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然正當慕容垂要下旨時,散騎常侍高湖卻提出了反對意見。rg
高湖出身河北大族——渤海高氏,其父祖輩曾相繼在前燕、后燕兩朝為官。
且他身又才華不凡,故深受慕容垂倚重、信任。
他反對接納上黨,慕容垂便不得不重視。
“高卿為何不贊同范陽王之意?”
“陛下,范陽王此言差矣。”
“此乃貪利而失大利也!”
“河西前后籌謀數(shù)月,衛(wèi)朔甚至為此不惜背上罵聲,便是要一舉吞滅西燕!
“慕容永明知河西圖謀,卻偏偏獻上黨于我大燕,分明為移禍之計!
“若后燕強盛如昔,接受上黨也不無不妥。”
“而今后燕衰落,實力遠遠不及河西!
“一旦接受上黨,必引來河西大舉相攻,豈非自招禍患耶?”
“當此之時,正值國勢艱難,陛下不該與河西爭奪上黨,而應(yīng)內(nèi)修德政,厚待百姓!
“上黨不過一隅之地,得之不足以強國,反倒有可能引火燒身!
“故而大王萬萬不可中了慕容永算計,納此招災(zāi)引禍之地!
不得不,慕容垂的確不是一個合格君主。
他思考問題一向喜歡從軍事角度出發(fā),甚少從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方位考慮。
因此,對高湖建議休養(yǎng)生息之策,他十分不喜,一心想接納上黨之地。
與此同時,其他后燕宗室也紛紛出言贊同慕容德提議,尤以太原王慕容楷最為積極。
慕容楷雖然不及其父慕容恪絕代風華,卻也不是什么庸人之輩。
在慕容家年輕一輩中算的上是佼佼者,也備受慕容垂信任、重用。
許是感念當年慕容恪照顧自己,慕容垂剛一登上皇位,便讓慕容楷襲了太原王爵位。
只見太原王立在大殿中央,侃侃而談,逐一駁斥了高湖論斷。
“是否接納上黨,根不在于慕容永圖謀什么,而看是否有利于后燕!
“河西力滅西燕,圖謀三晉,分明在為日后東出太行尋求根基之所。”
“假使此次我等袖手旁觀,坐視西燕滅亡,那上黨必歸河西!
“屆時河西坐擁整個太行天險,其一旦與北魏聯(lián)手,將使大燕腹背受敵!
“相反,若借此次機會將上黨收入囊中,必可保半個河北無憂。”
“再者,爭鼎天下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若陛下尚有圖霸王天下之雄心,又何懼什么移禍之算?”
“只要對大燕有利,即便有千難萬險,也不應(yīng)有絲毫退縮!
聞之,高湖怒不可遏,氣得渾身直哆嗦。
“敢問太原王,丟了幽燕,折損近十萬兵馬,大燕還有實力與河西對抗么?”
慕容楷振振有詞道:“今大燕尚有四州之地,數(shù)百萬民眾,如何不能與河西抗衡?”
“太原王別忘了,魏軍還在幽州虎視河北呢!
“一旦大軍深陷上黨,您難得不擔心拓跋珪趁勢南下嗎?”
“哈哈哈,高大人多慮啦!”慕容楷目光閃閃,慷慨激昂地了開來。
“三晉乃戰(zhàn)略要地,河西、北魏、后燕皆有吞并之心。”
“誰先占了此地,誰便可在爭奪天下霸權(quán)的游戲中占據(jù)主動。”
“由于事關(guān)天下大勢走向,故哪一方奪三晉必將引來他方不滿,合縱便在朝夕之間!”
“好比當初大燕軍隊剛剛過太行山,原為宿敵之北魏、河西立即拋開成見,聯(lián)手援救西燕!
“最終,致使我大燕吞三晉大計功虧一簣!
“那河西為了爭奪三晉之地,甚至不惜出爾反爾,以假途滅虢之計搶占先手!
“三晉之地落入河西,難得僅僅是對大燕有威脅嗎?”
“須知從雁門關(guān)北上,不日將到新平城!
“面對近在咫尺的威脅,高大人且,拓跋珪會眼睜睜看著并州為河西所占嗎?”
“故以在下之見,在我大軍西進爭奪上黨時,拓跋珪不但不會南下,還會像當初聯(lián)合河西一樣,暗中聯(lián)合大燕!
“更何況陛下已從南方返回,以陛下之盛名,威懾宵之輩,定使拓跋珪不敢輕舉妄動!
“陛下不親征?”高湖愕然道。
“哈哈哈,此戰(zhàn)目的不在于驅(qū)除河西、占據(jù)并州,只要能保住上黨即可,哪里用得著陛下親自出手?”
“只需遣遼西王(慕容農(nóng))、范陽王(慕容德)中任一個,足以應(yīng)付上黨戰(zhàn)事!
“好!”慕容垂興奮地拍案而起。
“接納上黨、支援慕容永一事權(quán)由太原王負責,其余人等立即籌措糧草、兵力,做好大戰(zhàn)準備!
見慕容垂決心已下,高湖不由失望萬分,也對后燕前途感到悲觀。
整個朝堂上,包括慕容垂在內(nèi),是一群肌**子,考慮問題喜歡從軍事角度出發(fā),從不考慮民生經(jīng)濟。
連年大戰(zhàn),讓后燕治下已是狼藉一片,各地百姓衣不裹腹。
若依他之意,不但不應(yīng)介入上黨紛爭,而應(yīng)趁機與河西結(jié)盟,進而力休養(yǎng)生息。
等民生經(jīng)濟有所恢復,再出兵北伐幽燕。
不料,也不知是不是眾人一直對上次河西插手西燕戰(zhàn)事耿耿于懷,使得后燕上下夸大了上黨重要性,不顧自身內(nèi)部隱患叢生,執(zhí)意要出兵上黨。
就算此次保住了上黨又能怎樣?
面對占據(jù)大半個并州之河西,僅靠上黨西燕根無法扭轉(zhuǎn)不利態(tài)勢。
在高湖看來,與其費力不討好,還不如在民生上多下功夫。
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高湖對后燕感到徹底失望,萌生了另尋他路的想法。
至于是投北魏還是投河西,他一時之間還無法做出決斷。
北魏、河西對他而言皆有吸引力。
拿河西來,除了是北地唯一一個漢人政權(quán)外,好友崔逞也在河西任職。
而北魏雖是胡虜政權(quán),卻又不像河西那樣打擊豪強世家,對他這樣出身大族的人有不吸引力。
接下來后燕皇帝慕容垂與一班重臣就入援上黨一事展開激烈討論,君臣一致認定,上黨之爭定會十分激烈。
基于這一判定,太原王慕容楷提出了相應(yīng)對策:聯(lián)合秦魏,增兵上黨,逼河西退卻。
慕容垂當即做了兩路部署:一邊派出兩路使者,分別前往北魏、后秦,促使兩國盡快與后燕結(jié)盟,竭盡力促使三國合縱,一舉對河西形成天下共討之威懾。
另一邊則下令慕容楷擔任大軍統(tǒng)帥,統(tǒng)領(lǐng)三萬大軍入援上黨,力保上黨不失。
“楷兒可有具體御敵方略?”慕容垂饒有興趣地問
“回陛下,此次河西襲奪三晉,已引來各方激憤,臣料三國合縱必成!”
“屆時以西燕主力正面依托城池積極防守御敵,而我軍則趁勢兵分兩路,分別隱蔽在滏口陘、太行陘兩地!
“等河西軍圍攻長子時,大軍一路滏口陘西進,一路由太行陘北上,若再能服后秦從平陽進軍,則河西陷入四面之圍,焉有不敗之理?”
“好,朕將在中山靜候太原王佳音,希望你不要墜了爾父名將之名!
“請陛下放心,臣這一次必定一雪臺壁失敗之恥,讓那衛(wèi)朔也嘗嘗失敗滋味兒!
慕容楷果然干練,沒過幾日便調(diào)集了三萬大軍。
隨后他與弟弟慕容紹兵分兩路,分別奔向滏口陘、太行陘。
與此同時,北魏、后秦相繼接到后燕聯(lián)盟要求,也都紛紛答應(yīng)愿意相助西燕。
很快一個針對河西的聯(lián)盟正悄然形成,極大地增加河西入主并州的難度。。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