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武安城內的驛站之中,某個房間里,兩名武將和兩名太監(jiān)坐在那里,位于上座的武將正是統(tǒng)御京營的總兵之一,王樸。rg左右兩側坐著的太監(jiān)正是盧九德和楊進朝,下座的是河北道兵備道常道立。
“王總兵,不知你喚我們三人前來,所為何事?”
盧九德話音剛落,王樸并未立即答話,而是拿眼打量一下三人,露出凝重之色,從袖筒里抽出一紙文書,攤在桌面之上,這才沉聲道:“兩位公公,常副使,你們先看看這個。”
看到王樸如此神神道道而又鄭重的神色,三人都流露出疑惑之色,在他們的眉宇間又有一絲異樣之意,似乎心里并沒有那么疑惑,楊進朝更是拿過文書,裝模作樣瀏覽的過程中,不禁念了出來。
“叩首言:我等皆為良民,實因時運不濟,竟遇陜西連年荒旱,為了果腹,保一時之性命,糊涂行事,致使犯下大罪。今誓歸降,愿押還故土復業(yè)”
漸漸地,隨著內容的深入,除了王樸很是平靜之外,其他三人都很吃驚,沒想到那群反賊大老粗還會有如此文采,寫得有理有據,聲淚俱下,惹得人同情。
內容更是使人心中一驚,一絲莫名的喜意伴隨而生。
楊進朝念完之后,不等三人反應如何,王樸再次道:“兩位公公,常副使,這封行文是總兵早上收到的,一看到內容,總兵就不敢有任何耽擱,將三位叫來這里,商量此事,這幫反賊是否真的改邪歸正,愿意向朝廷投降嗎?”
剛一完,似乎想到了什么,王樸又補充的道:“茲事體大,整個武安縣之內,就屬你我四人的官位最高。事情緊急,只能咱們先商量一下了,關于這些反賊愿意投降的事情,咱們該如何處置?”
一時間,似乎有著某種顧忌,楊進朝與盧九德并未作出回應,沒有任何的表達,常道立更是似是而非的回應道:“將軍,兩位監(jiān)軍大人,三位來到這章德府,雖然僅有兩個多月,但這里的戰(zhàn)事也大概有了一個了解。這些亂匪雖是烏合之眾,戰(zhàn)斗力平平。但是,一旦與人拼命起來,格外的兇狠。”
“常副使的不錯,僅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那些亂匪好像都被逼急了一般,僅是我們這邊的軍隊,就損失了一半左右的兵力。如果不是朝廷劃撥餉銀,軍隊的兵力估計到現(xiàn)在還沒有恢復,更不圍剿反賊了。要是再這樣繼續(xù)打下去,還不知道要打多久,傷亡有多大呢?”楊進朝若有所思地輕輕點頭。意味深長的道。
“是啊,將軍,短短的兩個月之內,咱們損失的兵力也達到了六成左右。”盧九德附和了一句,話之間,轉頭看向王樸,語氣中充滿感慨與忌憚之意。
一時間,常道立、盧九德與楊進朝三人雖未明,態(tài)度依舊不是十分明朗,但隱隱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一唱一和之間,逼著王樸表態(tài)。
“總兵明白三位的意思,的也不錯。”王樸突兀的了這么一句,似乎下定了決心,有一些決絕的繼續(xù)道:“俗話,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這是幾萬餓急眼的人?一旦將他們逼到絕路,就會放手一搏,與咱們死磕到底,與咱們拼命。”
這時,盧九德的眸子里突然綻放著晶瑩的光芒,臉上略帶興奮之意,激動地插話道:“王總兵,如果張妙手那些人真的是投降,愿意接受朝廷的招撫,若能辦成此事,絕對是大功一件,絕對能夠得到皇上的封賞,從而加官進爵。”
“盧公公的不錯,一旦辦成此事,一定會受到皇上的嘉獎。”楊進朝也是同樣的深情變化,眸光爍爍,略帶一絲幻想與貪婪之意,又進一步地道:“王總兵,如果咱們能夠促成此事,就能為朝廷避免一場戰(zhàn)事,又能為朝廷節(jié)省許多的錢糧。”
“嗯嗯對對兩位公公的正是。”常道立附和了一句,連連點頭,宛若雞啄米一般,又補充道:“而且,辦成此事之后,朝廷憑空多了許多兵力。如今之時,山西大同的駐防兵力正為虛弱,還有寧夏的蠻夷入侵。現(xiàn)在若是能夠立即平復叛亂,三晉之地的兵力就能回防北方,拱衛(wèi)京師的安。至于這些投降的亂軍,完可以將其遣回原籍,與寧夏的蠻夷之軍作戰(zhàn)。”
王樸終于下定了決心,不再猶猶豫豫,直直地看著三人,鄭重地道:“既然這樣,面對如此天大的功勞,三位還等什么?擇日不如撞日,咱們立即聯(lián)名上書,將此事稟報給皇上,極力促成此事。”
“好狐貍!”
盧九德、楊進朝與常道立三人的心里同時冒出這三個字,心里暗道:“瑪?shù)拢@么快就下定了決心,這哪是找我們商量,分明早就有了決斷。真夠精明和狡猾的,還把老子牽扯進來了。”
一念及此,心里暗罵之時,三人對視了一眼,盡管滿腹的牢騷,但三人還不得不陪著笑,連連稱是的同時,常道立更是詢問道:“將軍,今天就將此事聯(lián)名上報皇上,是不是過于著急和倉促了?要不要和河南巡撫玄大人商量一下?”
聞聽此言,王樸面露遲疑之色,略微沉吟了一下,但還是斬釘截鐵地道:“嗯這樣吧,咱們聯(lián)名上書之后,將此事透露給玄巡撫一下,也省的為他人詬病。”
“嗯,行,就按將軍的辦。”
三人異口同聲回應了一句,答應的很痛快,心里卻是很清楚,王樸這是防著玄默,深怕對方搶了自己的功勞。只要奏折先到達皇上的手中,不管玄默同不同意,有沒有其他的心思,決定權都不在這里。
毫無疑問,在這一刻,或許還有其他的因素使然,三人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招降亂軍此事,絕對是天大的功勞一件。事過之后,必定受到皇上的隆重的嘉賞。
在功勞簿上,將會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一記鐵騎飛馳而出武安城,各路起義軍投降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三晉之地傳播,為各方勢力所熟知。隨之而來的就是,戰(zhàn)局變得漸漸緩和起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