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漫富貴夢真好,富貴天生人難求。rg
英勇便教似董山,敗亡也當不自由。
覆軍自來要殺將,享名何必望封侯?
家雞野鶴不同命,最是林泉好悠游。
卻陸三丫回到洋州來搬救兵,見了托缽僧,當即哭訴陸九公箭傷不治之事,又道劉棒兒繼任南平汗皇,最后明請托缽僧前去斬殺董山。
托缽僧當初隨著棒兒夫妻兩個來到洋州后,在那當時,陸三丫就向陸九公報告:“叔叔,我公公跟我和棒兒回來了。”
陸九公聽了,極是歡喜。陸三丫又道:“阿爸他了,雖然跟隨我和棒兒來了,卻是堅決不上陣殺人的。”
陸九公聽了,不免心中不足,就道:“明塵大師不幫忙,我們要他來有什么用?”
旁邊常思琛道:“天王,有他在,總比他不來強啊!”
陸九公也早已領悟常思琛這個意思,也就轉作高興,好好夸獎了陸三丫一番,自此,尊托缽僧為明塵大國師、托缽公,視為上賓,三日一拜訪,五日一宴請,倒也是十分殷勤。
托缽僧呢,也明知陸九公如此對待自己,實是大有深意。只是,托缽僧的目的,是憑所托之缽為劉棒兒調理身體;根就不理會陸九公有什么深意淺意。
起來,自從那日被史強生射了一箭,血滴缽上之后,托缽僧就發現,這缽與自己竟然是隱隱地有一種心意相通之感,以致漸漸地,自己不須托缽在手,只要此缽離自己不超過數丈距離,自己都能感覺到身體受到這缽的滋養。
不僅如此,棒兒托這缽時,那種舒服感覺也變強了——前后數月,劉棒兒的身體明顯變得強壯多了。又加上托缽僧盡心教導,現在的劉棒兒,雖然不算得勇猛,但普通士兵,卻也無人是其對手。
陸三丫與棒兒是夫妻,自然奇怪棒兒每天晚上把阿爸的缽托在手中這怪異舉動。棒兒道:“阿爸,他這缽能幫我調養身體呢。”
陸三丫聽了,好奇之下,就要過來托在手中,果然是缽一入手就覺得神清氣爽,舒服得很。
棒兒倒也真心疼愛自己這個婆娘,就道:“三丫,這缽呢,白天還給阿爸,晚上我們倆輪換著來托,我托上半夜,你托下半夜。”
托缽僧此時跟這黑缽之間如似心意相通,早已知道棒兒下半夜就把缽交給陸三丫托在手中了。然而棒兒與三丫是夫妻一體,故而他只裝作不知道。
棒兒有事沒事,就拉自己的親衛陪同自己練武來檢驗自己的進步。不用多,劉棒兒進步明顯,眾人都,陸三丫有旺夫之相呢:你看,他們倆這才結婚幾天啊?清福將軍就變得厲害多了!
其實陸三丫心中有數,哪里是什么自己旺夫?分明是阿爸這缽厲害。想想阿爸整天托著這么一個缽,那都要厲害到什么地步呀?估計這天下間沒幾個人是阿爸的對手吧?
一段時間下來,陸三丫覺得自己都大有長進,原來自己與大哥陸雨農等將領比武,自己多不是對手,然而不到半年,自己竟然反超這些將領,隱隱地有了軍第一武將的趨勢!
劉棒兒呢,其實他來是天資聰穎,只是缺少條件罷了。
這就好比一粒豆子,你給他水、空氣和溫度卻不給他土壤,他只能長成豆芽菜,如今的劉棒兒是不缺少水、空氣和溫度,而且有了陽光有了土壤,所以這進步也就像旱苗得雨一樣噌噌地往上長
托缽僧見棒兒進步挺快,心中暗自高興,暗暗打算的是,再過年把幾個月的,等到棒兒能比得上一二流的戰將了,自己就離開這南八州,去周游天下。
托缽僧覺得,近來自己似乎有一種獨特的感悟,雖然現在自己不出這種感悟,如在云里霧里,但是相信隨著時日遷延,這種感悟必然是會漸漸地變得清晰,最終能徹底明白的。
不料數日前,有急報令棒兒與三丫夫妻兩個趕赴白令州,是陸九公箭傷頗重。
托缽僧暗想,只怕陸九公情況不妙!不定,常思琛會讓人來請我出征呀。
托缽僧是打定主意不參與陸家軍機,然而,今天陸三丫來到,把情況一,現在南平汗國的國主已經是劉棒兒了,棒兒在前線受阻,托缽僧怎么好坐視不管?
托缽僧嘆了一口氣,向陸三丫道:“三丫,不要多了,既然情況變成了這個樣子,阿爸我自然要隨你走一趟,去會會這董山。”
陸三丫聽了,不勝欣喜,就道:“阿爸,誰叫我和棒兒是您的兒女呢?您不幫我們,誰還幫我們呀。我叔叔的大仇,也只有托您來報了!”
托缽僧道:“不用多!我幫你們,可不自然就為九公報仇了嘛。”
于是爺兒倆一路趕到白令州,入城與眾人見了面,這回,眾人都不再稱大國師托公了,都稱他為“汗父”。汗父,相當于太上皇的意思。
這南平國汗皇劉棒兒道:“阿爸,董山太猛了,我軍沒有人打得過他,他天天來城下挑戰呢。”
托缽僧聽了笑道:“你如今也是一國汗皇了,做事得多動腦子嘍!當初九公受傷,常先生是怎么對付董山,保住城池的?你要好好學學,要以常先生為師呀!”
常思琛道:“不敢!汗父過獎了!人這碗水,是一眼就能見底兒罷了。”
托缽僧道:“常先生不必客氣。董山這人,雖是名列三槍六錘十把刀的高手,但他文不如金槍寧誠、環首刀呂巖;忠不如紫金錘張猛、鐵槍宋義;義不如*朱甘、燦銀錘馬榮;論武,他也不過是一屆比武排名第五而已!
——而且他也不是個真正的帥才,充其量,不過是個槍法好些的貪鄙之徒,勢利人罷了。明天一戰,老衲我不但要拿他董山人頭,還要拿下周山縣!”
常思琛道:“不知汗父有何妙策?”
托缽僧道:“哪有什么妙策?明天董山再來挑戰,我先不去迎戰他,另出兩路兵,務必奪下那周山縣東夾山口南北高兩高峰,那時,戰與不戰,主動權就在我,不在他董山了。”
常思琛道:“汗父高明!然而,臣我細思歷史上發生在周山縣的幾場戰事,勝利的一方無不是先強攻奪下這兩個高峰,汗父這個決策,果然英明!”
托缽僧笑道:“常先生,你我之間,何必用那些虛文俗禮?我料你也能想到這一招,只是愁煩無人能敵得過董山罷了。”
常思琛聽了,也笑道:“汗父得是。然而汗父大駕既到,我們還怕他董山什么?”
托缽僧笑道:“明天董山前來挑戰,雨農將軍領一萬兵出城,但萬萬不可與他單挑,只跟他混戰。常先生再派一將領兵五千,出東門,繞道董山后面,攻擊他后軍。這兩支軍隊皆以混戰拖住董山為目的,老衲我與三丫各領五千軍,去奪那南北高峰。”
棒兒聽了,就問道:“阿爸,你出城迎戰,就城下斬了那董山,不就行了嗎?”
托缽僧道:“我下城迎戰,就地斬了他董山,那么周山縣就會加強防備,我們打下周山縣的代價就大了。”
常思琛聽了,早已明白,就向劉棒兒解釋道:“我主汗皇,我們這邊拖住董山在城下混戰,那么周山縣那邊就不會有什么防備,那時汗父領兵強攻南北二高峰,就有出敵不意之效果,付出的代價自然就得多了。”
劉棒兒道:“可是董山在我們白令州下離城二十里立下大營于當道,沿途設有三四個寨子,阿爸與三丫領兵不能偷偷過去,這大白天的,周山縣守軍怎么能不知道呢?”
托缽僧道:“迅雷不及掩耳的道理你明白不?兵貴神速,這一戰,必須做到一個快字。”
棒兒聽了,也就不言語了。
陸三丫道:“阿爸,明天我們搶占那南北高峰,只是董山的人馬比先前增加了,這一點不能不預先準備啊。”
原來董山領兩萬人馬守周山縣,在周山縣下大敗陸九公,捷報傳到唐自榮那里時,唐自榮當然高興。
然而不久又有敗績報來,是在白令州城下,董山與花老偃分別中伏,損兵折將,目前兩軍僵持。
于是唐自榮就派另一大將名叫邰大洧的,領兵三萬助戰。董山得了這支生力軍之助,就留下邰大洧守城,自己領了三萬人出城下寨,自周山縣到白令州,一百里路,沿路立了四寨。
不白令州中在托缽僧與常思琛安排下,布置停當;且那董山,第二天辰時領兵又到白令州北門挑戰。
董山之兵,見連日挑戰,城中不出,都是耀武揚威;然而直到將近午時,城中仍如昨日一樣,不見動靜。于是董山命令退卻。
于是弓箭手向前壓陣,董山一萬人馬準備后撤。就在此時,白令州城中號炮響起,北、西、東三門兵出。陸雨農領兵一萬,出北門撲來。康八領兵五千。出東門繞道對董山后軍攻擊。登時三軍混戰開來。
白令州西門,托缽僧則是與陸三丫各領五千兵,托缽僧在前,陸三丫在后,直撲董山大營后第一寨。
董山早已得報,聽有敵兵另有兩支人馬直撲大營去了!
董山大驚道:“城中什么人有如此膽量,竟敢給我使這條絕后計?”
于是董山領兵拼命往回沖殺,要回來救援大營,好不容易殺退陸雨農、康八兩路人馬,回到大營,又聽報敵軍繞過大營,直撲第一寨去了。
董山趕緊領兵回救第一寨,然而身后,卻是白令州中常思琛、劉棒兒,會同陸雨農、康八,四隊人馬直撲大營而來。
董山無奈,下令棄營而走,命令軍道:“不必管身后追兵,務必要速趕到第一寨!敵兵不到身后,不許回頭交戰!違令者斬!”
董山這命令一下達,于是身后大營就白送給劉棒兒了。等他趕到第一寨時,只見第一寨兩千守軍,只剩下遍地尸體!
董山心中著慌,令大軍趕緊再奔第二寨,到了第二寨時,第二寨情形正與第一寨相同!
董山喝道:“敵軍奪我兵寨,總得需要時間,我們加快速度,必能追趕得上!快,快!”
然而這邊令下,身后喊殺聲起,卻是常思琛、劉棒兒、陸雨農、康八四隊人馬跟在腚后殺過來了!
董山不敢戀戰,然而到了他擺脫追兵趕到第三寨時,第三寨早已沒有媽媽了!
董山恨極,留下部將花老偃領三千人擋后路,自己領了殘兵四五千人拼命往第四寨趕來。
董山到了第四寨后,眼前情景是雙胞胎論長像——怎么看都一樣!直把他氣得發暈!就覺得胸口一堵,“哇”地一聲,噴出一口血來!
眾軍驚慌,人心惶惶。董山半天才緩過勁來,道:“此人好計策!我們趕緊回救兩高峰吧。”
此時的南北高峰上,正在混戰。托缽僧與陸三丫合力攻下了南高峰,合兵攻打北高峰正急。
這南北高峰之上,有守軍,但是,前面董山挑戰,白令州中無人敢出,一路上又有董山大營與四寨當道,城中邰大洧與守軍只道周山縣是萬無一失,萬萬料不到會有人來強行攻打南北高峰呀!
等到托缽僧與陸三丫到了,那南高峰上守軍都詫異住了,托缽僧則是一馬當先,猛打猛沖,一柄單刀如砍瓜切菜一般,不多時,南高峰被拿下。
敗軍逃入城中,向邰大洧報稱丟了南高峰,邰大洧尚且不大相信,但也趕緊出城要守北高峰。
托缽僧沖到北高峰頂上,潰兵四散而逃,恰恰邰大洧也沖上山頂救援來了!
邰大洧大喝道:“都給老子守住!”又向托缽僧沖來,罵道:“哪里來的孤僧野鬼!拿命來!”
托缽僧哈哈大笑:“得極是!老衲我正要你拿命來呢!”
二馬相交,托缽僧揮單刀砍去,邰大洧舉槍相迎,不料托缽僧力氣極大,單刀又極沉重。只這一刀,就將邰大洧連人帶槍,砍作四截!
這下子,北高峰守軍再也無人敢戰,蜂擁下山,往城中逃去。托缽僧道:“三丫,你跟著他們后面殺進城去,奪了他周山縣!”
陸三丫于是就領兵跟著敗兵后面就直入周山縣了!
此時董山剛剛殺回,來到南高峰下,只見南高峰上,箭如雨下。董山眼看無法沖過夾山口,一支敵兵殺入周山縣中去了,情知敗局已定,于是抽出寶劍自殺,仰天長嘆道:
“想不到我董山一敗如此!”
此時,托缽僧卻已經自北高峰頂上驟馬往下沖,來斬董山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