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樂催動坐騎的同時,承基也動了。
兩人的腳力幾乎不分先后同時前沖,手中馬槊槊鋒也對準了對方的胸前,同時向前搗去!看樣子就像是兩人準備好同歸于盡,出手之間力道十足,誰也沒給自己留出換手變招的余地,似乎一招之間就要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擊殺對手。
兩人馬快槊疾,從出手到兩槊相交,幾乎是電光火石一般,大多數(shù)官兵都沒看明白發(fā)生了什么,就只聽到一聲悶響,隨后兩條大槊彼此蕩開,人也擦肩而過,誰都未曾傷損性命。
使用馬槊為兵器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勇力也需要技巧乃至謀略,越是上將越注重謀略的使用,很多時候兩員斗將廝殺比拼的已經(jīng)不是氣力或者招數(shù),而是誰腦子更好用誰得反應更快,誰又能把腦海中想到的戰(zhàn)術(shù)搶先一步施展出來,便能占據(jù)先機。
所謂練習武藝也是如此,基本功便是根基,不練基功一切都無從談起。
可是不管是練法還是打法所教授的招數(shù),都只是武藝里面的一部分。
如果想成為真正上將,就得知道面對不同對手采用不同技藝,必要的時候更是得臨陣自創(chuàng)招數(shù)克敵制勝。
徐樂和承基之前交過手,彼此都頗為了解,知道要想戰(zhàn)勝對手便要想些非常手段。
尤其今晚環(huán)境特殊,不會給兩人太長時間交戰(zhàn)的機會,就更要想些辦法速戰(zhàn)速決。
是以兩人一開始就兵行險著,準備用同歸于盡的戰(zhàn)術(shù)逼對手轉(zhuǎn)攻為守自己搶占先機,沒想到心思想到了一起,又只好同時變招化解。
兩人的槊都猛地改刺為撥,把對方的槊向外推,隨后發(fā)覺原來對手也是如此想。
身為仇敵的對頭,彼此竟是有著過人默契,就連招數(shù)都想到了一起,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
所謂惺惺相惜,不單純是武藝相若又或者性情相投,這種行事上的默契,也是影響兩人心思交情的重要因素。
兩槊碰撞二馬錯鐙,徐樂、承基同時轉(zhuǎn)身盤槊對抽,兩條馬槊在空中相撞,一聲悶響中兩人的身形全都微微一晃,隨后各自拿樁站定。
所謂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兩人都是當世一等上將,彼此交手一招之下,已經(jīng)能摸清對方的大概。
從之前韓約的陳述中,徐樂已知承基的本領(lǐng)突飛猛進,遠勝過之前交手的時侯。
等到見面之后,就更加確認韓約所言無誤。
以徐樂的感知能明確察覺到,承基如今的武道修為,比起當初兩人交手時確實提高了一個境界。
這種突破乃是心性上的變化,隨著兩人那次比武,以往束縛承基的一些東西隨著戰(zhàn)敗而消失,讓他得已按著自己的心性隨意行事。
這種東西體現(xiàn)在武道上,便是隨心所欲揮灑自如,比起之前的舉重若輕就又高明了幾分。
這位猛將就像是掙脫藩籬的惡虎,可以隨意施展爪牙傷人,其危險程度自然不是之前能比。
就是剛才這兩記交手,就能感覺到這種突破后帶來的壓力。
承基每一次出手力道都大得驚人,每一擊都像是自己生平最后一次出手一樣力道十足絕不留力護身。
這種有攻無守不留余力得出手若是由普通將領(lǐng)施展,未免有些不自量力甚至可以算自尋死路,但是承基使用這種打法卻是再合適不過。
承基最大的特長便是神力驚人,這種打法更是把他的膂力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處。
徐樂固然也是神力驚人的勇士,但是再未曾練就入微境界之前,也不敢把力氣隨便揮霍到處和人斗力。
若是放在幾日前,自己遇到這種打法,就只能采取防守戰(zhàn)術(shù)尋機反攻。
那樣一來必然處處受制,而且短時間內(nèi)無法取勝,可是今晚只怕自己的時間不多,不能如此浪費。
是以承基要攻,自己也要攻,大家只好賭斗氣力速度,看看誰才是贏家。
暴風驟雨瞬息而至,在火光映照下,兩員斗將同時掄起手中兵器朝著對方猛攻。
兩條大槊化作兩條烏龍,盤旋一處互不相讓。
空氣中悶響之聲接二連三響起不絕于耳,明明都是凡夫俗子,可是此時在楊思眼中,兩人卻如同傳說中的金剛羅漢一樣,已經(jīng)幻化出屬于自己的法相。
由于兩人速度實在太快,楊思自己又不會武技,在她看來火光映照下得兩人,都生出了若干條手臂,槊起槊落間眼前盡是真假難辨的影像。
天神與魔君賭斗神通,將手中馬槊幻化成數(shù)件兵器往來抽打碰撞,一條馬槊被擋出去,便會有第二、第三條馬槊落下。
乃至于到最后都看不清他們每人到底生了幾條手臂拿了幾根馬槊,只是感覺彼此兵器碰撞不停全無中斷。
由于楊廣喜愛漢家英武少年,宮中便時常舉行比武,如沈光、承基、來整等人,也曾和其他英武給使御前演武較量比并武藝。
楊思既是楊廣心愛女兒,加之大隋承襲南北朝遺風,對男女之防并不十分看重,是以她也曾觀看過這些人比武的情景。
固然徐樂的武藝為楊廣所稱道,但是在楊思想來,總歸不會脫離之前那些豪杰比武的范疇,自己即便不懂,看看總是可以的。
固然這種觀看幫不上忙,在心里還可以為樂郎君鼓勁,這也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事。
可沒想到今晚的廝殺與她往日觀看的比武全無可比性,自己非但看不清比武的具體情況分辨不出高低強弱,反倒是為兩人武藝所迷,只覺得眼前陣陣迷糊,頭漸漸發(fā)暈。
那如同連珠般好不間斷的悶響,也像是一記記悶雷,震得她臟腑翻騰直欲作嘔。
她不知其中緣故,只當是自己突然發(fā)病,眼下又不是鬧病的時候只好強自忍住不言語。
但是神智已經(jīng)漸漸迷糊,胸中氣血翻騰不知幾時便要堅持不住。
“不要看!”
步離不知幾時策馬來到韓約身邊,與韓約并馬觀看,此時開口提醒楊思。
楊思不知自己由于沒有武功根基,身體又較為孱弱,根本受不了這種特等斗將之間廝殺的影響才會如此。
不過步離這么說總歸是無錯,楊思連忙閉上眼睛,可是又心頭不甘,忍不住問道:“樂郎君和承基到底誰占上風?”
步離并未回答楊思的問題,反倒是拿出兩個布卷,塞進楊思的耳朵里,讓她聽不到兩槊相擊的聲音,不至于為聲浪所侵襲。
隨后又看看韓約,兩人的面色都是一般凝重,至于小六更是咬牙握拳死死盯著戰(zhàn)場不知該如何是好。
要論人數(shù),自然是承基那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無非是之前承基下了死令,今晚這場交手乃是自己和徐樂單打獨斗不許外人插手,否則這時候怕是早就一擁而上仗著人多取勝。
人多的一方?jīng)]人助拳,人少的一方自然更沒法參與,是以不管韓約等人如何焦急,也沒法上前相助。
再說這兩人此時已經(jīng)展開滿身武藝,兩條槊舞得如疾風暴雨,外人想要插手也很困難。
貿(mào)然放箭或是扔其他暗器,也沒法保證幫的到底是誰。
幾個人的武藝不及承基、徐樂,但是眼光總歸是有的,看得出來徐樂在場面上并不占優(yōu)勢,或者說如果不是徐樂這段時間也在刻苦練功,此刻多半已經(jīng)處于下風。
倒不是說徐樂的武藝不及承基,其實這種級別的斗將每次比斗,輸贏都是個未知數(shù)。
誰都有可能贏,誰也都有可能輸。
身體狀況情緒起伏,乃至臨陣前準備是否充分,這些細枝末節(jié)都有可能影響最終的結(jié)果。
而今晚徐樂的情況顯然并不適合與承基這種上將交手,各方面的情況也都不利于徐樂。
不管徐樂的武藝如何了得,總歸也是血肉之軀,一路廝殺難免疲乏,體力也必然有所損耗。
除此之外,他的坐騎并非自己慣騎吞龍,人馬配合并不默契,這也是重要原因。
再說之前一馬三人乘騎,于馬力上同樣是不小的消耗。
騎兵最重馬力,為了保持戰(zhàn)馬體力,往往行軍的時候也不騎馬而是騎騾子,再奢侈些的也是騎備用馬。
像徐樂這種騎著寶馬趕路的行為,被老騎兵看到肯定會罵他是敗家子。
這一路行來,饒是寶馬神駿,也是損耗非小。
若是三兩招之間分出勝負尚可,像是眼前這樣打下去,徐樂的腳力必然面臨后繼乏力的問題。
而且乏力的又何止是馬,人也是如此。
眼下這種打法和之前交手不同,乃是招數(shù)與力氣的雙重疊加。
上次是完全靠力氣對砸,這次則加上了招數(shù)因素。
楊思看不清具體變化,這幾個人看得明白。
兩人的馬槊不停對撞同時,也是各自施展技藝,尋找對方招數(shù)間的破綻。
前者兩人的馬槊就像是兩條硬鞭,全是往對方身上招呼就好。
這回的卻是真正發(fā)揮了馬槊的威力,刺、挑、抽、打一個不漏。
既要用足力氣舞槊,也要抖擻精神施展招數(shù),誰的出手有遲緩或是破綻,對手的槊立刻就會如同毒蛇尋穴一般跟著刺進去。
如此交手既是氣力的比拼也是精力的較量,要求當事人神完氣足精力充沛才能盡情發(fā)揮。
可是眼下徐樂顯然不是這種情況,他一路行來已是疲兵,和好整以暇的承基如何相比?
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不在徐樂手中。
單是一個承基,已經(jīng)足夠徐樂頭疼。
可是江都城內(nèi),徐樂的對手又何嘗只有一個承基?
若是亂軍大隊人馬殺來,又該如何應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