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上,葡萄牙沙廉總督府的使者與東吁王他隆的使節團一起,跟著云貴總督府派出的護衛人馬,先是從南到北,然后從西到東,最后再次從南到北,長途跋涉,辛苦異常。
不過,總算是按期趕到了大明朝的京師。
一路上,這些人見識到了如今已經有所不同了的大明朝。
特別是從長江上游乘船順流而下之后再從南到北的旅途,越是往北走,這些人就越是暗自心驚。
大明朝國土東西南北之廣闊,江河山川之壯麗,統率人口之眾多,城池市鎮之密集與繁華,都是他們這些人平生所僅見。
即便是來到東方已經二三十年之久,最是見多識廣的方濟各會長老皮門塔,也是每每驚嘆不已。
這位方濟各會的長老皮門塔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賽里斯人的東方帝國,其領土與人口不可思議的龐大,而且從南到北正在發生著某種令人驚嘆的變化!
“寬暢的馬道,冰凍的運河,開放的城鎮,自由遷徙的人群,以及乘坐著四輪馬車出行的富裕的紳士們,所有的這一切都昭示著,這是一古老的文明的國度!
“作為一個游歷過東西方幾乎所有文明國度的天主的忠實信徒,我不得不說馬可波羅的說法是真的,利瑪竇寫回羅馬的書信是真的,賽里斯人的文明程度,甚至遠高于歐羅巴的斯拉夫人國家!
“賽里斯人不是莫臥兒帝國那樣野蠻而腐朽的國度,也不是東印度地區那些半開化的彈丸小國,更不是西印度群島上居于文明世界之外的土著部落,或者亞美利南部被拉丁民族征服的印加帝國!
“不!不!賽里斯人的東方帝國并非如此!其廣闊的國土,龐大的人口,文明的高度,甚至其強大的軍隊,都無不向我表明,這不是葡萄牙人或者哪個來自歐洲的殖民者能夠征服的國度!
“在一個名字叫作淮安的美麗的運河城市里,我們受到了當地總督的歡迎與款待,在享用了與歐羅巴幾乎一樣的土豆與雞肉之后,親自觀看了總督衛隊的操演。
“他們的火槍之射程和火炮之口徑,以及據此可以推測的火藥與彈丸的質量,都與果阿、沙廉等地葡萄牙軍隊的一樣,甚至比這些地方的配方更加精良!
“還有總督衛隊的軍容與紀律,以及他們獨特的隊列與戰術,無不令人驚嘆!
“我并不知道類似這樣裝備與訓練的軍隊,在這個賽里斯人的東方帝國里究竟有多少!但是據說,這個東方帝國的君主,至少已經編練了四支裝備與訓練都更加精良的皇家衛隊!
“如果來自葡萄牙的殖民者,或者來自歐羅巴任何一個國家的殖民者,還抱有征服賽里斯人東方帝國的幻想,我要奉勸你們,趁早打消這個不切實際而且極其危險的念頭!”
老傳教士皮門塔在日記里提到的總督,當然正是崇禎皇帝安排到了淮安城坐鎮江淮地區的漕運總督袁可立了。
而他提到的總督府衛隊,正是袁可立就任總督之后從漕丁之中優中選優遴選出來堅持不懈地訓練了三年的督標中軍。
袁可立早先一步接到了來自云貴總督府的打前站人員的報告,知道這些葡萄牙人與緬甸東吁王的朝貢使節團要從淮安經過,于是做出了這個有點像是示威的安排。
就是想要讓這些曾經覬覦過大明朝邊陲領土的蠻荒夷人們,見識見識大明的實力。
如今袁可立的督標與漕營之中,既有當年他任職登萊巡撫時候的水師將領得力部下嚴正中,還有當年在登萊巡撫任上收服的出身海盜的猛將袁進,同時也有畢業于皇明忠義講武堂的許定國等人。
這兩三年下來,袁可立靠著麾下一批得力的文官武將,將漕運總督負責的運河上下以及江淮等地,打理得井井有條。
按照崇禎皇帝欽定的新軍操典所編練的督標三營人馬,如今也訓練得像模像樣。
當初崇禎皇帝下旨,讓袁可立從漕丁之中遴選編練漕營五千,督標三千,共計八千人馬,其目的是為了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防備西北的流賊如同歷史上那樣流竄江淮。
但是這一世,西北流賊各營沒能突破山西河南的官軍封鎖,也就沒能流竄江淮湖廣一帶作亂。
相反,如今這些大大小小的西北流賊,還被大批朝廷的官軍尾隨著趕往了陜西以西。
所以,漕運總督袁可立用心編練打造的這支多達八千人的軍隊,也就沒有派上他們本來預備好了的用場。
不過,這樣一支直接聽命于漕運總督衙門的軍隊,尤其是以新軍操典編練,并且裝備了崇禎一式前裝燧發滑膛槍的三千督標新軍,卻也不是白白編練空耗糧餉。
漕運總督袁可立只身赴任,三年來殫精竭慮、大刀闊斧地整頓漕運事務,大搞運河清淤,沿河開荒屯墾,清理各地私設的稅關,裁減安置老弱病殘的運河漕丁,等等,所有的這一切,之所以能夠被他強力地推行開來推行下去,除了崇禎皇帝的鼎力支持之外,其中最主要的憑仗,就是他麾下的這支督標新軍了。
等到皮門塔等人與緬甸東吁王的時節團經過淮安的時候,他們所見識的正是袁可立麾下這支裝備精良不次于近衛軍的督標新軍。
連皮門塔這個熟悉東西方情況見多識廣的方濟各會長老,在親眼目睹了這支新軍的實彈射擊之后,都感到深深震撼,因此就更別說東吁王派來大明朝貢換約請求冊封的緬甸使節們了。
這些僻居于西南邊陲但卻一向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東吁王使節們,直到這次來到了大明之后,才知道傳說中的萬里大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規模!
原本在他們眼中幾乎就是全部已知世界的東吁王朝,其所轄的土地與人口,充其量也只是與云南這一個大明朝的行省相當罷了。
而大明朝的境內,光是如同云南這般大小的行省,據說還有二十來個!
也因此,被葡萄牙人“強迫著”前來大明京師換約請封的東吁王朝使節團,在經歷了淮安漕運總督府的熱情“款待”之后,在尚未抵達大明京師之前,原本心中還存著的那點不屈與怨氣,就全都消散不見了。
包括這次緬甸使節團的首席大臣,也就是東吁王他隆的叔父兼岳父以及他的丞相之首東吁侯德欽帕耶,在經過一路上的認真觀察之后,也終于死了抗爭之心。
東吁王朝曾經憑借著幾個國王的政治智慧與膽識,的確是強大過,也曾經北上攻打過大明朝的邊境。
雖然對于大明朝的侵擾,遭到了慘痛的失敗,也收獲了沉重的教訓。
甚至還曾出現過明軍五百人就擊潰了東吁王朝數萬大軍的記錄,但是東吁王朝之后的君主,卻也并沒有因此就徹底服輸。
而是時時刻刻都幻想著,恢復其祖先莽應龍這個白象大王統治時代的光榮。
不僅一直在試圖征服寮國與暹羅,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挖大明朝的墻腳,通過貿易或者重金誘惑和拉攏云南邊地的土司家族叛歸緬甸。
這一世,他們從沒想過,會遇到這么個“居心叵測”的大明皇帝,根本不需要他們誘惑拉攏,就主動給緬甸派來了這么多云貴土司世家出身的土官和土兵!
然而,這樣的結果卻絕對不是他們所愿意看到的。
因為這些來自云貴內地的土司頭領們,可不是前來歸順依附東吁王朝的,他們帶來了軍隊和人口,但卻沒有帶來一絲一毫的土地,而且他們帶著人馬前來,正是為了奪取東吁王朝的土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