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聽了這話,崇禎皇帝將目光轉向跪在勛貴武臣前面的英國公張惟賢,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然后微微一笑,對他道: “英國公此言,誠老成謀國之言也!祖宗既有南北分設之初衷,朕亦當遵循祖制! “不過,為求下軍令之統一,朕意,南北五軍都督府之上,再設一大都督,設一上護軍。 “至于這個五軍大都督的位子,就由英國公張卿出任,而上護軍從今而后皆由兵部尚書兼領。英國公意下如何?” 崇禎皇帝這話完,英國公張惟賢愣怔之間,跪在他身后的一幫勛貴武臣們,立刻一起叩首道: “陛下圣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了這個時候,英國公張惟賢也反應了過來,知道皇帝這樣做,是在向他以及以他為首的勛貴武臣們作出的一個讓步。 甚至可以,這是皇帝給他英國公張惟賢的一個大大的面子。 一念及此,英國公張惟賢不敢再多發一言,只是緊隨著身后的頌圣之聲,叩首道:“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英國公張惟賢以及殿中的五軍都督府勛貴武臣們既然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同意了這樣的所謂兵制革新,那么殿中的文臣們,自然無話可。 對于其中的一些人來,雖然這種有點換湯不換藥的兵制革新,并沒有給朝廷減少多少錢糧支出,沒有給下百姓減少多少軍費負擔,甚至看皇帝的意思,將來這個什么海軍,怕也是個燒錢的玩意兒,但兵制革新這種事情,終究與他們關系不大。 而且皇帝在恢復大都督之職的同時搞出來的這個上護軍,可是一個專門給文官們安排的職位。 有了大都督,就有了上護軍,那么有了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未嘗就不能有個左右護軍。 原本由是世襲勛貴世家把持著的水潑不進的五軍都督府,今后是不是也就有了文官的位置? 內閣首輔李國鐠以及閣臣徐光啟、閣臣兼軍機大臣孫承宗,還有莫名其妙得了個上護軍頭銜的南居益,雖然心里各有一番想法,但是當此之時,也只是帶領著身后的文官大臣們,叩首高呼萬歲圣明了。 對于崇禎皇帝來,這樣做,當然是一種妥協,既是與南北兩京在五軍都督府里擔著世職的世襲勛貴武臣們的妥協,也是與朝中文官大臣們的一種妥協。 按理,以他今日在朝野之間,在大明軍中的權威,他完全可以不做任何的妥協,不需要向有意見的朝中權貴大臣作出什么讓步。 但是來自后世的他,卻聽過這樣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即,政治本就是一種妥協的藝術。 若是你想讓一件涉及各方的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那么你就不能讓自己成為唯一一個能從這件事情中獲利的人。 尤其是當你推行的這件事情會損害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之時,你就尤其要在關鍵的時候懂得妥協。 特別是,當這件事的順利推行,還需要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持或者配合的時候,適當的妥協和讓步,就更是必須的了。 換作華夏老祖宗的話來,那就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這一點,正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做事的又一個一以貫之的套路。 即使在布置好了一切,占據壓倒性絕對優勢的時候,也要給利益攸關方留下一點余地。 事實上,這也是在給自己留下一定的余地。 正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一步到位固然爽快,但是隱患很多。 中國歷史上搞變法的人,多數都沒有好下場,距離明末遠一點的例子有商鞅,而距離明末近一點的例子有張居正。 而他們沒有好下場的原因,就是因為在變法的過程中,他們損害了太多人的利益。 商鞅還算好一點,人死了,但是變法的成果卻大體留下了。 而張居正則是人走茶涼,人亡政息,不僅自己死后沒有好下場,他所推行的變法,也隨之被廢。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可不想自己推行的新政,到最終,得到這么一個結果。 因此,他寧肯什么事情都慢上那么一點,哪怕是效果沒有那么立竿見影,沒有那么明顯,也一定要扎扎實實,讓它在這個時代生根發芽,最終開花結果。 崇禎三年五月十五日的望日朝會,很快就在與會的滿朝文武大臣們的一片頌圣之聲中結束了。 雖然只是定下了一個大體的框架和思路,許多具體的東西都沒有涉及,而且與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還有不的差距,但是對于在建極殿的大朝上,順利地得到眼下這個結果,崇禎皇帝卻已經很滿意了。 從建極殿出來之后,心情大好的崇禎皇帝又讓王承恩去把孫承宗、張惟賢這兩位軍機大臣,以及南居益這個兵部尚書,請到了乾清宮自己的御書房中議事。 等到這三個人來到乾清宮的時候,崇禎皇帝已經在書房中坐著等候了,待三個人行過禮后,崇禎皇帝為三人賜座,并讓內侍為三人上茶,三人再次謝恩,之后,崇禎皇帝道: “這個世上,任何事情都是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次朝廷重定兵制軍制,事關重大而牽涉又多,更非能一蹴而就者。 “朕今日在建極殿大朝之上所種種,只是給卿等明確一個方向,定下一個框框,具體如何做,還要卿等盡快拿出一個條陳。 “朕再叫三位愛卿前來,就是想把其中幾個要點,與卿等斟酌! “其一曰定職司。除了朕今日所的大都督與上護軍,每一都督府中經歷司、斷事司、鎮撫司等現有職司予以保留之外,需因時而制,另設有司。 “其二曰定人選。南北五軍各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僉事,可從現有督府所任勛臣之中優先選任,邊軍、腹地之總兵官有能適任者亦可任用! “至于新設左右護軍,左右參軍等大員,可從現有地方撫按,邊鎮監軍,腹地監軍副使、兵備副使,乃至科道言官之知兵勝任者中選取任用! “其三曰定駐守,南北五軍各府駐地不必局限兩京,似此海軍都督府,理應沿海而設,朕以為、登萊皆可也!” 在乾清宮御書房這樣的場合之中,崇禎皇帝面對孫承宗、張惟賢、南居益三人侃侃而談,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盤托出。 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五軍斷事官等重要職官,甚至包括參軍、鎮撫、經歷、都事等等中低階的職官,當然全都是五軍都督府原有的設置。 對于這些原有的職官職司,崇禎皇帝一律予以尊重和保留,而除此之外,設立與各府左右都督平行而且平級的左右護軍,目的也很明顯。 就是要將后世行之有效的二元制或者軍政雙首長制,引入五軍都督府這個大明最高的軍事指揮機構之中。 護軍與監軍之設,本來就與后世的那種政治委員制度十分相似。 這也是華夏傳統之中自古就有的東西,不會有什么水土不服。 這個權力制衡的設置,或許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會增加文官對于軍隊的影響,但是卻也能夠充分保證,這個今后權力必將越來越大的新五軍都督府,不會發展成為脫離自己控制的龐然大物。 東林黨人不能用,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文官都不能用,這一點,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還是分得清的。 乾清宮內的范圍召見議事,一直到了黃昏時分方才結束。 接下來,崇禎皇帝將自己定下的這些東西,交給了寧城伯孫承宗、英國公張惟賢這兩個軍機大臣,以及兵部尚書南居益三個人,一起領著軍機處、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人員,來商議剩下的各種具體細節。 對于新五軍都督府里面的一些重要職位,他的心目之中,當然早已經有了一些人選和腹案,然而,不管是重定五軍都督府職司也好,任命左右都督、左右護軍以及其他人選也好,即便是他有了解歷史大勢并前超前三百年的見識,他也不能一人包攬一切、面面俱到。 因為這樣做,既不可能,也沒必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