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過了將近一個月之后,陳繼盛、李性忠、李貴等人與對馬藩宗氏商議達成的條件,才被瀛洲鎮守府錦衣衛副千戶畢登翰一行,送進了京師,送進了紫禁城中。
與畢登翰一同渡海前來大明京師的,還有對馬藩藩主宗義成最信任的老和尚規伯玄方,以及對馬藩宗氏的家老柳川調興。
規伯玄方與柳川調興兩個人,作為對馬藩這一次稱臣納貢的正使與副使,來到大明之前,曾經去過這個時代的朝鮮漢城,也去過對馬藩所屬的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城,算得上是對馬藩上下最見多識廣的人物了。
但是,當他們跟著畢登翰乘船經停皮島,然后渡海登陸天津,再從天津乘坐寬敞的四輪馬車,以令他們驚訝的速度,沿著新近全線完工的京津官道快速西進,來到大明京師城下的時候,規伯玄方和柳川調興兩人心中方才知道這世上竟然有如此雄偉壯麗的城池!
“天朝上國當如是也!”
“這才是大國都城該有的樣子啊!”
饒是兩個人見多識廣,可是也沒有見過這樣規模的城池。
而他們自從登陸天津之后,一路上所見所聞,更是令兩人大開眼界。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兩個人才知道,小小的對馬藩敗在這樣的天朝上國手里,一點也不冤枉。
相反,兩個人跟著馬車進了大明朝的京城之后,更是暗自慶幸,能夠向大明朝的皇帝稱臣納貢,是對馬宗氏的一種榮幸。
說起來,還不是這兩個人沒見過世面,當年對馬藩連朝鮮的軍隊都扛不住,正是靠著在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朝鮮國王稱臣納貢,才算是存活到了現在。
若是有大明這樣一個天朝上國的大腿可以讓他們抱,他們還有什么可遲疑的呢?
過去的時候,對馬藩之所以從來沒有向大明朝稱臣納貢過,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資格。
萬歷年間的時候,豐臣秀吉在日本戰國時代的混戰之中崛起,那也是日本在明亡之前最強大的時候了,萬歷皇帝曾經也想過拉攏豐臣秀吉,派了使者準備冊封他為日本國王。
這是大明朝在歷史上唯一一次給日本機會,希望將它納入封藩朝貢體系之中的一次嘗試。
但是豐臣秀吉這個人狂妄自大到了極點,認為當時萬歷皇帝封他日本國王,將他與朝鮮國王、琉球國王之類的人物放到同等的位置上,是對他的一種羞辱,因此他拒絕接受。
這之后,萬歷皇帝治下的大明朝軍隊,打敗了企圖占領朝鮮然后以朝鮮為跳板占領中國的豐臣秀吉統治下的日本,從此大明朝對日本列島視而不見。
而日本也從此鎖國,之后三百年間不敢西望。
至于對馬藩這樣的日本幕府下面的藩國,大明朝這邊的君臣們根本沒拿正眼去看過,自然從來也沒有生出過派人過去挖日本墻腳的意愿。
若不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此前借著朝鮮使者朝賀告狀的機會小題大做,讓李性忠率領東江水師前去問罪,那么大明與日本之間或許仍將相安無事地各自發展下去。
那么現在崇禎皇帝為什么要這么做?
這個時候東北的建虜沒有消滅,西北的流賊也仍有威脅,何必在節外生枝去招惹日本的德川幕府?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幕府剛剛鎖國,別打擾它,讓它在鎖國的路上走得越遠豈不是越好?
對于日本,崇禎皇帝自是感情復雜,但凡能夠有把握滅了它,自然絕對不會手軟。
只不過他知道,在消滅了建虜,平定了流賊,理順了內部之前,想要滅了日本,有著巨大的風險,他是不會去做的。
這也是這一世他曾經傳旨瀛洲鎮守府管控好麾下的水師艦船,不要輕易去騷擾日本本土的原因。
因為,眼下還不是進攻日本的時候。
但是不去進攻日本,卻并不意味不能為將來進攻日本做準備,特別是現在的日本列島之上,有他非常需要的東西。
那就是白銀,海量的白銀。
就在對馬島北方海域往西,曾經日本戰國時代的石見國,也就是石見藩,有著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三百年間全世界最大的銀礦。
當然,在崇禎年間的時候,不管是一二再而三地前往日本列島尋找白銀群島的西方探險家,還是日本的德川幕府,都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但是來自后世的崇禎皇帝卻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這個情況,他有口難言,沒有辦法對其他任何一個人說出來而已。
在日本的室町幕府瓦解之前,石見國的銀礦品質好產量高的情況,就已經被日本一些有見識的大名發現了。
所以,當日本的戰國時代一到了,石見國就成為了各個有勢力的大名們競相爭奪的對象。
也因此,這個石見國很快就滅亡了,先是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地盤,織田信長死后,石見藩這個地方又成為了毛利氏的地盤。
豐臣秀吉崛起之后,毛利氏歸附了豐臣秀吉,石見這個地方又歸給了豐臣秀吉,正是靠著石見的銀礦,豐臣秀吉才能夠采買大量的火槍,統一了日本不說,還不可一世到要征服朝鮮,進而征服中國。
等到豐臣秀吉折戟沉沙,德川家康再次統一日本,毛利氏失去了這個地盤,德川家康隔著數個藩國,將石見之地作為自己幕府的一塊直轄領地,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下。
不過,這個時代的日本人,雖然知道這個地方有銀礦,產白銀,但是他們卻并不知道這個銀礦的規模有多大,也并不知道石見各地并不是只有如今他們已經開采了上百年的幾個銀礦。
包括一再派船北上,尋找金銀島或者說銀群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他們雖然能夠從日本持續流出大量白銀這件事上推斷出來,日本一定隱藏著大量方便開采的銀礦,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個銀礦的位置。
特別是后來北海道島上的金礦山,在這個時代里,同樣沒有多少人知道。
雖然已經有不少日本的伐木工,在北海道的許多山澗溪流里,撿到過大塊大塊的砂金,但是卻并沒有傳開。
而且這個時候,德川幕府自己也還沒有開始派軍隊北上,去搶占此時還叫作蝦夷島的北海道。
幸運的是,這個時代還沒有人知道的這些東西,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卻知道個大概。
雖然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對人說,但是以他現在的皇帝之尊,讓東江這水師前去對馬島問罪,并借機將大明朝的水師力量,從瀛洲島進一步往北推進,并且在不引起德川幕府警惕的情況下,推進都對馬海峽以北,距離石見藩的海岸更近一點的地方,卻是可以做到的。
這件事情如果說開了,當然并不是難事,對馬藩這樣的地方,雖然事后證明崇禎皇帝的確是小看了它,但是若將如今東江鎮的力量全部都壓上去,就是全部滅了它也不是什么難事。
這件事情,真正的難度在于,既不能過分地刺激到德川幕府,引起德川幕府的警惕,又不能讓安東侯毛文龍、平壤伯劉興祚過早地知道。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不可無。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并沒有將來某一天要收拾這兩個人的打算,但是他卻不能防著他們一點兒。
一個是擔心他們小不忍而亂大謀,不僅刺激了德川幕府,再為自己樹一個強敵,而且注意力一旦轉向日本,容易讓后面的建虜后金國再撿了便宜去。
另一個也是擔心他們真拿到了銀礦,再生出了異心。
所以,所有的這些事情,這幾年來崇禎皇帝一直都是深藏在自己的心里,即便是毛維張當初按照皇帝的提醒前去占了瀛洲島之后,崇禎皇帝也沒有對他說起過一星半點兒。。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