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阿巴泰率領殘部千辛萬苦趕至漠北車臣汗部的領地之后,黃臺吉聽了他和李永芳、孔果爾等人帶回來的消息,知道林丹汗帶著察哈爾余部終究還是逃進了青海,心中更是郁郁寡歡。 對于征服南朝,他的野心比起其父奴兒哈赤更為膨脹,從其繼承了野豬皮的大汗之位以后,就定下了征服南朝的戰略,那就是先收朝鮮,再收蒙古,去掉明朝左右兩個臂膀之后,再攻打北京。 而且對于攻打北京,他也有他自己籌謀已久的戰略,那就是繞道蒙古,而不是直攻遼西。 對于遼西走廊上的寧錦防線,他的認識還是很清醒的,知道單憑女真八旗的騎射功夫,想要一路攻下義州、錦州、松山、杏山、塔山、寧遠以及山海關等等這一系列的堅城和遍布在堅城與堅城之間的堡壘,簡直是難如登。 大金國女真八旗哪里有那么多的勇士可以犧牲?! 所以,自從啟七年黃臺吉繼位之初攻打過錦州城一次之后,就基本上斷了突破寧錦防線從遼西進軍明朝的念想。 同樣,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黃臺吉就把兵進中原、征服南朝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征服漠南蒙古各部,然后繞道蒙古南下這個戰略上來了。 自那之后,黃臺吉所做的一系列決策,都是從這個戰略出發,沖著這個目標去做,而且不管做什么都是胸有成竹,充滿自信。 原本在他繼位之后,他的這個戰略一直都很成功,這也讓他在后金國的威信很快就樹立了起來,在大金國宗室和女真八旗中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鞏固。 他以為只要他愿意,這個勢頭就會繼續下去,此次西征不管能不能破了南朝,最起碼他一定能夠拿下漠南蒙古。 所以對于如今進攻南朝大敗而歸,征服漠南卻又得而復失的這個結局,黃臺吉久久不能釋懷。 特別是先收朝鮮、再收蒙古,然后繞道蒙古攻伐明朝的這個大戰略的失敗,讓他對大金國的未來開始有點茫然不知所措了。 對于正在崛起中的女真人來,任何一次大戰的失敗,都可能是一次致命傷,因為他們輸不起。 這一點,作為大金國聰汗的黃臺吉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然而,如今事已至此,悔不當初也好,無法釋懷也好,這個擺在眼前的局面,他卻必須接受,特別是隨之而來的各種潛在的危機,他也必須正視和應對。 阿巴泰灰頭土臉地逃回從漠南逃回北方之后,黃臺吉沒有理由再在車臣汗部的地盤上待著不走了,而且此時的他,也在阿巴泰歸來之前,收到了往東先行的岳托等人傳遞回來的消息: 東江鎮、登萊鎮的明軍已經停止了對遼東腹地的進攻,除了復州和俄朵里一帶,其他各路明軍都又撤回了原來明金之間的邊界。 這讓黃臺吉對女真人遼東腹地的形勢略感放心之余,也開始集中起精力,為這次親征的失敗善后收尾了。 阿巴泰等人率軍趕至車臣汗部數日之后,黃臺吉即率領著麾下各旗各部殘軍,向東渡過冰封的克魯倫河,啟程東歸。 到了二月底的時候,黃臺吉率軍繞道阿魯科爾沁草原,即后世呼倫貝爾草原,然后南下抵達了查干浩特以北腦溫江附近的格勒珠爾根山城。 格勒珠爾根山城,位于腦溫江(后世嫩江)東岸,即后世黑龍江齊齊哈爾與大慶之間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西南的柯勒吉勒格。 這個山城,依山就勢而建,最是雄偉不過,是這個時代腦溫科爾沁人的本部共主奧巴汗及其部落定居駐牧的地方。 對于普遍還是處于游牧狀態的北方蒙古部落來,科爾沁諸部蒙古人相對比較開化一點,已經領先一步進入了定居駐牧的階段。 這也是為什么他們較早地背叛林丹汗,選擇投靠女真人的原因。 雖然他們與察哈爾蒙古人一樣,都是蒙古人,但是他們定居在東北女真部落的邊緣,更與后來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后金國接壤。 林丹汗與女真人作戰失敗之后,可以西遷,可以帶著察哈爾的人馬繼續往西游牧,反正整個蒙古大草原,對于林丹汗及其麾下的察哈爾傳統蒙古人來,沒有地方是不可以去的,而且到哪里游牧,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但是已經習慣了定居駐牧的科爾沁蒙古人不同,他們有了城池,習慣了定居生活,不想到處遷徙,再過傳統的那種逐水草二居的游牧生活。 因此,早在大明啟六年,也就是后金國的命十一年,林丹汗率部西遷之后,一直左右搖擺的奧巴,也當機立斷地率領居住在格勒珠爾根山城一帶的科爾沁本部眾臺吉,正式投靠了奴兒哈赤。 奴兒哈赤曾經率部攻打過格勒珠爾根山城,但是每次除了采取圍困之外,都沒有別的辦法攻下。 因此,當奧巴率部歸降之后,奴兒哈赤非常高興,不僅將一個孫女賜給了奧巴為妻,當奧巴當上了野豬皮家族的和碩額附,而且還異乎尋常地破例賜給了奧巴一個土謝圖汗的封號。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原本的歷史上,當黃臺吉西征察哈爾林丹汗的時候,奧巴汗也沒有接受黃臺吉的征調命令。 然而這一次,或許是迫于黃臺吉當時北征野人女真、北山女真大勝歸來的威勢,奧巴汗陰差陽錯地同意了黃臺吉征調其部從征的命令,而且還親自率部前往,結果一去不回,命喪紫荊關下。 這回,黃臺吉在東歸途中,特意來到格勒珠爾根山城停留,就是為了安撫科爾沁本部人馬。 黃臺吉帶領著左右女真權貴,在格勒珠爾根停留了十,先是在科爾沁人為奧巴汗準備的衣冠冢前,率眾隆重地祭奠了奧巴汗的在之靈,然后封奧巴之子巴達禮臺吉為和碩貝勒,繼承了奧巴之位。 隨后,黃臺吉借著這個機會,又召集了包括阿魯科爾沁在內的科爾沁諸部貝勒臺吉們,以及不離不棄一直跟隨的幾個蒙古部落首領,齊聚格勒珠爾根山城,再次搞了個會盟。 在這次格勒珠爾根會盟之中,黃臺吉依照女真八旗制度,將科爾沁四部改為科爾沁左右前后四旗:以齋桑所部原科爾沁左翼部落為科爾沁左旗,以孔果爾所部原科爾沁右翼部落為科爾沁右旗,以阿魯科爾沁所部為科爾沁前旗,以巴達禮所部科爾沁為科爾沁后旗。 并且分別以齋桑、孔果爾、**褚虎爾、巴達禮四人為旗主,賜四人均為和碩貝勒。 科爾沁前后左右四旗旗下均按女真八旗制度,改編為牛錄、甲喇,三百戶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 雖然這一次大敗而歸之后,齋桑、孔果爾、巴達禮等人麾下的科爾沁部眾,已經湊不夠一個固山七千五百戶的壯丁了,但是這個時候,不管是黃臺吉本人,還是這幾個新晉的和碩貝勒蒙古旗主,也都沒人去計較這個事情了。 與此同時,一直鞍前馬后跟著西征和南下的扎魯特、扎賚特和東西烏珠穆沁四部也被升格為四旗,扎魯特部成為扎魯特旗,扎賚特部成為扎賚特旗,東烏珠穆沁為烏珠穆沁左旗,西烏珠穆沁為烏珠穆沁右旗,四部首領從臺吉直接被黃臺吉封為旗主貝勒。 這四旗,原本比科爾沁諸部弱,歸附了女真人之后,在后金國的地位也比較地下,這一次,在黃臺吉的封賞之下,地位扶搖直上,除了不是大貝勒,也就是和碩貝勒之外,其他的一切都與科爾沁四旗一樣了。 然而,這些新立的蒙古旗,要想獲得與女真八旗的地位,那當然是癡心妄想。 到底,他們也不過是女真八旗的附庸和炮灰,因為黃臺吉在設立這八個蒙古旗之后,不僅把這八個蒙古旗納入了后金國的管理之下,而且順手還將科爾沁四旗歸由正黃旗節制調度。 同時,黃臺吉也下令,將失去了駐牧之地的扎魯特旗、扎賚特旗,以及烏珠穆沁左右兩旗,遷往松花江上游兩岸原海西女真四部舊地即后世吉林東部地區安置居住,并讓此四旗歸入鑲黃旗麾下節制調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