。
而早早地就被布置在胸墻背后的明軍火槍手、弓箭手們,絕大多數都憑借著四尺多高的胸墻,躲過了建虜和蒙古騎兵在沖鋒路上激射的漫天箭雨,等到敵人靠近胸墻的時候突然站起身來,朝著敵軍紛紛開火。
嘣嘣嘣嘣的弓弦聲夾雜著砰砰砰砰的火槍聲,瞬間響成了一片,火槍彈丸和弓箭射出的箭雨,將靠近胸墻的敵人擊倒一片。
而那些憑借著高超的騎術,始終保持高速,躍過四尺多高的胸墻,進入胸墻與胸墻之間的少數建虜和蒙古騎兵,則被胸墻背后手持長槍的長槍手刺翻在地上。
而那些僥幸沒有遇到胸墻,而是直接沿著進出明軍大營的通道洶涌而入的建虜和蒙古騎兵們,則很快就遭遇到了更加殘酷的打擊。
被布置在明軍大營正中央的巨大炮陣,在建虜騎兵和蒙古騎兵兵分三路從西面疾奔而來的時候,三十六門崇禎一式后裝滑膛子母炮,就對準了這三條通道。
對準乾門、兌門和坤門的各有十二門佛郎機炮子母炮改進款,每門母炮八個子炮的配備,使得十二門佛郎機的火力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連續打出九十六顆六斤重的鐵質彈丸。
也就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面對的乾門、兌門和坤門之內的通道,變成一條條血肉胡同。
早就類似的八卦型大營之中演練了無數次的薊鎮三屯營、建昌營和山海鎮明軍炮手們,根不需要孫承宗、尤世威、趙率教等高官來親自指揮。
到了敵軍騎兵對著佛郎機的炮口洶涌而入的時候,只聽得炮陣中央一個人大喊一聲“點火”,分別朝著三個方向嚴陣以待的炮長們,立刻將火把伸到了佛郎機炮的子炮火門之上。
隨著咣咣咣的轟鳴聲,三十六門火炮朝著三個敵軍涌來的方向射出了熾熱的彈丸。
雖然不是開花彈,但是打在一具具馬匹和人體之上,其威力依然不容覷。
第一波佛郎機火炮射出的彈丸,將沖鋒在前的建虜和蒙古騎兵洞穿了一串串。
那些僥幸躲開了一枚又一枚佛郎機的彈丸,沖入了通道深處,眼看著就要沖入大營中央炮陣附近的騎兵,很快就被隱藏在最后一道水泥石塊混凝土胸墻后面的火槍手們亂槍打死。
而且這些火槍手們很快就找到了竅門。
建虜披著雙層棉甲的騎兵抗打擊能力很強,中了一槍兩槍或者身中數箭,只要沒有擊中頭面部的要害,就都還能繼續策馬前行。
但是這些騎兵胯下的馬匹卻鮮有披甲的。
于是很快明軍火槍手、弓箭手、長槍手就將目標鎖定在建虜和科爾沁騎兵騎乘的馬匹身上了。
一時間通道對面的火炮轟鳴不停,通道兩側的墻后面火槍齊射、箭落如雨,到最后,沖入了通道之中的敵軍騎兵,終究沒有一個能夠沖入大營中央的炮兵陣地之上。
豪格騎著馬在鰲拜等人率領的兩千多鑲黃旗護軍擺牙喇兵的護衛之下,張望不遠處的明軍大營,看著自軍的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朝著明軍低矮的擋馬墻沖擊過去,心情一陣陣激蕩,幻想著在三不剌川的這篇荒野之上,將眼前的這一大批明軍一舉殲,以彌補自己未能攻入明國的遺憾。
當然,若是他能夠像大明朝廷的閣老兼軍機大臣孫承宗一樣,站在一座高高的望樓之上,拿著大明出品的雙筒望遠鏡俯瞰整個戰場的話,他就不會這樣想了。
因為呈現在孫承宗眼中的景象,與豪格在鑲黃旗大軍背后看到情況大為不同。
建虜和蒙古騎兵如同漲潮之時的海浪一樣,驚天動地、密密麻麻、排山倒海一般沖來,聲勢固然極為駭人,但卻大部分止步于一道道四尺多高的胸墻外面。
少數騎術高超策馬躍過胸墻的騎兵,也很快就被胸墻背后嚴陣以待的明軍士卒所圍殲。
而大量的建虜騎兵和蒙古騎兵只是策馬在他這座八卦大陣的外圍不停的策馬奔馳,一邊盯著明軍的火槍張弓射箭,一邊尋覓著突入大營的通道。
這一次,孫承宗帶薊鎮邊外,帶到多倫諾爾一帶布防的明軍,雖然比不上遼東鎮、延綏鎮那般的精銳,但在大明邊軍序列里面,卻也是排在前面的隊伍。
熱河鎮守府的武烈營就不了,就是經過尤世威大力精簡整編移防到關外的三屯營、建昌營也跟過去有了明顯的不同,雖然從人數上看少了數千,但是沒有了老弱病殘,沒有大量的虛頭水分,這兩個營頭一萬兩千人的行軍作戰能力卻大有提升。
至于山海鎮總兵官趙率教帶來的山海鎮騎兵八千、步兵一萬,累計一萬八千人,在趙率教這一位智勇雙的總兵調教下,更是訓練有素,非一般內地營兵衛所可比。
有這三萬人,再加上熱河鎮守府的五千騎兵和兩千步兵火槍手,一共三萬七千人,孫承宗對守住這座迷宮一般的營盤,并且給予來攻的建虜以重創,非常有信心。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在猛攻西面三個敞開的通道而不下之后,擁擠在陣前的大量虜騎,開始在鑲黃旗左右翼固山額真的率領下,分兵去攻其它通道。
這座巨型的八卦陣正北坎水門,正南離火門,很快就也遭受到了虜騎的沖擊。
然而結果是一樣的。
雖然處處險象環生,但終究還是化險為夷。
沖入入營通道之中的大批虜騎,要么死于當面的佛郎機炮的碩大彈丸,要么因為馬匹倒地,跌落馬下,被水泥石塊混凝土胸墻后面的火槍手、弓箭手、長槍手殺死。
跟在一批騎兵后面沖入坎水門通道的鑲黃旗左翼固山額真巴賴山剛剛沖入其中,就以為馬匹被火槍擊中頭部而被突然跌倒的馬匹甩落馬下。
為避免被身后的馬匹踩踏而緊貼著墻根蹲坐的巴賴山,親眼目睹了進入通道之中的騎兵被對面的火炮和兩邊的火槍射殺的慘狀,連滾帶爬地逃出了陣地。
幸運的巴賴山在明軍大營正北的坎水門外,找到了一批失去了騎手的戰馬,然后騎著奔回來了豪格所在的己方后陣。
來到豪格陣前的巴賴山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大聲道:“主子!主子!不能再打了!不能再打了!
“明軍的這座大營不是堅城,卻勝似堅城!根就是一處事先備好的陷阱!我鑲黃旗子弟損傷太重,損傷太重了!”
豪格原見巴賴山獨自策馬奔回,而且遺失了頭上的箭盔,看起來狼狽無比,心中就要發火,此刻聽了他出的這番話,頓時勃然大怒,手持馬鞭,策馬上前,朝著巴賴山就劈頭蓋臉地打了過來。
豪格一邊打一邊怒斥道:“虧你巴賴山還曾是先汗親賜的巴圖魯,如今大軍奮戰,勝負未分,你卻胡言亂語,亂我軍心!你的膽子哪里去了?!”
豪格這邊打著,猶自喝罵不已,就在這個時候,卻又看見在前方督率中路鑲黃旗與科爾沁聯軍的齋桑貝勒,也策馬跑了回來,而且隔著十幾步遠就大喊:
“豪格貝勒,不能打了!不能再打了!這里分明是一處陷阱。
豪格聽了這話,心中怒氣更盛,然而未等他將呵斥的話出口,就又看見自己最為倚重右翼固山索海,也從遠處策馬前來,一邊奔馳,一邊喊著什么。
跟在索海后面不遠,幾乎同時策馬奔回的,還有統領左翼的管旗大臣揚書。
鑲黃旗右翼固山索海策馬來到近前,翻身下馬,快走幾步,就在豪格的馬前,打千跪地,大聲道:
“主子,旗協管大臣伊遜,在明軍陣中墜馬被殺!這里的明軍火器犀利,工事堅固,我大軍沒有攻堅利器,強攻下去徒增傷亡!請主子三思!”
很快,鑲黃旗管旗大臣揚書也趕到了跟前,與索海、巴賴山一樣,下馬跪地,幾個人同時請求豪格下令撤回大軍,不能打了。
到了此時,鑲黃旗旗主豪格雖然心高氣傲、桀驁不馴,而且也不清楚前方究竟發生了何事,但是年輕的他根架不住這么多黃臺吉特意安排給他輔佐他的老臣、悍將們的請求。
很快,豪格派出了鰲拜,領著一對護軍擺牙喇,在自軍身后吹著牛角號策馬奔騰,將撤回陣的命令傳達到前方的每一路虜騎那里。
身在明軍營前和營中的虜騎,早已被明軍陣中的火槍、火炮、霹靂彈打得心驚膽戰了,此時聽到了撤退的號角,自然是聞令而退,亂紛紛地調轉馬頭,往回奔走。
而那些失卻了戰馬的,則連滾帶爬地,頂著槍林彈雨往后逃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