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縱兵奪鼎 正文 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

作者/奪鹿侯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紇升骨城以南為截擊高句麗攻城軍隊而展開的戰(zhàn)事已是如火如荼,短短三日里太史慈率領騎手多次襲擊來自高句麗王都國內(nèi)城的精銳,沿途數(shù)次擾襲,并派遣一曲輕騎繞至敵軍后方驅(qū)趕民夫,焚燒兵糧,使得高句麗大將賀渾鹿不勝其擾。

    太史慈敢分兵襲擾是因為膽量大,但的確被他誤打誤撞斬中賀渾鹿的七寸。高句麗軍不敢分兵,因為他們并沒有萬兵員,他手里只有一千八百余高句麗王軍,至于另外三千六百則是各部大加的部下,皆由數(shù)部家將率領。

    這支高句麗軍隊的統(tǒng)帥是有問題的,一到戰(zhàn)時號令不齊,高句麗王軍還能在太史慈的沖擊下做到令行禁止,可那些互不同屬的大加部眾,見到弓騎遠遠奔來的煙塵便一窩蜂地后退,擾亂整個戰(zhàn)陣的陣形。

    更何況,后頭還有那些潰逃的難民與民夫。

    每一次太史慈的沖鋒,都使得他們面臨慘不忍睹的混亂。短短三日傷亡千余,能夠作戰(zhàn)的只剩下五千三百余人,而這些傷亡很大程度上并非來漢軍騎兵的箭矢,反倒是因為他們的自相踐踏。

    并且漢軍騎兵最大的戰(zhàn)果并非是殺傷千余人手,而是燒毀了四架沖車與數(shù)十云梯,除此之外,后續(xù)的糧草亦受到阻撓,能夠供給他們近兩萬人的糧草只剩下萬人食用一旬之用。

    但賀渾鹿也并非庸人,以高句麗權貴子嗣統(tǒng)帥兩千禁衛(wèi)王軍,以國中最好的兵甲與俸祿供養(yǎng)的職業(yè)武士又怎會是庸人。盡管他們的糧草被燒毀或搶奪,盡管他們的攻城軍械損壞大半……賀渾鹿依照現(xiàn)有局勢,做出最正確,在旁人眼中看來卻是畏縮的決斷。

    “后撤?絕對不行,大王命我等前來奪取被搶走的紇升骨城,兵行至此僅剩四十里便可兵臨紇升骨城之下,現(xiàn)在你要后撤?”統(tǒng)帥一部七百人的大加家將明顯不愿承擔兵敗的責任,梗著脖子在軍帳中拍著大腿高聲呼道:“現(xiàn)在撤回去我們成了什么?大伙是不是這個道理!”

    不用他,一眾家將便跟著起哄。難得有意識情形心生退意的家將也不敢下定決心,旁敲側擊地問道:“賀將軍,現(xiàn)在就算我們后撤,恐怕這支漢軍騎兵也不會放過我們,倒不如硬頂著向紇升骨城進軍,三軍合兵必將取勝!”

    他們還有五千多可戰(zhàn)之士,那些漢軍騎兵只有不到三千的數(shù)目,這個時候撤回到國內(nèi)城只怕所有人都會辱罵他們是無膽鼠輩……最關鍵的是援軍不僅自己這一部,北面自戰(zhàn)場上緊急撤下八千兵馬回援的命令早就發(fā)出,何況還有沸水流域的大加虎師領兵沿河道向西進發(fā)。

    這三支軍隊若能匯合,便又是一支近兩萬人的強軍,就算漢軍據(jù)城而守,只要有足夠的攻城軍械,他們也可以一戰(zhàn)。

    何況還有國中最精銳的兩千王軍……雖然現(xiàn)在是一千八百了。

    因此他們這些人沒有任何一個愿意在這種情況下撤回國內(nèi)城。

    但賀渾鹿與他們想的不同。

    久居國中,盡管是練兵宿衛(wèi)的精銳將軍,耳濡目染之下也明白什么是政治。在他看來大輔與主簿在此時此刻急急忙忙向紇升骨城派兵的方式實為不智。

    高句麗有多少兵?統(tǒng)合之下兵馬接近八萬!

    “燕北有多少兵?此次東攻部兵力不過一萬有余。而我高句麗即便現(xiàn)今國中也還有六萬上下的兵馬,燕北的根基在遼東,在漢朝的幽州東部。此前他剛剛西攻遼西殺死漢朝邊地雄才白馬將軍的兩名弟弟與一干宗族,這是沸水也洗不清的血仇!他能在高句麗待多久?諸位將軍,你們來告訴賀某,他能在高句麗待多久!”

    賀渾鹿重重地垂著案幾,低沉的嗓音中不甘噴薄而出,“現(xiàn)在國內(nèi)空虛,我們最應做的是守衛(wèi)國內(nèi)城,燕北斷然不會繼續(xù)南進,至多今年冬他便會自紇升骨城撤走,到時留下的兵力更少,甚至完完整整丟下一座空城!待北面扶余停戰(zhàn),合兵西走攻取遼東、玄菟……他們將我們稱作句驪胡,將我等與三韓、倭族視為同類,然其人不通禮義教化,而我高句麗人卻知曉這些,我等為何不是諸夏!”

    這無非是想給諸將畫出一張大餅,賀渾鹿的真正想法還是希望眾將能夠聽從他的意見,調(diào)兵返回國內(nèi)。左右此次出戰(zhàn)的號令一不出與新大王伯固,二不出自世子拔奇。

    在他心中對將來局勢有隱隱的推測,高句麗最大的威脅可能并不出在外部燕北,而是來源于內(nèi)部的大輔與大加。一場政變可能正在國中醞釀著,否則大輔與大加為何要將自己這統(tǒng)領禁軍王師的將軍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調(diào)離國內(nèi)城?

    在這個大王臥榻不起,兩名世子一個為質(zhì)一個蒙受戰(zhàn)亂的節(jié)骨眼上!

    與之相比,區(qū)區(qū)燕北的外患在賀渾鹿眼中反倒僅僅是事情。也不是事,只是這紇升骨城已經(jīng)被奪去,吏民亦為屠沒,與其因此而執(zhí)意北上與燕北打一場,倒不如知難而退守住藩籬。

    依照燕北的兵力,即便其兵之精銳,比之高句麗尋常軍士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終究受限于不過一萬有余的兵員。其不南下還好,一旦南下必將分兵,分兵后各部首位不能兼顧,何況后勤糧道亦會失去保障,這在賀渾鹿看來,便是招至兵敗的禍患。

    燕北是遲早退走的敵人,而國內(nèi)卻潛伏著想要鳩占鵲巢的惡鳥,孰輕孰重?

    可眼下這些諸部將領顯然都不愿撤軍,便十分難辦了。

    懷疑大加與大輔想要謀權篡位的話不能輕易出口,可獨自退卻又恐為漢軍騎兵所擊。若非還需要依靠這些人手中兵力震懾野外游曳的漢軍騎兵,賀渾鹿早就調(diào)頭自己撤回去了。

    可這些酒囊飯袋之徒啊,他們滿心想的賀渾鹿就算不看也能猜出來,他們不就是擔心如果自己撤了,另外兩部兵馬如果得勝擊退燕北,回到國內(nèi)城必然遭受唾罵……些許罵名,難道還比得上國君安危嗎?

    賀渾鹿在兩難之中做出艱難地選擇,他對逐部將軍問道:“諸位切勿意氣用事,如今再向北走,必會收到敵軍更多兵馬的阻擊偷襲,即便北部、東部亦有兩支援軍,可他們的行軍斷然不會比我等還快。與其向前進發(fā),不如向后撤二十里退至林地,駐扎營寨,一來防備漢軍偷襲,二來也可等待兩部友軍齊至。到時漢軍騎兵必定回援,我等就算去的晚些,六十里不過兩日行軍便至,如何?”

    賀渾鹿打的主意可并非是想要與漢軍死戰(zhàn)或是攻打紇升骨城之類損兵折將而收效甚微的事情。

    后撤至距紇升骨城六十里的地方安營扎寨,那里離國內(nèi)城也只有七十里,同樣也是兩日就可抵達國都,甚至若軍情緊急,一日便能倍道趕回……他在國都還留下眼線,一旦國中有變,他便能快速驅(qū)馳兵馬殺回,手刃國賊。

    這比攻打燕北有用的多。

    賀渾鹿這句話算是到諸部將領的心坎兒上去了,誰都不愿在這種一望無際的原野上被漢軍弓騎兵追著打,暫且撤至安的地方安營扎寨,再等候援軍圍城時再攻上去也不算晚。

    動了逐部首領,賀渾鹿的心才終于松了下來,當即下令軍后撤二十里,尤其對各部嚴令夾裹著萬余平民百姓一同前去。

    這些平民在賀渾鹿心中非常重要,高句麗王軍有良好的武裝,每名士卒檀弓、短刀、長矛長戈應有盡有,這些兵器只要分出人手一把,便能快速擴充四千兵員納入麾下。

    無論王城政變還是平定燕北,有聽話的部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王城守備軍,應該擴充兵員了。

    且不論賀渾鹿心中是怎么想的,單單在太史慈那邊,賀渾鹿的兵馬一動便有士卒飛奔而還告知太史慈。

    “高句麗軍撤兵了,向南?”太史慈皺著眉頭,他沒想到戰(zhàn)局才不過打了三日,數(shù)目龐大的高句麗軍居然主動退卻了,這讓他早已準備好的伏兵失去了用場,旁邊的副將問道:“校尉,我們追不追?”

    太史慈目下的軍事才能還非常有限,如果賀渾鹿悶頭向著紇升骨城前進,太史慈以守勢來進攻,知曉敵軍會同行的每一條道路,自然是百戰(zhàn)百勝。可如今戰(zhàn)局出現(xiàn)變化,便使得經(jīng)驗不足的太史慈有些猶豫。

    “南面,在有多少里進入河谷?”

    副將恭敬地答道:“二十里。”

    “追擊吧,敵軍最好是打算撤回國內(nèi)城,那樣我們也算達成將軍交與的使命,如果敵軍是要撤至河谷等待援軍,我們的騎兵便失去用武之地了。”太史慈略感不快地搖頭,隨后輕咬牙關道:“請孫校尉撥出五百斥候,在我部沿線巡回,將戰(zhàn)局消息最快告知將軍,就太史慈要領兵追擊襲擾敵軍二十里!”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册亨县| 会理县| 濮阳县| 西和县| 台州市| 湖南省| 黄平县| 日喀则市| 社会| 永年县| 五寨县| 星座| 阜康市| 个旧市| 天峻县| 科技| 泸州市| 吉木萨尔县| 崇文区| 维西| 东乡族自治县| 二连浩特市| 阿拉善右旗| 西乌珠穆沁旗| 喀喇沁旗| 中西区| 章丘市| 额济纳旗| 改则县| 天台县| 紫阳县| 龙江县| 吉水县| 枣强县| 鄂州市| 浦江县| 三原县| 长泰县| 石渠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