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袋子,法國人看著暗灰色的“火山灰”,還聞了聞,嘗了嘗,也沒察覺到有啥特別之處。幸虧馬林早把糞肥升級為了蚯蚓糞,法國佬沒嘗出啥糞便的酸爽滋味。不然,會暴露的。
事實,蚯蚓糞和泥土很像,雖不臭,但也有一股土腥味。所以,馬林讓人摻雜了一些草木灰,還有真正的石粉進去,遮蓋土腥味。那些石粉,其實都是采石場的石匠們加工石塊的時候的邊角料,有石粉,也有碎石子。
然后,馬林組織一些勞動力,用腳踩的藥碾,反復(fù)碾壓,講大部分石子壓碎。還有些碎石子,是用水力鍛錘硬砸碎的。
但水力鍛錘只能把大塊的石頭砸碎,沒法砸得很細碎。而風(fēng)車磨坊,那是石磨,也不適合用來碾壓石子,會傷石磨。所以,馬林干脆拿出一批鐵制的藥碾,讓一些沒活干的婦女,碾壓碎石頭。正好,給點糧食補貼或者零錢。
北海國春耕已經(jīng)結(jié)束,因為種的是黑麥,都不怎么需要管理,大部分人都很閑。為此,馬林讓哈茨山區(qū)的男人們鑿石塊,女人們敲石子,碾壓碎石。這些,都是可以產(chǎn)生效益的。當(dāng)然,馬林也都給報酬的。糧食,或者黃銅幣都行。
石塊可以加工成建筑用的方石,修建城堡或教堂。而碎石,可以當(dāng)做石子鋪路。不過這次,馬林讓女人們用藥碾把石子碾碎,是為了應(yīng)付法國人。
畢竟,你說是火山灰。火山嘛,肯定是石頭山。火山灰,也得有點小石子是吧。所以,那些石粉,馬林也沒要求完全碾碎,而是保留些很小的細石子,證明這是“山里出來的”。
果然,看到那些摻雜的細石子,法國人也就不懷疑這不是火山灰了。要是純蚯蚓糞,法國人沒準(zhǔn)會懷疑呢。
馬林不知道,法國人其實現(xiàn)在也開始打冰島的主意了。畢竟,擁有冰島,就擁有了冰島的“火山灰”。但前提是,法國人要先把英格蘭給打壓下去。不然,你派出幾艘船,就被英格蘭截殺幾艘,沒意義。
但法國人最近戰(zhàn)果不太好,因為,春季英吉利海峽風(fēng)大,對帆船有利,對法國人的加萊船不太友好。所以,要等到夏季,才能對英格蘭沿海發(fā)動更多的襲擊。
可是,法國人不知道,加萊船的秘密,早被馬林完整地透露給了英格蘭。如今,英格蘭造船廠,都開始建造加萊船了,還招募意大利船長,指導(dǎo)如何操控槳帆船。
對于英格蘭人的行動,西班牙阿拉貢王國予以了大力的支持。雖然因為凱瑟琳公主的死,當(dāng)初西班牙和英格蘭幾乎翻臉。但在法國海軍可能崛起的巨大威脅下,西班牙人果斷放下了成見,和英格蘭人聯(lián)手了。
然后,同樣精通槳帆船的阿拉貢王國,派出了大批海軍軍官,前往英格蘭擔(dān)任教官。而且,英格蘭造船廠建造槳帆船,也得到了阿拉貢王國的技術(shù)支持。
總之,即便到了夏季,法國人也很難討到便宜了。因為,英格蘭人也有和他們差不多的戰(zhàn)船和戰(zhàn)術(shù)了。
……
不只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在準(zhǔn)備著夏季的沖突,南邊奧地利,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開始積極備戰(zhàn)。
馬林已經(jīng)送了一批外銷版的“江南皮革廠”鎧甲過去,也就是插鋼板的皮包扎甲。這種插板皮包扎甲,不像板甲那么影響行動,連接方式是柔性連接。其穿戴方便,而且,穿后還不影響活動。特別是騎兵,可以在馬背做一些比較難的動作。比如,閃避開對方騎槍的沖撞什么的。
要是穿了板甲,你彎個腰試試?抱歉,人被固定住了。就像胳膊關(guān)節(jié)了夾板似的,沒法彎曲了。
所以,后來到了18世紀,歐洲人搞出簡約的胸甲騎兵后,都不穿完全的半身板甲,而是都穿四分之三胸甲,甚至三分之二胸甲,為的就是把腰部空出來,好讓騎兵可以在馬背挪騰。
特別是火器時代,如果直挺挺地坐在馬背,中彈可能性很大。但如果是伏在馬背沖鋒,頭還戴著鋼盔,安全性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當(dāng)然,那是十八十九世紀的情況。眼下,這種插板皮包扎甲,其最大的意義,就是便宜……然后,第二大的意義,就是不用人伺候馬……
一般的板甲騎士,穿了全套板甲后,走路還好,大不了步幅小點。可馬……板甲褲子很影響馬的靈活性的。獨自馬的話,很容易失敗。
所以,遇到戰(zhàn)爭,板甲騎士必須帶侍從。即使自己沒有侍從,譬如重甲騎兵,軍官也會安排輕騎兵給板甲重騎服務(wù),幫其馬。
之前,馬林當(dāng)流浪騎士的時候,不穿板甲褲子,雖然是因為沒有,但也方便了其下馬。但即使不穿板甲褲子,下馬其實還是不太方便。因為,全半身的胸板甲,腰部不能隨便扭動發(fā)力,很影響馬的效率。
也因此,東歐的毛子,和西亞的土雞,即使接觸到了西歐的板甲,也不愿意學(xué)習(xí)采納。因為,這太不方便了。而面對火槍火炮,東方式樣的扎甲和鎖子甲,與西歐的板甲,都一樣,抵擋不住。所以,他們也懶得學(xué)了。倒是火槍,奧斯曼人學(xué)了個十足。來自巴爾干的火槍兵,也是奧斯曼土耳其擊敗波斯薩法維帝國和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絕對功臣。
……
馬林這次送給皇帝的插板皮包扎甲,外加配套的馬鎧,一共3000套,每套只要25金幣。簡直就是跳樓價飆血價啊!
皇帝自己其實也搞過,他命人拿之前馬林送來的500套插板皮包扎甲來仿制過。皮包和甲片編制沒啥,大家水平同一個層次,成本差的太不多。
但是,輪到甲片,皇帝就有些傻眼。為啥?奧地利出產(chǎn)的甲片,不但強度不如北海國的高碳鋼片,成本還很高。
需要指出的是,北海國的高碳鋼,是先用煉鐵高爐冶煉出生鐵。然后,把生鐵放入坩堝熔爐,用坩堝煉鋼法,冶煉出高碳鋼。因為坐擁魯爾區(qū),馬林煤炭用不完,成本也很低。
而奧地利就比較慘,這邊沒啥煤礦,只能用木炭。木炭是木材加工成的,成本本就比煤炭高多了。而且,爐溫也難以達到煤炭燃燒的爐溫。
所以,奧地利現(xiàn)在,煉鐵熔爐應(yīng)用都不太廣。很多鐵匠鋪,還在用塊煉鐵技術(shù)生產(chǎn)鐵錠呢。而塊煉鐵雜質(zhì)多,質(zhì)量差,需要鐵匠反復(fù)在炭火加熱捶打。
捶打的過程,也是精煉的過程。鐵中的雜質(zhì)被漸漸擠壓出去,同時,炭火也有碳元素滲入鍛鐵的表面,實現(xiàn)了部分滲碳。
但是,這個過程太漫長了。而且,因為鍛打的師傅的技藝的差異,導(dǎo)致質(zhì)量很不穩(wěn)定。而大師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倒是穩(wěn)定,質(zhì)量比北海國高碳鋼差不了多少。可是,工價也是死貴啊!
因此,皇帝驚訝地發(fā)現(xiàn),如果按照奧地利的加工成本,這套25金幣的插板皮包扎甲,是虧本的買賣。
對此,馬林的解釋,是當(dāng)初從意大利招募了大批的老練鐵匠,手藝好,還培養(yǎng)了很多高水平的學(xué)徒。另外,北海國煤炭多,比用木炭成本低……
但即使這么說,皇帝還是很感動。他回信給馬林說——愛卿真是大忠臣!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