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真的不急,他心里比李典要輕松多了,哪怕在行事上他一定要做出迫切需要攻下成父城的樣子,但他心里一點都不著急。成武城攻下自然很好、攻不下,也沒關(guān)系,那并非他的使命。
倘若被曹軍看見中軍帳里常坐之人一定會感到奇怪乃至心驚膽戰(zhàn),營寨分明懸掛張遼的大纛,可大纛之下的中軍帳卻屬于高順……張遼根本沒參與這場戰(zhàn)斗,高順就是攻取汝南東部最高統(tǒng)帥,他的使命也只有一個。
攻打成父,攻打汝南東部。
是攻打,并非攻占,這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尤其在汝南往來并不立利于通行的地勢里。汝南東部只是個邊角,卻也是汝南郡的門戶,曹軍不會樂意見到燕氏攻占成父,取得他們的門戶,所以答案顯而易見,曹氏一定會向成父增派援軍。
高順的使命就是在攻打成父的過程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地將汝南本就不多的兵力竭盡所能地拖在此處。若敵軍尚能防守,他便要攻勢如火地兇狠一點;如敵軍有力不逮,他便要放些水來讓他們得到一絲喘息之機。
稱不上調(diào)虎離山,不過是聲東擊西,但再淺顯的計策,只要能打到敵人的三寸,照樣能夠建立龐大的功勛。
“營寨要設(shè)的堅固一點,等我們退軍時還要從這里經(jīng)過,能保住軍士的命。”
汝南東部三條路,只有成父這條最寬敞好走,不過高順挑選這條路為的可不是自己好走,而是因為這也是曹軍不得不防的一條路,更容易讓他們把大軍派過來。
換而言之,這兒就是高順心中的一片修羅場,埋葬敵人、也埋葬自己人。
臨近傍晚,營寨扎好,雨勢堪堪有要變小的意思,營寨內(nèi)便戰(zhàn)鼓雷動,四個校尉部列隊自轅門下依次走出,近萬余兵馬以排山倒海之勢推著十架石砲前后行進,向城砦攻去。
此次南下攻勢突然,高順有足夠的把握敵軍在城磐中沒有多少兵馬。沒多少兵馬,面對他們的大舉進攻,自然也就沒多有士氣。
“今夜,攻下城磐!”
高順望了一眼身后還在修筑的營寨,有些舉棋不定。這座營寨修筑地很大,是將來屯兵、囤糧所用。當(dāng)然最好是用不到,如果直接攻下成父,他們便擁有前沿屯兵城池,能夠在接下來面對曹氏大軍的攻勢中取得更大優(yōu)勢。
倘若依高順的想法,便是以最快速連下三城,直接讓他的大軍在汝南過冬……這場大雨破壞了道路,曹氏也沒有機會在秋季將各個城郭中的糧草盡數(shù)運走,他們能得到足夠的糧草與軍士養(yǎng)傷的時間。取得城池后,將城中百姓趕到北方,使城池變?yōu)檐婃?zhèn);亦或讓百姓去西面吃曹操的糧食,都不過是一念之間。
做完這些,待到來年春月,直接發(fā)兵攻下汝南,僅需至多三場,不,一場決戰(zhàn)就能決定汝陰的歸屬,到那時候汝南西面甚至不需要作戰(zhàn)就能被此起彼伏的聞風(fēng)而降所攻破。
只是張遼并不這樣想,這場戰(zhàn)爭在開始時便決定了高順只能做個陪襯。
世道在變化,但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這是高順第一次獨自統(tǒng)帥如此多的大軍,他渴望做出功績,而并非做一介陪襯。但他同樣沒有辦法違抗張遼的命令,只能希望,曹氏能將足夠多的兵馬來馳援成父。
攻城開始!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盡管需要面對的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城砦,高順一樣用了足夠的力量,四個校尉部一萬一千余人,十架石砲堆放在戰(zhàn)陣前沿,飛石勁射,羽箭齊發(fā),直接向城砦發(fā)起進攻。
這是現(xiàn)有地勢能鋪開的最大兵力。
城砦李典的防守并不孱弱,只是燕氏在攻城前先用石砲轟城似乎已成定勢,故而并未急切地還擊,而是讓軍卒都躲避在城墻之后,依靠這些來避過燕軍攻城之前的轟擊。
足夠多的石砲在張遼手中時能夠在攻城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諸如張遼強攻譙縣,直接用上百架石砲轟塌城墻,硬破開一條路來;但更多的時候,石砲僅僅在攻城中起到輔助作用,縮短攻城軍與城墻的距離,以掩護扛著云梯的攻城士卒躲避城頭射來的箭矢。
巨大的石彈攜無匹的威勢轟擊在城磐墻上,夯土的寨墻劇烈搖晃,夾雜著木柵支離破碎的聲音,揚塵中激射出根根斷刺,聲勢駭人。這僅僅令人心生畏懼,真正可怕的還是那些并不精準(zhǔn)的巨石越過木壘墻頭,曳著怪嘯砸進躲避軍卒的軍陣中……挨著即傷、碰到便死,活生生的軍卒眨眼便碾成肉泥,直接被擊中的軍卒甚至連哀嚎都發(fā)不出便在巨力之下變?yōu)闅堉珨啾叟c一灘碎肉。
成父守軍相當(dāng)部分都是從兗州退回的老卒,畢竟這里于曹氏而言已是‘邊疆’,作為經(jīng)歷沙場最久也最精銳的老卒,并沒有過去石砲一出便軍心潰散的情況,更多的是僥幸避過石彈的軍卒背靠抖動不止的寨墻,見慣生死的眼望著被碾成肉泥的袍澤,帶著怨懟發(fā)出疑問。
“為何燕氏有此利器,我等卻沒有?”
“為何是燕氏攻打我們,我等卻只能守著寨墻背屈?”
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剩下的只是咬著牙,等待著短兵相接時奮力作戰(zhàn)。
石砲當(dāng)頭轟擊,李典卻并不畏懼,神色如常地登上寨墻,瞭望敵軍步卒的攻勢。這不是他第一次與帶著石砲的燕氏軍隊作戰(zhàn),憑借石砲轟擊在墻上的頻率,他能夠很簡單地估摸出燕軍所用石砲的數(shù)量……不超過二十架,片刻之間,才不過二十顆石彈飛射而來,命中寨墻的更少,擊中他的機會更小。
只是望了一眼,李典便意識到,燕軍的石砲要比他們的石砲射程更遠、力量更大。
不過所幸,敵軍扛著云梯的步卒眼看便要進入三百步外。
“步弓手撤出寨墻,三百步,放箭!”
伴著李典的號令,千余弓手并不整齊地從寨墻后退出,冒著巨大的風(fēng)險拉弓上弦,箭矢勁射而發(fā)!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