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黃臺吉帶著僅剩的女真和蒙古三萬人馬,從庫庫和屯突圍北上的第二天中午,趙率教、祖大壽、曹文詔和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等人率領的大批騎兵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庫庫和屯城外。 X
然而此時,軍機大臣平陽伯李邦華,已經在頭一天率軍進駐了這座塞北雄城。
而黃臺吉麾下的建虜和蒙古兵殘部,更是早已經消失在北方的漫天風雪之中了。
趙率教、祖大壽、曹文詔等人攢足了勁頭前來,卻發現庫庫和屯已經落入山西鎮明軍之手,而奴酋及其麾下的建虜和蒙古仆從軍也已經逃往更北方,人人心中都是遺憾無比。
只是這個季節的草原之上,風雪肆虐,行軍困難,平日里每天卯足了勁兒可以快速行軍三百里的明軍騎兵,到了這個時候,每天策馬跑上一半的路程,都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至于在這個季節頂著嚴寒風雪,繼續北上瀚海追擊建虜騎兵,包括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這個蒙古漢子都是連連搖頭。
所以,這些人雖然感到遺憾,但卻也無可奈何。
當日中午,幾個人被山西鎮總兵王國梁接進了城中,趕忙前來拜見大明朝廷的軍機大臣平陽伯李邦華。
幾個人進到城中,來到了李邦華的督師部院之中。
趙率教和祖大壽兩位掛將軍印的經制總兵官,分別向李邦華稟報了多倫諾爾和大同方向的戰局戰況。
與此同時,這幾個新到的總兵大將,為了彌補未能將建虜留在漠南的遺憾,一起向大明朝的這位軍機大臣請令,愿意率領各部騎兵護著李邦華這位閣老軍機大臣,繼續往西,前去收復河套之地。
祖大壽:“閣部大人!卑職聽聞,奴酋初南下,林丹汗即向西奔逃,而奴酋亦曾派遣了一支偏師西去追擊。
“想來鄂爾多斯諸部必然連番苦戰,今日建虜北逃,其西行偏師亦必不能久留。
“鄂爾多斯諸部經此一戰,實力必損,且林丹汗西逃,漠南無主,大人率數萬大軍西去,踏冰渡河而臨之,或可不戰而取也!此誠吾輩鎮守疆臣不世之功也!”
祖大壽的法,深得趙率教、曹文詔等人的認同,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向李邦華表達著求戰之心。
李邦華聽了這些總兵大將的求戰之語,心中也是激蕩不已。
收復河套,對于他這樣的文臣來,更是由來已久的一個夢想。
這個夢想,從大明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不少有志于收復大明失地的文官武將的夙愿。
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時任三邊總督的曾銑,向嘉靖皇帝上了《請復河套疏》,提出了收復河套的建議和請求。
曾銑的想法,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贊同,但卻沒有得到其他朝臣的支持。
因為當時,東南沿海面臨著嚴重的倭患,大明軍事的重心放在了東南,而西北邊地盤踞河套之地的鄂爾多斯諸部首領濟農(時稱吉囊,此人是俺達汗之弟)也頗為不弱。
同時,大同邊外漠南地區的俺達汗也是剛剛興起不久,兵鋒正盛。
所以,曾銑的提法雖好,卻并沒有能夠得到河套周邊地帶陜、甘、寧、固、延諸鎮邊臣的支持。
這些人大多都是保持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用兵失敗,激怒了套虜與俺達,反而引火燒身,致使蒙韃犯邊。
不過,曾銑的提議,卻得到了時任內閣首輔夏言的支持。
就這樣,在嘉靖皇帝和時任內閣首輔夏言的支持下,曾銑調集了一批軍隊,開始發起了復套的戰爭。
然而,曾銑的做法,因為沒有得到其他沿邊撫鎮之臣的鼎力支持,以至于先勝而后敗,靡師耗餉兩年時間,最后徒勞而無功。
曾銑兩年無功,朝廷的風向迅速變化,而嘉靖皇帝的心意也發生了改變。
一心想要趕走夏言而上位的嚴嵩,趁機糾集了一幫朝臣,大肆攻擊彈劾曾銑欺君,而且把矛頭指向了當時的首輔夏言。
結果,夏言在黨爭之中黯然下臺,首輔之位被嚴嵩所取代。
而失去了夏言支持的曾銑,下場則更慘,不僅丟官罷職,而且被政敵嚴嵩、仇鸞等人告以欺君之罪,最終竟然被逮捕入京,斬首棄市,成為了嘉靖朝殘酷黨爭的犧牲品。
曾銑被斬首棄市之后沒過多久,土默特部的俺達汗和鄂爾多斯部的濟農相繼率軍犯邊,而當年支持曾銑復套的前首輔夏言,也在嚴嵩的攀誣之下,被愛翻舊賬的嘉靖皇帝以擅開邊釁為名斬首。
從此之后,收復河套這件事,成了嘉靖年間一個不可言的禁忌。
而西北各邊鎮從此也死了復套之心,再無進取之意。
這些前塵往事,李邦華知道得一清二楚,此時諸將提起,自然要慎重行之。
況且此時,塞外風雪肆虐、滴水成冰,大軍又是連番行軍作戰,傷病問題嚴重,如今剛剛有了一座城池可以立足容身,各部皆是亟待休整。
而自己一直負責圍剿的流賊再次流回陜北,死灰復燃,而且性格執拗、行事不計后果的三邊總督袁崇煥,又在西北捅了個大簍子。
若是自己如今領著大軍西去,壓迫鄂爾多斯諸部,萬一逼得鄂爾多斯諸部狗急跳墻,南下陜西或者固原,再搞得袁崇煥南北兩線作戰,自己這么做豈不是火上澆油!
猶豫來去,李邦華對祖大壽、趙率教等人道:“收復河套,誠然不世之功也!既是汝等大將之固志,亦是閣部之夙愿也!
“然則宣大漠南大戰方休,歸化城內千頭萬緒!各部將士頂風冒雪苦戰數月,傷病滿營,亟待休整!
“且此事重大,御駕就在居庸關中,一切還應取決于圣上決斷!不過,諸將之議,閣部將盡快呈報,不數日即可上達天聽,各部可趁此數日光景厲兵秣馬、休養士卒!”
諸將雖然有志于盡快西去收復河套,但看歸化城外天候如此,且自軍遠道而來,士氣雖然很高,但也疲憊不堪。
而且大軍遠道追擊,沒帶什么糧草,各種現實情況擺在面前,光有一腔豪情,也是沒有什么大用。
李邦華接見了幾位總兵大將之后,讓山西鎮總兵官王國梁給各部騎兵劃分了在歸化城中的駐扎區域。
庫庫和屯城中曾經的大蒙古國林丹汗的行宮,也就是黃臺吉占據了庫庫和屯之后的大金國天聰汗的行宮,如今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大明朝閣老軍機大臣兼山西剿賊督師李邦華的督師部院行轅。
而城中大量房屋民居也順其自然地住滿了大明的官軍士卒。
黃臺吉率軍撤離的時候,走得十分倉促,城中不僅遺留下了一批糧草牲畜,而且還遺留下了大量婦孺。
包括城中的官署、寺廟、商鋪和民居等房屋建筑,也沒有來得及放火燒毀。
所以,李邦華刷軍入城之后,算是從黃臺吉的倉皇突圍之中接收了一個基完整的城池。
城中的萬余名老弱婦孺,大部分是當初林丹汗撤離庫庫和屯時沒有來得及出城跟上的察哈爾牧民家眷,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當時奉命斷后的察哈爾右翼三萬戶頭領的妻女幼子。
如今,隨著黃臺吉的突圍逃走,這些以女人和孩子為主的原察哈爾右翼三萬戶的老弱婦孺,與庫庫和屯這座城池一樣,又相對完整地落到了入城明軍的手中。
這些老弱婦孺家中的丁壯,先是被林丹汗抽丁為兵,跟著林丹汗到處征戰,等到黃臺吉來了之后,又被投降了黃臺吉的各部首領再一次抽丁為兵,如今多數死在了宣大的戰場上,剩下的僥幸未死的,這一次又被女真人裹挾著一起突圍撤走。
因此,剩下的這些都是婦孺女子,沒有什么危害性。
其中一些稍有姿色的婦人女子,更是被建虜后金國的女真辮子兵們肆意玩弄,對女真人也是充滿了仇恨。
等到李邦華率領明軍大舉入城的時候,這些人倒是十分溫順,十分配合。
而在平虜衛衛城之中投降了李邦華的前察哈爾右翼萬戶之一額爾克楚虎爾,如今重新以新的身份,跟著明軍回到庫庫和屯之后,也向李邦華提出了將城中察哈爾老弱婦孺劃歸自己的要求,但是被李邦華一口拒絕。
李邦華只同意額爾克楚虎爾找回自己的妻女家眷。
同時也只同意,跟著額爾克楚虎爾歸降大明的兩千騎蒙古兵,可以找回自己的家眷。
而其他人的歸屬和處置,則一概請旨定奪。
當然,李邦華有他自己的想法,包括歸化城的未來,包括城中這些婦孺的處置,包括隨軍而來的那些關內漢人青壯的安置等等,早在率軍屯兵于庫庫和屯城外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一套想法。
到了這個時候,李邦華自然是要盡快報告給身在居庸關中的崇禎皇帝,請皇帝來定奪了。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